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第二部分 初读理解,体会诗意 【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准。(自由读,指名读;注意“逶迤 、磅礴”等字词的读音。) 师:齐读整首诗,注意看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发现了音节有什么特点? 生:押韵 。 师:哪几个字读出韵味呢? 生1;难(nan)、闲(xian) 生2:丸(wan)、暖(nuan)、颜(yan) 师:同学们找地很准确,难、闲、丸、暖、颜,音节中都有“an”读出了这种韵味。 1.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1)出示重点词语,说说词语的字面意思,再结合诗句作进一步理解。 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远征:指长征,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⑻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⑿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⒀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⒁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⒂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⒃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⒄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3)互相组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重点词语的意思我们都理解了,那现在把词语组合起来,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比比谁的组合能力更强、更快,请同学们抢答,看谁举手快?好,现在来理解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生1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很好,那第二句呢?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生: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师:这位同学也很棒,接下来第三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生: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师:第四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很到位,那请同学们找出一句诗概说这首诗的大意。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