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2
发表于 2020-1-4 16: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七颗钻石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3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人间真情,学会关心他人。意在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课文《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一个小姑娘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童话虽短,寓意极深。从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体会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课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四年级的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这时的学生有极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童话、故事兴趣盎然。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多种阅读方法,但运用起来还比较生疏。虽然以前在本册中从未学过童话,但在课外学生已读过许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老师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本课应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运用的机会。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单元的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感悟到要回报父母的爱和体会到朋友间的友谊,学生已经能初步感悟到人间真情,但是,学生在想象、联想的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同,需要教师在引导学习文本时进行指导。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这篇课文我在备课时是经过了一番斟酌的。起先我想从童话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谈文中想象的精彩之处,以及发挥想象描绘一些奇妙画面。这样虽然花架子搭起来了,课也能上得热热闹闹,但这么上或许离文本远了点,不能紧扣这篇童话的亮点。又想从情节入手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但这篇短文的情节奇特是奇特了,就是比较简单,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少,学生很容易无话可说。单就这篇文章而言,“爱”才是关键词,而且,学生好理解,有话说。因此,我只抓一点“爱心”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这既从文本出发,也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想象
1、出示:旱灾干涸干枯焦渴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看到这四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想象后自由表达)
2、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指名读。分别出示反映旱灾的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3、“就在这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草木丛林也都干枯,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七颗钻石)
二、理解──感知想象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生自由读文后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板书:神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最让你感到神奇的地方。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屏幕出示)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屏幕出示)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屏幕出示)
⑥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屏幕出示)
4、“你认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的呢?”(板书:爱心)“迅速浏览课文,用波浪线把描写小姑娘富有爱心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学生交流汇报,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④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重点指导朗读,感受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三、创造──发挥想象
选择下面其中一个情节,展开想象编故事。
①小姑娘出门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
②小狗把小姑娘绊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经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③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练写)
四、延伸──拓展想象
介绍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优秀学生读物,感受童话魅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本课生字词。出示以下四组词语:
旱灾 干涸 干枯 焦渴
劳累 水罐竟然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绊倒哀哀地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涌出
1、指名读,齐读。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发现本课要求会写的15个生字中,有哪些字的结构是一样的?
左右结构:渴凑咽唾沫涌舔罐
上下结构:累竟忍
重点指导:“渴”、“舔”、“罐”(相同点:左窄右宽)“累”(下面不是“系”),其它的字自己练写。
3、通过上面的四组词语,分别练习复述课文每段内容。
二、以“小小故事会”的形式,练习讲述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三、续编故事
1.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2. 指名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四、拓展阅读
互相介绍自己曾经读过的童话故事,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还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在初读课文时,你对课文有什么疑问?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提问自己对文本的疑惑之处。再默读课文,理出课文中水罐的五次神奇变化。并通过分段品读,读懂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小姑娘对小狗的爱;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小姑娘对他人的爱。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这篇童话包含了太多的“爱”,是一篇“爱与分享”的课文,作者不仅仅在倡导孩子们要有爱心,更是在教会他们怎样去爱。为什么水罐的变化一次比一次有价值,正是因为小姑娘不止有对母亲的爱,更有对动物、对陌生人的这种无私的爱,文末让跳出的七颗钻石变成北斗七星,意图也很明显,那是他在启示人们爱的方向,要大家怎样走出一条正确的爱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6 13:01 , Processed in 0.2905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