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回复: 0

土壤-动植物乐园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6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土壤-动植物乐园教学设计
土壤-动植物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中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交流对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的发现。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探究土壤以及生活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感兴趣
2.细致观察,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进行细致、全面、有顺序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放大镜、装有蚯蚓的透明观察盒
教师准备:图片、班级记录表、土培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给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用透明的盆子装着的土培植物( 最好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植物或以往课堂.上观察过的植
物)与学生开展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植物朋友,大家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植物呢?
2.提问:这盆植物是依靠什么生长的呢?
3.全班交流。(阳光、 水、土壤...... )
4.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就是“土壤”。(板书:土壤)
5.教师出示一幅有动植物的土壤照片,提问:你们在这张照片的土壤上能看到什么呢?
6.全班交流发现。
7.教师小结:土壤是我们地球家园里重要的成员,在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到校园里观察土壤表面和土壤里都有哪些动植物。
设计意图
将学生熟悉的植物带到课堂,通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_土壤。 这个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由熟悉的事物自然地进入本课“土壤”的学习,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土壤与植物生命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土壤对于植物的重要性。再通过对有动植物的土壤照片的观察,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土壤与动植物的联系。
二、探究活动
1.在我们去校园里观察之前,老师需要和大家约定些观察和记录的要求 
2.观察地点:学校花坛。设计意图:在走出教室到校园花坛观察之前给学生详细地讲解观察和记录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高效正确地完成本课的观察任务。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在大自然中观察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很容易偏离主题,所以教师在观察前强调要求,有利于学生明晰观察和记录的重点。另外,“细致、全面、有序”的观察要求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并能帮助学生用一定的标准审视自己的观察质量。

2.教师带领学生到指定地点进行观察,教师要控制好观察时间观察时间大概15分钟。
3.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
 三、总结与反思
1.刚刚在花坛,你们已经观察了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的动植物接下来请你们根据以下两个提示来整理和反思你们的观察记录。PPT出示:①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②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设计意图:给学生-定的时间就两个提示进行观察记录的整理和反思,有利于学生从刚刚在校园里观察的兴奋状态转换到安静思考的状态,能够静‘下心进入到研讨环节。
 2.全班研讨交流PPT出示的两个提示。教师在班级记录表.上记录下学生交流的动植物名称和学生描述的动植物的特点以及发现的地点和数量。
 3.小结: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靠土壤而生。
四、拓展
1.如果时间充足,可以用透明观察盒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土壤“居民”蚯蚓。 透明观察盒里需装有湿润的土和树叶,再将蚯蚓装进去,要提醒学生观察重点是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
2.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给班级家长群推送一段蚯蚓在土壤中活动的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观察 蚯蚓是为了弥补之前校园观察中学生很难观察到土壤里面的动物的问题,拓宽学生对于土壤里的动植物的认知
五、板书设计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校园土壤“居民”》班级记录表
地点:               日期:
动物:
植物:



附       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27 05:03 , Processed in 0.2255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