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7|回复: 0

矿山安全监察读本---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0
发表于 2022-7-24 02: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38, null, left][b]     [/b][b]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b][/p][p=38, null, left] [b] 第一节 一般规定[/b][/p][p=38, null, left] [b]第三十九条[/b]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立案依据、实施程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应当公示。[/p][p=38, null, left]  [b]第四十条[/b]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p][p=38, null, left]  [b]第四十一条[/b]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应当经过法制和技术审核,确保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符合标准、设置合理、标志明显,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p][p=38, null, left]  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记录违法事实应当真实、清晰、完整、准确。行政机关应当审核记录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p][p=38, null, left]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并采取信息化手段或者其他措施,为当事人查询、陈述和申辩提供便利。不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p][p=38, null, left] [b] 第四十二条[/b] 行政处罚应当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p][p=38, null, left]  执法人员应当文明执法,尊重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p][p=38, null, left] [b] 第四十三条[/b] 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p][p=38, null, left]  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p][p=38, null, left]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决定作出之前,不停止调查。[/p][p=38, null, left]  [b]第四十四条 [/b]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p][p=38, null, left] [b] 第四十五条 [/b]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p][p=38, null, left]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p][p=38, null, left]  [b]第四十六条[/b] 证据包括:[/p][p=38, null, left]  (一)书证;[/p][p=38, null, left]  (二)物证;[/p][p=38, null, left]  (三)视听资料;[/p][p=38, null, left]  (四)电子数据;[/p][p=38, null, left]  (五)证人证言;[/p][p=38, null, left]  (六)当事人的陈述;[/p][p=38, null, left]  (七)鉴定意见;[/p][p=38, null, left]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p][p=38, null, left]  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p][p=38, null, left]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p][p=38, null, left]  [b]第四十七条[/b]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行政处罚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归档保存。[/p][p=38, null, left]  [b]第四十八条 [/b]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公开。[/p][p=38, null, left]  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变更、撤销、确认违法或者确认无效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撤回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并公开说明理由。[/p][p=38, null, left]  [b]第四十九条 [/b]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行政机关对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行为,依法快速、从重处罚。[/p][p=38, null, left]  [b]第五十条 [/b]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p][p=38, null, left][b]  第二节 简易程序[/b][/p][p=38, null, left][b]  第五十一条[/b]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p][p=38, null, left][b]  第五十二条 [/b]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件,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拒绝签收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注明。[/p][p=38, null, left]  前款规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以及行政机关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p][p=38, null, left]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p=38, null, left][b]  第五十三条[/b] 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依照本法第六十七条至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履行。[/p][p=38, null, left][b]  第三节 普通程序[/b][/p][p=38, null, left]  [b]第五十四条 [/b]除本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可以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p][p=38, null, left]  符合立案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立案。[/p][p=38, null, left] [b] 第五十五条[/b] 执法人员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应当主动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要求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执法人员不出示执法证件的,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有权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检查。[/p][p=38, null, left]  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拒绝或者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p][p=38, null, left] [b] 第五十六条[/b] 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p][p=38, null, left][b]  第五十七条[/b]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p][p=38, null, left]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p][p=38, null, left]  (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p][p=38, null, left]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予行政处罚;[/p][p=38, null, left]  (四)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p][p=38, null, left]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p][p=38, null, left][b]  第五十八条[/b] 有下列情形之一,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p][p=38, null, left]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p][p=38, null, left]  (二)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的;[/p][p=38, null, left]  (三)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p][p=38, null, left]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法制审核的其他情形。[/p][p=38, null, left]  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p][p=38, null, left][b]  第五十九条 [/b]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p][p=38, null, left]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p][p=38, null, left]  (二)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证据;[/p][p=38, null, left]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p][p=38, null, left]  (四)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p][p=38, null, left]  (五)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p][p=38, null, left]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p][p=38, null, left]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p][p=38, null, left][b]  第六十条[/b] 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p][p=38, null, left][b]  第六十一条[/b]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p][p=38, null, left]  当事人同意并签订确认书的,行政机关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等送达当事人。[/p][p=38, null, left] [b] 第六十二条[/b]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未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向当事人告知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明确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p][p=38, null, left] [b] 第四节 听证程序[/b][/p][p=38, null, left]  [b]第六十三条[/b] 行政机关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p][p=38, null, left]  (一)较大数额罚款;[/p][p=38, null, left]  (二)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没收较大价值非法财物;[/p][p=38, null, left]  (三)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p][p=38, null, left]  (四)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p][p=38, null, left]  (五)其他较重的行政处罚;[/p][p=38, null, left]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p][p=38, null, left]  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p][p=38, null, left] [b] 第六十四条[/b] 听证应当依照以下程序组织:[/p][p=38, null, left]  (一)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五日内提出;[/p][p=38, null, left]  (二)行政机关应当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听证的时间、地点;[/p][p=38, null, left]  (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依法予以保密外,听证公开举行;[/p][p=38, null, left]  (四)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p][p=38, null, left]  (五)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p][p=38, null, left]  (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席听证或者未经许可中途退出听证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行政机关终止听证;[/p][p=38, null, left]  (七)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p][p=38, null, left]  (八)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笔录中注明。[/p]   [b] 第六十五条 [/b]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依照本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作出决定。
[p=38, null, left]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9-5 19:31 , Processed in 1.2831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