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回复: 0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400字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现代化的陷阱》读书报告

《现代化的陷阱》读书报告

姓名:路艳丽

学号:S11030201011 专业:政治学理论 联系方式:13483382180

《现代化的陷阱》读书报告

读完何清涟女士著的《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感触颇深。此书展现出一个真正的学者对中国现代化转型中问题的思考,不禁让人尊敬。在本书中作者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称为伟大的“第二次革命”,可见其艰辛与意义之重大。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而出现的问题也不得不发人深思。中国进行现代化改革,这一改革过程采用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路子,当初设想是这样可以避开矛盾从而为社会各界所接受,但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所有被小心翼翼避开的问题,最后形成了一种滞后效应,累积成为今日无法避开的社会矛盾。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探讨并理清,有可能阻碍改革的深化。我们作为一代中国人,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这一问题呢?在此作者探讨了中国转轨时期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转轨时期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就是“研究中国社会转轨时期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和影响资源配置方式的全部因素,它要揭示的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人和物之间关系变化的实质,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如何理清计划体制留下的遗产问题”。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最大遗产主要有:资源的管理配置问题;庞大国有资产的处理;没有失业的高度工作保障;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原则被破坏的相当彻底,变质的权力之手介入资源分配引发差距。所有这些问题积累成当今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劣币驱逐良币”,只要劣币与良币等值,只要体制不能使手持劣币者受到惩罚,人们便不会奉公守法,而只会效法那些投机取巧以及贪污受贿者。这种改变要依靠制度,但也要依靠人得良知,经济学的本质是“文化”而非“自然”,在转轨时期中更需要一种人文精神,一种人文关怀。

本书的导言、结语部分的侧重点在于对经济及社会发展做一些规范性研究,在前六章中,以中国当代原始资本积累(并非“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做一纵轴,通过几次资本积累来展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限制下,中国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方式,来完成这一其他国家需要历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过程,以及中国民主是在一种怎样的经济伦理观念支配下追求财富的过程。揭示了中国自发私有化的过程。在后四章中,则从社会横断面剖析了市场前权力分配引起的种种不良社会现象,揭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诸种不利因素。以下是我对本书内容的总结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中国当代资本原始积累实质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现代神话概括来说,是掌握资源分配大权的部门和企业这两大科层组织中少部分掌握实权者处于互利的目的,开展大量的寻租活动而获得的。作者从剖析“股份制改造”和“圈地运动”的特点来展示了当代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

(一)股份制改造。起初政府和部分经济学家们推动推动股份制改造,是期望通过职工持有股票这一形式,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迫使企业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以消除国有企业的所有弊端。而企业则主要考虑股份制的融资功能。但是许多改造后的“股份制公司”其实只是“翻牌”公司,运行机制根本没有改变;“企业的主人”股东们既未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主任”,关心的也不是企业的效益,而是股票转手之后可以获得的差价,股份制的设想与现实实践相差甚远。但为什么既然相差这远,一些地方和企业还热衷于“改革”呢? 其实说穿了很简单,因为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掌权者把“股份制改造”变成了一次对国有资产的大瓜分,在股份制改革活动中出现大规模的寻租活动。其

根本原因在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过程中,在资源逐渐市场化的背景下,政府仍然保持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管制,是权力能与市场化的形式全面参与分配。这种寻租活动没有任何刚性的制度进行约束,各种利益集团只要进行各种活动,就可以获得巨大利润。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其实,国有企业的病根在于财产权力私有化和财产责任的公开化。而股份制却没有有效约束经营者的外部机制,并且在董事会成员兼经理人员和企业员工财产之间,并没有建立起一种将财产权利和财产责任结合起来的机制,由此造就了一大批富翁。

(二)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热”与“股份制改造热”一样,虽然以世界罕见的速度造就了一大批富翁,但却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危害极大。“圈地运动”(政府批评为开发区热)在我国展开的政策背景:第一阶段是行政划拨,第二阶段是行政划拨和土地有偿转让相互结合。以前者为主,这种行政划拨方式的缺陷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成为寻租活动最猖獗的领域。

书中主要分析了广东、海南、广西北海、北京、上海等有代表性的地区,在权力这只严重变形的手的作用下,土地供给量失控、土地供给方式失调的局面。大量的例证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只有在“圈地热”中,中国才产生了以无博有、以小搏大的千万、亿万富翁,资本原始积累在这一过程中才得以加速的完成。从房地产中可以清楚的看出。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了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长的途径,权力介入市场化分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策执行的不同在于,发达国家出台一项法律不容易,但一旦出台,执行起来则相当严格。而发展中国家出台法规政策并不难,难就难在执行过程中的严重走样。我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无法可依,而在于有法不依。因此,制度在设计时就要提出种种限制变形的有力措施。

二、引发的不良现象

中国现代化转型中市场前权力分配引起了种种不良社会现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将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如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社会积怨,就业压力过大与犯罪浪潮的迭起,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非组织化进程(宗法组织的复燃和地方恶势力的兴起)导致的社会控制机制畸变,黑色经济的泛滥和黑色组织的兴起,似“官黑结合”而形成的地方恶势力在少数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已形成对人民的剥削性控制。在这我主要想谈一下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因为到目前这种趋势仍然在继续,并且矛盾也较多。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一种马太效应: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作者主要讨论的是权力市场化造成的分配不公及导致的贫富差距。在城镇,贫困家庭收入低,入不敷出,基本生活失去保障。目前中国国民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对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来说,工资性收入仍是主要的生活来源。一旦工资的不到保障,生活就难以为继。而扶贫救济的方法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贫富差距日益变大的今天,由于就业保障已经没有,对于许多人来说,在日益贫困化的同时还面临着失业风险,而失业则意味着这些人将坠入更可怕的贫困境地。可以想象,人们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失业的威胁必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社会后果,最后积累成政治问题。金钱不会因为它的来源不同而留下不同的痕迹,因此人们便会奉行投机取巧以及贪污受贿。调查反映公众对贫富差距过大不满的真正原因,实际上是对不正当致富的不满,而不是平均主义时代那种简单的对贫富分层的不满。

毫无疑问,在高收入者和贫困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尤其是高收入者的高收入常用语奢侈性的挥霍上,刺激了某些不正当行业的发展与寄生阶层出现,社会公众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剥夺感。这种收入严重集中化,强烈的(从物质上和心理上)阻碍了公众对发展的参与,损害了民众勤奋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助长了国民的无责任化倾向。从根本上而言,弱势阶层的处境恶化对政府而言是具有危机性质的社会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在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这两者参加分配的比例上有公正的规定,以防止少数人不正当收入过高和两极分化的不断扩张。

三、解决之道

面对种种困难,我们唯一的出路是深化改革,而不是退缩。对中国现阶段来说,改革的过程,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实质上是处理和调节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不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只有开始没有终结。

中国改革的显著特点是政治制度的变迁滞后,经济制度变化相对快,经济伦理观念的变化则快得惊人。社会奉献型经济伦理,在改革中土崩瓦解,并被一切围绕实利作取舍的价值判断标准所取代,结果导致社会严重混乱脱序的局面出现。市场经济秩序被破坏、经济信用失常,例如冒伪劣产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考虑公平和效率的问题。经济学是一种文化,公平和效率是人类文化中带有终极意义的一个基本命题。它的意义是作为一种思想根治在制度与人们的心中。事实证明缺乏人文精神的经济发展,使人们在利益的角逐中将不再受自制、理性、公正、博爱等精神的约束,只有对金钱赤裸裸的追求。

转轨时期的中国,比任何时期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没有根植于人文精神这块沃土上的人文关怀,人只会沦为纯粹的经济动物,丧失人所该有的一切意蕴。在制度设计时,那些能够对决策产生影响的理论家,尤其是经济学家们,不应该对民众的要求显得过于“冷静”,反对进行分配改革,应该考虑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本书作者反思了转轨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问题,中国的资本原始积累速度之快是权力市场化,作者从剖析“股份制改造”和“圈地运动”的特点来展示了当代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另外作者还对国企的改革和经济伦理进行了反思。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社会积怨,就业压力过大与犯罪浪潮的迭起,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非组织化进程(宗法组织的复燃和地方恶势力的兴起)导致的社会控制机制畸变,黑色经济的泛滥和黑色组织的兴起,似“官黑结合”而形成的地方恶势力在少数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已形成对人民的剥削性控制。要想改造这些问题,就要继续深化改革,在制度保障的同时,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回归。

在最后作者探讨了学者的生命真谛,学术的价值在能够阐扬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并超越时代维系人类精神于不堕。如果学术成了政治的附势之作,“学术”还能称其为学术吗?“学者”还能称其为学者吗?文化本是寂寞的,学者本是寂寞的,学术良心更要存在。中国传统的“养士”表现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核心:人文知识分子的本体价值从来就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价值被中国社会进行评价。我们这个“商品社会”拒绝人文精神,但市场游戏缺乏规则的状态和当代经济伦理的恶性畸形却又要昭示我们,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如果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支柱,会导致人们动物性的膨胀、人性的泯灭、社会秩序

的混乱和财富的浪费。因此中国现在不但需要人文学科,而且比任何时候都需要。

篇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内容摘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在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后,我深深地被了海伦·凯勒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说过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400字 在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书后,我深深地被了海伦·凯勒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说过海伦·凯勒。

失明的海伦,能发现这么多东西,而健康的我,却常常忽略生活的美。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时间,我会用我的眼睛做什么呢?我没有失明过,不懂得黑暗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于是,我闭上眼睛,在屋子里走。

当我闭上眼睛的第一秒,我的心不知为何突然凉了下来。我感觉世界由明朗一下子变得漆黑,心里就没了数,显得很不安稳。当我准备向前迈一步时,我却发现平常满不在乎的走路现在也变得如此困难,我发觉我不敢迈,我害怕,害怕自己会摔倒,害怕什么东西会碰到自己,伤害到自己。这还算好的,我还可以用耳朵听,但凯勒呢?她既看不见,也听不见。那她面临多大困难,面临多大危险,我们怎能知道,怎能了解,又怎能体会!

我们生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满阳光的世界,又能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我们还有什么遗憾呢?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想:虽然凯勒看不见,听不到,但在她心里也有她自己想象出的世界,那是凯勒的世界,它只属于凯勒自己。我相信她的世界也会充满阳光、充满笑声。海伦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过的,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一生。

篇三:《童年》读后感400字

内容摘要:《童年》读后感400字 《童年》读后感400字 《童年》读后感400字 童年是人生中一颗闪耀的的流星。虽然美丽,但却易逝;虽然华丽,但却短暂。也许在度过童年时,你不会太在意。但当你永别童年时,却一定会哭泣。也许你的童年并不快乐,反倒积蓄了不少仇恨和怨气。那么,请你去品读一下高尔基的悲苦童年。

《童年》读后感400字 童年是人生中一颗闪耀的的流星。虽然美丽,但却易逝;虽然华丽,但却短暂。也许在度过童年时,你不会太在意。但当你永别童年时,却一定会哭泣。也许你的童年并不快乐,反倒积蓄了不少仇恨和怨气。那么,请你去品读一下高尔基的悲苦童年。伟大的人物大都经历风雨才会成功。阿廖沙悲苦的童年让我感慨万分。他小小年纪,帮别人打零工,甚至还上街讨饭。可同样是四肢健全、有头有脑的人,为什么阿廖沙可以养活自己,而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失业青年却只能寄生在父母的身上呢?

身在福中不知福,阿廖沙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但他依旧坚强的站起来了。为什么这些青年却永远不想爬起来呢?

时代,正在不断地进步着;科技,正在不断地发展着;条件,正在不断地优越着&&但是,人们的思想却在不断地退步着,意志却在不断地衰败着,精神却在不断地懦弱着。

小小的一阵风吹过,便折断了人们的肉体;轻轻地一阵雨飘过,便模糊了人们的视线。那设想,如果风是龙卷风,雨是暴风雨,又有多少人能在困难中依旧坚持,依旧坚定呢?风雨过后,彩虹才会笑的倾城;熬过严冬,才能感到春风徐徐。请在挫折面前坚强,请在困难面前挺立。


《《现代化的陷阱》读后感4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54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2 15:06 , Processed in 0.3928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