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全国高考文言文练习题2《宋史》寇准
文言文练习——《宋史》寇准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节选自《宋史 寇准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
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冠者”是对古代成年男子的称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女子十五岁行及笄礼,都表明成年。男子十五岁“束发”成童,称“童子”。
B.“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淳化”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改年号。
D.“社稷”原分别称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文中用“社稷”代指祭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3分)
A.寇准才智过人,年少得志。担任地方官员,施政有方。作为近臣,屡进忠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皇上所倚重,被认为是魏征那样的人才。
B.当太宗就大旱一事向近臣询问自己治国的过失时,寇准认为大旱由刑罚不公引起。他这样讲,不单是为祖吉申屈,更是为了揭露朝中奸佞。
C.寇准被问及立储人选时,建议皇帝不要听信身边的妇人和近臣的意见,可能是因为她(他)们会有私心,而要选择心系王室的皇子作储君。
D.当太宗因为皇太子很得民心而担心自己的地位时,寇准宽慰了太宗。寇准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深谋远虑得到太宗的赏识,后来太宗还邀请他一起喝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5分)
(2) 《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5分)
答案:
1.B(冯拯等上奏请求立储君,皇帝非常生气,将他们贬斥到岭南,朝廷内外再没有敢说这件事的人。故应断为: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寇准刚刚从青州被诏令回来,进入宫殿拜见皇帝。回来和进见这两个动作故中间应作停顿,应断为两句: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 2.D (“祭祀”错,应为国家。) 3.C(“而要选择心系王室的皇子作储君”错,原文说“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是希望太宗选择能符合天下百姓意愿的人。) 4. (1)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进士)。(“或”“增年”“方”“进取”“可??邪”各1分。) (2)《尚书·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发生大旱就是验证,大概是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 (“际”“影响”“证”“盖”“有所”各1 分) 参考译文: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长廊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拿出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请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用是天命来回答。寇准回答说:“《尚书·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发生大旱就是验证,大概是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太宗)召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就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偷盗国家钱财上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太宗拿这件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于是皇上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寇准)又担任给事中。这时候太宗在位已经很久了,冯拯等上奏请求立储君,皇帝非常生气,将他们贬斥到岭南,朝廷内外再没有敢说这件事的人。寇准刚刚从青州被诏令回来,进入宫殿拜见皇帝,皇帝的脚受伤严重,自己提起衣服给寇准看,并且说:“爱卿为什么来这么迟呢?”寇准回答说:“臣没有得到诏令是不能回到京城的。” 皇帝说:“我的儿子中哪一个可以把国家交给他?”寇准说:“陛下为了国家选择君主,询问嫔妃和宦官是不可以的;询问亲近的大臣是不可以的;希望陛下选择能符合天下百姓意愿的人。”皇帝低头思考很久,屏退身边的侍从说:“襄王可以吗?”寇准说:“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您既然考虑到他可以,希望马上决定下来。”皇帝于是让襄王担任开封府尹,改封他为寿王,册立他做皇太子。(太子)从宗庙拜谒回来,京师的百姓拥挤在道路旁边欢呼雀跃说:“(这是)少年天子啊。”皇帝听说了之后就不高兴了,召来寇准对他说:“人心很快归属太子,想把我放置在什么地方啊?”寇准拜了两拜恭贺皇帝说:“这是国家的福气啊。”皇帝把这些话告诉后宫的嫔妃,妃子们都前往祝贺。皇帝后来又出来,在宫殿和寇准喝酒,大醉才结束。
篇二:四川省成都七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2016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总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自然属于历朝的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等。这些法典前后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法典中的规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块由旨在推行道德教化的条款组成,一块由旨在保障国家的秩序、安全与正常的行政管理条款组成。前者大体关乎孝道、婚姻、立嗣与两性关系等,而后者则关乎军事、狱讼以及有效的行政管理等。而有关谋反大逆、杀人、盗窃、侵害的条款兼涉两块内容。但即便主要作为?刑法典?的历代法典,其?刑?也不完全?一刑独大?,《唐律》十二篇中,真正关系到现代意义上的?刑?的实体法,乃《贼盗》《斗讼》《诈伪》《杂律》四篇,而《捕亡》《断狱》两篇类似于现代的程序法。从结构就可以看出立法者制律的中心意图并不在纯粹意义上的?刑?。《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分七篇,分别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这是按照《周礼》所设置的治理模式来排序,与儒家所设想的道德理想一致,万物统一于?道?中,人间的秩序得以与道的规律相对应,法典篇目秩序的排列,也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定。
广义的法律是用来推行教化的,其要达到的价值目标乃在于?正人心??厚风俗?,诚如《史记·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借管子之言所称的那样:?治教化则人心正,人心正则天下无贼?。而《唐律疏议》的序言中则把教刑的关系说得更为明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故而唐代立法者将法律视为政教之用,其意在促使人们恪遵德礼,以臻?至善?之化境。虽然儒家大体上强调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故有?仁??义??礼??智?的道德自觉,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悖理违礼之事,此时纯靠自觉难以匡正人心、厚风俗,故而必须借助法律的威慑之力。所以古代从来不将法律视为政教之末,而以?用?名之,?刑为盛世所不能废?(《四库全书提要》)即指此意。
为了贯彻这一意图,传统法律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劝善惩恶。惩恶自不必问,但凡刑律所加,针对的对象必为于伦常纲教有违之人。不仅如此,传统法律往往还变现在看来纯粹是道德的义务为法律义务。譬如《唐律疏议》的《贼盗》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规定:?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闻而不救助者,减一等。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随近官司,若不告者,亦以不救助论?;若?追捕罪人而力不能制,告道路行人,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八十;势不得助者,勿论?。立法者考虑到了人的能力,通常情形下,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因此更应该有道德践履的勇气。唐律对见义不为的行为设置刑事责任,正在于提倡一种公序良俗。
更有甚者,刑罚为政教之用。传统法律中,很多条款似乎在现实生活中进入司法程序的概率不大,甚至在其设定之初,就没有打算被执行。比如历代法典中有?同姓不婚?条,但是似乎从未被实践过。另外,诸如亲属之间的许多行为,虽被规定为犯罪,但是实践中遵循?民不告,官不举?的做法,实际上立法者和司法者都明白,设置此类规则之真正意图,乃在于提出一种治国理想,希望民众向此努力,更多地带有一种?宣教?色彩。
(摘编自宋玲《?正人心?与 ?厚风俗? ——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取向》)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七篇律法的顺序,是按照《周礼》中的治理模式来排序的,与儒家设想的道德理想也是一致的。
B.传统法律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劝善惩恶。对那些不能严格自律、做出悖理违礼之事的人,必须借
助法律的威慑力。
C.管仲称“治教化则人心正,人心正则天下无贼”,这说明他将法律视为政教之用,认为法律的最高境界是促使人们恪遵德礼。
D.传统法律常常把今天看来属于道德的义务定为法律义务,如唐律对见义不为的行为就有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法典中关于杀人、盗窃、侵害等方面的条款,既在于推行道德教化,又有保障国家秩序、安全等作用。
B.《唐律》十二篇中,《贼盗》《斗讼》《诈伪》《杂律》四篇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刑”的实体法,而《捕亡》《断狱》两篇类似于现代的程序法。
C.尽管古代律法将见义勇为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但在立法时又充分考虑到了人的能力差异,不搞“一刀切”。
D.历代法典中都有“同姓不婚”的条款,但因为在实践中遵循刑罚为政教之用的目的,所以违反这一条款的人也没有受到处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律规定对见危不作为者施以杖刑,根本原因是,在传统中国个体要接受社会这个特定团体赋予每个个体的义务要求。
B.中国历朝历代的立法者都不追求“一刑独大”,其制律的中心意图并不在纯粹意义上的“刑”,而在于让人常有敬畏意识。
C.《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刑为盛世所不能废。”因为刑罚为政教之用,其“正人心”“厚风俗”的功用不可小觑。
D.传统法律中的很多条款在现实生活中进入司法程序的概率并不大,据此可以得知,这些条款在设定之初就没有打算被执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
B.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淳化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历代帝王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改年号。
D.社稷原分别称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文中用“社稷”代指祭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3分)
A.寇准才智过人,年少得志。担任地方官员,施政有方。作为近臣,屡进忠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皇上所倚重,被认为是魏征那样的人才。
B.当太宗就大旱一事向近臣询问自己治国的过失时,寇准认为大旱由刑罚不公引起。他这样讲,不单是为祖吉申屈,更是为了揭露朝中奸佞。
C.寇准被问及立储人选时,建议皇帝不要听信身边的妇人和近臣的意见,可能是因为她(他)们会有私心,而要选择心系王室的皇子作储君。
D.当太宗因为皇太子很得民心而担心自己的地位时,寇准宽慰了太宗。寇准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深谋远虑得到太宗的赏识,陪太宗一起喝酒。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5分)
(2) 《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①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8.“浮萍破处见山影”一句诗与张先的另一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5分)
9. 张先绰号“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也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 ”两句,表明不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让人痛惜。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两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牛 张爱玲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粘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太阳晒到干菜上,随风飘出一种温和的臭味。 ?到底打定主意怎样??她兜起蓝围裙来揩眼。
?……不怎样。?
?不怎样!眼见就要立春了,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
?明天我上三婶娘家去借,去借!?他不耐烦地将烟管托托敲着栏。
?是的,说白话倒容易!三婶娘同我们本是好亲好邻的,去年人家来借几升米,你不肯,现在反过来求人,人家倒肯??
他的不耐烦显然是增进了,越恨她揭他这个忏悔过的痛疮,她偏要揭。说起来原该怪他自己得罪了一向好说话的三婶娘,然而她竟捉住了这个屡次作嘲讽的把柄——?明天找蒋天贵去!?他背过身去,表示不愿意多搭话,然而她仿佛永远不能将他的答复认为满足似的——?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去,弯腰把小鸡捉在手中,翻来覆去验看它突出的肋骨和细瘦的腿;小鸡在他的掌心里吱吱地叫。
?不,不!?她激动地喊着,她已经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她这时似乎显得比平时更苍老一点,虽然她只是三十岁才满的人,她那棕色的柔驯的眼睛,用那种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趟我无论如何不答应了!天哪!先是我那牛……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了,又是银簪子……又该轮到这两只小鸡了!你一个男子汉,只会打算我的东西——我问你,小鸡是谁忍冻忍饿省下钱来买的?我问你哪——?她完全失掉了自制力,把蓝布围裙蒙着脸哭起来。
?闹着要借牛也是你,舍不得鸡也是你!?禄兴背过脸去吸烟,拈了一块干菜在手里,嗅了嗅,仍旧放在水槽上。
?就我一人舍不得——?她从禄兴肩膀后面竭力地把脸伸过来。?你——你大气,你把房子送人也舍得!我才犯不着呢!?
禄兴不做声,抬起头来望着黄泥墙头上淡淡的斜阳影子,他知道女人的话是不必认真的,不到太阳落山她就会软化起来。到底借牛是正经事——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这个,她虽然是女人,也懂得的。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茅屋烟囱口上,湿茅草照成一片清冷的白色。烟囱里正蓬蓬地冒炊烟,薰得月色
迷迷蒙蒙,鸡已经关在笼里了,低低地,吱吱咯咯叫着。
茅屋里门半开着,漏出一线桔红的油灯光,一个高大的人影站在门口把整个的门全塞满了,那是禄兴,叉着腰在吸旱烟,他在想,明天,同样的晚上,少了鸡群吱吱咯咯的叫声,该是多么寂寞的一晚啊!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就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使他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他开始赶牛了。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袄上,使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使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一面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低低地用打颤的声音告诉:?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熏得迷迷蒙蒙,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啊! (一九三六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采用动作描写,暗示禄兴家以前有过牛,为后文借牛做了铺垫。
B.小说后半部分记叙了牛不听使唤、进攻禄兴的场面,写牛时写了牛的动作,写得形象生动,如在眼前,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C.作为一个男子汉,却只会算计妻子辛辛苦苦挣得的东西,可见禄兴是一个对家庭极不负责任的人,小说包含了怒其不争的情感。
D.“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运用比喻的手法,刻画出在失去财物和丈夫后的心境。
E.本文意蕴深厚,作者通过周围环境的烘托和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苍凉而又真实的农村生活画卷。
(2)小说以“牛”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禄兴娘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这篇小说结尾一段画蛇添足,可以删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代的崇高女性”吴贻芳
吴贻芳(1893—1985),江苏泰兴人,祖籍浙江杭州。1916年,她考入金陵女子大学,在上海的浸礼会怀恩堂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由于学业出众,组织才能超群,吴贻芳被推选为金陵女大首届学生会会长,带领全校女生响应?五四?运动。1919 年,吴贻芳大学毕业,任教于北京女子高师。1922年,由
篇三: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一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
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
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 鷇 :初生的小鸟。3. 忮 :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 ( )(2)去人太远( )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2分)
二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
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
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
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2)信能尽忠于我也( )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4.太祖“ ”的神情和“ ”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
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是怎样的?
三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
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
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
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 或阻之( )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义 犬 (浙江嘉兴)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
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
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
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 ②郡关:州府。 ③扫橐:扫,清理。橐,钱袋。④冲衢:交通
要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既走,则又从之 (2)犬始奔去
(3)返客疾驰 (4)金亡其半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义犬的“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五、与诸弟书(节选)清·曾国藩
诸位贤弟足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①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
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二则,此三事者,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
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②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
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
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
将终身行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
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③,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予身体甚弱,不能苦思,苦思则头晕,不耐久坐,久坐则倦乏。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兄国藩手
草。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
注释】①审:清楚,明白。②洎(jì):至,到。③骤几:很快成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B.未尝一日间断 尝贻余核舟一 .. C.虽行船走路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D.不敢以一得自足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时时属望,惟诸弟而已。
4.从“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和“诸弟每日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
功”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六
①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
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
②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累迁
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
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朕得寇准,
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宜府征调敕命文书。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每期会赋役( ) ②事决乃退( ) ..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4.通读文段,你认为寇准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七 (山东淄博)
曹操之子冲早慧①,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②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③,库吏惧
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
鼠啮者。谬④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⑤耳,毋自苦⑥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
衣在侧,尚被啮,况鞍县柱乎?”遂不问。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慧:聪明,有才智。 ②太祖:指曹操。 ③啮:咬。 ④谬(miù):假装。
⑤妄言:瞎说,乱说。 ⑥自苦:自寻烦恼,自讨苦吃。 ⑦县:通“悬”。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为鼠所啮 为 . ②库吏以啮鞍闻闻.(2) 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儿衣在侧,尚被啮,况鞍县柱乎?
“以刀穿衣”的故事表现了少年曹冲什么样的性格?请再举一个古代少年早慧的事例。
八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
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
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
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然杭人游湖 烨然若神人 .. B.多于堤畔之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C.与杏桃相次开发 惠子相梁 .. D.石篑数为余言扶苏以数谏故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4.本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有何作用?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3分)
答:
九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①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
②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③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
④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
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
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抱铨坐膝上教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旋复持儿而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儿怠,则少加夏楚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D.解衣以胸温儿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4.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2分)
十 择鹑【明】宋濂
楚多鹑,善格如胶,弗之解。大夫黎嗜之,偶使韩,遂挟以行。左右言于韩君,君说之。
①令国中罗鹑与格,皆不胜。君以韩无鹑,愧之。无钩大夫曰:“夫鹑,海内所有也,而韩独
②③无乎?然而能格与否,在所择焉尔。今衣褐而斑文,鹑也;翁鳞而尾隹,鹑也;刀啄而剑
④距,鹑也。鹑则鹑矣,求能格者几何?虽然,此不足道也。国中圆冠方履尧行舜趋者皆士.也能与君排难解纷者复几何?能否在君,不在物也。”君说。择善鹑与黎格,卒大胜。韩因.此而得择士之法。君子曰:“古语有云:‘羊质而虎皮,见草悦,见豺战。’士鲜不类之。然.岂无真虎哉?亦患人君不能用耳。”亦各有所能。至于用人,乃违其才,何也?
(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
【注释】①罗:网罗。②翁:鸟颈毛。③隹(zhuī):短尾鸟。④距:雄鸡、雉等的腿后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分)
(1)此不足( )道也 (2)择善鹑与黎格,卒( )大胜..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国中圆冠方履尧行舜趋者皆士也能与君排难解纷者复几何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夫鹑,海内所有也,而韩独无乎?
4、韩君从“择善鹑与黎格,卒大胜”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一 、程氏爱鸟
1.(1)使?信任 (2)距离,离
2.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3.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
4、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
5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
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
(参考译文)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
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
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
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
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
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
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
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
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
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二、
1好,相信 2、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
将然3、今天思颜看到我可以现在能做到节俭,而担忧我以后不能节俭 4、喜 赐 5. 希望太祖始终节俭。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
(参考译文)太祖在东阁处理事务,天气很热,汗把衣服湿透了。侍者奉上了更换的衣服,
全都洗过的旧衣。参军宋思颜说:主公自己都如此节俭,真的可以给子孙做榜样。我担心您
今天这样,以后会改变。希望主公保持。太祖高兴的说:这话说的有道理,有的人会说,但
只说到眼下,而不顾及将来。而有的人,现在可以做到这些,但以后就不能做到。今天思颜
看到我可以现在能做到节俭,而担忧我以后不能节俭,相信可以一直效忠于我。于是赏赐给
宋思颜钱。
三、
1、是 有的人
2、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3、(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4、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
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参考译文)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当时的
人们称他为扬州八怪之一。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
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
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
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郑燮说:“都到什么时
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于是开官
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
见如此。
四、
1.(1)已经 (2)离开 (3)快速 (4)丢失
2、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
3.(他)又想到(来路)是南北交通要道,来往的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两(钱财)
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对即可)
4.紧随主人,打骂它都不回;为主人寻找丢失的银两,竟累死在草丛中;临死也不忘用身紧
护主人的银两。(答出两点即可)
《义犬》翻译 :山西潞安有个人,他的父亲遭人陷害被关进监狱,快要死去为了救父,他
搜集家中所有的积蓄,一共有一百两银子,准备到郡府里游说,打通关节他骑着骡子急匆匆
地出了门,这时,他家里养的一只黑狗跟着他忐忑不安的他连忙喝斥狗,要它回家,但他一
走,狗又跟上来了,用鞭子驱逐它也不回去狗跟随他走了几十里路,他下了骡子,快步走到
路旁解溲(sōu),解完后扔石头打狗,狗这才跑走他看狗已经走远,才又骑骡飞奔,到郡府
时天色已晚他一摸腰里的袋子,发现银子丢失了一半他急得像掉了魂似的,辗转反侧了一整
夜忽然,他想到狗叫一定有原因等到开关出城,仔细地查看来时的道路,又暗自想这条路是
南北的交通要道,行人像蚂蚁一样多,丢失的银子哪里还有存在的可能呢?他犹犹豫豫地走
到下骡子的地方,见黑狗死在了草丛里他提起狗耳一看,发现那包银子就在狗的身子下面到
这时,他才明白狗咬骡子的缘故他很为它的义气所感动,便买口棺材葬了它,人们说这是义
犬的坟墓。
五、
1.(3分)D
2、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3、.(3分)(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意对即可)
4.(4分)(1)有毅力(坚持不懈)。(2分)(2)对诸弟要求严格(爱诸弟)。(2分)
六
1.答案示例:①适逢、正赶上 ②才
2 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
3.答案示例: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要取得功名,怎么能欺骗皇上呢?
4.答案示例:才华出众,诚实守信,为官有方,敢于直谏。
七、
(1)①被 ②使??闻(听到) (每小题1分,共2分)
(2)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3)(我)儿子的衣服在身边尚且被(老鼠)咬了,何况是悬挂在柱子上的马鞍呢?(2分)
(4)聪明(机智),善良(有同情心)。陈元方、方仲永、区寄、孔融等,事例略。(性格2
分,举例1分,只要说出主人分和故事名称即可,共3分)
八、
1.答案:D。
评分:答对2分。共2分。
2.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3.答案:①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丁,竟然不忍心离开潮上,
②这种快乐只留结山僧和游客享受,怎幺能够对那些忙于功名利禄的人述说呢!
评分:每句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
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评分:答出烘托作用1分;答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1分,答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1 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46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