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2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 遂 (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 走 (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 ..
④冀复得兔 冀 ( )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3.这个故事讲的是 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
七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 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 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一)
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
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六) 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
文言文训练(2)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1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2契(qì)3其舟,曰:“是4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5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6乎?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2遽--立刻,匆忙。 3契--用刀刻。 4这里 5契者:刻的记号6惑:迷惑,糊涂 1.字义解释:
其( ) 自( ) 止() 之()2.句子翻译:
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画蛇添足
楚有祠(cí)者1,赐其舍人2卮(zhī)3酒。舍人相谓4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
56
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
7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1祠者:祠者:主持祭祀的人2舍人:旧时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 3卮: 古代盛酒的器具。4相谓:互相商量,共同议论。 5引:拿起。 6且:准备。 7亡:失掉,指未喝上。 1.字义解释:
成( ) 之( )固() 终( ) 2.句子翻译: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ěi)2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3。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2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3笑:耻笑 1.字义解释:
释( ) 冀( ) 以( )治( ) 2.句子翻译: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1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2。俄3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4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5依而截之。 .1初:开始时 2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指想不出办法3俄:不久4但:只5遂:于是 1.字义解释:
执( )之( ) 至( ) 截()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鹬蚌相争
赵且1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2,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3其喙4。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5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6。渔者得而并禽7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8大众,臣恐9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1将要 2曝:晒3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4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那就。6舍:放弃。 7禽:同“擒”,捕捉,抓住。 8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9恐:担心 1.字义解释:
伐( ) 过( )并() 愿( ) 2.句子翻译: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渔者得而并禽之。
3.寓意
5即:就,
篇二:初一上期中答案
长春市综合实验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5、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
7、面,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作者或出处: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分)
9、解释加点的词。(2分)
①俶尔远逝( ) ②往来翕忽( )
....
③水尤清冽()④犬牙差互( )
...
10、作者在发现小石潭时,写到“伐竹取道”这一细节,有什么用意?(2分)
1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
1
12、贬官永州,弃置十年,这是作者人生的一大转折。而这一转折却造就了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他的永州奇文也为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由此,你感悟到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3分)
(乙)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
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13、解释加点词在文中意思(1分)
①执竿入城( )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
..
14、你怎样看待老人的做法?(2分)
15、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
生死胡杨 邢增尧
①世上有好多地方,到过一次就不想再去;唯有一处,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它就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那一片胡杨林。②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1)▲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砂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③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④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尘。(2)▲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卓尔不群的雄奇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⑤越往前行,越显幽静。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裸呈在我眼前。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洌怡爽。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⑥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绪,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⑦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
⑧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黑发亮。
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大气中闪跃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威光。站在它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⑨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我忆起了劬劳(劬:qú,劳苦)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撼人心的本象??
⑩这时,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文章有改动)
脊) 眼眸
( ) 磐
逡)
....
1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 ..
18、文章第③段中加点的“苍凉”、“壮丽”在此段中分别具体表现在哪里?(4分)
19、第⑨段中,作者看到胡杨林,为什么会忆起劬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等人?(4分)
20、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作用等角度入手,参考文章的示例A和示例B,自选一个合适的角度,为文中(1)、(2)两处划线句加上批注。
(4分)
21、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唯有一处(指胡杨林),我去了不仅依然向往,而且岁月愈久,迷恋愈深。”除胡杨奇特的外形及生长环境外,还有什么让作者如此向往迷恋?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4分)
2
22、常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徐庶辞回,见了曹操,言玄德并无降意。操大怒,即日进兵。玄德问计于孔明。孔明曰:“可速弃樊城,取襄阳暂歇。”玄德曰:“奈百姓相随许久,安忍弃之?”孔明曰:“可令人遍告百姓:有愿随者同去,不愿者留下。”先使云长往江岸整顿船只,令孙乾、简雍在城中声扬曰:“今曹兵将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愿随者,便同过江。”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
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顾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急令云长催船渡之,方才上马。 23、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
)。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5、根据选文,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2分)
二、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青春年少的你,会在乎许多东西;小时候作业本上的小红花、脖子上的红领巾、父母的关爱、老师的赞赏;走进初中,一次班干部竞选、一场校园球赛、一次考试成绩??都会成为你人生的不舍。你最在乎的可能还有很多很多??这个世界上你最在乎的是什么?请你用流畅的语言写出来,并写出你在乎的理由。最好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100字。 (二)写作(50分) 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一:题目:一路有你
作文二:自信,不是心灵空虚者的狂妄,不是冒险家孤注一掷的投机;自信,是耕耘者把种子播进肥沃的土地后的守望,是渔夫奋力撤向鱼群中的正待拉起的沉甸甸的网。自信的人,永远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更明白此时自己应该做什么。凡成功者,无一不具备自信这一条件,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实际,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达你最真挚的情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不得少于600字。
篇三: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及评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2014.1)
卷面分:要求书写规范、端正、美观,计3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答案依次为:烘烤、勉励、致敬、气概。每字0.5分,写错字不给分。计4分。
二、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答案依次为:广字头、7、②、①。前两格1分,计3分。
三、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答案依次为:可见一斑、雅俗共赏。每个词语1分,计2分。
四、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语。
答案多样,合乎规范即可。计3分。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答案多样,合乎语言规范即可(略)
2.正确的句子为: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及时改正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每个句子2分,计6分。
六、根据要求,正确选择。
答案依次为:④、②、③。每题2分,计6分。
七、根据提示,补充名言或诗句。
答案依次为: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化作春泥更护花。每题1分,计2分。
八、按原文填空,完成练习。
1. 答案为: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等;亲自带着,始终坚持等。
2.答案为:志在高山,志在江河;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3.答案为:当春乃发生,润物细无声;略。
第1题3分;第2题2分;第三题3分。计8分。
九.口语交际,学会劝说。
要求:劝之有序,劝之有理,劝之有情,各占1分。计3分。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共计30分)。
(一)执竿入城
1.答案为:之:它,指长竿;曰:说。
2.答案为:鲁国手持长竿的人;老人;竹竿很长,横竖都进不了城门;把长竹竿一截为二,就可以拿进城门了;那位手持长竿的人按照老人的意思把长竿一截为二。(答题符合上述意思符合即可。)
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4格各占1.5分)。计10分。
(二)明亮的眼睛
1.答案为: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2.答案为:虽然(尽管)……但是(可是)……;不是……而是……
3.答案为:第一件:爸爸教小群认识了水,并教会他游泳。第二件:爸爸给小群解释各种颜色。第三件:爸爸给小群买书包。
4.答案多元,符合文意即可。
5.答案:这样写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第一、作者通过写小群的眼睛,从侧面表达了父亲对小群的关心;第二、通过写小群的眼睛,写出了小群对父亲的依赖;第三、通过写小群的眼睛,写出了小群对今后独立生活的决心,让在九泉之下的父亲放心。上述三个方面意思各占1分。
第1题3分;第2题3分;第3题6分;第4题5分;第5题3分。计20分。
十一、习作 。 计30分
2.评分操作流程:阅读习作——确定等第——确定分值。
《执竿入城阅读及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52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