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论文写作参考 关键词:苔丝,论文写作,参考,德伯家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论文写作参考 介绍: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小说家、诗人。他是维多利亚时期横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以创作小说为主,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着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尤其是《苔丝》问世后,哈代开始与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念发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论文写作参考 详情:
[免费论文:www.lwlwlw.com]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小说家、诗人。他是维多利亚时期横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以创作小说为主,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着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尤其是《苔丝》问世后,哈代开始与维多利亚时代道德观念发生冲突。希望以下一篇苔丝论文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题目:父权制下苔丝和海斯特爱情悲剧成因对比分析
摘要:苔丝和海斯特分别是《德伯家的苔丝》和《红字》中的女主人公。她们都是父权制社会下的女性代表。本文旨在从父权制视角出发,从两位女主人公对待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和方式,对其爱情悲剧成因作对比分析,并从中得出她们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不同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结局。
关键词:父权制;爱情悲剧;对比分析;苔丝;海斯特
由于人类文明的延续性和传承性,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相似点。同时,由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的文学创作之间又存在着不同。
英国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均为关于爱情的经典着作,两位女性的爱情悲剧成因也存在着相似点和不同点。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是核心人物,一位纯洁、善良的英国乡村姑娘。在《红字》中,海斯特是女主人公,一位勇敢、自信的美国女性。
苔丝和海斯特分别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英国和美国。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一直以来倍受国内外学者和读者关注。申琴梅(2006),蒋丽萍(2001)等人从两位女主人公的相似悲剧出发,探讨了她们的不同性格。
她们既有着相似的悲剧命运和起因,也有着不同的爱情结局。究其原因,异中有同律,同中有异曲。本文认为苔丝和海斯特的相同爱情困境以及两位女性对待同一困境的不同方法和态度,揭示了西方女性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坎坷历程,为现代女性爱情婚恋观的抉择提供了借鉴。
一、父权制女性爱情
悲剧是父权制话语的一部分。父权制,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存在,它是继母权制之后的社会阶段。它意味着在一种社会结构中,父亲就是家长。
在父权制下,以男性为中心的典型特征的性别文化体系剥夺了女性的权利,男性习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去塑造、规划心中的女性形象,而女性也因此被塑造成为一种被动、无奈的女性气质。女性的思想和行为受到规训和限制。
二、苔丝与海斯特的爱情悲剧
爱情婚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圣的话题。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每个人都想收获一份纯真幸福的爱情。
为了这份追求,有的千金搏一笑,有的哭夫长城倒,有的悲吟钗头凤……爱情,人说像把双刃剑,幸福和痛苦就是剑的两刃。
苔丝和海斯特的爱情婚姻就正如双刃剑的两刃,一边是痛苦,一边是幸福。
“一个纯洁的女人”---主人公苔丝,出身于英国一个普通的乡村家庭,年轻貌美、善良纯洁的苔丝的爱情之路充满了坎坷与崎岖,最终爱情成了人生的刑场,将苔丝推向了坟墓。
苔丝的爱情悲剧之所以能成为悲剧,首先在于它自身的毁灭性。她的爱情悲剧将错爱、苦恋、无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一,苔丝与阿莱克的错爱。苔丝在进入德伯庄园后,认识了富家花花公子阿莱克。因为单纯遭到了阿莱克的引诱奸污。这是苔丝所经历的错爱。
其二,苔丝与安吉尔的苦恋。安吉尔经历了伪善道德的洗礼,将女性的贞洁视为爱情的前提,狠心抛下苔丝,使苔丝再次沦为阿莱克的情妇。至此,苔丝与安吉尔的苦恋结束。
其三,苔丝的无爱。苔丝失去了爱情,也就只剩下仇恨。在苔丝那卑微的爱情梦想破灭后,苔丝将仇恨化作力量,在愤恨中,结束了阿莱克的生命。对海斯特而言,她的爱情悲剧由齐灵渥斯、丁梅斯戴尔主宰。当理想中的爱情与现实的无奈相撞时,海斯特的爱情悲剧也就不可避免了。她的爱情悲剧经历了生发、破灭、沦落三个阶段。海斯特的爱情悲剧生发于与齐灵渥斯的婚姻。美丽、热情的海斯特,出于家庭的原因,嫁给了老学者齐灵渥斯。“年轻貌美的完美女子却嫁给了一个年衰身有畸形的老学者,他们之间产生出爱情的希望是渺茫的”.
海斯特在这场无爱的婚姻中从来没有得到过应有的温暖和体贴。之后,齐灵渥斯的失踪,海斯特与丁梅斯戴尔的相爱是海斯特爱情悲剧的破灭、沦落的原因。
齐灵渥斯的失踪,海斯特本身就是无望,而她一个人去解除这种无望的婚姻关系更是不可能实现的,无异于通奸。
然而,17世纪的波士顿,作为牧师的丁梅斯戴尔毫无爱情可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宣讲着宗教的戒律清规,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斯特纯洁的爱情便成了无果的花,海斯特命中注定只能成为他背后的女人,海斯特永远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三、相同成因:父权制“无风不起浪”
任何事物的发生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原本神圣的爱情最终发展成为悲剧必然有其原因。追源溯流,无疑与时代背景、个人性格等客观实际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甚至,因人而异,在对待爱情悲剧这一问题上,不同的态度、立场与悲剧成因也是相伴相生的。苔丝和海斯特都生活在父权制桎楛下的社会。
她们的爱情悲剧在相似的社会背景---父权社会下,所面临的道德宗教伦理观必然会产生相似共鸣,再加上两位女主人公相似的人生经历,这一系列的相似也就造就了两位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相似点。
《德伯家的苔丝》中,一方面,苔丝受到来自父亲的桎楛,在家庭经济链同“王子”的死而断裂时,正巧碰上了苔丝父亲的攀亲心理,这促使了苔丝的悲剧。
她本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但在父权制的威严下,她别无选择,只有服从,进入德伯庄园。之后,阿莱克对苔丝的侮辱也正是父权制的恶果,本该是受害者的苔丝却成了万人唾弃的坏人。这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阿莱克对她的压迫与欺凌。
《红字》中,海斯特与齐灵渥斯德不幸婚姻正是父权制压迫下的产物。因为父母之命,海斯特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缔结婚姻,这无疑是对海斯特幸福的压迫。
在后来与丁梅斯黛尔的爱情中,齐灵渥斯扮演了一个遏制海斯特幸福的人,在他的压迫下,海斯特无法与丁梅斯黛尔坦坦荡荡的在一起,并且得承受隐瞒实情的罪恶感。
对丁梅斯黛尔而言,他对海斯特的爱情也是不公平的,他与海斯特通奸后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海斯特一个人独自承担,这也正是父权制下海斯特必须承担的来自精神及外界的所有痛苦。
四、不同成因:
个人性格同样是爱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故事与过程,同样面临爱情困境,却也有着千差万别的结局。
同样地,对于苔丝和海斯特的爱情悲剧也存在着不同之处。苔丝与海斯特都生活在父权制的社会,但父权制对两位女性的压迫所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
这取决于苔丝与海斯特对待父权制压迫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所做出的反应。胆小、懦弱的苔丝在父权制的压迫下选择了被动接受。
从开始父亲要求她认亲到后来受阿莱克的侮辱以及安吉尔的抛弃。这一切悲剧源于她的回应。
最初,在父亲的提议认亲下,苔丝选择了接受。
这便是她悲剧的开始。在进入阿莱克家之后,开始面对阿莱克的种种不礼貌行为,苔丝选择了忍受。
到最后对她的诱奸,这无一不是她逆来顺受种下的恶果。
对于安吉尔的求爱,苔丝也是一再拒绝。
等到他在对方苦苦追求下终于同意婚事之后,对于她的坦白,安吉尔不但没有原谅她,反而埋怨她,最终抛弃她。
追根到底,悲剧的发生都是由于父权制对苔丝的压迫,而胆小懦弱的苔丝又选择忍气吞声,默默接受。
然而,在海斯特面前,虽然她受到父权制的桎楛,但她却不屈服于父权制的权威之下。她没有将自己的罪过看成是罪大恶极,她坦然面对严厉惩罚。
她对父权制的反抗表现在她对“红字A”和对待爱女珍珠的态度上。“首先,尽管海斯特胸前佩戴红字,但她并未将红字看作仅是羞辱的象征,海斯特将自己的遭遇以及惩罚转变为自我定义的优雅”.
其次,如同红字一样,珍珠也是海斯特罪恶的象征,但也是她的无价之宝。在这场她与父权制的抗争中,她无所畏惧,绝不退缩http://www.mqyw.bid/。
她的一举一动表明在女性只能遵从教规,根本无民主可言的父权社会中,海斯特已走出失语的沉默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五、结语
通过对比两位女性爱情悲剧成因的异同点可知,虽然她们所经历的爱情困境相同,都是父权制压迫下的受害者,但她们对父权制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造成了她们截然不同的爱情结局。
胆小懦弱的苔丝选择了顺从,而勇敢自信的海斯特选择了反抗。最终,苔丝成了断送爱情的奴隶,而海斯特成了主宰爱情的主人。
由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两位女性的爱情悲剧仍能给我们以启示:在男女无法平等的社会体制下,当女性的幸福权利受到威胁时,女性同胞应敢于同不公平作斗争,敢于用女性的力量摧毁不公平的社会体制,粉碎父权制所带来的男女不平等与压迫,坚决扞卫自己的权利和幸福,争取一种自由理想的现代爱情婚姻。
注释:
①蒋丽萍,异曲同工---《德伯家的苔丝》与《红字》中悲剧女性探析《杭州师范专科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96页。
②齐荣军,相似的过错不同的命运-苔丝与海斯特命运之比较《西安外国语学院学http://www.074376.cn/报》,2006年第3期第69页。
参考文献:
[1]曾燕波。异曲同工“德伯家的苔丝”与“红字”中象征性人物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2005(5):103-104.
[2]霍桑着。红[M].姚乃强。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3]托马斯·哈代着。德伯家的苔丝[M].吴伟仁。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论文写作参考》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459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