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美术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0
发表于 2020-1-4 18: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地球,我们的家园》
一、教材分析
1、《地球,我们的家园》是小学五年级第7课的内容,学习这篇文章,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重要性,关注环境问题,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目前地球的污染状况,关注环境问题,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3、教学难点:围绕环保主题创作一幅作品。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地球的状况。
2、学会用画笔表现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
3、关注环境问题,增强对地球的环保意识。
三、学生学习能力
分析
二、三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想象画、记忆画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色彩表现力强,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同时,经过前期的美术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基本知识,对绘画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绘画作业有一定水平。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理论和实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要着力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只有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好地与他人交流,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美。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引导工作,让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培养敢于表达的性格,从而慢慢地改善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就达到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3.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应结合学科知识的发展,适当增添新内容,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具有广博的课外知识,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发掘有用信息。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困难,引导他们主动克服困难,养成热爱学习、敢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学习信心。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一起去感受新奇的视觉形象吧。出示《拯救地球》图片,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重要性。我们要尊重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创造一个和谐,现代社会的生存空间。
师:看完《拯救地球》,同学们一定是感慨万千的,让我们来说一说你看完以后的感受!
(这样的导入即可以让学生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又能在轻松的谈话过程中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是呀,我们不要等到世界上最后一滴水是我们自己的眼泪的时候才知道珍惜,为了不让这么美丽的地球变成沙漠,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动手画一画
看了书上的这些关于保护地球的作品了,感觉怎么样?同学们是不是也非常的激动呀,为了保护地球,我们现在就来画一幅关于环保的作品怎么样?(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点评
师:这位同学的作品表现出了环保的感觉,但是在用色上面还可以在大胆一点,好吗?在造型上在好好思考一下哦。
四、教学后记
优点:学生有环保的意识,也积极呼应环保。
缺点:表现手法较为单一,思维还不够放得开。
改进:多给学生讲解和观看关于环保的事物,让学生知道环保不只是用一种方法来表现。
五、教学反思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要更好实现育人目标,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2、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3、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6 15:51 , Processed in 0.2325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