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回复: 0

昆仑山美景图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大美青海

地理概况

雄踞“世界屋脊”的青海省是个神秘而诱人的地方,她仿佛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粗拙中透出珠光宝气,平静中显出神奇风采。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为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限。长江、黄河之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无论是前往新疆还是西藏、敦煌还是拉萨,青海是人们去往西部旅游时的必经之地,那里大部分土地都是戈壁和雪山,不适合于人居住。但是青海的人文资源和地理资源都十分的丰富,至今仍是登山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

青海是新疆与西藏的融合,有“世界屋檐”的美称。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一大半的工业产值和人口居住在首府西宁,西宁成为青海省的地理中心。青海的地形大势是盆地、高山和河谷相间分布的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称为青南高原。

长江源

长江全长6380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河,它的源头就是位于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大冰峰。

1979年发现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长江源头的景观十分壮丽,雪山冰峰,无垠的草地,蓝天白云倒映在河水中,构成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从青藏公路入藏,会经过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江源”碑刻。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车开过去相当方便。石碑附近还有一座大桥,因为它是长江从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桥,因而被称为“长江第一桥”。

黄河源

黄河源位于青海的腹地。在腹地上有昆仑山,颜喀拉山,布尔汉布山;山下有盆地,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但它还不是河源。后再经深入的查勘,又发现了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青海湖

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在青海高原东北部,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连绵的青海南山环抱着一个高原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海拔3260多米比古城西宁还高出1000多米,这里气候凉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的盛夏,日平均温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蓝色的海”,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后,幸存下来的。

地理气候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下川口村,海拔为1650米。青南高原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在总面积中,平地占30.1%,丘陵占18.7%,山地占51.2%,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5%,水域面积占1.7%。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脉和谷地大都终年积雪,广布冰川。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谷地。西部极为高峻,自西向东倾斜降低,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山系构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其地形可分为祁连山地、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个自然区域。

全省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有以下特点:(1)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是中国日照时数多、总辐射量大的省份。(2)平均气温低,境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5.7℃~8.5℃之间,全省各地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5.3℃~20℃之间;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17℃~5℃之间。(3)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4)雨热同期,青海属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5月中旬以后进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后雨季结束,这期间正是月平均气温≥5℃的持续时期。(5)气象灾害多,危害较大。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雪灾和大风。

全省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西北部大,东南部小,即柴达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连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风速均在4米/秒以上。其中:茫崖达5.1米/秒,是全省年平均风速最大的地方。青南高原东南部的河谷地带及东部河湟谷地,年平均风速大多在2米/秒以下。青南高原中、西部,柴达木盆地以及青海湖周围和海南台地南部地区,全年风能可用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其中察尔汗风能可用时间达6131小时,是全省风能可用时间最多的地区。

气候独特:冬寒夏凉春秋相连日温差大

气候特征:青海省的气候以高寒干旱为总特征,是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

1.冬寒夏凉,春秋相连。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8℃之间,比同纬度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1月份平均气温为一8℃~一18℃,冬季虽然不太寒冷,但与同纬度东部平原相比,仍比较寒冷(华北平原1月平均气温高于一8℃),而且持续时间长,青海省日平均气温≤0℃的日数在海拔2000~4000米的地区为4-6个月,4000米以上的地区则要超过6个月。7月份平均气温为6℃~20℃,显得比较温凉,是个良好的避暑胜地。

2.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

青海省地面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增温散热都快,因此青海省成为全国日气温变化最大的地区之一。全年气温日较差为12℃~16℃,比东部沿海平原地区高出一倍以上。年气温日较差1月份为14℃~22℃,7月份为10℃~16℃,冬季大于夏季。最大日较差可达25℃~34℃,海晏县三角城在1955年3月16日这一天,气温日较差竟达36.6℃,实为罕见。青海省不少地方一日之内,要经历“早春、午夏、晚秋、夜冬”四个季节。

青海省气温的年较差为20℃~30℃,大致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相近,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小4℃~6℃,其原因是夏季地面温度低,冬季又较少受冬季寒潮的侵袭。

3.干旱少雨

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又受地形影响,大部分地区属非季风区,降水量较同纬度的东部地区稀少,年降水量在50毫米一450毫米,冷湖镇仅为15毫米。全省降水量最多的是久治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4毫米,1981年曾达到1030.8毫米。

年降水量集中于5~9月份,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降水多夜雨。

夏季多雷暴和冰雹。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的祁连山东段和玉树州南部,雷暴和冰雹日数最多,分别达到60天和80天(囊谦)、15天和25天(清水河地方)以上。全省每年有几万公顷的农田受冰雹灾害减产或绝收。冬季青南地区常发生雪灾。

4.大风和沙暴

青海省除西宁及其以东的湟水谷地盛行偏东风外,其余大部分地区盛行高原偏西风。年平均风速西北大于东南,最大

风速出现在柴达木盆地西北角的茫崖镇和阿拉尔地区。

青海省是全国大风(指8级以上的风)较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大风日数以青南高原西部为最多,达100天以上,柴达木和东部河湟谷地最少,25天左右。每年冬春季节,风多势强,开春以后,高原气温回升,但空气湿度低,降水少,地表干燥,加之境内及邻省植被稀少,多荒漠,每当出现大风天气,瞬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群众称为“黄风”。青海省常受大风沙暴侵袭,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危害。

影响青海省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青海省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地理位置和地形。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造成气候差异最基本的因素。

青海省虽地处中纬度,但地势高,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反射和吸收的较少,因此日射强烈,阳光灿烂,日照充足。

青海省年太阳辐射量高达5.88X10 ~7.56X10千焦/㎡,比同纬度的东部季风区高出1/3左右,仅低于西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全年日照时数长决定了太阳总辐射量高。平均每天日照时数为6小时~ 10小时,夏季长于冬季,西北多于东南。冷湖镇全年日照时数3553.9小时,比有名的“日光城”拉萨还要高,居全国各城镇之首。

2.地理位置

青海省全境位于中纬度,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应属于温带气候,因此太阳辐射量较高,在地势相对低洼的地方,热量条件较好。但由于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少,晴日多,蒸发强,大气中水分稀少,决定了气候具有干旱的特性。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其次是太平洋,因而出现降水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

3.地势较高

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青海省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左右,高峻的地势极大地改变了受地理位置所制约的气候特性,在温带干旱气候的背景上,又重重地抹上了一层鲜明的高原气候色彩。例如全省年平均气温比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低8℃~12℃,同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差不多,气温在水平分布上向北推移了10个纬度,这正是高原地势影响的结果。从青海省气温分布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出气温随高度递减的趋势,无论1月还是7月,青海省最低气温均出现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区等地势较高的地区,最高气温则出现在地势较低的柴达木盆地和河湟谷地。等温线总体呈封闭环状结构,大致与等高线相一致;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

青海省幅员辽阔,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因此形成了“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的地方气候和小气候。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它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每当百花吐艳、风和日丽的春夏季节,人们踏青郊游观赏高原风光,觅寻胜地美景时,放眼远望:低处炊烟缕缕,麦苗儿青菜花儿黄,山坡芳草如茵,牛奔羊咩;山顶却是白雪皑皑,冰峰峻峭。这种郊游常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在辽阔的牧区,则形成了“马放滩,羊放湾,牦牛上高山”的适应当地气候的放牧习惯。

气候与农牧业:

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最密切,农业生产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光、热和水分等气候资源。

①充足的太阳辐射和较长的日照,是青海省农牧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充足的太阳辐射和较长的日照,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光合作用及有机物的积累,因而青海省种植的春小麦普遍颗粒饱满,产量高,洋芋茎块肥大,牧草长得虽低,但富含营养。

②低温是限制青海省农牧业生产发展的一个不利条件。青海省农作物生长期普遍较短,河湟谷地和柴达木盆地最长也只有5-7个月。除河湟谷地少数川水低地能栽种玉米、西红柿、辣椒等喜温作物和蔬菜外,其他大部分农业区只能种植耐低温、生长期较短的春小麦、青稞,洋芋、蚕豆、油菜等对热量条件要求较低的作物,全省大多是:一年一熟。由于低温,造成了全省可耕地面积小,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低温造成了青海省可利用草场面积减少,可利用的有效草场不到全省总草场面积的一半。

但是,气温低,日较差大却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气温的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机物的积累,相对地提高了温度的有效性。因此,青海省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光能利用率反比东部平原地区高,种植作物的海拔高度也较

高。

③干旱少雨是影响青海省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另一个不利条件。全省范围内的水热组合矛盾表现得异常突出。降水较多的祁连山地区和青南高原的东南部,热量严重不足,生长期很短,而热量充足的柴达木盆地,水分条件却十分缺乏,年降水量一般不足农业需水量的1/5。春旱使农作物不能适时播种,幼苗发育不良,牧草推迟返青,牛羊膘情下降;而夏旱造成农作物减产。

④大风沙暴对农牧业生产发展也是一个不利条件。大风使土壤、植物的蒸发和蒸腾增强,造成农作物和牧草因失水而干枯。沙暴会刮走土壤的表土和籽种,造成流沙移动,埋没禾苗,折断植物,影响牲畜正常进食。

寒潮、冰雹、雪灾等对农牧业生产也很不利。因此,要避害趋利,积极地发展青海省的农牧业生产。

矿产资

源矿产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其中,具突出优势的有:

盐湖资源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纳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 目前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金属和黄金资源 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非金属矿产资源 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河流湖泊

青海河流湖泊众多:占全国湖泊总面积15.8%

河流:青海省外流区与内流区大致以祖尔肯乌拉山、可可西里山、布尔汗布达山、布青山、鄂拉山、日月山、大通山为界,西北部为内流区,东南部为外流区。全省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71条,干支流总长度27690千米。青海省河流年径流总量631.4亿立方米,占我国年径流总量的2.34%。

1.高原河流特征

外流区面积较小,但径流丰富。外流区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年径流总量509.9亿立方米,占全省年径流总量的80.8%,是内流区年径流总量的四倍。

水系分布受地形影响显著。外流河干支流的流向不仅与山脉走向一致,而且与地势的倾斜方向一致,多从西北流向东南,水系多成树枝状或羽毛状。内流河受盆地地形影响,以局部湖泊低洼地为中心,构成向心辐合状水系。

河流的补给形式多样。青海省河流的补给有雨水、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等。外流河的补给以雨水为主,冰雪融水为辅;内流河多数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综合补给,少数为雨水补给。

外流河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由源头向下逐渐增大,内流河径流量虽少,但意义十分重大。外流河流经我国地势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区,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源头多草原、草甸、湖泊、沼泽,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河流含沙量较小。河流向下,地势相对高差越大,水流侵蚀能力加强,加之流经区域植被稀少,河流含沙量逐渐增加,唐乃亥至循化这一区间,是全省地表侵蚀最严重的地区。内流河径流量虽少,但它们为“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必需条件,青海湖水系对于保持青海湖的生态具有重要作用。

2.外流水系

外流水系由黄河水系、长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组成;

黄河水系 黄河是祖国的第二条长河,是青海省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正源卡日曲,它与约

古宗列曲汇合称为玛曲,玛曲东流入扎陵湖和鄂陵湖,之后顺山脉地势向东南流去,在青海省及毗邻的川、甘两省,形成一个著名的“S”形河曲,为“黄河九曲第一曲”。黄河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附近出境。黄河在青海省境内的主要支流是湟水。黄河在青海省干流长约1693千米,年径流总量171.6亿立方米,流域面积约12.1万平方千米。

湟水是黄河上游一条重要的支流,它发源于海晏县的包葱图山,流经海晏、湟源、湟中、西宁、平安、互助、乐都、民和等县市,在甘肃省河口镇的达川汇入黄河。干流长374千米,流域面积16100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约26.1亿立方米。湟水虽小,但落差大,水流湍急,所经地区是全省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意义十分重大。近些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湟水已不能满足需求,加之河流的污染,供需矛盾日益严峻,因此青海省引大(大通河)济湟(湟水)工程迫在眉睫。

大通河是湟水最大的支流,它发源于祁连山支脉木里山,流经门源、甘肃连城等地,在民和县享堂汇入湟水。全长500千米,流域面积12936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23.1亿立方米。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水系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在青海省干流总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14.2万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29.6亿立方米。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峰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源头地区由沱沱河、朵尔曲、布曲、当曲和楚玛尔河汇合而成,沱沱河为长江的正源,以下称为通天河。通天河向东南流至玉树县巴塘河附近的直门达,此以下称金沙江,继续向东南流,入川藏境界。

澜沧江水系 澜沧江是一条国际河流,在青海省内称扎曲,发源于唐古拉山北侧加里苟孔桑公玛峰(海拔5500米)东南坡,向南流经西藏、云南等省区,流出国境称为湄公河。

3.内流水系

内流水系由柴达木水系、青海湖水系、茶卡、沙珠玉水系、哈拉湖水系、祁连山水系和可可西里水系组成。柴达木水系位于青海省西北部。该水系由格尔木河、柴达木河、香日德河、巴音河等40余条河流组成。

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支脉阿克坦齐钦山(海拔5500米),它由奈曲郭勒河、修沟郭勒河汇合而成,向北流经柴达木盆地南部的绿洲、沙漠和盐滩,最后注入达布逊湖,全长270千米左右。格尔木河对格尔木市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以及对盆地绿洲农业用水都有重要意义。

青海湖水系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该水系由布哈河、倒淌河、黑马河等19条河流组成。

布哈河发源于祁连山支脉果林那穆吉木全山,上游阳康曲,天峻县阳康以下称为布哈河,全长约300千米。布哈河是注入青海湖最大的河流,它对于保持青海湖的水位,提供湟鱼产卵场所意义重大。

茶卡、沙珠玉水系在青海湖水系以南、青海南山是两水系的分水岭。该水系由19条河流组成。

哈拉湖水系以哈拉湖为中心,由16条河流组成。

祁连山水系位于祁连山地,由黑河、疏勒河、党河等16条河流的上源组成。各河均流入甘肃省河西走廊。

可可西里水系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高天寒的可可西里山,由为数众多而各自独立的河湖(河流有50条)水系组成。冰 川:

青海省是我国冰川分布的主要省区之一。全省冰川面积约5225.38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9.2%,冰川总储水量3705.92亿立方米,占全国的的12.5%。

青海省的冰川属于大陆冰川,具有降水少、气温低、雪线高、消融弱的特点。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等高山的上部。冰川是青海省巨大的天然“固体水库”。长江、黄河就发源于青海省冰川融水地区,冰川融水为绿洲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提供了水源。

青海省冰川的分布

祁连山冰川。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2062.7平方千米,冰川主要集中在冷龙岭、走廊南山、疏勒南山、大雪山和土耳根大坂山。

昆仑山冰川。西端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山,有冰川30多条,面积596.4平方千米。和田以南玉龙喀什河上游,仅甜水海到克里雅山口一段,冰川面积超过3000平方千米,是我国几个大冰川之一。

唐古拉山冰川。主峰各拉丹冬峰附近有冰川40余条,面积600多平方千米,长江源头的姜根迪如冰川,长12.5千米,是唐古拉山最大的冰川。

篇二:青海湖中国湖泊的形象大使

青海湖中国湖泊的形象大使

可能许多人不会知道青海湖是中国的第一大湖,青海省是中国的湖泊大省。无论从面积和水量上看,青海湖都比大名鼎鼎的五大淡水湖高出许多,尤其是水量,五大淡水湖的水量之和还不及青海湖一湖。除了面积和水量,青海湖还有许多迷人之处,比如它的透明度和湛蓝的水色。

青海湖的水色和透明度是在东部平原中五大淡水湖中找不到的,湖边是无边无际的草场,牧羊人赶着羊群在湖边游动,像云在蓝天里飘动。在这里王洛宾创作了著名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摄影/michael s.yamashita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之行,使我改变了行程,放弃了去访问五大淡水湖的计划。我坚定地认为:看湖应该去青藏高原。然而青藏高原如此之大,去哪里呢?

青藏高原的湖泊集中分布在4个地区:一个是西部的阿里地区,它地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横空出世,一座座雪峰伴随着一个个低谷,雪山冰川的融水汇成一处处湖泊。那里有着罕见的、湖形狭长的班公错湖;另一个湖泊区在冈底斯山脉以北,昆仑山、可可

西里山、唐古拉山以南的低谷中,那里即是壮观的青藏高原湖泊链,许多大型湖泊都在其中,如:纳木错,色林错,当惹雍错??;第三个湖泊集中区是可可西里地区,这个地区较

大的湖泊有:加曼特喀木湖、喀顺湖、约基台错等;第四个在青海省,青海省的西南地区与西藏分享着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群。还有就是青海东南方向的湖泊群,那里是黄河的源头地区,巴颜喀拉山脉与布尔汗布达山脉之间是低缓的宽谷,在宽谷中分布着一系列的湖泊,其中最著名的是扎陵湖和鄂陵湖,在这两个姊妹湖周围有数以千计的小型湖泊。有“千湖之县”称号的玛多县就坐落在这个区域,据说玛多县境内曾经有4千多个湖泊,如今气候趋于干旱,许多湖泊消失了,但仍有千余个。

即便是这些,还不足以促使我去青海看湖,真正使我下决心去青海的是青海北部的柴达木盆地,是那里的察尔汗盐湖群吸引了我。

作者在青海的考察路线

盐湖是湖泊生命历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湖泊的发展也同人一样,有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盐湖可以看作是一个湖泊的老年期,盐湖一般都经历了淡水湖、半咸水(微咸水)湖、咸水湖、盐湖的发展历程。

盐湖是指湖水中含盐量达到每升50克以上的湖泊;或者是湖水含盐量低于每升50克,但湖内或湖边有盐类存在的;亦或是湖盆虽然无水,但有盐类沉积的湖泊。比如:察尔汗盐湖,虽然地表上已无水,到处可见白花花的盐壳,但盐壳下是卤水的海洋,只要挖出一条沟来,那些藏在盐类晶体空隙间的卤水就会渗透出来,充满整个水沟。所以盐湖还是名副其实的湖。

每当想到这里,我就激动起来。试想一下:察尔汗盐湖区的面积5856平方公里,这无疑是中国第一大湖,再想想它的东面就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面积4236.6平方公里,是有水面的中国第一大湖。一个是已进入晚年的老人湖,一个是洋溢着活力的青年湖,囊括这两个湖的青海省无疑是中国最大的湖泊省。

因此,在中国想要认识湖,想要理解和欣赏湖,最好的去处是青海。

当我奔向青海时,与我同行的有两位先生。一位是南京湖泊研究所的窦鸿身教授,他是湖泊学方面的专家,正在编写《中国湖泊志》。另一位是博士——刘吉峰,他的博士论文是研究青海湖的水文变化的,去青海看湖,正是他的愿望。

到达西宁后,我们首先拜访的是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如果说研究湖泊的权威机构在东部是南京湖泊研究所,那么在西部,就是青海盐湖研究所了。

青海盐湖研究所的所长马海州研究员为我们安排了车辆,并派所里一位研究盐湖的专家山发寿教授作我们的顾问。我们的行程是:西宁—青海湖—茶卡盐湖—格尔木—察尔汗盐湖—东台吉乃尔盐湖—小柴达木盐湖—大柴达木盐湖—可鲁可湖—青海湖鸟岛—西宁—扎陵湖、鄂陵湖—西宁。这个行程相当于围绕柴达木盆地转了一圈后,再奔向青海的东南部,进入到黄河源头的湖泊区。整个行程大约3000多公里。

昨天刚下过一场雪。去日月山的路上覆盖着一层白雪,没有一条车辙。然而我们还是决定把车开上去,朝拜日月山,因为日月山是一座不平常的山。

日月山是一座南北向的海拔3500多米的山脉,属祁连山的一支系。在青藏高原上这座山实在算不上一座大山,但她却因为文成公主远嫁西藏的故事而非常有名。传说文成公主一行远离长安,走到这里,登高一望,西面天苍苍、野茫茫,拿出日月宝镜一看,镜中出现了“八水绕长安”的美景和皇宫中的舞榭歌台,公主立刻珠泪涟涟,情不自禁悲伤起来,但当她想起临行前唐太宗的嘱咐和自己肩负的使命时,毅然将日月宝镜扔下日月山的东坡,踏上吐蕃的土地,前往西藏和亲。

为什么文成公主登上日月山而顿生故乡之恋?想来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一路西来,翻越了许多座大山,为什么单单日月山让她踌躇再三,犹豫难行?

这个故事虽然是一个传说,但它反映了人们对日月山地理位置特殊性的深刻认识。这座日月山很像四川西部那座把成都平原和川西高原分开的二郎山。她是青海农业和牧业的分界线,是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还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而她更重要的划界功能是她分开了中国河流的内流区和外流区。过了日月山,天变了,人变了,景观变了,生产方式也变了,所有熟悉的都变得陌生了,这叫文成公主怎能不柔肠寸断?过日月山对于文成公主来说,就像婚礼对于出嫁的少女一样如同仪式般的庄严,此时的日月山已是她人生的分界线。

过去我对在版图上划分内流区和外流区的意义理解得很肤浅,不就是河流消失在内陆与流向大海的区别吗?外流区域的河流最终都会流向大海,内流区域的河流流不到大海,仅仅是这种区别吗?当我环绕着柴达木盆地走了一圈,访问了察尔汗盐湖、东台吉乃尔盐湖等一系列盐湖后,我对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才有了深刻的理解。

首先是盐湖大部分在内流区内,只有在内流区的湖泊,或者更确切地说只有那些只进不出的湖泊才会形成盐湖。流入湖泊的河流带来了大量的盐分,因为没有出口,这些盐分只能在湖中沉积,越积越多,当气候变得干旱,流入湖泊的水量不抵湖泊蒸发的水量时,湖泊的水面就越来越萎缩,溶解在湖水中的各种盐类,开始析出和沉积,最后水全部蒸发,

只留下沉积在湖中的盐。外流湖由于有进有出,流入湖泊的盐分,又被流出的河水带走,因此有出口的湖不可能形成盐湖。内流区的湖与外流区的湖的消亡,结果完全不同。内流区的湖走完其生命历程后,为人们留下的是一个富含各种盐和珍稀矿产的聚宝盆,如察尔汗盐湖等。而东部外流区湖泊的消亡是一个被泥沙逐步淤平、上面长满了沼泽植物、最后湖泊消失得无影无踪的过程。这就是内流区与外流区湖的不同。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划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湖泊的生命形式。

翻过日月山,就到了倒淌河镇。

倒淌河如一股涓涓细流,流淌在一个宽约数千米的宽缓的河床里。我十分欣赏倒淌河这个名字,如果不是对中国的地理、河流和山脉的走向十分了解,怎么能叫出这样的名字。因为据专家研究,倒淌河原来也与中国大多数河流一样向东流淌,注入黄河,后来日月山的崛起,挡住了倒淌河的去路,倒淌河被迫向西倒流进入青海湖。

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卫星鸟瞰图

我们走的路是青藏线,路很好,车在飞驰。一翻过日月山,就进入了青海湖流域。在青海湖没跃入视野前,我们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草原。12月,草已经黄了,满布眼前的是一片金黄,这个季节的草原堪称金色的草原,不时有牧民骑着马,随着一群群云朵似的羊群向远方飘去。

青海湖周围的草原是最肥美的草原。蓝天、白云、羊群、牦牛、马儿、牧人、帐篷似乎是这里亘古不变的景观。然而遗憾的是,今日农业已经越过了日月山这道农业和牧业的界线,向这里挺进,我看到了湖边一片片耕种过的土地,裸露的黄土地连绵不断。山教授告诉我,如果你6、7月份到这里来,展现在你面前的将是无边无际的油菜花海。我也曾看到朋友拍的图片,的确美丽壮观。美则美矣,但这种现象说明我们已经将历史上传统的农牧交错带向北、向西推进了许多许多,我们在过去是草场的地方种上了庄稼。长草的地方之所以长草,是因为降水稀少所致,把草原开垦成耕地,收获粮食,必然要消耗更多的水资源。降雨量不够,人们就会向河流索取,在河流上建坝取水灌溉。河流的水减少了,注入湖泊的水也将减少,湖面就要缩小,水位就要下降。

据南京湖泊研究所秦伯强先生的研究:青海湖在1908年时,湖水位为3205米(海拔高程),湖面积为4980平方公里。到了1986年,湖水位下降为3193.78米,湖面积仅为4303平方公里,年均水面下降10厘米。秦先生认为水位下降、湖面缩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气候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类截留入湖河流引水灌溉。因人类活动造成的青海湖水量亏负达25%。

青海湖的湟鱼每年都要到淡水河中去产卵。但是由于人类在流入青海湖中的河流上截留水资源用于工农业生产,使河流发生断流。许多湟鱼就会搁浅在河中,这是组织人工用卡车把搁浅的湟鱼装到卡车里,然后在把它们放回湖中。李洋/摄

篇三:五彩池

五彩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及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神奇,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及形成的原因。

【教学思路】:

《五彩池》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五彩池神奇的景象”具体描写了五彩池的数量多、形状多、颜色多,同时又揭示出池水鲜艳多彩的成因,让人不由得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其是一篇选读课文,与课文第一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因此在设计上我从第一单元入手,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复习旧知,感受美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导入新课。

在教学课文时,我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去教学。导入新课后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出自己的感受,找出文章的题眼——神奇,而后引导学生品读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的句子,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换一换、想一想等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质疑法、比较阅读法、想象教学法、情境朗读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准备:

1、五彩池图片

2、大自然美景风景片

3、课文的有关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一、导入新课,解题质疑。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组图片,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1、师: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和震撼。四川松潘的五彩池也是个人间仙境,(点课件)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五彩池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杨其力叔叔笔下的五彩池,一起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风光吧!(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读读课题。

师:你是怎样理解“五彩”这个词的?

预设:

生甲:“五彩”指的是五种颜色。

师:“五彩”仅仅是指五种颜色吗?相信同学们学完了课文就能知道了。

生已:“五彩”指的是多种颜色。

师:你回答得非常正确。相信同学们学了课文对“五彩”这个词会有更深的感受。 师:读了课题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生甲:为什么叫五彩池?

师:你能针对课题提出问题,不错。

生乙:五彩池是怎样的?

师:你想知道五彩池是怎样的,很好!

生丙:五彩池是怎样形成的?

师:看来你对成因感兴趣。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学生读。

2、师:读了课文,你们觉得五彩池是怎样的?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神奇、美丽 )

师:你真会读书,竟然和作者的感受一样!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板书:神奇)

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四、品读体味,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紧扣“神奇”,二读课文。

师: (指着板书说)那五彩池到底神奇在哪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2、3自然段,用“ ”划出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的句子。

思考:五彩池神奇在哪?读读2、3自然段,用“ ”划出能体现五彩池神奇的句子。

【设计意图:紧扣关键词“神奇”,引导学生二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抓重点句子,感悟“五彩池”的神奇。

师:你从哪句话体会到五彩池的神奇?

(1)“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师: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五彩池神奇在哪?

生:神奇在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师: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请你们读读这个词。

生读:漫山遍野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生:水池到处都是。

师:“漫”这个字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漫山遍野”的“漫”在这里应该选哪种解释? 漫:①到处都是 ② 水过满而外流 ③随意,无拘无束④时间长

师:是啊,“漫山遍野”这个词就是指水池到处都是。从这个词我们可以体会到水池的数量很多。 板书:数量 多

(师: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五彩池神奇在哪?

生:五彩池的数量很多。 板书:数量多

师:你们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漫山遍野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词读一读。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师:“漫”这个字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漫山遍野”的“漫”在这里应该选哪种解释? 漫:①到处都是 ② 水过满而外流 ③随意,无拘无束④时间长

师:是啊,“漫山遍野”这个词就是指水池到处都是。)

师:谁能再来读读这个词?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

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水池只占山的一角。

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水池遍布整个山野。

师:把这个词放回句子当中,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水池很多?

生:大大小小

师:请你读读这个词。

师:老师想把“大大小小”一词换成“大小”,你们读读这两句话,看看这样改行不行? 比较句子: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小的水池。

生:不好,大大小小一词能让我们感受到水池很多,而大小则不能。

师:你们知道吗,藏龙山上共有大大小小的水池4000多个,(停顿一下,让学生感叹)怎样?真多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我们通过抓住“漫山遍野”“大大小小”这两个关键词,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神奇。出示学法:抓关键词

师:你还从哪体会到五彩池的神奇?

(2)“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师:还有谁想读读这句话?

师:这句话中你们最喜欢哪个词?透过这个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学法二:想象画面)

预设:

生:我最喜欢“无数”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了水池遍布整个藏龙山。

师:是呀,我也看到了到处都是水池。

生:我喜欢“灿烂”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藏龙山上阳光普照。

生:我喜欢“闪耀”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了无数的水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我喜欢“巨幅”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了辽阔的藏龙山。(这一个个水池在哪?藏龙山。)

生:我喜欢“宝石”这个词,透过这个词我看到了光彩夺目的水池。

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这个“宝石”指的是什么吗?

生:宝石指的是水池。

师:对了,作者在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让学生接着说)

师:恰当的比喻不仅能使语句更生动,还能让我们感受到水池的美丽。

师小结:藏龙山上阳光普照,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宛若颗颗宝石。多美的画面啊!(出示熠熠生辉的水池图片)(教师配乐感情朗读这句话。) 师:你们也能读出这美丽的画面吗?生配乐朗读

师评价:真美!你们不仅能体会到美,想象出美,还能有感情地读出美,真不错!

师:还有哪句话能让我们感受到五彩池的神奇?

(3)“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师:五彩池神奇在哪?(这就是五彩池不同的形状)

生:五彩池的形状很多。 板书:形状

师: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句尾有一个省略号。

师: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标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水池的美丽,那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像什么的?

生:有像花朵的。

师:你想象得真美!

生:有像树叶的。

师:真奇啊!

生:有像圆月的。

师:还有像圆月的,真是太美了!

师:有这么多形状,此时省略号能改成句号吗?

生:不能,因为水池的形状还有很多很多。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配合读一读这幅美丽的画面。(补充的句子结合课题的形状齐读)

师:真是形状各异啊!

(4)“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

师:从这句话中,你们感受到五彩池神奇在哪?

生:五彩池的颜色很多。板书:颜色

师:有哪些颜色?

生:咖啡色、柠檬黄、天蓝色、橄榄绿。

师:这些表示颜色的词有什么特点?(像柠檬一样的黄我们叫柠檬黄)

师:你们还能说出这样的词吗?

师: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 ,下层却成了 ,左半边是,右半边却成了。(三读句子)

师:这么多颜色真是——(色彩斑斓、五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无比神奇)

◆欣赏美景

师:这么美丽,这么神奇的景象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

生:想!

师:大家请看这儿。

师:从同学们的惊叹声中我发现你们都被神奇的五彩池折服了。

◆品读“更”字

师:课文学到这,你们能完整地告诉我五彩池神奇在哪吗?(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答) 师: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作者惊奇于五彩池的数量多、形状多,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们又知道了作者惊奇于池水的颜色多。那么作者最惊奇的是什么呢?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

生:“更”字。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个字。(三读)透过这个“更”字你们感受到——

生:从这个“更”字,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看到池水时非常惊奇。

师:作者在看到水池时就已经惊奇了,看到池水就更加惊奇了。仅仅一个“更”字就很巧妙地把2、3自然段衔接起来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指着2、3段说)

师:我们再一齐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惊奇。

◆品读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

师:引读:可是把水舀起来看,——读:

师: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了呢?

师:作者心中也有这个疑问。一起来读一读。你们能找到原因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原因。

生反馈原因,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因:

生1:池底有许多石笋

生2:石笋表面有一层石粉

生3:阳光的折射

生4:花草树木的倒影

师生配合朗读地四自然段。

四、层层引读,升华情感

师:正是因为这些才使得五彩池的水五彩斑斓,美丽极了,看到这神奇美丽的水池,

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音乐起) 师:小时候我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神仙住的地方,那里的水好看极了!奶奶的故事让我憧憬着瑶池,向往着瑶池,没想到在四川松潘,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读句子) 师:(指着板书总结)这漫山遍野的水池,这形状各异的水池,这五彩斑斓的水池让作者惊叹不已,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读句子)

五、板书设计:

2、五彩池

数量

神奇形状多

颜色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既突出了理解的重难点,又体现了本课情感的目标。五彩图形的课题与神奇的五彩池相呼应】


《昆仑山美景图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03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4 04:14 , Processed in 0.2548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