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ble]
[tr][td=142][align=left]课题研修人[/align][/td][td=142][align=left] [/align][/td][td=142][align=left]任教学科[/align][/td][td=142][align=left]语文[/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教学课例名称:[/align][/td][td=3,1,426][align=left]《月下桨声》课例研究[/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一、教材分析[/align][/td][td=3,1,426][align=left]《月下桨声》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我买鱼时发生的故事,反映了卖鱼的姐弟俩勤劳、诚实、淳朴的高尚品格。[/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二、教学目标[/align][/td][td=3,1,426][align=left]1、认识“桨、吆、裸、鲫”,理解“桨声、吆喝、问购、固执、遗落、脚力钱、拨浪鼓、千丝万缕、青山绿水”等词语。[/align][align=left]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小女孩勤劳、诚实、淳朴的美德,并受到感染。[/align][align=left]3、画出文中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并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align][align=left]4、欣赏本文景色描写。[/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align][/td][td=3,1,426][align=left]学生基础较好,通读后基本能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课文中心能基本掌握。但要深入领会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挖掘文中人物品质的内涵可能会有困难。[/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align][/td][td=3,1,426][align=left]1、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目的就是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本课教学就依据这一理念,使学生在掌握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段和写人文章的学习方法基础之上,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他们的能力。[/align][align=left]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抓人物言行、外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小女孩诚实、朴实、不占便宜的高尚品质。[/align][align=left]3、通过句子比较,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紧紧埋在)腰间的一个布包,(十分复杂)地打开它,又(十分复杂)地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学生在体会了文中几个形容词的作用后,更深入感受到了小女孩在乎钱并且家境不富裕,但诚实、不占便宜的品质。[/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四、教学过程[/align][/td][td=3,1,426][align=left]一、导入:[/align][align=left]同学们知道“桨”是什么吗?(板书:桨)听到过桨声吗?(板书:桨声) 听到过月下桨声吗?(板书:月下桨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align][align=left]二、初步了解,认识生字[/align][align=left]1、请同学们听录音[/align][align=left]2、画出生字词[/align][align=left]3.检查字词[/align][align=left](1)出示生字:狗吠(fèi) 赤裸(luǒ) 鲫(jì)鱼 撩(liáo)起 衣襟(jīn)[/align][align=left](2)出示新词:桨声 吆喝 问购 固执 遗落 脚力钱 [/align][align=left] 拨浪鼓 千丝万缕 青山绿水[/align][align=left](3)识记指导:[/align][align=left]○1“吆喝”读轻声,注意区分“拨”“拔”这组形近字。[/align][align=left]○2能再说出含有“千”和“万”的词语吗?(千山万水、千军万马、[/align][align=left]千头万绪、千奇百怪)[/align][align=left]○3青山绿水这是什么样的画面,想想怎么读?这样的描写环境的词语还能说出来吗?(湖光山色、山清水秀、)[/align][align=left]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align][align=left]1.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align][align=left]自读要求:读准生字词,画出不认识的字词;读通课文,读顺句子,不懂得地方多读几遍;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请教同学或老师。[/align][align=left]2.同桌讨论: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align][align=left](板书:问购鱼—送鱼—退钱)[/align][align=left]四、试着给课文分段。[/align][align=left]方法: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小女孩为“我” 送鱼的经过?一、三两个部分就显而易见了。[/align][align=left]五、初步了解小女孩的品行[/align][align=left]1.让我们走进姐弟俩,想想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小女孩)[/align][align=left]2.现在,我们来深入了解小女孩。我们知道:要想深入了解一个人,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就用这个方法我们进一步了解小女孩。[/align][align=left]六、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文章第二部分[/align][align=left]1.默读第二部分,画出描写小女孩的句子。[/align][align=left]2.分析这些句子。(板书:淳朴)[/align][align=left]七、全班交流,学习第三段[/align][align=left]1.当小女孩发现钱给错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同桌分角色读出小女孩的心情。[/align][align=left]2.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诚实)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 [/align][align=left]3、指名分角色读课文。[/align][align=left]4、以上对话属于对小女孩的语言描写,课文还通过其他方面描写了小女孩的诚实。[/align][align=left]5.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的诚实[/align][align=left](1)出示句子:[/align][align=left]○1窗外橘红色一晃,是她急急地返回来,跑得有点儿气喘吁吁。[/align][align=left]○2她固执地要寻找一块钱。[/align][align=left]○3她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浑身不自在,犹犹豫豫地低头而去。[/align][align=left](2)出示句子:[/align][align=left]我看着她沾着泥点的手,撩起橘红色衣襟,取出腰间的一个布包,打开它,又分拣布包中的大小纸票,心里有些过意不去。[/align][align=left]提问:这句话与课文有什么不同?[/align][align=left](紧紧埋在、十分复杂地、十分复杂地)[/align][align=left]○1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align][align=left]○2如果换别人看到多给了钱,也许会怎么做?[/align][align=left]○3这句话再一次的表现了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align][align=left]带着你对她的赞叹再读这句话。[/align][align=left]6、小女孩的淳朴、诚实使我感动,令我无法忘记她。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我一直想念着小女孩?[/align][align=left]出示句子:[/align][align=left]但那些船上没有一点红。[/align][align=left]提问:这句话应读出什么语气?(失望)[/align][align=left]7.我想念小女孩,我还想念什么?[/align][align=left]8.学完文章,你此时有什么感受?说一说。[/align][align=left]八、欣赏景色描写[/align][align=left]1、刚才,我们通过对事情的学习,认识了一位淳朴、诚实的小女孩。此外,本文的景色描写也很精彩。[/align][align=left]2、出示句子:[/align][align=left] 每天早上,我推开窗子,发现远处的水面上总有一叶或者两叶小船,像什么人无意中遗落了一两个发夹,轻轻地别在青山绿水之中。[/align][align=left]3、本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align][align=left]4、那位女生有发夹,借给老师,让大家观察一下,看本句话比喻的有没有道理。(颜色、形状等,生动形象)[/align][align=left]5、本文的景色描写还有不少,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心体会。[/align][align=left]九、 作业[/align][align=left] 课外阅读:《语文同步阅读》中关于诚信的文章[/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五、教学反思[/align][/td][td=3,1,426][align=left]《月下桨声》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然后放手让学生质疑,接着师生共同梳理问题,确定了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如: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再引导学生自读,尝试解决梳理出的问题。在自读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而后,我要求学生找出描写小女孩神态、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align][/td][/tr]
[/tab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