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38, null, left][b] [/b][/p][p=38, null, left] [b]第二章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b][/p][p=38, null, left] [b]第九条[/b] 行政处罚的种类:[/p][p=38, null, left] (一)警告、通报批评;[/p][p=38, null, left] (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p][p=38, null, left] (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p][p=38, null, left] (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p][p=38, null, left] (五)行政拘留;[/p][p=38, null, left]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p=38, null, left] [b] 第十条[/b]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p][p=38, null, left]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p][p=38, null, left] [b]第十一条[/b]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p][p=38, null, left]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p][p=38, null, left] 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p][p=38, null, left] [b]第十二条[/b]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p][p=38, null, left]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p][p=38, null, left]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地方性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p][p=38, null, left] [b]第十三条[/b] 国务院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p][p=38, null, left]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p][p=38, null, left] [b]第十四条[/b]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p][p=38, null, left]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地方政府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p][p=38, null, left] [b]第十五条[/b] 国务院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评估行政处罚的实施情况和必要性,对不适当的行政处罚事项及种类、罚款数额等,应当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的建议。[/p][p=38, null, left] [b]第十六条[/b] 除法律、法规、规章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p][p=38, null, left]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