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们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总揽工作全局,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全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北与陕西的志丹、吴起、定边接壤,南与甘肃的庆城、环县、合水为邻。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县内南梁创建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1935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我党“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出发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县是国扶贫困县和全省28个干旱困难县之一。境内自热条件严酷。全县共辖3镇12乡13.3万人,土地总面积37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9万亩,山地占85.4%。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5.87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3.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18万元,大、小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67亿元和1.78亿元,粮食总产
量达到11.74万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7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5亿元。
(二)发展特点
从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力度大,投资拉动作用明显。近年来,全县各级高度重视项目工作,始终把项目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坚持“上争、内聚、外引”一齐上,“争取、建设、管理”一齐抓,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1年,全县共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各类项目184个,完成投资50.01亿元,增长70.1%。完成项目前期文本124个,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明显好于往年,全县项目库储备项目达到218个,总投资达到81.9亿元。向上申报各类项目223个,总投资79.1亿元。共审批、核准、备案各类项目54个,总投资12.29亿元。
二是“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上下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县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全力实施地膜增粮、种草养畜、特色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五大工程”,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完成良种推广面积4万亩,实施全膜双垄沟播种植20.5
万亩。建立综合试验示范基地13个,示范点47个,标准化示范区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初具规模,新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小杂粮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建成设施瓜菜千亩示范点1处,百亩示范基地2处,发展设施农业6400亩。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共栽植果树200亩,衬砌渠道19千米,开发复整农田4300亩,修建田间机耕道路20千米;修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小拱棚306座,种植瓜菜3000亩,建立优质瓜菜示范区2000亩;扶持养殖大户50户;培训新型农民600人(次)。完成上里塬彭家寺、王咀子银坪等7个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新修人饮工程3处、梯田4700亩,新打水窖140眼,新建沼气池560座,新建钢架大棚40座,购臵太阳灶1000台,危窑房改造998户,种植紫花苜蓿14150亩,扶持2338户贫困户引进良种羊8052只,培训农民7100人(次)。投放各类农机具1100台(部),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各项扶贫措施和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全年共解决贫困人口0.3万人。
三是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全县坚持把改善基础条件作为破解瓶颈制约的重要举措,持之以恒地推进城镇、水、电、路、生态环境建设。市政建设:城镇化率提高了2.5个百分点,达到31%。南部新区土地开发整理、杆管(线)迁建、拆迁安臵、华庆路主干道路工程、华能加气站、商品砼搅拌站、污水处理厂、县医院整体搬迁工程、
县城职工安居工程及**林业总场棚户区改造工程、乡镇干部安居工程、长庆油田服务二处生活基地等重大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华庆路主干道路(南段)工程、河道治理及护岸工程、华能石油天然气加气站建设、污水处理等重大工程年内已建成运营。小城镇建设:以悦乐、乔川、元城、城壕等乡镇为重点,完成主街道拓宽改造、人行道硬化、街道的亮化、绿化任务,埋设供排水管线,并配套设臵垃圾填埋场、垃圾仓等工程。水利建设。新建乔川乡艾蒿掌、林镇乡黄渠、怀安丰阳渠、城壕乡城壕村四处泵站扬水工程。电力建设。建成10千伏及以下农网改造工程、县城南部新区电力杆线迁移及线路改造工程、35千伏城关变进出线改造工程。交通建设。元城至老庙咀、关道岔至刘沟、赵咀子至刘沟岔3条水泥路已开工建设,总长25.3公里;建成柔远至高桥至坪庄石油矿区路、李良子至上里塬、油坊咀至碾子掌、元城至林沟崾岘、毛上路至南湾5条沥青路,总长82.8公里。生态环境建设。加固维修病险淤地坝11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平方公里,新修梯田47516亩,实施“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座。林业建设。完成造林合格面积3.75万亩,绿化道路15条225公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快速有序推进,全县共完成勘界确权面积129.67万亩,占参改面积的100%。
四是资源开发强力推进,城市经济运行良好。围绕甘肃发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省委、省政府把庆阳建成“陇东
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全县各级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推进石油开发进程,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工业经济运行良好。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18万元,非公经济上缴税金1365万元,出口创汇完成20万美元,全力支持油田企业勘探开发,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共审批井位281个,完成钻井548口,原油产量达到167万吨。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成道路和排水工程。3000吨糠醛生产加工技术改造、兴庆商品砼搅拌项目已建成投产。以“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等为重点的促销政策全面落实,城乡消费增长,市场流通活跃,商品购销两旺。
五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进一步优化,普惠教育政策全面落实。去年,全县积极解决教育布局调整后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重点启动实施校安工程、柔远初中、五蛟小学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专项资金96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548万元,免教科书费198万元,各类学生救助资金120多万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县高考二本以上进线率、初中会考合格率、优秀率均名列全市前茅。职业教育顺利通过国家重点职专考核验收,晋升为全国重点职业中专,向社会输送人才300多人。医疗计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42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启动了医疗卫生综合体制改革。集
篇二: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彭加强
县域经济是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总和。发展和壮大
县域经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
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我县打造“强盛湘
阴”的重要举措。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如何?笔者近期就此
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域经济的现状及特点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方
针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突出“发展”,县域
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是我县经济发展
生机最旺盛、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比较协调、
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几年。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县经济快速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转型升级不断
推进,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
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
值33.7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1亿元,
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
11.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3.4、8.2、4.4
个百分点。
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下
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8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8
万人;完成了20所农村学校的校安工程,农村九年制义务
教育率达100%;全面完成了今年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新建
改造乡镇卫生院7个,新建村级卫生室3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着力开展“阳光行动”,落实农村低保对象2.6万人,五保供养标准较去年提高200元,新建农村敬老院、五保之家等11个;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共参保43250人,新增4348人;解决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共497套,新建农村沼气池6208口。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1.1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81千公顷,同比增加1.3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69千公顷,同比下降14.1%;全年粮食产量54.76万吨,同比同比增长0.37%,其中:秋粮产量28.64万吨,同比增长
1.92%。油料产量1.78万吨,同比增长13.6%;茶叶产量0.19万吨,同比增长0.3%;养殖水产品产量9.36万吨,同比增长5.4%。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温氏集团、春云科技等产业化项目。洞庭黄龙在天津股交所挂牌,这是县内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凯佳生态、九洲生态城、左公水乡等现代农庄建设扎实推进,鹤龙湖农庄等17家现代农庄评为全省星级乡村旅游点。粮食生产再获全省先进,水产总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畜牧工作荣获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2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通组、通户硬化率均超过60%。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4个,全县共新增垃圾围(池)2720多个,建设乡村垃圾站220多个,50%以上的村庄实行了卫生保洁制度,实现了垃圾集中管理清运。全县共新建沼气池6208个,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41045个,仅 2
沼气一项就覆盖全县30%以上的农户,加上电器、液化气和气态生物灶等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提速增量
产业经济提速升级,工业经济加速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34.3 %。全县规模工业达到152家,同比增加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7亿元,同比增长28.6%。建华管桩、福湘木业、洞庭生物、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等企业效益提升。大地化工、长元人造板、科英机电重组盘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
4.5亿元,同比增长3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52%;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基地。2010年全面完成2条主道的电、供排水、排污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作。今年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新增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7.7万元,同比增长64%。园区共引进招商项目16个,协议引进资金6.7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尚达木门、菲菲毛巾、驿通电子、新源变压器、波士家俱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构筑大园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4%。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 3 一、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特色不浓,各地之间结构趋同,缺乏浏阳生物医药、花卉、望城现代农业之类个性鲜明的特色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传统农业产业仍然在唱主角;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生活服务还停留在相当原始的水平;产业链短,集约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未能形成强势产业链,其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半径、规模效应还十分有限。
二是规模企业比重不大。据调查,我县现有企业784家,但规模企业只有149家,仅占19%。工业企业相当一部分为传统产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9.8%,年产值在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占3.4%,年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今年可望有两家),年纳税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不足十家。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虽然我县近年来引进了如远大低碳科技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长丰新能源汽车、中铁轨道等财源性、税源性大项目,但还未形成生产力。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全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是资源要素制约严重。一是用地紧张。近年来,由于我县引进项目较多,用地指标不够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每年的用地指标在700亩以下,而实际需要量在5000亩左 4
右,致使中铁轨道等一大批已落户项目无法开工,用地难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障碍。二是资金紧张。园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尽管县委、县政府通过引进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向干部借款等筹集了不少资金,但与实际需要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使建华二期等好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另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三是用工紧张。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工资协商制度的即将推出,企业用工短缺、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县部分企业的一大难题。用工短缺直接导致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特别是由于几次实施有序用电,生活用电无法保证供应,很多企业员工辞工,进一步加剧了用工紧张形势。四是要素紧张。今年以来,“电荒”问题十分严重。我县为保民生、保稳定,已4次实施有序用电。有序用电期间除留三千保安负荷外,工业企业全部停止生产,累计投产时间近60天。另外,我县工业所需的煤炭、钢材、成品油、铜材、甲醛、木材、粮食、亚麻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了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升高,运输成本加大,企业盈利空间压缩。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强盛湘阴”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努力完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5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建议
篇三:通山县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通山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通山县委党校 张冰
我县下辖12个乡镇,总人口47.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害多发区于一体,是省重点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实现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历届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多年以来,我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开放程度,狠抓支柱产业建设、民营企业发展、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使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2013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32万元,增长30.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7元,增长1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9亿元,增长30.5%。二、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民营经济发展较快,支柱产业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开展调研,发现制约通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机制体制问题,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经济总量小,可用财力弱,导致县、乡两级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运转举步维艰;
二是城镇化水平低。我县12个乡镇中,虽有建制镇8个,但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量小且渠道不畅,对经济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弱,
城镇化进程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三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比重明显偏高,工业规模比重过小,工业化进程缓慢;
四是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债务包袱沉重,效益低下,资产负债率高。同时,虽然近年来我县民营经济有所发展,但普遍存在技术含量低、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落后等问题,整体实力不强,经营规模小,税收贡献率低。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落后,发展氛围不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前,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不能敢为人先,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如近两年来为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激活民间资本,我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但民间的投资热情仍然较低。
(二)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地域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
会事业发展整体滞后。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远不及其他地区并且差距还在继续拉大,这些都成为县域发展的重要障碍:一方面在有限的经济总量与拮据的财力状况下,县、乡两级政府仍然首先要挤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经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低,影响了县域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大型项目难以落户。
(三)支柱产业还很薄弱,带动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县提出并实施了建筑、冶炼等支柱产业发展战略,县内涌现了一民营企业,但受长期以来短缺经济和重复建设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缺乏鲜明个性,产品、产业结构趋同,停留在传统工业上,工业企业少而不大,土特品种多而不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经济环境不优,发展合力不强。 “四乱”歪风禁而不止。一些部门受利益驱动,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营运。行政效率低下。有的部门和干部不运用改革方式和市场经济手段抓经济工作,该取消的程序不取消,不该管的事情还在管。有的部门
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在行政审批和办证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社会环境较差。有的地方特别是一些乡镇郊区,经常有个别人为一些无理要求聚众滋事,阻拦项目建设,使项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五)经济增长点少,发展后劲不足。我县由于信息、经济基础等条件差,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够,且流失严重,经济增长点匮乏。如县级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风险,惜贷而不愿放贷,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县域范围以外转移资金,造成县域经济“失血”,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仅靠自身发育发展慢,许多好项目、好企业无法发展,长期只能小打小闹,艰难度日。
(六)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加快发展和维稳的压力大。我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又是集山区、老山、边远地区、灾害多发区于一体的农业县,历年来积累形成的矛盾和问题较多,给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挑战。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300元,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县、乡两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不拿出相当部分的人财物力用于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加快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杜绝只图高速度、快增长、以牺牲环境与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
来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是必须把解放思想真正落
《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54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