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0
发表于 2020-1-4 16: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月光曲》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一个传说,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九自然段。了解《月光曲》的创作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
难点:分辨课文中的描写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 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通过农远设备和资源应用,欣赏《月光曲》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三、学生学习能力
分析
教法:在教学中我利用农远资源的声像特点,采用“听、看、读的情境激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1、听音乐。通过倾听让学生走进课文。
2、看图片。通过欣赏让学生入情入境。
3、读文本。通过诵读品味让学生以读为突破口,品悟人物内心情感。 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听曲、品文、悟情的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乐曲之美,领悟到语言之美,更让学生体会到人的情感之美。
学法: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者,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想要成为“善教者”,必须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通过不同任务、不同目的的欣赏和朗读,让学生探究自悟。 2、质疑解难: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以及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内涵。 3、合作交流:通过圈划,领悟文章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通过批注交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自主探究:通过不同任务、不同目的的欣赏和朗读,让学生探究自悟。 2、质疑解难: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以及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内涵。 3、合作交流:通过圈划,领悟文章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通过批注交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⒈读题。
⒉师诵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
⒊提出疑问:《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学。
⒋组织交流。
⒌归纳梳理交流要点,导入下文教学。
说明:在揭示课题后,学生通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
二、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
⒈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书:情不自禁走近)
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
⒉学习兄妹俩的对话。
⑴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
⑵指导分角色朗读。
⑶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
说明:课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写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课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
⒊(板书:走进)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
⒋学生交流。(板书:弹再弹)
⒌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
⑴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
⑵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
●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心情,了解她不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随机理解“纯熟”。
●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心情及对盲姑娘的敬佩。
⑶指导朗读对话。
⑷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
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内容,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
三、感受意境,指导概括。
⒈诵第8小节,渲染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
⒉出示第9小节,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绘的意境。(板书:记录谱成)
⒊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的行为线索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4.结并明确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
说明: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
们经常说,语文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四者不是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在执教《月光曲》的时候,为了在课堂上完整地模拟一个阅读分析的过程,我采取了以默读为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细部探究,再回归整体的大胆尝试。
本篇课文景美情深,朗读时就应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述风起浪涌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情绪,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等,都就应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善提高,以到达理想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6 13:41 , Processed in 0.2340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