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回复: 0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马加爵案件

一、案例简介

马加爵,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亲戚、朋友以及老师都寄予厚望的好学生,却一手捏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惨案。 “马加爵事件”始末: 因为马家境贫寒,过度自卑自闭,性格孤僻又暴躁,与其同学时常发生矛盾,常常因为一件小事深深记仇。随着事态的发展,积怨过久,由量变到质变,马加爵的人格逐渐发生扭曲。最后因为一次打牌吵架,马加爵下定决心设计加害于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并于事后畏罪潜逃。

二、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

(1)马加爵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

马加爵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因为家境贫寒,长期过着低人一等的艰苦生活,使他有意识地认为别人在歧视他,看不起他,于是这他便形成了他自卑自闭内向的心理缺陷。加上他性格孤僻并且暴躁易怒,所以形成与人交往不利,常与人结怨的情况。造成了他容易冲动,禁不住一些小刺激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个贫困的弱势群体只意味着他们要面临更多的挫折,有很多愿望不能轻易实现,贫困群体遇到的挫折感,肯定会大于富裕群体,然而这却让马加爵产生了仇视的心理。马加爵曾经说 “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在学校那么落魄,都是他们这样在同学面前说我。我在云大这么失败,都是他们造成的。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在云南大学,有那么多的贫困生,而从马加爵的供述看,他与交往最密切的有贫困背景的同学都相处不好,因此可以看出杀人问题显然不是因为他的贫困状态导致的,而是他的心理问题造成的。

(2)马加爵犯罪心理特征

1.犯罪人人格的扭曲

从马加爵的犯罪具有针对性、有预谋、事后清理现场及畏罪潜逃可知,其并没有精神病,且在作案过程中是清醒冷静的情况看,他的人格已在长久的压抑和自我中完全扭曲,已发展为分裂性和偏执型人格障碍,其性格内向,基本不与他人主动交往,缺少知心朋友;情感冷淡,甚至不通人情;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行为怪异;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2.犯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扭曲的道德观

在马加爵的遗书中,大多数句子以“我”开头,且多次出现“我的天生智商还可以”这一类自我肯定的语句,不难看出其自我中心的这一性格缺陷。也正因为其以自我为中心,爱钻牛角尖,马都是以自我的眼光看待周围,不曾换位思考,以自己的道德观念及正义去规范他人的道德和正义。自然也无法接受同学在打牌中对其进行的侮辱,最终同学的责备引燃导火索,大开杀戒。但犯罪人只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有违于法律,而在道德、正义上是无过错的,他将自己的杀戮正义化。

3.犯罪人具有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

马加爵在其于狱中所写文章中多次描述其家庭条件差,生活拮据,对此其有强烈的自卑感,在其潜意识中无法接受生活贫困这一事实。认为由于自身生活贫困、交际能力差、外貌丑陋才遭到周围人的歧视,甚至被恶意对待。也正因为其自卑,才不断压抑自我情绪,希望通过隐忍,自我封闭来保护自己。另一方面,马加爵是个聪明的学生,有远大的抱负,希望通过大学中的学习来摆脱贫困,但其所处的大学环境又与其想象的相去甚远。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也使其极为郁郁不得志。这些都促使他心中的不满和仇恨渐渐加深。

4. 犯罪人属于典型的情绪型犯罪

情绪型犯罪有两种,一种是激情型的,另一种就是仇恨累积型的。而马加爵就是典型的仇恨累积型。马加爵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但家境贫穷、交际能力差、长相丑陋,致使现实不如人意,所以容易产生自卑、自怜的心理特点;进入大学后城乡巨大落差又导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他敏感、多疑、狭窄的性格特点。因为他性格内向,不肯轻易反映出内心的东西,而周围的人如果对他不在意一些,或者忽视一些,对他的一些表现作出过于简单的回应,他的行为就会更为怪异。慢慢地某些小事也会形成一种仇恨,仇恨的积累导致了最后犯罪行为的发生。最后的打牌引起的矛盾只是导火索,背后既是这种仇恨的积累的过程。

(3)犯罪心理预防

马加爵犯罪的案件告诉我们,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各个方面的。是家庭、社会、性格等各个方面综合的结果。所谓犯罪心理预防,是指对可能犯罪的人,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给其心理施以某种影响,从而使其不产生犯罪。

1、犯罪预防与受害预防

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老师多点给予学生关心关怀,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是他们知道学校里还有很多人关心他们。不要让他们觉得被周围遗弃,被社会放弃。

2、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政府应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减少社会上歧视贫困人群的风气,从而使贫困人情得到尊重和关怀。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3、免疫性预防与矫治性预防

针对特定的人群,寻找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研究其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个体本身的对外界诱因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对已经形成犯罪心理的人,采取措施,矫治其心理缺陷,促成其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避免其再次犯罪。

适当的犯罪心理预防,让社会上这样的悲剧尽量少发生。

篇二:马加爵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对马加爵案件的分析

刘格非 2012111219

大学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段。在这个绽放青春的过程中,有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有的人却走向歧途,最终和大家越走越远。马加爵不得不说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现在对此案件的主流观点都是认为马加爵案件的发生都是基于他过度的自尊和社交手段的匮乏,还有自身的贫穷。在此,我也不能妄自推出似是而非的答案,只是想从这个案件的发生来表达一些对当事人犯罪心理的个人观点。

一、

要分析犯罪当事人的犯罪心理,先要从当事人的幼年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入手。我认为,家庭环境及幼年期的学习教育环境其实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非常重要的阶段。在马加爵的成长环境里,每个人都安分守己,父亲沉默寡言,母亲贤惠持家但重心却过多的放在了家务上,马加爵与兄弟姐妹们话也不多,在初中时只专注于学业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其实已经初步造成了马加爵的不擅言谈,为以后惨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但其实一直到高中之前的马加爵都是一个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他体谅父母,热爱学习,逆来顺受,坚持不懈,可以说就是一个成功人士在童年时期的缩影。

其实在家庭物质条件方面对他成长及内心的影响,我比较赞成李玫瑾老师的观点。我曾有幸听过李老师的一次讲座。她认为,那种将“贫穷”归结为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

但是为何最终又踉出了这样一出惨剧呢?不得不说转折发生在他人生的第二阶段。 二、

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宾中之后,马加爵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马加爵是有着坚定的理想的人,但是他的理想过于狭隘:马加爵认为唯一改变命运的方式就是学习,他把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压力、所有的隐忍都归结到“只要考入重点大学就能解决”。他就像是赌徒一般,把全部的命运都押在“学业”上,他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由于马加爵骨子里的高傲和巨大的心理落差(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导致他内心充满失望,导致他有意无意地远离群体(例如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只因为同学笑话他“土”和寒酸)。这就使得他在同学眼中变成了孤僻、怪异的代名词。

对于马加爵来说,最大的打击无非是理想的破灭。学业的不顺利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不顺使得马加爵精神恍惚,“无法毕业”更是压垮马加爵的最后一根稻草。理想破灭之后,马加爵自暴自弃,并且选择了“电脑游戏”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长久的沉迷只是马加爵离现实世界以及他的理想越来越远。

马加爵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着理想的背后让人看到马加爵最关心的两件事:尊严和亲情。源自于马加爵的性格,他骨子里就认为只有比别人强、只有受到别人的尊重才叫有尊严;同时,马认为自己有义务让家人过上好生活,有义务“不让父母失望”。这就是马加爵的底线。然而大学的经历毫不留情地打响了这两处软肋:学业上的不顺利以及人际关系的灾难让马加爵体会到了强烈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所以,最后惨剧发生了。但这并不仅仅因为马加爵自身的贫穷,而是由许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堆积而成的。总之,任何人都不能离开群体和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只顾自己的需求和主观愿望而一意孤行。人要参与社会生活,首先要知道如何按社会的客观要求去做,如何顾及他人和群体的利益,并懂得如何与他人协调,从中获得个人的满足。

篇三:犯罪心理学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

大学校园故意杀人罪的分析——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为例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171.5厘米,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唐学李一人,2月14日晚杀邵瑞杰一人,2月15日再杀杨开红、龚博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3月15日晚于海南三亚市被捕,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先后用锤子杀死4名同学藏尸宿舍案件一经爆出,全国上下沸沸扬扬,引起了全国上下的讨论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来诸多研究者探讨马加爵的不归之路。有人指责马是杀人狂魔、校园屠夫、冷酷杀手、变态狂,也有人说是社会的悲哀,教育的失败,也有人说马加爵即可恨又值得同情。指责声和同情声中,也引发了我们对校园犯罪的思考。看似马加爵一案已经尘埃落定,其实则不然,大学校园犯罪频频发生。

2004年5月16日,发生在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2010年, 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发现伤者在记录自己的车牌号码,拿出刀子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郭力维(1986年-),男,吉林农业大学学生,其在2009年11月杀害同寝室友而被判死缓。黄洋,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耳鼻喉科专业。2013年考取博士。黄洋同学因喝饮水机里的被林森浩投放有毒物质N-二甲基亚硝胺的水,经抢救无效去世。2014年2月18日,一审宣判死刑。

2007年4月16日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发生的两次枪击事件,连同凶手在内,共有33人死亡,并至少造成23人受伤。

校园犯罪是指,发生在学校或学校周边,对学生、老师和学校等造成生命或财产侵害的违法行为。常见的有抢劫、敲诈、勒嗦、胁迫、强奸、性骚扰、卖淫、暴力伤害、盗窃、酒精和毒品犯罪、纵火等。近年来校园暴力犯罪频频发生,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那么是那些原因造成校园暴力犯罪呢?有哪些方面能减少类似案件发生呢?我们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一例来探讨大学校园大学生的故意杀人罪的原因和积极预防和干预。

马加爵犯罪的原因

将“贫穷”归结为马加爵犯罪动机起点的归因并不全面,也并非真实的问题起点。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主要有个人、同伴、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社会等几个方面原因。

(1)经济贫困

马加爵是超生子,到高中才还完超生款。上大学是父母七拼八凑凑足学费,除了回家的车票钱已经身无分文。马加爵在学校,时常一个人最后才去打饭,吃个馒头冷菜,很少吃肉,没钱了就到图书馆趴一整天,实在没钱了给父母打电话也不说没钱,当父母问才吞吞吐吐说,有时饿了一两天了才向同学借钱,借个5块10块的,同学一次不借,就不会二次找他借钱,一年四季就一双鞋,甚至寒冬里也穿拖鞋上下课,也曾经因没有鞋穿而为去上课,衣服洗的泛白,被捕入狱后,他说他穿的囚服是他穿过的最好的衣服,让看守人员都禁不住流泪。寒暑假基本在昆明打工,洗过碗,干过工地,平时也做个兼职、促销,也当过家教,后来因缺乏耐心而失败,也给同学5毛钱一件洗过衣服,不过这他都没在意,事情的根源在于打魔兽游戏龚博骂了马加爵扮演的角色,而怀恨在心。经济贫困是使他心理自卑、产生扭曲、回避社交、屡屡受挫而不能排解的一座大山。

(2)个人原因。

马加爵的贫困背景和他杀人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导致他杀人的是他做人的失败。马加爵是有贫困背景的。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讲,贫困会导致贫困学生面临更多挫折,但并不能导致他们必然犯罪。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有犯罪的,犯罪的类型各种各样,杀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和贫困没有必然联系。马加爵杀了四个人,其中三个同学都跟他一样,是贫困生,如果因为贫困而杀,他就不应该杀害与他交往最密切、有贫困背景的邵瑞杰同学。我们与人交往,偶尔和某人不好,这没有关系,如果和大家交往都不好,就不能片面的指责他人的过错,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自身的问题?而马加爵对不融洽的同学关系从不在自身原因上反思,只是简单地认为同学们欺负他贫穷,看不起他,赖他打牌作弊。这实际上反映了他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差,缺乏宽宏的肚量和团队合作精神。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很难得到同学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内心十分压抑,对少数同学充满了仇恨甚至走上杀人逃亡之路。因此,导致他杀人的,不是因贫困而引起的自尊问题,而是他做人的失败,他与人交往的失败。

马加爵的犯罪心理中决定性的内容是“他总不愿与人交流,不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首先,马加爵偏重于理科,和某些学理科的大学生一样,对于人生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其次,马加爵是一个内心情感体验细腻,情绪反应相当强烈的人;但是他在外表上又是一个相当压抑的人,不擅长通过言语表达情感。他心里有事也说不清楚是否愿意找知心朋友说。再有,马加爵春节也不回家,这无疑是有原因的。马加爵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回家没有人跟我玩,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在昆明还有一台电脑玩玩,春节是一个人过的,寒假期间也没有出去打工和找工作,直到邵瑞杰他们回来才有人与我交流。”这说明他在精神上一直是孤独的。在长长的春节期间,他几乎没有出门,而是沉浸在电脑当中,这样他思维的狭窄性就会出现,一旦他与社会恢复交往,一点点刺激就会使他失去人性,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3)家庭原因

马加爵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马加爵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特征,应该是封闭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父母忙于农事,只有二姐跟他较亲近。他做事比较任意,想起来就做。这种家庭背景,使他在一种自然的情境下造就了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从他被捕后的各种叙述中我们所听到的都是他自己的感受,直至他被抓获,谈到犯罪动机时,他仍在一直强调:我打牌没有作弊,是邵瑞杰在冤枉我!然而对于同学的责怪,对于与同学的争执,他至今没有一点儿反省与自述,完全丧失人性了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谈论任何事情时都以“我”为主题词,“我”的出现频率极高。他们从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这种性格缺陷特征是许多犯罪人所共有的心理特征之一!

谈及家庭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对他情感世界的关注。马加爵从小外表安静平和,其实是一个内强外抑的人,把愤怒、自卑和不满等压在自己的心理。有一次,马加爵和奶奶争看电视。他喜欢看动画片,奶奶要看戏剧,祖孙俩争执不下。马加爵事后在日记中写道:“恨!恨!恨!”一向疼爱孙子的奶奶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上了孙子的“仇恨黑名单”。少年时曾萌生过“杀父”的念头。案发后,马加爵的日记本记载的内容令很多人吃惊:15岁那年,马加爵听到父母争吵,为了帮弱势母亲“复仇”,他想将父亲从人间“蒸发”。“如果杀死父亲,要判10年刑,这样刑满释放时我就25岁了,不划算。”马加爵一“算账”,因“不划算”而放了父亲一马。一方面对马加爵寄予厚望,希望他像秀才一样加官进爵,而他的复杂消极情绪没有得到疏导和关注。

(3)学校原因

马加爵小学成绩优异,甚是聪明,他在忏悔书中写道小学很顽皮,中学成绩遥遥领先,深受老师喜爱。一直到了高中成绩依然优异,但在高中教导处主任的印象里“马加爵的纪律太差!”马加爵违多次反校规校纪,每次对他教育后,过不了多久,马加爵又会做出其他一些违反校

规的事情。最严重的一次是私自离校,瞒着学校和家长,同社会上的朋友跑到离宾阳100多公里的贵港市去玩,害得学校和家长以为他失踪,到公安局报警。几天后在贵港市火车站被当地派出所的民警找到。宾阳中学给了他严厉的处分,但考虑到他能读上高中并不容易,而且马加爵的学习成绩也不错,有希望考上大学,才没有开除他的学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缺失为马加爵的成长埋下了定时炸弹。

2000考入重点大学云南大学生化学院,成为家乡读书人的榜样,他是那里的焦点人物。习惯受到别人的赞许。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的他到了人才云集的云大,不久发现自己的平凡。不论是全国重点的高校,还是普通院校,大学新生入学都会面临环境的巨大改变,大学的新生教育和心理健看教育,职业发展教育,却往往没有发挥它的效用。大学里寒假留校住宿管理的疏忽,住宿混乱(唐学李:没有在邵瑞杰和马加爵的夺命牌局中争吵,也不曾和马加爵有任何过节。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

(4)同伴原因

马加爵的不归路,虽然和他从小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经济地位、个性特点密切相关,但也不可少的和同伴关系有关。马加爵虽说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大哥,但只有二姐和她交流和和他玩,姐姐很照顾他,但他跟其他小伙伴却没有多大交往。高中纪律并不是那么好,经常和社会生的朋友玩。到了大学,参加学生会体育部失败,表白遭拒,被误解追团支书,遭住公寓的同学鄙视(“就那熊样,还出风头”),英语成绩短板,与奖学金无缘,语言表达和浓重的口音再在自卑的心理下社会交往屡屡遭遇挫折,受到同学的嘲笑和偏见。在和同学打游戏的时候,由于游戏失败,龚博骂了马加爵扮演的角色,从此记恨龚博。最终因为打牌时牌友言语不当,加之内心的仇恨,引发了杀人的念想。

(6)社会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杀人方法,尸体处理,杀人潜逃等信息轻易获得。制假证等非法获利存在。社会普法宣传、心理健康宣传的缺乏。当然,世俗观念、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是带来的诸多相关问题。

大学校园是众多学子心中的象牙塔,花样的年龄,追随梦想的阶段,诸多的原因,导致一些大学生走上故意杀人的不归路。总述其原因,有社会经济地位低带来的心理封闭、自卑、孤独、压抑等情绪不能排解;也有家庭优越带来的目中无人,无视生命和法制(如:“李刚”事件)。成长经历带来的,个性独特,自我中心,目标缺乏,不善交际,不善言词;也有成长带来的追求完美,争强好胜。有家庭带来的,期望过高,情感支持过少,没有关注到孩子社会性的发展;也有家庭溺爱、过分干预、专制、教养方式不一致、家庭矛盾、家庭变动带来的对孩子的威胁或愤怒(如:云大旅游学院“女马加爵”碎尸案)。有学校带来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的缺乏,偏科和不良行为的处理不当;学校管理的疏忽,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学生携带刀具、烟酒等违禁品入校;学校学业带来的极大压力。同伴交往的互不尊重,个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口无遮拦,价值观的缺失,浮躁和追赶潮流的影响。有来自社会的物欲纵横,利益熏心,就业压力,贫富差距,多取向的价值观带来的混乱。

分析马加爵犯罪的心理学原因对于我们做好改进教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爱的教育、美的教育、爱国主义、德育、职业发展、是非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不论是哪个阶段,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爱的教育不可或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学会情绪管理的技巧,苦闷的排解,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心理问题的求助渠道,理想目标的确立,人

格、性格的分析,加深对自己的认识,社会交际的正确心理、矛盾的处理和自我保护等。通过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警钟长鸣,知道违法行为的后果,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自私自利,为所欲为。

总之,除专业科学知识外,要增加对年轻人更现实、更实用的人生知识性课程。面临许多未知的,不定的未来因素,在课堂上大、中学教师可以暂时不要讲专业课,就讲讲人生知识。如,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处理人际冲突?如何应对管理者,如何把握服从管理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什么是恋爱?如何谈恋爱?学校学得东西今后能否有用?今后自己该怎样发展?等等。

在各大、中学应该建立免费的问题咨询中心,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应该包括各类问题,使他们遇到心中困惑有处咨询,及时排解心中难题。大、中学应该设立学生事务仲裁中心,类似于一个民事调解委员会,让处于各种纠纷中的学生有处申诉,在遇到纠纷时能够得到外来的干预与帮助,得到相对公平的处置。

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隐患的排除。大学生暴力杀人,不论是犯罪者还是受害者,都在学校,一方面是学生安全警惕低,另一方面也跟学校的管理有很大关系。学校应该多方面努力,构建和谐型、文明型、崇高型的校园文化,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防微杜渐,小事抓起。校内或校园周边应该安保人员和安保系统,以便保护学生、老师、职工等安全。在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办公区、实验楼等安装报警专制,或设立治安执勤点。倡导老师对学生多生活、学习、就业等的多关注,多指导。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合消除安全隐患。校内加强法制宣传,学法守法。

专职(如:辅导员、系主任等)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业发展,也要关注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影响,比如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应多鼓励,积极向学校申请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对于有不良行为、想法异常、状态异常、不良动机、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困难、恋爱失败、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的学生动员多方力量给予帮助。对于一些校外活动则要做好,思想工作,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免受伤害。


《对马加爵杀人案件的犯罪心理学分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1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2 22:24 , Processed in 0.5929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