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回复: 0

舟过安仁的诗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舟过安仁》公开课教案

5.古诗词三首

授课时间:2014.3.4 上午第三节课授课人:武敏敏授课班级:五(1)班

一.教学内容:古诗词三首之一《舟过安仁》

二.备课时间:2月27日

三.授课时间:3月4日

四.学习目标:

1.会写“遮”这个生字,会读“篙、棹”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舟过安仁》。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学习重点:朗读并背诵全诗。

六.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七.教学方法:七步教学法

八.学习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呢?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次发现,一个玩具……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我们中国乃诗歌的国度,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儿童有怎样的快乐。

2.出示学习目标。

3.初读 感童趣

自学指导1: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圈点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再试着画出古诗的节奏,3分钟后指名朗读古诗,看谁读得有节奏感。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诗的节奏了,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本诗生字。

gāozhào

篙 棹 这两个生字反复读。

遮字的笔顺重点讲解。

4.品读 享童趣

自学指导2

默读全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思考每行诗的意思,在练习本写一写,3分钟后指名回答,看谁回答得准确。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板书:江上所见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板书:张风使伞

5.再读 悟童趣

自学指导3

再次朗读全诗,展开想象,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用笔写一写。3分钟后,指名回答,看谁回答得准确。

1.生自学3分钟。

2.师巡视。

3.小组讨论,再展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对两个小孩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的赞赏。板书:天真可爱 稚趣横生

九.当堂训练

背诵《舟过安仁》。

十.小结

回归目标

十一.板书设计

江上所见 舟过安仁

张风使伞 天真可爱稚趣横生

篇二:舟过安仁说课稿

《舟过安仁》说课稿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舟过安仁》。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舟过安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本组课文以“童年生活”为主题,这首诗所写的就是作者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县时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童趣的情景。此诗有作者的所见:水面上,两个孩童驶着一艘很小的渔船,他们放下撑船的竹竿和船桨,坐在船上。也有作者的感悟: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童趣,短短的16个字却展示了孩童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从他们的行为中所透出的只有孩童所具有的奇思妙想。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想象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学生在五年级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诗歌的知识,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学生已经接触过杨万里所写的诗歌,对诗人并不陌生,因此对于理解诗歌的含义不会过于困难。

3、教学目标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是新课标对五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特点,并结合学情,我设计了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并制定了如下目标:

(1)认识“篙、棹”2个生字,会写“遮”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并能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呈现的情境。

(3)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

4、教学重难点

其中,“理解诗歌的含义,能够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呈现的情境,体会童年生活的趣味”是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现在的学生的学习大多依赖于家长和老师,因此要培养他们在学习上的独立能力和合作能力。学习古诗,首先要多吟诵,再根据诗词与吟诵去理解诗意。因此,在学法上我主要采取合作交流法和诵读法,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且多次的诵读,从而初步理解诗意。

在教法上,我主要运用对话法和情景创设法。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我会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诗歌。寓教于乐,通过情景创设,不仅能让学生如亲临般体会诗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过程

1、“对诗”游戏,激趣导入

新课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的导入能够奠定一堂课的基调,使教学过程能够顺利的展开。首先我会进行一个“对诗”的游戏。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本次教授的诗歌的特点,“对诗”的内容我选取高鼎《村居》中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等诗歌,由我来说一句诗,学生回答下一句。这一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开始课堂学习,不仅可以使有一定学习压力的五年级学生放松一下,还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游戏的内容都是已学知识,在游戏的同时又起到“温故”的作用。“对诗”结束后我会提问学生:这几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舟过安仁”。

2、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介绍诗人和初读诗歌、理解诗意两个部分。在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下册学生都已学过杨万里的诗歌,对于诗人学生已经较为熟悉,因此关于诗人的介绍我先请学生来说一说,不足之处再由我来补充。这一环节的重点主要在于初读诗歌和理解诗意。读通诗歌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因此我将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示范朗读以及全班齐读等方式使学生将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对于诗意的理解,我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诗意,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解决,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最终正确理解诗意。

3、品读诗歌,体会童趣

在初步理解诗歌的大意之后,要更加深入的品读诗歌,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在这一环节我会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图片并配上音乐,营造一份悠闲的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再细细朗读这首诗歌,以读带品。接着我会提问:看着这样一个情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再追问:你从哪里感觉到了,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这首诗歌,以读代品。先以读带品,再以读现品,通过吟诵诗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体会,引导他们感受诗中孩童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以及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所带来的趣味。

4、创设情境,享受童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往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画或者一个场景,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呈现这幅画或这一场景。在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进行同桌合作,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在同桌讨论之后,对《舟过安仁》这首诗所呈现的情景进行表演。事先我会给学生一些提示:可以表演出两个小童之间的对话、他们的动作、表情等等。进行情景表演,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情景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孩童时期的语言、行为,感受儿童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四、说板书设计

舟过安仁 悠闲

童年生活乐趣

篇三:《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舟过安仁》改编故事(300字)作文 一天,宋代诗人杨万里吃饱饭后,正悠闲地划船。这里的船真多呀!一条,两条,三条......数也数不清。而且,船上的人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衣裳,使人眼花。杨万里向前划,突然看见了一对小辫子,只是人太多没看见。杨万里靠近一看,原来是两个小孩。他们的船上没有大人,就他们两个。 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怎么船还会动呢?杨万里迷惑不解。他再看看那两个小孩。他们撑着伞,可是又没下雨。一阵风吹到伞上,船就动了。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利用伞使风推船前进呀!他们还是小孩,哪有多少力气推动竹竿和船桨。随后,他们想出了这个方法。真是两个小机灵鬼。杨万里心想:多么可爱、机灵的小孩呀!不如写一首诗吧: “一叶渔船两小童,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篇一:《舟过安仁》改编

《舟过安仁》改编

李欣洁四年级八班

在宋代的时候,杨万里的小舟在湖面上慢慢行驶着。被舟划过的水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波纹。

湖面平静的像面镜子,倒映出了杨万里与小舟的身影,湖水很清可以看到鱼儿在水中嬉戏。湖底很干净能,看得到黄沙清澈的身影。杨万里悠闲的四处张望,无意间看到,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不像在玩,小孩们划着桨,东张西望。这时候,小孩们收篙停棹坐在船中,这时候,这幅画面更加吸引杨万里了,心想“咦?他们怎么收篙停棹了呢?不要再走了吗?还是累了想要休息?”一个个疑问浮在了杨万里的脑子里。两个小孩的举动让他迷惑不解。杨万里更加关注两小孩的举动了,他想看个究竟。突然其中的一个小孩举起一把伞,杨万里吃惊的想:啊?怎么回事,明明没下雨为什么要把伞举起来呢?这时一阵风吹来,小孩的舟慢慢行驶起来。嗷!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来,不是遮头是借风呀!

篇二:舟过安仁(古诗改写)

舟过安仁(古诗改写)

有一次,宋朝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路过安仁县时,透过船舱的窗口,看见两边的河岸上覆盖青青的小草,像铺上了鲜绿的地毯,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欣欣向荣。他被美景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出船舱,伫立在船头,举目眺望。这时,春风拂面,花香扑鼻,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于是,他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尽情地享受着这春天赐于大自然的美景。

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耳中,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的河面上还有一只小渔船,船头坐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子。他俩一边划浆撑船,一边放声高歌。过了一会儿,这两个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随即又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桨,跑进船舱,拿出一把雨伞站到船头,将伞撑开。“咦,这时既不下雨,阳光也不强烈,他们拿雨伞干什么呢?”杨万里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将船靠上前问道:“现在风和日丽,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两个小孩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天真无邪地说:“我们这条船没有帆,撑开雨伞当帆用呗。这样,使船既能快速前进,又能省力气!”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点头,一面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俩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不简单,不简单!”

随后,杨万里走进船

舱,挥笔疾书:“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一直流传到如今。

五年级:疏骏 篇三:舟过安仁《舟过安仁》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生字,正确读写“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古诗大意和形象。

3、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

学习重点:读背这首诗,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中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准备:老师制作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谁能够说说你从画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2、说的真好,这幅画就是根据宋代作家杨万里的诗《舟过安仁》画的。同学们,你们认为童年是什么呢? 师小结:童年,是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曲;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童年是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的去读古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课件出示古诗)

二、初读

1、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 “遮”字,和老师一起书空。)

(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2、谁能够告诉老师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补充。)

3、课件出示:知作者、解诗题、解诗意、诵诗情

三、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正确读通了古诗,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读懂。怎样才能够又快又准确的理解古诗的意思呢?

2、下面就请同学们

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根据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观察图片,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分小组自由学习。

(1)知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人,有“诚斋集”。南宋时所推重的“中兴四大诗人”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和陆游四位。其诗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晓畅,自成一家。平生诗作有两万多首,今存四千两百多首。

(2)解诗题: 诗人乘舟路过安仁。

(3)解诗意(学生边讲解诗意,边向其他同学介绍理解诗意的方法。) (课件出示重点字词的解释)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4)师:你们的发言对我们其他的同学都有启发,我们同桌之间也相互说一说。

(5)理解了诗意,你们是不是能够吧古诗读的更好的呢?

四、品读,想童趣 师:牧童在铺展的原野逗弄笛声,在清风明月下安然入睡,真是童趣无限。让我们的目光跟随杨万里,在晴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再去感受童趣。出示: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师: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你们就是那两个男孩,你们会说些什么,还会有哪些动作呢?可以在小组中或者同桌之间表演出当时的情景,有对话,有动作。 1:(把船桨放下)我们不划船了。

2:(把篙收起来)我也不撑篙了。

1:我们坐在凳子上,休息一会儿。

2:怎么船一动也不动了。有什么办法让船行走呢?(思考了一会儿)

1:哦,有了,看我的。(说着去拿伞)

2:这个办法好。(撑起伞)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

师:(参与再现想象的情景)我是诗人杨万里。(指全班同学)你和你的同桌就是那两个可爱的很有创造才能的孩子。

表演过程如下: 童:(一人撑竹篙,一人划船,忽然他们把竹篙和船桨都收起来了,接着撑起一把伞。)

诗人:(做出百思不解之状,自言自语)我左思右想,愣是想不明白。哎,两位小朋友,你们怎么大白天撑着一把雨伞啊!

童:你看看就明白了。(还有其他的各种回答)

诗人:(作出恍然大悟状),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奇思妙想,别出心裁啊!

童:您也上来和我们一块玩吧!(其他学生纷纷自由回答)

师: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用我们的读书声,表达出你也向往这样的生活。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也把这几个孩子形象记在心里吧!(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五、拓展活动 同学们,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是十分有趣的,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生活一定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你能够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六、作业

1、同学们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和对图片的观察,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舟过安仁》改写成一篇短文。

2、把诗句的意思写出来。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句。

设计理念:

“古诗诵读”的学习重在读和诵,所以,本设计力求体现读和诵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读和诵中走进意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诗。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闲来一瞥发现两小童撑伞使风行船,便作此诗。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学准备:查阅有关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还记得杨万里吗?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哪些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儿童的诗----《舟过安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解题。

3、学生交流杨万里的有关知识。

4、教师诵读全诗。

二、初读感知,读顺读熟

1、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1)多么有趣的诗句啊!你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它吧!下面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反复朗读,读出音律。

(1)学生标出节奏,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2)同桌互读互评。

(3)小组赛读。

三、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1、学生回顾交流以往学过的理解诗句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自学结果。

4、指名串讲诗句大意。


《舟过安仁的诗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00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2 17:16 , Processed in 0.2528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