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66
发表于 2020-1-4 17: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426]
[tr][td=142][align=left]课题研修人[/align][/td][td=142][/td][td=142][align=left]任教学科[/align][/td][td=142][/td][/tr]
[tr][td=142][align=left]教学课例名称:[/align][/td][td=3,1,426][align=left]《小蝌蚪找妈妈》[/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一、教材分析[/align][/td][td=3,1,426][align=left]《小蝌蚪找妈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二、教学目标[/align][/td][td=3,1,426][align=left]1、 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align][align=left]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align][align=left]3、 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align][/td][td=3,1,426][align=left]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align][/td][td=3,1,426][align=left]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在识字教学中体现情趣化,从而让每一个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丰富语言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四、教学过程[/align][/td][td=3,1,426][align=left]一、课件揭题,导入新课。[/align][align=left]1、猜谜语激趣,引出课题。[/align][align=left]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 …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align][align=left]2、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align][align=left]3、导入:小蝌蚪们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看课文[/align][align=left]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align][align=left](一)指导正确、流利地读课文[/align][align=left]1、检查预习:小蝌蚪的妈妈是怎样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align][align=left]2、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课文:[/align][align=left](1)教师范读或者领读,读的过程中采用多方式掌握正确读音。[/align][align=left](2)学生自由读[/align][align=left](3)指名读或者开火车读。[/align][align=left](4)分角色读[/align][align=left](二)读中识记、理解生字[/align][align=left]1、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识字。[/align][align=left]2、谈一谈,这些生字你是怎么认读的?[/align][align=left](1)结合课文内容简单理解“蚜虫、斑点、七星瓢虫”[/align][align=left](2)惊奇:可用动作、表情引导学生感悟[/align][align=left](3)结合课件形象理解 “斑点”[/align][align=left](4)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理解“已经”,并用“已经”造句。[/align][align=left](5)检查课后练习,并交流。[/align][align=left]三、情景朗读,对话朗读。【目标B3、4,C6 --10分钟】[/align][align=left]1、  看图:[/align][align=left](1)总结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小蝌蚪这时候是什么样的?[/align][align=left](2)乌龟妈妈怎么回答的?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align][align=left](3)找到青蛙妈妈后,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align][align=left]2、  说一说,小青蛙的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是怎样的?[/align][align=left]3、分角色朗读课文,特别是要读出小蝌蚪询问的语气。[/align][align=left]4、小组分角色表演课文。[/align][align=left]四、总结拓展。[/align][align=left]1、你了解的小蝌蚪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align][align=left]2、小蝌蚪长成了青蛙,能捉田里的害虫。同学们要保护青蛙,再看看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捕捉害虫的图片,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align][/td][/tr]
[tr][td=142][align=left]五、教学反思[/align][/td][td=3,1,426][align=left]《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34课,它是一篇脱离拼音的看图学文。课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课文配有六幅图,分别与六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本课是第一课时,上完之后,觉得有些地方值得思考[/align][align=left]1、从新课标的理念来看,学生有效思维的质量与时间的长度应该成为我们另一个追求。回顾自己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节课,发现还是有好多同学在等待别人现成的果实,没有自己的思维,大多学生只是在听别人发言,而自己却置之度外,我想这不仅是我的毛病,没有启发、诱导好学生自己进行思维,这也许是许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通病。[/align][align=left]2、在教学过程中双基落实不实。本课的两个重点字:“迎”和“追”虽然在理解意思上我们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字意的不同,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正确的概念,但我想如果当时在这里再设计一个句式的训练,让他们用这两个字分别说一句话,并告诉孩子们效果会更好。[/align][align=left]3、学生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由于课文较长,总是担心讲不完,所以不敢放手,总想替孩子说。教学过程中跟本没有体现出教、扶、放的过程。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这样也许会更好些。[/align][align=left]4、书写指导不到位。对于我来说一直以来“写字教学”可以说是课堂上的盲点,我忽略了这些字的间架模式,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而对于一年级来说,这恰恰也是最重要的。[/align][/td][/tr]
[/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26 13:40 , Processed in 0.2605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