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回复: 0

陈与义《雨潇潇十日雨》阅读答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陈与义诗词鉴赏

陈与义诗词鉴赏

诗人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历官太学博士、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早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后期经历了靖康之变,体验到杜甫安史之乱后的遭遇,转学杜甫,作品题材广泛,感时伤事,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如七律《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等,雄阔豪壮,慷慨悲凉。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五言律诗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景造境,观察细密,造语工致。方回(元代文学家)将陈与义与黄庭坚、陈师道合推为江西派的三宗,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他重意境,擅白描,显然不应列入江西诗派。陈与义亦擅词作,有清婉秀丽之风。宋胡注《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有《四部丛刊》本,并附元刊《陈简斋诗外集》。

目录

1.雨(潇潇十日雨)

2.观江涨(涨江临眺足销忧)

3.次韵乐文卿北园(故园归计堕虚空)

4.以事走郊外示友(二十九年知已非)

5.观雨(山客龙钟不解耕)

6.寻诗两绝句(楚酒困人三日醉)

7.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

8. 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

9.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

10.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岳阳壮观天下传)

11.道中寒食(斗粟淹吾驾)

12.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

13.归洛道中(洛阳城边风起沙)

1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

15.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

16.竹(高枝已约风为友)

17.中牟道中(杨柳招人不待媒)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江涨

陈与义

涨江临眺足销忧,倚杖江边地欲浮。

叠浪并翻孤日去,两津横卷半天流。

鼋鼍①杂怒争新穴,鸥鹭惊飞失故洲。

可②为一官妨快意,眼中唯觉欠扁舟。

【注】①鼋鼍(tuó):鼋鱼和扬子鳄。②可:怎能。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怎样的景象?第三联对表现这一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筒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江水上涨时波浪滔天、气势雄浑的景象。波浪好像要把大地漂浮起来,重重叠叠翻滚着似乎要把太阳一并裹去,两岸的津渡也好像被江流卷到了空中。(3分)第三联描写旧穴被卷走的鼋鼍争建新穴,沙洲淹没后栖息其上的鸥鹭四散飞去,从侧面烘托江涨时波浪之大。(3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观看江涨时愉悦畅快的心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归隐的愿望。(3分)江涨时雄浑壮阔的景象让作者忘记了官场带给自己的忧愁,于是发出怎能为做官而使心情不畅的感慨并为眼前没有扁舟使自己归隐而遗憾。(2分)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韵乐文卿北园

陈与义

故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

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

且复高吟置余事,此生能费几诗筒。

1.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个家徒四壁,虽思念家园而漂泊在外,同时内心痛苦又感叹岁月流逝的诗人形象。(“家徒四壁”“思念家园”“漂泊在外”“内心痛苦”“感叹岁月流逝”每点1分)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却只能故作旷达的心情。(3分)有家而归不了,年华又老去,环境也已发生了改变,诗人内心痛苦,却又无可奈何,只好放下种种心中的梦想,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情怀。(3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①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表。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简要赏析颈联“瘦”和“微”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瘦”表现鸿雁万里奔波,消瘦无力(1分),是作者奔波劳碌的形象写照(1分)。“微”写出暮色苍茫中昏鸦归去的寥落的景象(1分),暗含作者前途迷茫之感(或:表达了作者漂泊孤寂之感)(1分)。

2.(4分)主要表达了诗人奔波劳碌、壮志难酬的无奈(2分)。首联直言多年来壮志难酬,岁月空逝。中间两联融情于景,表现自己奔波劳碌、黄尘满面,秋日依然无法归去的迷茫。尾联以友人“应笑”更显无奈。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观雨

陈与义①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

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来,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

2.(示例)①双关。“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②用典。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篇二: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篇一: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篇二: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阿兰(法)

我们现实的不幸已经够多的了,可偏偏还有人用想象去增添不幸,你每天至少能碰到一个抱怨他职业的人,而他的诉苦总能打动人,因为对于任何事我们总能挑出毛病,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但是请你注意,这样抱怨下去将没个完,而忧愁更会引起忧愁.因为,如果你这样帮员命运,你就增加了自己的不幸,你事先剥夺任何使你轻松发笑的希望,你的胃病只会因此加剧.假如你有个朋友总是怨天尤人,你必定会努力劝导他,让他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世界,那你为什么不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呢.我认为人们应该学会爱自己,对自己友好一切取决于人们最初采取的态度.一为古人说过,任何事情都有两端,选择会割破手的那一端不是聪明人的做法,要紧的是为自己辩护,而不是跟自己作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出色的辩护才能,只要我们愿意朝这个方向走,我们总能找到使自己高兴的理由。我经常观察到,人们因为一时说漏了嘴或出于礼貌抱怨自己的职业。如果引导他们讲他们正在做的和和正在发明的事情,而不是去讲他们正在承受的事情,他们就会变成兴高采烈的诗人。

天上下着小雨时你正在街上,你把雨伞打开就够了,犯不着去说:“真见鬼,又下雨了!”你这样说,对于雨滴、对于云和风都不起作用。你倒不如说:“多好的一场雨啊!”我同意你说的,这句话对雨滴同样不起作用,但是它对你自己有好处,你于是抖一下身子,从而使全身发热。因为最微小的愉快动作也会产生这种效果。这样,你就不必担心自己会因为淋雨而感冒。

对待别人也可以像对待雨一样。你说这可不容易,我说不然,这比对待下雨容易。因为你的微笑对待雨水不起作用,对于别人却能起到很大作用。仅仅由于他们效法你的微笑,这就使他们变得不那么忧郁,不那么讨厌。此外,如果你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你就不难原谅他们。马可.奥勒利乌斯每天早晨说:“今天我要见到一个追慕虚荣者,一个说谎者,一个处事不公者,一个讨厌的饶舌者。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无知。”

16.根据前三段,概括面对不幸人们应该持有的态度。(6分)

17.文章第四段是如何譬喻说理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

18.末段划线句的含意是什么?引用马可.奥勒利乌斯的话,有何用意?(6)

参考答案

16.不苛求完美,不怨天尤人,为自己辩护。

17.把“雨”比成人生遭遇的不幸,用“打开伞”比喻对这些不幸的化解。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面对人生不幸应有的态度,亲切而易于理解。

18.含义:对待忧郁而令人讨厌的人,也应该微笑接受。

用意:说明如果对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就会谅解他们;增强文章说服力。

篇三: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巨人中考网:小编整理了《雨》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学习和练习,希望对于大家学习《雨》原文有素帮助和裨益,同时希望大家的阅读水平更上一层楼,关于《雨》阅读答案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吧!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

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 ,何等脱俗; 杏花春雨江南 ,何等淡雅;而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 冷雨敲窗 的诗句,发出 一场秋雨一场凉 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 红于二月花 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阅读题: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 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3分)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 阅尽沧桑 并不落寞 ?(3分)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参考答案:

2.(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一夜听风雨(3分,每处1分)

3.(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 (2)说她 阅尽沧桑 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 并不落寞 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3分,意近即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

《雨》阅读答案及翻译,由巨人中考网为大家整理,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篇四: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 ,何等脱俗; 杏花春雨江南 ,何等淡雅;而 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 冷雨敲窗 的诗句,发出 一场秋雨一场凉 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 红于二月花 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阅读全文;按要求填空。(4分)

作者把春雨比作少女,写出了她 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的性格特征;把夏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把秋雨比作 ,写出了她 的性格特征。

2.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描绘出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从文中找出其中的三幅。(3分)

(1) (2) (3)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开篇强调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3分)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 阅尽沧桑 并不落寞 ?(3分)

4.请从修辞、内容、情感三个方面对文中划线句作点赏析。(3分)

答案:

1.大嫂、母亲急性子、利索干净、泼辣、能干、慷慨老妇人阅尽沧桑、宽容、豁达(4分,每处1分)

2.(1)梨花一枝春带雨 (2)杏花春雨江南 (3)小楼一夜听风雨(3分,每处1分)

3.(1)作者用肯定的语气把雨比作女性,表现了雨的温柔和使万物生生不息的母性特征。同时,也为下文描写和赞美雨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意近即可) (2)说她 阅尽沧桑 是因为她曾经年轻过,经历过,辉煌过;说她 并不落寞 是指她正在描绘秋之图,并在不久之后,会有三月春雨随风而来。(3分,意近即可,用原文语句回答亦可)

4.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凸现了夏日的雨如母亲哺育孩子般的

慷慨、无私,孕育着万物,(1分)表达对夏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1分)(意近即可)

篇五:雨短文阅读及答案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 1090-1138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 若即若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 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 ,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 燕子经年梦 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 雨 ,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 若即若离 的含义: 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 若即 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 若离 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 雨 ,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

篇三:2014高考山东卷>陈与义阅读答案鉴赏

2014高考山东卷>陈与义阅读答案鉴赏 阅读答案鉴赏

2014高考山东卷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酔,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愛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糙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殿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4

分)

答案:艳丽

清幽

1.“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2.“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

1.“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2.“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中“亭角寻诗满袖风”可谓陈与义寻诗的白描,而”醒来推户寻诗去”可见其痴迷的程度.

陈与义的”新体”诗

陈与义(1090一l138)是南北宋之交着名诗人,他的诗在当时被称为”新体”.葛胜仲在《陈去非诗集序》中最早提出这一说法:”晚年赋咏尤工,摺绅士庶争传诵,而旗亭传舍摘句,题写殆遍,号称’新体’.”(《丹阳集》卷八)那么,陈与义的”新体”新在何处?体现出什么样的诗学观念?对后世有何影响?都是值得追问的问题.

“新体”是相对什么来讲的呢?葛胜仲并没有具体说明.两宋之际的诗坛,正值江西诗派风行之时,派中诗人提倡”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专意于文字,重艰深瘦硬的风格.而其末流,更是对黄庭坚的字法,句法亦步亦趋,故而诗歌题材过于狭窄,作品境界卑弱,呈现出一种颓势..

在此情况下,江西诗派中的有识之士希望能改变这种局面,吕本中就是其中的一位.政和三年(1113),他就己经意识到不能只学黄庭坚诗的流弊,而应当以苏(轼)济黄(庭坚):”自古以来,语文章之妙,广备众体,出奇无撰文/王建

生穷者,唯东坡一人.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人.此二者,当永以为法.”(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二 )陈与义并非江西诗派中人,但他对江西诗派的流弊看得很清楚,他认为要维持诗歌正脉不绝,必须研习苏轼,黄庭坚诗歌,知道他们的优缺点,”东坡赋才大,故解纵绳墨之外,而用之不穷.山谷措意也深,故函泳玩味之馀,而索之益远”(晦斋《简斋诗集引》),即以苏,黄为门径,将杜甫诗作为终极目标.陈与义,吕本中都认识到专意

于一家的弊端,上引两段文字正是针对江西诗派末流之弊而开的药单.因此可以说,陈与义的”新体”,是相对于江西诗派而言的.那么,陈与义的”新体”诗,到底新在何处呢?葛胜仲在《陈去非诗集序》中着意提到:”会兵兴抢攘,避地湘广,泛洞庭,上九疑,罗浮,虽流离困厄,而能以山川秀杰之气,益昌其诗.”意谓陈与义陈与义的”新体诗l在流亡奔波途中,得江山之助.陈与义的表侄张崃也评述道:”尤邃于诗,体物寓兴,清邃超特,纡馀闳肆,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陈公参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五)张嵘的这番评述,指出了陈与义诗歌的特质:清邃.张嵘既是陈与义的亲戚,亦跟从他学诗,深得其精髓,故”清邃”的评价还是比较精到的.陈与义诗歌的”清邃”,表明了江西诗派之外存在着别样的诗风,且其影响并不亚于江西体,从世人给予”新体”称号即可看出.陈与义少时学诗于崔鸥,这位老师给了他两点忠告:一是“忌俗”,二是”不可有意于用事”(徐度《却扫篇》卷中).”俗”可以理解为世俗的羁绊,两宋之际的文人谈俗色变,争以”不俗”作为精神追求;而后者则是对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的反驳;这两点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摆脱束缚,有创造性.陈与义要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就必须探寻新的诗学方法,而不能在书斋,文字堆中找新路.他发现了新天地——自然.自然意趣成为陈与义诗歌重要的吟咏对象,在这片新天地中,他收获良多,不仅创作出了许多清新拔俗的诗篇,还极力提倡师法自然的诗学观念.所谓的”新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观念.


《陈与义《雨潇潇十日雨》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545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4 21:23 , Processed in 0.2749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