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回复: 0

读写结合教学要找到文本的切合点和写作的训练点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

帖子

12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0
发表于 2019-12-13 18: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写结合教学要找到文本的切合点和写作的训练点
读写结合教学能否相互促进,彼此滋养,关键是要找到文本的切合点,找准写作的训练点。拿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咏物抒怀》的单元学习来说,怎样很好地把“读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本单元里明确要学什么、在哪学、怎样学、学到怎样的效果。本单元的文章有高尔基的《海燕》、矛盾的《白杨礼赞》、郭沫若《石榴》、韩愈的《马说》、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一组文章都运用了用象征手法,但又有不同的地方。
读写结合教学能否相互促进,彼此滋养,关键是要找到文本的切合点,找准写作的训练点。拿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矛盾的《白杨礼赞》来说,怎样很好地把“读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明确要学什么、在哪学、怎样学、学到怎样的效果。这一篇文章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一般来讲,象征的手法有两种表达形式。一种是像《海燕》、《石榴》、《马说》那样,让读者在诗与文的不言之中去意会其象征之意,一种是像《白杨礼赞》《紫藤萝瀑布》那样,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之意。相比之下,前者更为含蓄蕴藉,意味隽永。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或有感悟的事物为题,试用其中一种方法去进行构思,初步感受运用象征手法的妙处。为学生创设一种写作的激情后,并不在于要求学生马上进行写作,先让学生从自己所选的事物身上提炼出几点精神品质,顺势引导学生怎样联想,如何把本体和象征体联系起来。如“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普通”“不平凡”在文中出现三次。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普通而又平凡的白杨,其笔力集中在白杨的神采、姿态、精神、品格之上,其情感的基调是激情的讴歌,这让我们极为鲜明地感觉到作者是用白杨在象征着一种人,象征着一种精神。果然,作者又以不可压抑的激情告诉我们,他的目的决不是只写树: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四个”难道”直抒胸臆地点示出象征意义。

附       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5-1 15:18 , Processed in 1.5833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