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回复: 0

联网审计论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联网审计论文

联网审计论文

联网审计论文

积极实践联网审计 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建设较快发展。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GDP突破**美元,所辖6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同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也不断深入,如何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政府联网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十分有必要。

一、联网审计的目的和总体思路

(一)联网审计的目的

按照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理念,通过对财政收支、国资运营社会公众资金(市属各个国资公司)、社会公众资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等全部政府性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部门单位的联网,建立由审计机关负责建设的“政府资金综合监控平台”,在审计机关用于开展联网审计的同时,提供 “监察窗口”、“财政窗口”、“国资委窗口”等,使其他具有监督职能的部门也能在设定范围内利用平台中的数据和监督方法,形成政府综合监督应用格局,形成联网审计工作模式的扩展和深入的应用,实现以下总体目的:

提高监管效果与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化审计;资金走向哪里,监督紧跟到哪里;政府支出到哪里,审计跟踪到哪里;资金使用到哪里,绩效评估开展到哪里;应用信息化、自动化手段,通过对政府资金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作用。

(二)联网审计的总体思路

1、立足审计转型要求,突出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融为一体纳入联网审计系统建设要求内。

现阶段,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要求,在联网审计系统中体现为:联网范围上基本包括了管理使用政府性资金的全部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能和资金性质,总体上划分为财政分配及收支管理(财政地税部门)、部门预算执行(各预算单位)、社会公众资金(社保资金及住房公积金)、国资营运(集团化管理的国有公司)等四大类;联网审计内容上既包括财务数据,也包括重大业务管理数据,将审计经验转化为计算机技术模型开展对比与分析。

按照绩效审计要求,将绩效审计理念和方法体现在联网审计分析模型中,根据各个审计对象的审计目标、审计思路和要求,重点突出分析性审计模型的开发建设。如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社保基金联网审计、国资集团公司联网审计三个项目中,分析性审计模型的开发建设占有很大比率。

注重审计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在联网审计系统中不仅包括审计业务模型、通用分析查询功能、预警功能等技术,还注重联网审计系统与现有的OA管理系统、AO审计系统等信息化资源的对接,总体上要求实现:联网审计系统与OA管理系统交互;AO审计系统功能移植到联网审计系统中;预警信息发布到邮件系统供领导层决策等。

2、按照四大类政府性资金共性特征,面向满足横向、综合分析需求,开发联网审计业务模型。

结合每一类政府资金的审计要求,重点围绕“审什么、怎么审、审到什么程度”等思路,体现到联网审计系统业务模型构建过程中。

根据政府性资金相互关联的特征,重点突出建设各类政府性资金数据集,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相互关联的不同性质的数据链接起来,在此基础上开发审计业务模型,满足横向、综合分析需求。如社保资金审计涉及到地税部门的征收数据、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数据、工商企业登记数据等,在做联网审计数据规划时一并考虑,按照联网审计要求统一做好数据集建设。

围绕审计项目实施中需要外延调查对比、分析、取证等各项要求,按照审计事项需要实现的各个分项目标,将与审计事项紧密关联的外部门管理的业务数据,同时建设在联网审计系统数据集之中,一并规划建设数据集,便于实现审计横向、综合分析业务需求。如教育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取得财政部门的部门预算分配系统数据后,一并搭建数据集。

3、按照“在线实时、监督有效”的要求,基本实现实时采集数据,经联网审计系统自动分析、整理数据后,通过预警功能及时发布疑点信息,也能满足审计人员随时开展被审计对象的审前调查、日常跟踪了解掌握对方情况、为有针对性确定审计项目计划作准备等审计管理要求,能够较好地发挥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功能。

4、面向开放性、拓展性,规划建设联网审计系统。总体上,要求同一平台上实现各个不同单位(资金)的联网在线审计。具体体现为:全部的联网部门(单位)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建立在同一平台下;全部的联网部门(单位)的审计分析模型,搭建在同一联网审计平台上;全部的联网部门(单位)的联网在线审计或监控,在

同一平台上操作与实现。5、实现联网审计系统体现“审计专家经验库”要求。在开发、定制各种审计业务需求的同时,根据审计人员轮岗交流,以及不同审计人员、不同审计思路、不同审计方法等实际情况,增设了随时可以创建联网审计业务分析模型的功能,这样,不仅能积淀前人的经验,也能创新审计思路和方式方法,更够起到相互学习交流审计经验的作用。6、结合审计项目实施过程开发联网审计业务需求模型。

审计模型的开发,结合项目审计实践,更能突出针对性、有效性,也能带动审计人员更直接、更感性地提升计算机审计技术应用能力。7、面向市县联网审计“一体化”(即1拖N模式)规划建设。总体上,探索能够满足各县区审计局和市审计局使用同一联网审计平台、建立各自数据库、在同一联网审计平台上完成联网在线审计任务的方向,规划和建设整个联网审计系统。为此,突出加强了联网审计平台强大功能的规划和建设。

8、实现政府多个部门同时共享联网审计系统的监控资源。按照市政府要求,联网审计系统要满足监察、财政、审计、国资等多个部门共同使用、共享监控资源的需求,系统建设中,在同一平台上增设了各个部门的监控窗口,通过政府网路资源,能够实现各个部门根据各自的监督职能和要求,共享数据资源、共享监控技术、共享监督方法等。

二、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审计本质,建设和实践联网审计审计长关于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本质的精辟论述后,给我市推进联网审计工作创新了思路。实践中,我市在建成一个具有强大支撑与拓展功能的联网审计平台的基础上,将预警功能、通用查询分析、审计模型“三位一体”确定为各个联网审计监督对象的主体功能。预警功能:横向上突出行业性“面”的监控要求和纵向上部门(单位)的内控制度与财务收支的监控要求,开发预警功能,通过“在线、实时”联网监控,最早发现异常情况,审计监督及时跟进了解情况,若存在重大风险因素或违纪违规问题的,及时制止或向政府报告后解决问题。如市交通投资集团公司的联网审计,根据市政府加强国资公司管理的各项政策与制度,一方面开发了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盈利能力四大类10多个指标的行业性“面”上的监控功能;另一方面开发了资金流向结构分析、工程建设内控管理等单位特性的监控功能,对建设资金是否专项使用、工程项目管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重大问题进行跟踪实时监控,较为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了该公司以往年度发生的挪用巨额建设资金委托理财和从事房地产业务等问题。通用查询分析:根据审计工作思路与要求,可以对预警的信息作进一步的查询分析;可以通过日常的查询分析掌握了解一个行业或某个部门(单位)的经济管理现状和趋势,为下一步确定审计重点进行立项作准备;可以实现对已经立项的审计项目开展全面的查询分析。如部门预算执行联网审计的实施,通过联网审计方式逐步实现以下目标:由单个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向侧重于开展横向综合分析调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转变;由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侧重于内控管理与收支预算执行比较分析转变;由单个单位的审计向侧重于整个系统的全部资金审计转变;由轮流计划立项向根据系统日常监控分析确定重点有针对性的立项转变。审计模型:将成功的审计思路和经验,通过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模型定制下来,其实质体现为一种“审计专家经验库”,同时,在开发、定制各种审计业务需求模型的同时,根据审计人员轮岗交流,以及不同审计人员、不同审计思路、不同审计方法等实际情况,增设了随时可以创建联网审计业务模型的功能,这样,不仅能积淀前人的经验,也能创新审计思路和方式方法,更够起到相互学习交流审计经验的作用。联网审计系统“三位一体”的主体功能中,有效的通用查询分析、审计模型功能,根据审计监控的发展要求,可以转化、设置为审计预警功能,长期坚持下去,审计机关作为一个“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也能建议政府和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政治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确保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三、部门预算联网审计在教育系统运用的探索 (一)教育系统联网审计业务思路 1、教育系统全部政府性资金总体情况分析通过教育系统全部政府性资金总体情况分析,摸清教育系统资金总量及其分配情况,理清教育系统预算资金的来源组成和支出方向。分析实际到位资金的来源组成和支出方向,评估预算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及其有效性。2、

教育系统预算执行绩效分析从资金到位资金使用情况、未纳入预算管理资金和超预算这两方面入手,分析财政资金到位是否及时足额,资金使用是否合理有效,从而研究财政预算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公平。3、教育系统财务收支常规分析对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检查,分析财务管理上的科学性、合理性,主要对其他收入、往来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等科目进行分析,查找不合理或不合规的操作。 (二)教育系统联网审计业务审计过程 1、教育系统联网审计流程设计根据审计人员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解,结合用友审计公司开发的联网审计系统的功能,我们在教育系统联网审计建设过程中,设置了下图的审计流程和审计事项,全面的分析了整个教育系统的资金来源、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2、教育系统全部政府性资金总体情况分析为全面掌握**年度市本级教育系统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总量情况,联网审计系统设计以下的几个分析模型,协助审计人员摸清教育系统的资金情况:(1)教育系统全部政府性资金总体结构分析第一步,确定属于教育系统全部政府性资金的范畴。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政预算安排的单位资料,把会计核算中心教育分中心设立的账套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纳入预算的预算单位;另一类是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非预算单位。汇总这两类资金便得到了教育系统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总量。第二步,通过分析模型计算汇总纳入预算的各单位的预算安排总数以及财政实际拨款到位数。先把年初纳入预算的各单位的整年预算安排情况,从部门预算指标数据集中通过编写分析模型结合业务规则提取并汇总出来,得到了各预算单位的预算安排总数(年初预算数、上年结转数、上年资金结余数、当年指标调整数这四类数据的总和)。第三步,通过分析模型计算汇总未纳入预算的各单位的资金安排总数以及财政实际拨款到位数。鉴于非预算单位的特殊性,需要对其会计科目体系以及业务单独处理。第四步,汇总预算单位的资金总量、非预算单位的资金总量以及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总量。通过以上的分析,基本摸清了教育系统全部政府性资金安排的总量,以及财政预算资金拨款是否足额到位情况;掌握了财政预算资金在各单位的分布,为财政预算资金在各单位的分布是否合理提供了分析依据。(2)预算资金收入来源分析第一步,分析教育部门经费主要来源的组成方式,研究目前的来源组成方式是否能满足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审计分析模型,从指标数据集中按照财政一般预算补助、非税收入补助、单位自筹收入、经营收入四大类,计算归纳教育系统及其各单位的预算收入来源的组成,计算各种来源在总来源中的比重,从而分析财政预算来源的组成结构。第二步,深入分析教育系统及其各预算单位各种预算支出的来源组成,以辅助分析教育部门经费支出的来源组成情况。通过建立审计分析模型,从指标数据集中,按照各单位经常性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三大类,分类汇总每一项支出的来源组成,从中可看出各单位用于各项支出的经费来源组成,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非税收入补助仍是教育部门经费主要来源,非税收入补助在经费总来源中比重过半,有的学校超过了80%,如教育学院,教育经费构成中主要是教育部门收费和学校土地出让金。但随着教育部门收费进一步规范,收费会渐渐减少,同时,学校土地出让金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作为教育部门经费主要来源以后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3)预算资金支出方向分析第一步,分析教育部门经费支出的方向,研究经常性支出、项目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调查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在严格控制和压缩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寻找资金的最优使用结构。从财务数据集中,汇总出各单位经常性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的额度,并计算各种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第二步,分析预算安排各项支出的资金类型,研究各项支出的经费来源方式。根据指标的分类有:年初预算、上年指标结余、上年资金结余、指标调整。通过建立分析模型,可以直观地分析各单位的各种支出经费来源于何种指标。第三步,重点分析项目支出的支出结构,分析项目支出结构的合理性。

通过建立分析模型,理清了各单位的项目支出组成结构。通过以上分析,摸清了教育部门的经费支出结构,教育经费的开支中,经常性支出与项目支出的支出比例约为1:3,且不同性质的单位中的这两项支出呈现不同的比例关系,项目资金主要投资在高等教育上,教育部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基本建设支出。另外,有将近70%的项目经费集中在教育局,由教育局安排使用。在支出资金的来源上,有将近50%的项目经费是在年中调整追加的,可见,财政的预算安排编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4)财务决算实绩分析第一步,根据预算安排的来源种类,分析单位实际到位资金的来源组成结构。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按照预算资金的来源安排方式,分单位统计各单位资金的实际收入来源,查看是否与预算安排来源相符。第二步,分析单位实际支出结构,明细到4级科目。通过建立分析模型,从数据集中根据预算支出的明细分类,计算相应科目的支出总金额。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单位实际收入的来源基本符合预算安排的来源,单位实际支出的结构也基本符合预算安排的支出结构。3、教育系统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教育系统预算执行情况,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1)财政预算资金到位使用情况:第一步,根据财务和指标数据集建立预算指标执行总表,表内信息包含20xx年教育系统18个预算单位的各项目指标的编制信息(包括年初预算指标、上年结转指标、上年资金结余、调整指标),计算当年各单位各明细项目的可用指标,并按照资金的来源性质分解可用指标。再从财务数据集中计算出每个明细项目的实际到位资金及实际支出金额,计算资金的到位情况及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通过模型分类标识出每一个明细专项项目的执行状态,如有年初预算安排,但资金未拨付到位的情况;再如有上年指标结余,但指标未到位的情况等。第二步,计算04年至06年3年的资金到位率以及07年的指标到位率和资金使用率,从年度上比较分析指标到位及资金使用情况。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按单位汇总每年的指标到位总量及资金使用总量,计算指标到位率及资金的使用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分析每一笔资金(尤其是专项资金)在指标安排、资金到位、资金使用的预算执行全过程中的情况。

(2)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及超支分析在预算执行分析总表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来源分类,对预算指标安排情况及对应的实际收入情况,查看是否有未纳入预算的收入;另外计算预算可用指标与实际支出的差额,分析超支的现象。4、教育系统收支审计分析教育系统常规收支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其他收入分析,检查其他收入中是否有不合规的收入第一步,选取其他收入明细账,按年度,按单位,按明细科目分类汇总贷方和借方发生额。第二步,分析其他收入明细内容,分类检查各种其他收入的来源,各种其他收入的项目的收费连续性、合规性。通过建立分析模型,筛选出所有其他收入明细,归纳大类名称(其他收入—其他),并指定小类名称(工资,代管费、工本费等)。通过以上分析,取得的结果中的发现有代管费结余转其他收入,有工本费、资料费转其他收入情况。有未上缴财政直接转入其他收入情况。

(2)应缴财政专户款分析应缴财政专户款分析,主要检查是否有应收的未足额收取或多收,应缴未足额缴纳的情况。第一步,应缴财政专户科目按单位整理分析。列出历年18个预算单位的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明细账。第二步,根据上一步的明细账找到(根据单位编码、年度、月份、凭证号找)所在的凭证,列出同一张凭证中的所有会计分录。第三步,从凭证表中筛选出摘要里包含单位名称的记录。需要事先制定好各个单位名称的可能叫法的中间表。在生成的结果表中增加一列对方单方名称,以便查看。从审计分析结果表中,发现部分应缴财政收入未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3)往来款分析往来款分析主要分析往来业务中是否有违规发放奖金、奖励等业务活动。筛选并统计各单位各年各往来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奖励奖金及补助发生情况。据上列出其他摘要里含有“奖励”、“奖金”、“补助”的情

篇二:审计论文

审计论文

审计论文

[摘要]随着审计事业的加速发展和审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职业化建设已成为审计机关的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工作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基层审计机关视角,对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审计职业化的内涵、特征和面临的困难及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家审计 职业化建设

“职业化”从概念上来说,就是指我们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即职业人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方面,都要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这种职业规范和标准,主要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三个核心内容。“审计职业化”,就是审计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就是国家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标准、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都明确提出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要求。显而易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审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是审计机关审计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随着审计事业的加速发展和审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职业化建设已成为审计机关的审计理论研究与审计工作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基层审计机关视角,对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作出如下思考。

一、加强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是通过国家权力的配置与运行,实施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控制、管理,并为之提供服务,以保证我们国家安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我们国家审计的作用,就是要通过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从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国家审计人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者,不仅承担着保护国家财产、维护人民利益、伸张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职责,还是正义的象征、公平的化身和良法的守护神。因此,国家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专业能力和职业要求,才能担当审计推进完善国家治理的职责。所以,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

(二)加强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完善我国现代审计制度的内在要求。加强审计职业化建设,就是要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采用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将国内外那些新的先进的职业化管理经验和理念融入我们审计机关的管理工作中,以改变 “重行政轻业务”的传统管理模式,促进解决审计工作管理方式方法与审计工作内容不

匹配的矛盾,遵循审计本质的业务性特征。审计监督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成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娴熟的工作技能、崇高的道德修养、稳定的心理素质。加强审计职业化建设,就要建立与审计监督作用地位相适应的审计职业制度体系,即:审计职业管理制度、审计职业任职资格制度、审计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审计职业保障制度等,确保有计划地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化素质和职业胜任能力。审计职业化制度是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计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基础,更是完善我国审计制度的内在的本质要求。

(三)加强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是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是政府的组成部门,其在本级行政首长的直接领导下,干部任免、经费保障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都必须服从本级政府工作大局。因此我国审计体制属于典型的行政型模式。我们的审计机关在审计监督职能的行使中,就不得不考虑地方政府的愿望要求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困难等,审计工作势必就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涉,难以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加上在审计揭露问题时,会具体地指向某一部门、单位,甚至会使某些人受到行政处罚或法律制裁,我们的审计人员有时也就会处于遭遇打击报复的危险之中。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就必须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

(四)加强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审计机关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现实需求。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进一步强调和要求,审计机关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切实加强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推进完善国家治理,服务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我审计机关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就必须不断创新审计方式,特别是要通过审计职业化建设大力提高审计效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监督的依赖度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已在许多方面再也不能适应和满足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了,尤其是计算机联网审计、绩效审计、生态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现代审计概念方式方法的出现,让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职业化能力的专业审计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因而加强审计职业化建设,是推动审计创新、提升审计效能必然要求。

二、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职业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难与挑战

(一)现行审计管理体制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我国审计机关这一行政型模式的审计体制,决定了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其组织人事、经费保障乃至项目计划安排、审计处理,都会受制于本级政府。而审计机关依法履行财政财务审计监督的职责,又决定了其实施审计监督的矛头必然要指向国家财政预算的实际管理者或执行者——本级政府。审计机关与其他同级部门、单位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处理上,有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尴尬。显而易见,现行审计管理体制造成了审计独立性的弱化。

(二)基层审计机关“三化”问题突出。由于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的来源渠道多且杂,审计机关成立之初一般是从财政、税务部门抽调的,后来多从企业调入或社会招考,近些年来主要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部队转业安置。如,截止2013年底,某一地级市审

计机关,实有干部职工50余人。而该市审计业务干部中35岁以下仅12人,绝大部分审计人员都是财会和经济管理类学历,具备计算机类、工程类、法律类等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比例极小。该市审计机关的干部中能熟练运用“金审工程”现场审计系统开展项目审计的不到50%,一些人仍停留在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水平,所以传统的手工审计仍是主要的审计工作手段。近年新考入审计机关的一般也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其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和方法老化问题十分突出,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我国现行法规关于审计职业化的要求缺乏操作性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虽然提出了“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资格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也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还专门强调指出,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重在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关键在建立完善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和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同时也具体地指出,任命审计机关负责人时,原则上要求其应具备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工作背景。审计机关对招录的审计人员,除一般公务员考试的要求外,还应加试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计算机管理、运用等专业性强的职位不可推行聘任制。但尚待制定系统的可操作的包括有审计职业准入、职业培训、职业道德、职业保障等审计职业化内容的法律或行政法规。

三、加强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思考

(一)以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为抓手,突破现行审计体制对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制约。省级以下的审计机关实行人才物统一管理,并未改变现行国家审计管理体制,只是对当前国家审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将省级以下的审计机关从政府序列“独立”出来,将直接减少行政对审计的干预,切断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同时也让审计机关人员进出、人才培养、人员流动等方面的空间得到扩展,更能有效提升审计队伍专业素质。因此,我们要深入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和成功作法,以全面推进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为抓手,不断探索创新审计人员管理、审计业务培训、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机制和方式方法,突破现行审计体制对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种种制约。

(二)以推进完善审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为抓手,奠定和夯实审计机关审计职业化队伍建设的基础。审计职业化有赖于建立完善审计人才机制。审计署、人事部专门印发审计专业初、中级资格考试规定及其实施办法和高级审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规定审计专业初级资格和中级(审计师)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高级审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这既是加强审计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更为推进完善审计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根据审计职业化的要求,运用或进一步改进完善现有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严把审计人员准入关、干部晋升关和项目主审选任关,建设完备的审计职业化人才库,培育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职业化审计队伍,切实提升审计推进完善国家治理的效能。

(三)以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等成功经验为借鉴,努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制度创新与发展。法院工作与审计工作有着很高的相似性,我国法院系统推行职业化建设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审计机关学习借鉴。一是通过法官职业化改革确立书记员、法官助理和法官的选任标准,建立“凡进必考”、择优录取的准入制;二是通过晋升制度改革,确立审判职称和行政职级两条途径,建立“凡晋必考”和业务培训、实绩考评相结合的晋升通道;三是通过保障制度改革,落实法官身份保障、经济保障和工作执行力保障,确保法官工作的公正性、独立性。因此,审计职业化必须重点加强审计人员准入资格、职业培训和职务晋升等系列制度建设。一要建立完善以公务员考试为主体的审计职业资格、技能考核和考评机制,创新“行政任命”+“考试评聘”相结合的审计机关准入制度;二要开辟审计人员专业晋升通道,建立“行政职位”+“技术职称”相结合的人事管理和干部晋升制度;三要建立完善项目审计责任制和干部实绩考核制度,推行“项目管理”+“定期考核”的审计人员淘汰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10.23

[2]《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2014.10.9;

[3] 董大胜, 《以完善审计制度为着力点,推动审计工作不断深化》,中国审计报,2015.3.13;

[4] 王鲁平等,《国家审计职业化及管理对策》,审计研究,2013年,第2期;

[5] 河源洙,《基层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审计月刊,2012年,第7期;

[6] 段道湍,《推进审计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审计署网站,2014.11.28;

[7] 周学绍,《浅谈审计职业化建设》,福建省审计厅,2015.01.05;

[8] 程姝雯,《探索省级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管》,南方都市报,2014.10.29;

[9] 刘恋,《论我国政府审计职业化管理》,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篇三:审计论文

























会计专硕

张萍萍

2013年11月5日

一百多年来,虽然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

一、 概述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上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内外部社会环境的联系急剧增强,注册会计师认识到如果不从外部环境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对企业进行分析,而是将被审计单位作为一个孤立主体来看待,就不可能有效地理解并对被审计单位的交易及其整体绩效和财务状况做出判断。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固有的内向型的特点在发现管理舞弊风险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就迫切要求审计模式的发展变革,否则,审计职业界将难以避免更多的审计失败和诉讼案件,科学地看待和不断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成为审计职业界的当务之急。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运而生。 针对不断曝光的会计丑闻,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在谋求在审计模式上的改进,以有效地克服审计风险所带来的职业生存威胁。2003 年 10 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了 4 个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ISA200)、《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评估重大

错报风险》(ISA315)、《审计师针对风险评估水平应采取的程序》(ISA330)、《审计证据》(ISA500),并出台了修改后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优点,克服了其存在的缺陷,并保留了原有审计准则可取之处,得到审计职业界和社会公众的好评。按照要求,所有 2004 年 12 月 15 日以后开始的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必须遵循新准则,从而推动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大变革。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审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进程,我国财政部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21 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231 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2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等一系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采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创造了条件。2007 年 1 月 1 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生效,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2、研究意义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从战略分析入手,分析对战略成功实施造成威胁的经营风险,将其作为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作为计划审计工作的主要依据。所以,加强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

法的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它能够不断的丰富完善审计理论体系和促进审计模式的发展创新,能够为注册会计师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可以为审计人员在执业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为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供指导,并为注册会计师选择不同的审计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内涵和特征

1、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由此,审计人员可根据计划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控制实质性测试。如果计划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高,实质性测试取证数量就少,反之就要多取证,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初确定的审计风险计划可接受水平内。可以说,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审计模式。

2、 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法,除了继承吸收传统的详细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优势外,在适应经济业务复杂化和合理规避审计人员风险的要求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心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二是,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

估,且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三是,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审计程序逐渐个性化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1957 年,《蒙哥马利审计学》中第一次将“风险”这一概念与审计程序的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广泛地运用于审计实务中。1981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了第 39 号审计准则公告《审计抽样》,在其附件中提出了供参考的审计风险模型。1983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又发布了第 47 号审计准则《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在其正文中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阐述。可以说这是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最终确认。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审计实务界开始利用战略管理理论与实务,探索新的审计方法,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一些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与学术界开始开发以各种形式命名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权威准则制定机构也开始研究和颁布反映审计实务发展的新审计准则,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有了较大的发展。1997 年,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研究小组出版了研究报告:《以战略系统观组织审计》,提出了毕马威的 BMP(Business Measure Process)审计模式。这一审计方法首先分析企业的经营模式,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手段去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然后,以五个原则(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风险评估、业绩计量和持续提高)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出关于剩余风险的结论以及对审计的影响;最后,


《联网审计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51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3 13:29 , Processed in 0.2379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