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回复: 0

小幽灵读后感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小幽灵》读后感

《小幽灵》读后感

《小幽灵》这本书讲了一个生活在古堡里的小幽灵是属于夜晚的,每天午夜十二点醒来后,他就拎着十三把钥匙串在古堡里巡视,或是坐在空心橡树的树杈上,和他的老朋友猫头鹰轮流讲故事。可量,小幽灵非常渴望能在

白天醒来。有一天,小

幽灵的愿望终于实现

了,他看到了五彩缤纷

的世界,可是太阳却把

他变成一个小黑影。但

因为他的出现,给人们

带来了很多麻烦。最后,在朋友和三个小孩的帮助下,他终于又回到了午夜。

虽然小幽灵给人们添加了许多麻烦,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他。

篇二:《小幽灵》读后感

《小幽灵》读后感

《小幽灵》这本书讲了一个生活在古堡里的小幽灵是属于夜晚的,每天午夜十二点醒来后,他就拎着十三把钥匙串在古堡里巡视,或是坐在空心橡树的树杈上,和他的老朋友猫头鹰轮流讲故事。可量,小幽灵非常渴望能在

白天醒来。有一天,小

幽灵的愿望终于实现

了,他看到了五彩缤纷

的世界,可是太阳却把

他变成一个小黑影。但

因为他的出现,给人们

带来了很多麻烦。最后,在朋友和三个小孩的帮助下,他终于又回到了午夜。

虽然小幽灵给人们添加了许多麻烦,但是我还是很喜欢他。

篇三:马克思的幽灵读后感

《马克思的幽灵》读后感

“幽灵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结合体,是正在形成的肉体,是精神的某种现象和肉身的形式。”

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联系在一起的。德里达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遗产中,其批判精神是最有活力的部分,而方法论是最有价值的本质的方面,批判精神通过方法论体现出来,方法论的价值通过批判体现出来,而解构本身就是一种方法,“除了是一种激进化之外,解构活动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或主旨”,“尝试将马克思主义激进化的做法可以被称作是一种解构”。这就是说,批判、解构和方法是同一序列的范畴,具有同样的功能。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德里达认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永远是“绝对地和整个地确定的”,即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过时,我们必须继承;更重要的是,我们所要继承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某种方法,而是其完整的方法论。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绝对地和整个地确定的”,而方法论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以,马克思主义成为人类文化的珍贵遗产。在这一意义上,我们“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

透视《马克思的幽灵》,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即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论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或者承认,马克思主义已经对你产生影响,所以人们“都是具有某种哲学和科学形式的谋划或者说允诺的绝对独特性的继承人”。用伊格尔顿的话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像达尔文思想或弗洛伊德思想一样,已经与现代文明交融在一起,像牛顿对于启蒙运动的重要意义一样,已成了我们‘历史无意识’中的一大部分”。德里达由此认为,“资本主义所能做的只能是否认这一不可否认的东西本身:一个永远也不会死亡的鬼魂,一个总是要到来或复活的鬼魂”。的确如此。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现在已经不是人们需要不需要它的问题,而是它早已客观存在并必然对人们产生影响的问题了。从总体上看,以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来论证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当代意义,这是德里达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的幽灵》的主导思想,这也是《马克思的幽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德里达通过对当代世界的资本主义新秩序“新国际”的分析,解释了马克思主义对“新国际”神话的解构功能和当代意义。所以,《马克思的幽灵》指出:“人们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遗产,求助于某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德里达所欲继承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在德里达看来,自我批判、自我更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这种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在时代不断变换,而时代精神却在趋于唯物主义的惰性和沾沾自喜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这种批判精神才能解释当代之恩主义世界的真实目的。

《马克思的幽灵》中指出,对于一种幻觉性的幽灵真正被摧毁的,只是它们的表现形式。 例如皇帝、国家、宗教的外在,而不可以真正摧毁它们。让我继续以法国大革命为例,起初法国大革命以宗教革命形势展开的政治革命,起初人们对宗教怀有深深敌意,但是在结果中人们对宗教的憎恨却又是最快消失的,他们真正关注的是他们的利益。而一个民族没有宗教作为精神寄托是可怕的,所以在法国大革命后期人们又重新继续先前的宗教信仰。显然,宗教是深深扎根于人

们心中的,纵使经过革命的摧毁它华丽的形式,但它仍是屹立不倒的。因此,马克思反对这些形式性的毁灭而举行的“哀悼活动”,因为哀悼活动会使已失去形 体的事物又重新建立,甚至它的形象比先前的更加具体、更加真实。

“一旦有了生产,就有了拜物教;理想化,自主化和自动化,去物质和幽灵的形体化,与所有工作同样久远的哀悼工作,等等。”马克思认为必须把这种同样久远性限制在商品生 产上。哀悼的工作需要立足的是哀悼的对象、哀悼对象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哀悼的角度。哀悼的对象,例如国家、民族、国际法,采取一种原始形式的宗教回归——通过把技术科学或通 信技术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相关的人全都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一呼百应,从而使“哀悼活动”产生对社会影响。显然,革命是哀悼活动的最终形式。

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作品是深奥的,我们切不可相信其意义会在“白纸黑字”里纯粹、单一地显示。能指和所指的分离,一系列的能指,意义在无限的延异中延宕——这些都是我 们在阅读德里达的文字时必要的思想准备。 毫无疑问,我们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立场和方法的前提下谈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但是,马克思“文本”的意义并非确定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经发现便可无限期 地运用的东西,我们应随着时代的变换,不断地体认马克思“文本”的时代精神。历史是不 确定性的另一个名称, 永远向发展新理论体系的可能性敞开着。 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那么,它便是一门历史科学。从它公理确立的那一刻起便开放自身,从而在历史运动中发展自身;它的公理总是即时的,因为历史是一个变化、修正和发展的领域,它的目的是开放。


《小幽灵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11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2 14:41 , Processed in 0.2409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