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回复: 0

科学探究教学中重难点如何解决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18: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教学难点的含义

有学者认为,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清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内容。也有的学者认为,数学中的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二、教学难点的产生

现代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其新知识的过程中,伴着同化和顺应,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再构的过程。如果所学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信息产生冲突,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需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这种通过顺应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知识则比较困难。因为认知结构本身也有一种定式,这种定式的消极作用会阻碍认知的飞跃,从而造成学习新知识的困难,形成教学难点。


解决教学重难点:

一、学以致用,用学结合

问题来源生活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就要求数学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学生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具亲切感、更有吸引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用学结合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重分析,授人以渔

对题目结构的分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从我多年所教过的学生来看,学习困难儿童解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的个数上,而在于分析能力的差别。与成绩好的学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到我们的思维过程,教会学生怎么去思考、分析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抓住关键,教会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搞清楚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它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一步。很多学生一看到文字较多的题目就会产生畏惧情绪,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抓住关键的语句,简缩问题。审题的一个要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数量关系。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通过文字表述的方式来反映的,教师应抓住关键语句分析题目,掌握解答有关应用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一步解题思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17 03:09 , Processed in 0.2579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