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教学内容]:心肺复苏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了解心跳骤停的诊断方法;
2. 通过本节课对心肺复苏步骤及知识的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及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要点;
2,心肺复苏的概念及重要性;
3,初期复苏的步骤及各步骤作操作要点和理论意义.
[难点]利用模型人能正确按照抢救程序和操作要领做现场初期复苏
一、定义:
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电除颤、人工呼吸,努力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自主呼吸。
二、心跳骤停的原因
心 源 性: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病)
非心源性:窒息、触电、溺水、药物过量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合几幅照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课堂提问:是不是任何人心跳骤停都应立即进行CPR?(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心跳呼吸骤停的表现
1. 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各种场合。
2. 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 瞳孔散大。
4. 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5. 部分患者有短暂而缓慢叹息样或抽气样呼吸。
四、抢救方法:
初期复苏: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
后期复苏:借助于器械设备及先进的复苏技术和知识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
复苏后处理: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促进脑功能恢复。
五、初期复苏的步骤:
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列举电击伤病人及煤气中毒病人例子)
2)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
3)呼救/报警(EMS系统) (列举一个病历补充说明)
4) 人工循环(Circulation)
5) 开放气道(Airway)
6) 人工呼吸(Breath)
1. 人 工 循 环 C
⑴ 判断有无心跳: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能超过10秒。
⑵ 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①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右手的中指、示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2005年新的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病人两乳头的连线与胸骨交点处。(利用模拟人给学生演示一次)
②胸外心脏按压幅度与频率: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3—4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
③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例:
成人患者:30:2 (无论单双)
患者<8岁
单人时:30:2
双人时:15:2
3. 开 放 气 道 A
①清除呼吸道异物: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 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补充Heimlich手法,并让两位学生上来演示)。
补充历年执业护士考试真题:
例题:下列哪项操作是初期复苏的首要关键
A.心脏挤压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保持呼吸道通畅
D.简易人工呼吸器使用
E.电除颤
答案:C
②判断呼吸:
课堂提问: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呢?
听呼吸: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时间不能超过10秒。(利用模拟人给学生演示一次)
2. 口 对 口 人 工 呼 吸 B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闭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吸一口气,迅速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利用模拟人给学生演示一次)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用余光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给学生观看一段完整的CPR影视片段。(使学生回顾一下CPR 的整个操作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七、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㈠ CPR有效指征:
1.触到脉搏。
2.瞳孔逐渐缩小。
3.口唇转红。
4.开始有自主呼吸等。
㈡ 终止CPR的指标:
1.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
3.自主呼吸停止无心跳和脉搏:
4.CPR3分钟以上
[课堂小结]:
回顾一下心肺复苏的步骤(A,B,C),再次提醒学生在CPR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反思]:
附 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