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回复: 0

《建国大业》经典台词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建国大业》有感

9月16日,电影《建国大业》在全国上映。这一部票价高达百元,由众多“外籍华人”出演的“红色史诗”早在拍摄中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今天我想谈谈对《建国大业》的看法。

一、一个问题:国民党反动派应该如何拍摄解放战争?

有人说,《建国大业》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没有任何政治立场”。我是坚决反对这种观点的。即使是商业片也有政治立场,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是典型的商业片,但是无一不体现“美国至上”的“普世价值”。像《亚历山大》中的希腊和波斯显然是影射今天的美国和伊朗,《星球大战》更是把中国、苏联都设成了外国入侵者,《勇敢的心》死前华莱士大呼“自由”,《佐罗传奇》竟喊出了“为加利福尼亚(原属墨西哥)加入美国而欢呼吧”,这难道是“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纯粹的商业片”吗?事实上,“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纯粹的商业片”是根本不存在的。《建国大业》拍摄的解放战争的内容,解放战争这个主题是和现实政治密切相关的,其政治立场只会更加鲜明,虽然是故事片,实际上更是宣传片,绝不可能是“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纯粹的商业片”。

那么,《建国大业》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呢?我认为,《建国大业》的政治立场就是站在国民党反动派角度,是反共反人民的一部反共宣传片。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太夸张了吧,《建国大业》是60年国庆的献礼片,纵有错误,也不能说是一部反共宣传片吧。说实话,我也不敢相信这个结论,因此题目用了个问号。下面听听我的分析,如果大家不同意我的观点,也欢迎批评。

判断拍摄的解放战争的文艺作品的政治立场是不是反共宣传片,必须首先弄明白一个问题:国民党反动派逃到台湾之后,应该如何拍摄解放战争?怎样拍对国民党反动派最有利?如果要是丝毫不承认国民党反动派的错误,甚至硬说解放战争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胜利和共产党的失败,那样不仅达不到反共宣传的效果,徒然惹人发笑。如果希望达到最佳的反共宣传的效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就国民党反动派方面,必须承认一些错误,主要是腐败问题,但是绝对不能承认国民党反动派是和人民根本对立的这一根本问题。同时,必须宣传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是真心反腐败的,反腐败没有成功是因为腐败深入骨髓,积重难返,和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的态度毫无关系。这样,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就可以在台湾这一刚刚“光复”,腐败尚未深入骨髓,积重难返的地方重新开始。

特别是对于蒋经国,一定要极力美化。这样台湾人民即使对蒋介石失望了,还对蒋经国抱有希望,可以让蒋家王朝统治延续下去。

其次,就共产党方面,必须承认共产党的一些优点,但是绝对不能承认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广大人民踊跃支持的这一根本问题。应该把共产党特别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描述成为一群善用权谋的奸佞小人,通过挑拨离间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这样,尽管国民党反动派失败了,在台湾人民眼中也是值得同情的悲情英雄。另外,最好把共产党的领导人丑化为一群粗俗无礼的土匪,让台湾人民厌恶共产党,使台湾人民跟随已经穷途末路的国民党反动派。

再次,应该极力夸大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的作用。这样可以更好的回避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广大人民踊跃支持的这一根本问题,把国民党反动派失败描述成内部叛变造成的。这样也可以暗示,共产党的统治是不稳固的,主要依靠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支持才能维持,而这些人是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如果国民党反动派占优势可以再倒回来。从而宣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的“大业”还是有希望的,给逃到台湾的残余力量打气。

此外,可以适当的培育“台湾主体意识”,把共产党解放台湾的努力丑化为侵犯台湾人民台湾家园的行径,使台湾人民跟随国民党反动派共同反共。还可以宣传美国的“公平公正”,以为自己的卖国行径辩护,等等。

二、两个选项:《建国大业》的主旨是“献礼”还是“反共”?

以上我们说了国民党反动派逃到台湾之后,应该如何拍摄解放战争才能达到反共宣传的最佳效果,下面看看《建国大业》是如何拍摄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献礼”和“反共”哪个选项才是《建国大业》要表现的真实主旨。以下韩三平先生等人的话主要引自《<建国大业>诞生记:拿什么来吸引80、90后?》中三联生活周刊对他们的采访。特别声明,笔者就是80后,但是一点没有被韩三平先生等人的观点吸引,也许这就是代沟吧,韩三平先生等人并不真正明白应该拿什么来吸引80、90后。

1.“末路英雄”蒋介石与“热血青年”蒋经国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说: “蒋和毛都是英雄”,“张国立有时沉默的时候,脸上有一种末路英雄的状态,

有英雄气但又有点茫然”。也许我是孤陋寡闻,献礼片把蒋介石定位为“英雄”,而且是“末路英雄”,恐怕还是第一次。《建国大业》的确充分体现了蒋介石的“英雄气概”,蒋介石在片中变成了一个清廉、正直、一心为国的人,从各个战区的报告得知,林彪的部队抢占东北,陈毅、粟裕的部队威逼南京才不得不反击,面临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谋权夺位的压力“引退”奉化时,还表示不做划江而治的千古罪人。还提出了“贪腐,反则亡党;不反,则亡国”,一个无奈的“末路英雄”跃然纸上。

蒋介石真是个“英雄”吗?我认为那要看对“英雄”如何定义。如果认为“英雄”就是杀人如草、好色如命、饮酒如狂、阴谋层出的黑社会老大式的人物,那么蒋介石不仅是英雄,恐怕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蒋介石本人就是黑社会出身,先是与陈其美结拜为“盟兄弟”,后来又拜黄金荣为师,靠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起家,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发迹,对待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斩尽杀绝、毫不留情,把“盟兄弟”张学良关了几乎一生,对“友邦人士”则异常宽宏大量,抗战刚一结束,马上宣布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无罪释放”,并且聘请这位“有8年剿共经验”的“友邦人士”为顾问共商“剿共大计”??可惜这些“英雄事迹”,《建国大业》都没有好好表现。片中表现的蒋介石清廉、正直、一心为国的另一种“英雄事迹”则不是事实,蒋介石统治的时代,广大人民饥寒交迫,即使是被吹嘘为“黄金时代”的1927到1936年仍然有70%至80%的人吃不饱饭,每年饿死300万至700万人,1949年四大家族掌握200亿美元资产,是世界上的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蒋介石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巨贪。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商约》,将国统区变成了美国的殖民地。在败退台湾后,蒋介石还与美国签订了《中美防卫协定》,将台湾以殖民地的形式,置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之下。清廉、正直、一心为国又从何谈起?

《建国大业》把蒋经国塑造成了一个完全正面的人物。《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说:“蒋经国这个人物,在当年是一个30多岁的青年,就凭他当年30多岁这一条,说他有多么彻底的腐朽没落,他不可能的。他当年还是想励精图治,想改变现状,甚至想推动国家民族发展”,“蒋经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在苏联卫国战争时候,是拿着冲锋枪跟德国人打过仗的,他是职业军人,跟那种大少爷完全不一样。他身上有许多应该是很优秀的东西,《建国大业》可以说

是真实地表现了这种东西”。的确,《建国大业》大力宣扬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的事迹,蒋经国、宋美龄和孔令侃的一场室内戏,蒋孔这对表兄弟为国事执枪相对,一个英勇的“热血青年”被刻划的栩栩如生。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首先,年轻未必是借口,侵华日军中不少20多岁乃至更年轻的青年同样是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年轻的蒋经国或许想励精图治,想改变现状,但是所作的只能是维护以他和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法西斯统治,绝不会触动自己的统治根基。其次,蒋经国根本不是职业军人,他是1937年回国的,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才爆发,怎会有“在苏联卫国战争时候,是拿着冲锋枪跟德国人打过仗”的“英雄事迹”呢?抗日战争时蒋经国担任过江西省第四区(赣南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区保安司令,但是不过是蒋介石锻炼他,蒋经国从未去危险的地方。何况以腐败著称的国民党军队,即使真是职业军人身上又能有多少“很优秀的东西”?再次,蒋经国主导的币制改革,实质是对各阶层人民的又一次大洗劫。1948年8月19日发布的《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规定限期收兑人民所有的金、银、外币,逾期不兑一律没收,大量的黄金、白银、美钞,被政府强制收兑而去。蒋经国去上海“打老虎”实质是依靠暴力掠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来维持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内战。

当然,蒋经国也是有贡献的。1949年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进行中央银行外汇黄金移存台湾事宜,把外汇黄金全部移存台湾。1950年蒋经国担任总政战部主任,正式统筹台湾的情治工作,通过法西斯手段严厉镇压左派和台湾人民要求统一的“民主台湾联盟事件”等运动,对台独势力则大力纵容,一方面于1987年宣布解严,使台独势力的民主进步党合法化,另一方面提拔台独分子李登辉为副总统,成功制造了台独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这一切为《建国大业》的明星们去台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于不少梦想去外国去台湾发展的明星们,蒋经国的贡献难道不大吗?

2.匪气十足的“人性化”共产党领导人

《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说:“既然这部电影是丰富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那就所有历史人物或者说重要的历史人物都要有所表现,不能忌讳”,“我们在创作时有一个观点: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质画等号。政治态度没落的人道德品质并非必然败坏,政治态度进步的人,道德品质也并非完美无缺”。《建国大业》也的确是这么摄制的,像惊悉冯玉祥海

上遇难后,毛主席摔碗,周总理也勃然大怒,甚至怒发冲冠,拍桌子砸板凳怒斥部下“都是猪脑袋”。还有喜闻淮海战役得胜,中央政治局五个常委酒醉失态,毛主席醉依炕上,四常委醉吼国际歌,把个国际歌唱的非常难听(这应该是改编自刘邦战胜项羽后和部将唱大风歌的传说,以暗示毛主席是刘邦式的善用权谋的“奸佞小人”,蒋介石是项羽式的“悲情英雄”)。甚至还有毛主席开书记处会议熄灭半根蜡烛没,周总理说“这不就成了开黑会了吗”等更加离谱的镜头,让人感觉共产党领导人匪气十足。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毫无道理的。的确,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质画等号。政治态度没落的人道德品质并非必然败坏,政治态度进步的人,道德品质也并非完美无缺。但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确对道德品质有决定作用。绝大多数政治态度没落的人道德品质同样是败坏的,绝大多数政治态度进步的人,道德品质也同样是高尚的。试问,能指望一个杀人如草、好色如命、饮酒如狂、阴谋层出的黑社会老大式的人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事实上毛主席为革命军队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到处抓丁拉夫,烧杀抢掠,完全是一伙土匪。至于双方的领导人,国民党反动派多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人物,共产党领导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更不在一个层次上。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同样是“去脸谱化”,国民党反动派就要表现“英雄气概”,共产党人就要表现匪气?难道不能把国民党反动派政治态度没落同时的道德品质败坏描述的更深入一些,把共产党人政治态度进步伴随的高尚道德品质摄制的更突出一些?莫非 韩三平 先生内心深处认为国民党反动派的领导人比共产党领导人道德品质更加高尚才是有血有肉、尊重历史事实?

《建国大业》不仅有对共产党领导人的丑化,还有对中国共产党整体的丑化。《建国大业》的导演韩三平先生还说:“当时中国大多数人要求什么?要求耕者有其田,要求民主,要求温饱,反对独裁,反对特务,反对法西斯。其实这和西方选举有什么区别啊?你是54%,我是46%,你当总统我不当,这不是一回事儿么?你仔细想通了都是一回事。毛泽东为什么胜利?是他代表更多的人。只不过那时候不是选举,而是采用暴力手段,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英雄、优秀人物怎么才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呢?看你是不是代表着更多人的利益”。《建国大业》也的确是这么摄制的,像影片中就有毛主席“把土地分给农民,使耕者有

篇二:《建国大业》观后感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影片《建国大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标志着中国将逐步走入富强。昨天,我去电影院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爱国人士的风采,其中毛主席和周总理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影片中,毛主席常常因为战事而彻夜不眠,每当有主要战役的战报还没有传到时,他总会跑到屋顶上凝望远处,希望搜寻得到一点象征着胜利的标志。其中有一个镜头很有意思:在得知国门的反动派的55万大军被红军全部吞噬掉后,中央领导们摆酒席庆贺,毛主席喝醉酒后倚靠在床上,酣然入梦。在平时因为牵挂战事而难以入睡,而如今得知自己的军队大胜而不由得酣然入梦,这样的人领导的军队不取得成功还有谁会成功呢?毛主席也时时刻刻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革命的目标,心中始终是在为人民着想。正是由于毛主席这种为民的精神以及尤为强烈的名族责任感,才训练出来不贪民众一分利的红军,才会打败独裁的蒋介石,建立起新的中国。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就是周总理,周总理是个令整个红军队伍都敬爱的一位领导,他的和蔼可亲在队伍里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到最基层的红军部队去做动员工作。但是在建国大业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周总理。在得知韩玉祥将军因为共产党的邀请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后,他非常愤怒,把所有的关于这件事的负责人都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狠狠地把他们给骂了一通,直到毛主席来了,他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可是这丝毫没有损坏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反而让我们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了这位伟人,一位和蔼可亲,有责任心,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伟人!此外,影片中还为我们塑造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如壮志难酬的蒋经国,心系人民的张澜,甚至是阴险狡诈的李宗仁,都为我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当然,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的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大到中央的领导人,小到最基层的群众,战士,只要是在解放中国的战争中为民族独立流过血和汗的,都应成为我们尊敬与铭记的对象,他们的名字应该被世代传唱!如今,中国已经变得富强了。不过我们也不能忘记过去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还是要努力学习,有朝一日该为民族奋斗,该为人民奋斗的就是我们这一辈的人了,因此,我们要时刻做好准备,为中华民族而奋斗!

篇三:建国大业的观后感

范文一:

前天毛邓课是一堂讨论课,讨论一下建国大业的观后感

先来介绍一下,一共是三个班上毛邓课,分别用a/b/c来表示,我们班是a。

一开始有点冷场,没有人愿意做出头鸟,令人印象极深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上讲台只说了三句话:我看过建国大业!建国大业拍的好!建国大业很好看!他说完台下哄然大笑接着他所在的c班又有几名勇士畅所欲言,无奈内容单调重复,令人兴致缺缺啊!第一节课后黑板上a/b/c三班壁垒分明,只有c班一枝独秀。

第二节一开始战局发生变化,我们班后来者居上,不愧是与文学沾边的专业,发言都文邹邹的,喜欢引用古文,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不是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和别的专业一比,啧啧,就是不一样!

讨论课的高潮在第二节课,一时如百家争鸣般热闹,众人各抒己见,有的观点很搞笑,老师都笑趴下了

其实吧,看了建国大业我的感觉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将功成万骨枯;守业更比创业难。首先共产党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人牺牲生命的基础上的,中国内战死的可都是中国人!为什么说守业更比创业难呢?看看国民党的历程就知道,建立民国几十年,最后却是因为内战,内部权力争斗和腐败而分崩离析,最后不得不退守台湾这弹丸之地!

历史终究是历史,已经距离我们太远的历史又有几分真实?

范文二:

《建国大业》作为为祖国六十年献礼的影片是相当的不错。我不是说明星的多少的问题,而是它的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

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都一一的展现。有人在看完后说,电影显得有些仓促,各个时期过的有些太快了,我只能说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展现出全景的建国过程,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韩三平的这种表现方式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我是接受了。再说说具体的表演,张国立的蒋委员长无疑是惊艳的,在形体有差距的情况下能够用神情,用内心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值得加分。宋庆龄,宋美龄两位宋氏姐妹演的都相当不错。国母淡定自若,荣辱不惊的形象深入我心,宋美龄为党国四处奔波,可谓呕心沥血。王学圻事业的大爆发真是谁都挡不住呀!另外各位大腕的客串都没有给自己丢脸。

再说唐国强自从开发出来演毛主席之后,我觉得就基本是那个样子了,《长征》首次见他确实感到惊叹,但是后来的所有影视剧包括《建国大业》,我感觉没有什么进步了,也许这就是极致了?也许毛主席真的就是这个样子了?也许是审美疲劳了?咱也不知道了。刘劲等特性演员的表演在剧本的要求下倒是小有上进。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扮演者给人新奇,赞叹的印象,民盟,民革这些主要领导人个人性格魅力的展示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甄子丹,赵薇,冯巩,章子怡,苗圃,郭德纲等人的客串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可以说他们的角色,不用大腕也可以演,大腕的加入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我觉得这部影片很好,《建国大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范文三:

前一段时间,电视和报纸等媒体狂轰滥炸,说国庆献礼大片《建国大业》阵容有多么多么强大(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拍的有多么多么精彩,有多么多么值得我们去看,总之一句话: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超牛大片。而本人作为一个忠实的电影迷,对此片拭目以待甚久,前天终于得偿所愿,观看了此片。

整体感觉还不错,视野宏大,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期。经典台词也有很多,特采撷如下印象比较深的几句。

之一:影片开场后李连杰亮相后辞职的台词,让人心里痛快:打日本人是荣耀,但现在中国人打中国人,这事我不干。

之二:重庆见面时,老毛因老蒋和他两人均身穿中山装向记者的解释诙谐而又得体:我们有很多的共同点,你不是刚刚帮我们找到了一个吗?体现了老人家的机智和风度。

之三:重庆谈判过程中,毛向民主人士说:没有这几十万条破枪,谁会和我们谈?可谓一针见血。而老蒋则玩阴的:对中共又要哄又要打,打到他没人了,不就不用哄了吗。之四:冯玉祥深恶蒋介石独断专行,搞一言堂,弄得民不聊生,于是白天打着一灯笼去找蒋介石,说:黑暗啊,不打灯笼,我找不着道了。

之五:老毛: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高屋建瓴地诠释了政治的核心意思。

之六:蒋介石也想反腐败,可他忧心忡忡地对儿子蒋经国说:腐败已经到了骨头里。反,是亡党;不反,是亡国。难啊。这句话可谓经典中的经典,意味深远。

之七:蒋介石终于被打败了,逃往台湾时他沧桑地回首: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感觉这么多大腕当中最出彩的当属唐国强饰演的老毛,当然,作为一号人物,肯定要突出。其次,则是陈坤饰演的蒋经国,出场第一个镜头是透过雨幕玻璃窗向外望那些在蒋府门前求见老蒋的国党大小丑们。画面有一些些的暗,雨丝簌簌,树影婆娑投影在玻璃窗上,窗外雨水连绵。陈坤的表演极度出彩,那种特有的气质和眼神将这个民国时期的太子爷给演活了。另一幕他和父亲老蒋在南京的一场谈话,父子俩均是一身黑色中山装,缓步踱在修林环绕之中。而一群如雪白鸽绕着他们一圈一圈地飞翔!当共产党渡江战役的前夕,蒋介石被迫下台,他和蒋经国坐在石阶上谈心,这时候,父子俩淡淡地说了几句,他们的眼睛一直望着远方,整个环境安静沉没,有点压抑,处处透露出一个曾经位于权利最高峰的王者如今兵败下台的落寞气息。陈坤表现出了那厚重的责任感和为父为国之忧心之惆怅。再次是许晴饰演的国母宋夫人,雍容华贵,仪表天成。

演员的表演自然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并没有把人物的精髓表现出来,总感觉有点像《我这一辈子中》的那个福海,像邻家大叔一样亲切,却没有表现出老蒋一贯的阴沉和独裁者的霸气。再比如刘劲饰演的周恩来,看上去有点神经质,像重庆谈判时振臂高呼:反对一党专政,要民主政府!以及喝醉了酒搂住朱老总和任弼时的头脸贴脸。这和我们所熟知的周总理有不小的差距。吴刚饰演的闻一多就更加神经质了,胳膊造型摆的特难看,声嘶力竭的喊叫,最后竟被国民党光明正大的突突了,一段难忘的历史居然被篡改成了一场闹剧。还有范伟饰演的厨师长,左右睥睨,哪里把老毛放在眼里。我觉得《建国大业》失败之处主要有四:一是定位于国庆献礼,而实际上目标却是票房,商业气息太浓重;二是虽说阵容强大,有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但这恰恰也正带来一个相当大的问题,星光闪耀,冲淡了主题,以致于出现了太多的牵强附会,而且观众都去数星星了,哪还能静下心来品鉴电影的真义;三是历史感太淡薄,本人是一个对历史相当感兴

趣的人,而影片并未能真实而较全面的反映那一个时代,比起小时候看过的《开国大典》和《巍巍昆仑》两部电影史诗般的大气可以说相去甚远;四是情节烦琐而累赘。可以断言,《建国大业》因为它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息而不可能成为一部经典。


《《建国大业》经典台词》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493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8 21:06 , Processed in 0.3763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