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2
发表于 2020-1-4 16: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4课《繁星》

一、教材分析
《繁星》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享受。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难点: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过程和方法: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平时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不能很好的独立阅读课文,遇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不思考。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引导学生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2.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夜空中有什么?(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板书:4  繁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昧,昏暗。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书:热爱大自然  向往美好生活)
2.仿写:(课件出示10)
师过渡: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4 .繁星
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热爱大自然
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    向往美好生活
如今 海上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五、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学科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文内容知识的层面,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一一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
3、情境一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答案。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创新型”的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6 11:18 , Processed in 0.2366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