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2
发表于 2020-1-4 16: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秋天的雨》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一篇课文,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学生通过课文的的生动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学会模仿课文里的重点句、段写话。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去感受秋雨的美妙神奇。
2、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示范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模仿写作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学生学习能力
分析
1、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的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对于文章中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理解还不够深刻。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是由低年级的词句学习向中年级的段落学习过渡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
2、本班学生大部分的基础知识还比较扎实,但在朗读方面和自主探究能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 自读自悟来活跃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3、在本课教学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拟人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朗读指导法,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得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在教学中,我有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染,再度中积累语言,学会表情达意的技巧。
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利用图片,动画,音乐等手段创设秋天的情景,激发学生喜爱秋天的情感。
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的美景以及文中重点句,进行品读感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大学生的视野,更深的体会到童话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学习课文2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专心听,一会儿说说你都看见什么了?(放音乐,出示幻灯片,教师范读)
2、学生说出句子,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感情。
(1)重点指导读好银杏叶的句子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你知道这句话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吗?(学生回答)
①师:你们真厉害,你们能把它用一句话说出来嘛?(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多么可爱的一把扇子啊!谁能用可爱的语气读读呢?
③师:(出示一片银杏叶)瞧,这就是银杏叶,它真的像(扇子)。我们再读一读,读出它的活泼可爱。
总结:上边我们用了……方法,学习了……(把学习方法小结出来,做成投影,学生下边自学可以参考着学习!)
(2)、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写枫叶的句子(出示描写枫叶的句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瓢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5、句子对比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书,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象一枚枚邮票,(飘哇瓢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如果老师把这两句话中的一些词去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读读好不好,为什么?
小结:一个扇走,一个邮来,多么神奇的秋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五、教学反思
课前我是充分整理了课文的线索,在课堂上也基本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同时也能较好地落实了各个知识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课堂结构的安排上,我能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让课堂富有节奏感,教学条理清晰,能通过我绘声绘色的范读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但课堂确实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本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教学中的过渡句略显生硬,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还是不够老练。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我忽略了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硬生生的把比喻句,拟人句的具体的概念和定义给了学生,这是我一大疏忽,以至于学生对我所说的,呼应不是很强烈。本堂课中,我对于词语的挖掘也是不够深刻的,像“五彩缤纷”“你挤我碰”等词语都没充分的挖掘出来。这主要是在课堂中我还是不能大胆放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显得有些拘谨。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上,我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加强,比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要更加准确到位,不重复学生的话,减少没意义的话,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6 12:23 , Processed in 0.2399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