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回复: 0

教学课例研究报告_小学语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0
发表于 2020-1-4 16: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题研修人
任教学科
教学课例名称:
《七律.长征》
一、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重点:通过朗读、交流,理解诗意,体会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难点:理解诗的三至六句的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抒发的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领略毛泽东的豪迈情怀和高昂气质。
3.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品诗境、诵诗文”的方法学习诗文,通过朗读、交流等方式体会诗文的意境和韵味。
4.在诵读中培养对古体诗以及对毛泽东的诗词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古诗或者尝试写古诗的兴趣。背诵课文。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已诵读和积累了一些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交流,通过语调、韵律、节奏体味诗歌描述的情境和诗人的情感,品味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继而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是第三学段在古诗学习中的一个提升。在本课的教学中,重点放在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的豪迈情怀和乐观主义精神。本诗高度概括长征中红军经历的千山万水和千难万险,学生在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可能会比较肤浅。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中,要引导借助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在充分地朗读和交流中深化感悟。
四、教学过程
课堂第二部分  
初读理解,体会诗意
【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准。(自由读,指名读;注意“逶迤 、磅礴”等字词的读音。)
师:齐读整首诗,注意看每行诗的最后一个字,发现了音节有什么特点?
生:押韵 。
师:哪几个字读出韵味呢?
生1;难(nan)、闲(xian)
生2:丸(wan)、暖(nuan)、颜(yan)
师:同学们找地很准确,难、闲、丸、暖、颜,音节中都有“an”读出了这种韵味。
1.结合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
(1)出示重点词语,说说词语的字面意思,再结合诗句作进一步理解。
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远征:指长征,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⑻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⑿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⒀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⒁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
⒂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⒃三军: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⒄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3)互相组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重点词语的意思我们都理解了,那现在把词语组合起来,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比比谁的组合能力更强、更快,请同学们抢答,看谁举手快?好,现在来理解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生1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很好,那第二句呢?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生: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师:这位同学也很棒,接下来第三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生: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师:第四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很到位,那请同学们找出一句诗概说这首诗的大意。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教学反思
“七律”这种形式和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有明显的距离感,因而老师教有难度,学生学习也有难度。这种难主要表现在现实中的长征历经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许多磨难给红军将士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同样经历长征的作者毛泽东在诗歌中却一扫悲情的气氛,以一种俯视的独特视角、乐观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长征中重重困难的淡化意识。马老师是根据学生收集的与长征有关的资料去了解长征中的重重困难,以对长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老师重点抓住诗的第一联开展探究。通过细读诗句中的“远征难”“万水千山”,使学生对红军长征中的困难有更清楚地认识,并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走在这样的路上的情形;而细读“不怕”“只等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红军战士的眼中,原本的重重困难是如何发生变化的,从而体会红军战士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7 08:25 , Processed in 0.2385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