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2
发表于 2020-1-4 16: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课例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
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了。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条件。四年级,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转折点:课本发生了变化,书写工具发生了变化,在阅读方面也对孩子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训练时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力求简单、扎实、高效,通过科学的预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反复的吟咏、感悟,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体会所蕴含的情感;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加深了理解,获得情感的熏陶;以学生为主体,读书,讨论,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文——感知大意
  要想知道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文讲了一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
  (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
  板书: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7学生汇报。引导抓住关键词:疲惫。问:他为什么会那么疲惫?“荒无人烟”意味着什么?你怎么理解“忍饥挨饿”?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
  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1)什么叫“满不在乎”?他不在乎什么?(2)他盯着陈赓,可能心里会怎么想?(他年纪那么“大”,身体又那么虚弱,我更年轻,一定可以挨过去的。)(3)他为什么笑?(4)为什么要做一个比赛的姿势?
  板书: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要读出无奈的语气来让学生体会。)问:既然要等同伴,那意味着什么?板书:等同伴
  6小红军又是如何拒绝青稞面的?指名读第10节。指导:小红军会怎么想?所以他是怎么做的?
  板书: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
  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七、学习生字。
  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讨论如何记住每个生字,并独立组两个词。
  (说明:生字词的学习也是中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应教给方法,强调自主学习。)
  八、作业。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后去准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下节开一个“长征故事会”。
  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
  骑马
  同行
  给青稞面
  关心战士
  小红军:不在乎
  等同伴
  拉
  拍
  宁愿自己挨饿受苦,
  笑
  挺
  鼓鼓的
  也不愿拖累别人
五、教学反思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永远长眠于草地的故事。反映出红军战士在长征艰苦生活中患难互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赞扬了红军战士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这是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我认为教学这类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使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在关注故事情境的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言行,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学新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在课上让学生看红军过草地的视频,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疑问,感受一下长征的艰险和革命英雄的顽强毅力、崇高人格。奠定学生学习课文的认知、情感的基础。我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小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了小红军的倔强。任何人见了小红军的举动都会认为小红军精神好、体力足、干粮多,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了。体会“终于”一词,从“终于”可以感受到小红军和陈庚相互关心,舍己为人这一高尚品质。本文的细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小红军的精神品质:外貌描写从小红军的处境危险衬托他舍己为人的品质;对话描写从人物的良苦用心体现人物的高尚品质;陈庚同志上马后的心理活动,类比出小红军的可贵品质。在最后展示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让同学们齐读,一起感受那段历史。
让我深感遗憾的是本堂课学生的情绪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尽管同学们感受到小红军那无私的品质,但在课堂上同学们无法进入情境之中。在学法指导上我还做得不够到位,在让学生找到表示小红军的倔强的句子时,可适当让学生在一旁做一做批注,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也能丰富他们的情感体会。在《小红军,我想对你说》这一环节中,因为时间的原因,无法在课堂上呈现同学们的想法。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反馈学生的意见,主动接受老教师的指点,将别人的成功经验内化为己有,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6 12:54 , Processed in 0.2275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