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回复: 0

优师云_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21-2-3 13: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tr][td=142][align=left][b]课题研修人[/b][/align][/td][td=142][align=left]  [/align][/td][td=142][align=left][b]任教学科[/b][/align][/td][td=142][align=left]二年级语文[/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b]教学课例名称:[/b][/align][/td][td=3,1,426][align=left]识字一、场景歌[/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b]一、教材分析[/b][/align][/td][td=3,1,426][align=left]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场景图中,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郎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b]二、教学目标[/b][/align][/td][td=3,1,426][align=left]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字,会写“花园、石桥”等6个词语。[/align][align=left]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align][align=left]3、选择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学习用数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b]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b][/align][/td][td=3,1,426][align=left]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的量词,但对于本课中的量词,学生是初次接触,因此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量词,并学会正确的使用这些量词。[/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b]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b][/align][/td][td=3,1,426][align=left]1、识字写字;[/align][align=left]2、课文学习;[/align][align=left]3、作业布置。[/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b]四、教学过程[/b][/align][/td][td=3,1,426][align=left]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 地方?
  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 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 预设学路1:
  ① 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 学生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
  ③ 师: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⑵ 预设学路2:
  ① 师:前面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通过了,我们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稻(禾字旁跟禾苗有关)
  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呢,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它。(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⑶ 预设学路3:
  ① 师: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翠”。特别注意“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② 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
  四、诵读全文
  1、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快来读读吧。翻到课本第16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3、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看到的美景,尽情地读一读。(齐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生活在这么多姿多彩,美丽的地方是多么幸福,快乐啊
  六、板书设计
              《场景歌》
  海边      乡村     公园     活动[/align][align=left]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b]五、教学反思[/b][/align][/td][td=3,1,426][align=left]识字1《场景歌》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场景图中,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align][align=left]在本课时教学中,我以复习生字词进行导入,先字再词的方式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一次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二会字还有些不熟悉,在朗读中还存在磕磕绊绊的现象。在复习之后开始新课教学,学生先自己朗读课文,想一想词语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在学生自学以后,我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了海景图、田园图和公园图。其中我对海景图进行重点讲解,其余两幅图采取学生主讲的方式。之后我以“一队红领巾”的“队”字导出量词这一知识点,对其进行了讲解和拓展,最后以量词歌为中心进行读和仿写练习。[/align][align=left]这一节识字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学会用量词来形容事物,在本次教学中我初步达成了原定的学习目标,但在进行反思后发现还有三点可以进行改进:一是适当简化教学过程。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花的时间有点过长,导致后面教学有些匆忙。在今后的教学时应注意把复习导入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内,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才合理。[/align][align=left]二是生字教学不能漏。在设计教学时,由于第一课时已将生字全部教学完成,所以在本课时教学中没有安排学生书写生字,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每课都应该安排十分钟左右的练字时间,这一点我必须牢记并认真执行[/align][align=left]三是精心设计衔接语,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本课识字中有四个场景,如何合理地帮助学生合理进入情境是我在教学设计时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用“和老师去海边走一走”这样的语言来进入情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如果用假日旅游的方式来导入课文并配以合适的图片,不知结果会如何,希望下一节识字课我能做得更好。[/align][align=left] [/align][/td][/tr]
[/table][color=black] [/co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3 09:55 , Processed in 0.2344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