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回复: 0

《颜氏家训》(原文,译文)1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文言短篇试题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二)

一、阅读《颜氏家训》选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率皆如此。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1、文中“东宫”是谁的代称? ()

A、齐武成帝 B、太子 C、太后 D、琅邪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正确意义是

①年十许岁,骄恣无节 ( ) ..

A、骄傲专横 B、放荡不拘 C、骄傲放纵 D、骄傲自满

②顽鲁者亦当矜怜( ) ..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愚蠢 D、愚昧而蠢笨

4、下列句子中的“意”同“我何意无”的“意”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君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A、①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③⑤

5、对下面句子中的字词解释准确的是( )

①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准,比照。

②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 礼数,礼节。 僭,超越本分,即地位在下的冒用地位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③器服玩好,必拟乘舆。 乘舆,皇帝的车子,后用以代指皇帝。

④不知分齐。 分齐,区别,对等。

⑤率皆如此。 率,一律,大都。

⑥顽鲁者亦当矜怜。 矜,拘谨,慎重。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翻译: 。 ②至尊已有,我何意无?

翻译:

③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翻译: 。 ④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翻译: 。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世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对下列四句话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斯闻得时无怠 怠:松懈,放过。

B、秦之乘胜役诸侯役:控制。

C、由灶上骚除 骚:通“早”,尽快地。

D、故诟莫大于卑贱诟:耻辱。

2、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今万乘方争时 万乘:万辆车,指大国。

②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者之秋也 驰鹜:为国家效力。

③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 瑕衅:可乘之机。

④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 五伯:即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⑤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 下:投降。

⑥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赍:携带。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②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

B、①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 ②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

C、①听其计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D、①足以灭诸侯,成帝业②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近人犬,数惊恐之 ②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

A、①遇上人和狗,经常惊吓得四处逃窜。

②不是世人厌恶名利,不过是爱自称清静无为。

B、①遇上人和狗,经常惊吓得四处逃窜

②不议论参与世事,而且厌恶功名利禄,将自己置于无所作为的状态。

C、①亲近人的狗,多次惊吓它。

②不是世人厌恶名利,不过是爱自称清静无为。

D、①亲近人的狗,多次惊吓它。

②不议论参与世事,而且厌恶功名利禄,将自己置于无所作为的状态。

5、对李斯“西入秦”原因的分析,阐述最恰当、最全面的一项是()

A、李斯认为: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B、周室卑微,诸侯相兼;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C、“楚王不足事”,“六国皆弱”,而“秦王欲吞天下”,李斯想借说秦、助秦以求去功名富贵。

D、欲助秦“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以求名垂史册。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斯出身微贱,见到厕中鼠与仓中鼠不同的境遇而激发了勤奋学习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B、李斯拜荀子为师,刻苦攻读,志存高远,得到荀子的赞赏与支持。

C、李斯受到吕不韦的赏识,得以游说秦庄襄王,并一举取得成功,被任为客卿。

D、李斯献策采用收买、暗杀、离间的手段开路,然后以武力征服各国,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段补充:

【心不在马】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而先后心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赵襄子(晋国国卿)跟王于期学习驾御马车,不久和王于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赵襄子说:“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回答说:“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哪还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齐武成帝的儿子琅邪王,是太子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穿的吃的都与东宫太子相同。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应当有所成就。” 等太子即位当了皇帝,琅邪王搬到别宫居住,而他的待遇仍然十分优厚,超过其他为王的弟兄。即使如此,太后(他母亲,原来的皇后)还认为优待不够,常为此向皇帝诉说。 琅邪王十来岁的时候,就骄横恣意,毫无节制,吃穿用住等各个方面,必须要和皇帝看齐。 有一次,琅邪王去南殿朝拜,见典御官向皇帝进献新从地窖里取出的冰块,钩盾官进献早熟的李子,于是他回府后就派人去索取,结果没有要到,大发脾气,骂道:“皇帝有的东西,我为什么就没有?” 他的言行不知分寸到了这个程度。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大多指责他好像古代的共叔段、州吁一样。 后来,琅邪王讨厌宰相,就假传圣旨,把他杀了,行刑时,又担心有人来救(宰相),于是竟然命令手下的军士守住皇帝所在的宫殿大门。他虽然本来没有反叛的意思,(但这样一来大家都认为他要谋反)皇帝还是因为这个事件把他抓了起来,后来虽然被释放了,可最终还是被皇帝秘密杀了。 人们喜爱自己的子女,很少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从古而今,这样的弊病已经很多了。才德兼备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喜欢,但那些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当得到怜惜和爱护。 被父母偏宠的孩子,虽然父母是想优待他,其实却反而是害了他。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三) 一.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儿辈遂已破贼。”既累,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指出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秦兵逼肥水而陈 B.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C.秦兵遂溃 D.死者什七八

2.指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草行露宿,重以饥冻(严重)B.执其淮南太守郭褒(遵照执行)

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践踏 ) D.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边界)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③众遂大奔。 ④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A.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不同义。

B.①与②同义,③与④也同义。

C.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也不同义。

D.①与②不同义,③与④同义。

4.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属同类的一项( ) 例句:皆以为秦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A.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B.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C.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

二.阅读下文,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两项( )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篇二:颜之推《颜氏家训》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亲焉,故於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惟友悌深至,不为旁人之所移者免夫!

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已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踖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

娣姒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况以行路之人,处多争之地,能无间者鲜矣。所以然者,以其当公务而执私情,处重责而怀薄义也。若能恕己而行,换子而抚,则此患不生矣。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兹以往 兹:此,这 B.惟友悌深至 悌:敬爱兄长

C.地亲则易弭 弭:弥合 D.踖其面而蹈其心 踖:践踏

5.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A.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B.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C.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D.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妻、父子、兄弟是基础的亲属关系,中国人常说的九族,都是源于这三种亲属关系,所以要认真对待。

B.兄弟,是形体虽分而气质相连的人。从小到大,生活、学习等在一起,即使有造反的人,也会互相友爱,互相帮助。

C.妯娌比起兄弟来,就更疏远而欠亲密,如果妯娌掌握亲厚不亲厚的节制度量,那么,原来互敬互爱的兄弟关系可能被妯娌所动摇。

D.妯娌之间,纠纷最多。即使是亲姐妹成为妯娌,也不如住的距离远一点,好感受霜露而相思,等待日子来相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译文:

(2)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

译文:

答案:

4.C(弭:消除)

5.A

6.B(悖乱应理解为荒谬胡乱。)

7.(1)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兄弟各娶妻,各生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得分点:妻、子、笃、衰、文字通顺各1分。

(2)假如有了雀鼠也不忧虑,刮风下雨也不防御,那么就会墙壁倒塌,楹柱摧折,无从挽回了。得分点:如、恤、壁陷、楹沦、文字通顺各1分。

【译文】

有了人群然后才有夫妻,有了夫妻然后才有父子,有了父子然后才有兄弟,一个家庭里的亲人,就有这三种关系。由此类推,直推到九族,都是原本於这三种亲属关系,所以这三种关系在人伦中极为重要,不能不认真对待。

兄弟,是形体虽分而气质相连的人。当他们幼小的时候,父母左手牵右手携,拉前襟扯后裙,吃饭同桌,衣服递穿,学习用同一册课本,游玩去同一处地方,即使有荒谬胡乱来的,也不可能不相友爱。等到进入壮年时期,兄弟各娶妻,各生子,即使是诚实厚道的,感情上也不可能不减弱。至於妯娌比起兄弟来,就更疏远而欠亲密了。如今让这种疏远欠亲密的人,来掌握亲厚不亲厚的节制度量,就好比那方的底座要加个圆盖,必然是合不拢了。这种情况只有十分敬爱兄长和仁爱兄弟,不被妻子所动摇才能避免出现啊!

双亲已经去世,留下兄弟相对,应当既像形和影,又像声和响,爱护先人的遗体,顾惜自身的分气,除了兄弟还能挂念谁呢?兄弟之间,与他人可不一样,要求高就容易产生埋怨,而关系录就容易消除隔阂。譬如住的房屋,出现了一个漏洞就堵塞,出现了一条细缝就填补,那就不会有倒塌的危险;假如有了雀鼠也不忧虑,刮风下雨也不防御,那么就会墙壁倒塌,楹柱摧折,无从挽回了。仆妾比那雀鼠,妻子比那风雨,怕还更厉害些吧!

兄弟要是不和睦,子侄就不相爱;子侄要是不相爱,族里的子侄辈就疏远欠亲密;族里的子侄辈疏远不亲密,那僮仆就成仇敌了。如果这样,即使走在路上的陌生人都踏他的脸踩他的心,那还有谁来救他呢?世人中有能结交天下之士并做到欢爱、却对兄长不尊敬的人存在,怎么能做到待多和睦而不能待少啊;世人中又有能统率几万大军并得其死力、却对弟弟不恩爱的,这又怎么能疏而不能做到对弟亲呢!

妯娌之间,纠纷最多。即使是亲姐妹成为妯娌,也不如住的距离远一点,好感受霜露而相思,等待日子来相会。何况本如走在路上的陌生人,却处在多纠纷之地,能做到不生嫌隙的实在太少了。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办的是大家庭的公事,却都要顾自己的私利,担子虽重却少讲道义。如果能使自己宽恕原谅对方,把对方的孩子像自己的那样爱抚,那这类灾祸就不会发生了。

篇三: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一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三)文言断句的基本方法:

1.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例

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练习: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2、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

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

3、(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

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5、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例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 例4: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③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3.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5: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例6、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4.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例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例 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8: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9: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5.修辞方法断句法。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比如:①顶真:例10: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例1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②排比、对偶:例12: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例13: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

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③反复:

例1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6.总分关系断句法。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例1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巩固练习: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并翻译。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颜氏家训·勉学》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学案二

学习目标

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点提示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试一试】

(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

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


《《颜氏家训》(原文,译文)1》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69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10 02:14 , Processed in 0.2820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