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
院校:赤峰学院 专业:临床医疗 年级:2013级
作者笔名:随缘 内容摘要:抗生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1929年,美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明了青霉素类抗生素,从此以后青霉素类抗生素为代表的抗生素从病魔手中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但是,由于近年来人们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造成对抗生素的滥用,药物不良反应与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急剧上升,药源性疾病频繁发生。目前,我国抗生素滥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已经将近占了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一半,如果继续滥用下去,将会导致很多细菌感染性疾病无药可医。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既能有效的治疗感染性疾病,又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抗菌药的滥用易导致细菌耐药,使医院难治性感染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和重要器官的损伤、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二重感染机会等,要按原则选用抗菌药,避免滥用。因此,做到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抗生素 合理 医生 耐药性 滥用 配伍 造成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抗生素的滥用目前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造成这个难题的原因不仅仅是人们观念的问题,还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医务人员因素、人为因素以及患者因素。首先是临床医生作为专业的技术人员由于理论知识或是业务水平有限,为患者提供不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其次很多人对抗生素的了解停留在表面,认为其可以治疗一切与感冒、伤风、发烧、尿路感染等有关的炎症,导致错误用药。最后还有人对抗生素过分依赖,只要有点症状就要用药。还有人不愿按照说明或医嘱用药,而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决定用量。
医生是直接影响的原因,医生对使用抗生素药理作用、适应证等掌握不全,不重视病原学检查,凭经验使用抗生素,有的不了解各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面不规范,个别医生受经济利益驱动,加速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大众媒体大量刊播抗生素广告,夸大其治疗作用,误导了消费者。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表现在: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抗生素可以外用;广谱抗生素比窄谱抗生素效果好;新的抗生素比老的抗生素好;抗生素是消炎药。我国某医院2000年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进行调查,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2%, 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大大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20世纪20年代,医院感染的主要是链球菌。中国近2000万听力障碍的残疾人中,相当多数人是不合理使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造成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经达到60%~70%。我国ADR中心监测的不良反应报告病例数抗生素占了所有中西药报告病例数的近一半,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
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1.所选药物的抗菌谱应对感染的微生物有效(最好是首选)
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球菌致肺炎,草绿色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它们对青霉素仍敏感,所以宜首选青霉素。大环内酯类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但不宜用于严重感染,红霉素对G-菌无效,但对支原体肺炎有效。链球菌感染不宜用庆大霉素,因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只对需氧G-杆菌作用较好,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志贺菌属等,其特点是对厌氧菌无效,对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较差。哌
拉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对青霉素耐药时,应首选苯唑西林。院外呼吸道感染应选氨卞西林为宜,但氨卞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头孢曲松、头孢派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活性强,尤其是对肾脏基本无毒,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金葡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氯霉素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对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有效。万古霉素是治疗抗菌药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也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亚胺培南或头孢曲松是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首选方案。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炎的细菌感染有独特的疗效。
2.注意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
透过血脑屏障好的药物可用中枢感染,治疗各种脑膜炎时,可选易进入脑脊液的抗菌药如头孢噻肟,氯霉素、氨卞西林、磺胺等。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都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宜用于中枢感染。大环内酯类在胆汁中浓度高于血清浓度,对胆道感染有效。胆道中氯霉素的浓度虽高但胆汁中的氯霉素因呈结合形式而失去杀菌能力,不宜用作治疗胆道感染。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在尿中浓度甚高,对于尿路感染有效。肾功能不全者则不宜选用多粘菌素B、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类、两性霉素B等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对肝功能不全病人不宜选用四环素类、红霉素类、氯霉素等。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对氯霉素缺乏解毒能力,它又可以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故列为禁用。
3.避免不合理的给药方法
氨基糖苷类若进入血液过快,由于神经肌肉阻滞而导致呼吸抑制可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这类药物不可直接静注,以免产生不良后果,庆大霉素严禁从莫菲管给药,不加稀释从莫菲管给药相当于直接静注,已有致死的病例。我国城镇医院使用庆大霉素作穴位封闭很常见,乡镇医院治疗普通感冒、气管炎、胃肠炎等就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资料显示,药源性耳聋患者占后天聋人的45%-50%,是致聋的首位因素,应禁止5岁以下儿童使用。四环素类易与钙、镁、铁等金属阳离子结合,在消化道中形成难以吸收的螯合物,且易形成黄斑牙齿和影响骨骼发育,因而8岁以下的儿童及孕妇禁用。
4.尽量避免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
感染和抗感染是细菌和人类之间生存的斗争,这种斗争愈演愈烈,很难说人类是永远的赢家,感染性疾病在经过一度抗生素治疗下降后,近些年又有些上升趋势,以难治性感染为主,主要表现为院内感染的控制和危重症的抢救,其原因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细菌耐药有些是由细菌固有属性决定的,如粪链球菌对磺胺有耐药性,是因它们不合成叶酸;大肠杆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是由于大肠杆菌体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对菌体起保护作用;L型金葡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缘于该细菌外层无细胞壁,而青霉素的作用机理在于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有些属于获得性耐药,是滥用抗菌药引起的,在药物与细菌的长期接触过程中,敏感菌渐渐被杀死、清除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还要避免频繁的更换或中断抗菌药物,治疗72h无效时可考虑更换抗菌药;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应尽量避免,以防引起过敏反应和导致耐药均株的产生。有些感染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后,体内微生物可能并未消除,最好能做微生物学检测。
二.严格掌握抗生素临床应用指证
1.确定是否需要用抗菌药物治疗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为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几乎所有临床医师都基本了解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除抗生素本身的因素外,与药物的有效选择、合理应用有重要关系。而合理使用抗生素需具体患者具体分析,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抗生素是取得抗感染疗效的关键。因此合理选用与合理用药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这就要求医师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根据致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根据感染疾病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来选择。
病毒感染时选用抗菌药是没有必要的。如咽峡炎、咽痛及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为病毒所引起,急性水样腹泻70%是由病毒引起,这些病毒对抗菌药不敏感,应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在未明确诊断病因前可先进行经验治疗,如皮肤疮痈等多为葡萄球菌感染;3岁以上患儿的中耳炎、扁桃体炎多为链球菌或肺炎双球菌感染;3岁以下者还可由流感杆菌致病;泌尿道感染多为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引起;外科感染中如分泌物呈兰绿色,应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2.用药前尽可能做到细菌培养和常规药敏实验
病情严重时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等;致病菌产生耐药性者;病情 反复发作或转为慢性感染者如痢疾和肾盂肾炎等,以上情况最好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药敏结果是选择抗菌药的“指南针”,要遏止抗菌药的滥用,就必须重视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对临床择药的指导意义。在使用抗菌药时,应尽量用敏感药物和窄谱抗菌药,要消除越新越贵的抗菌药疗效越好的观念。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后应立即停用原用抗菌药,改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并使用双杆菌及嗜酸性乳杆菌等以培植正常肠道细菌。
3.严格控制预防用药
在外科领域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主要指征为:风湿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结肠手术前后;拔牙或感染病灶手术切除前后等。清洁无菌手术尽可能不预防用药,若手术时间较长或术中发现感染因素存在时,可术中给药,术后加用3-4次即可,最好用杀菌剂。目前认为手术前0.5-1h给药效果最好,用药时间过早,手术时往往组织中抗菌药物已消除,达不到预防术后感染的作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预防用药绝对不能代替无菌操作原则。反对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用药种类过多、治疗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或不足、联用率过高及盲目选择贵、新抗菌药物。
4.注意溶媒的选择
具抑菌性质的药物常要求在体液中保持一定的浓度,以维持其作用,繁殖期杀菌性药物则要求快速进入体内,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血药浓度以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素的最佳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7-7.00)。由于抗菌药的后效应,青霉素1日给药1次也有效,在给药总量相等时,1日给药1次可减少给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机会和降低医疗费用。抗生素的后效应(PAE)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PAE反映了抗生素在消除后仍可使细菌受到一定时间的抑制,可减少给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的泛滥。输注氨卞西林等抗生素时最适宜的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最适宜的液体量是50-100ml, 并于短时间内输注完毕。
5.注意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
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尽量不选用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B、万古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 ,必须选用时要调整给药方案,如庆大霉素,用于肾功能严重不全的病人时,半衰期可长达24h(正常肾功能病人约为2-3h),故必须延长给药间隔,以避免蓄积中毒。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对免疫功能低下者选择抗菌药物要遵循应用杀菌剂、足量和静脉给药等原则。
6.抗菌药物致伪膜性肠炎
正常人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大肠杆菌,它们在肠道内完成消化食物的重要任务和保护肠黏膜的重要作用,当滥用抗菌药时,除杀死致病菌菌外,也杀死了大量的正常大肠杆菌,破坏正常细菌的分布,导致难辨梭状杆菌乘机滋生,并产生大量毒素,发生二重感染,引起严重的伪膜性肠炎,出现腹泻和发热,此时如继续使用原抗菌药,严重时则可导致死亡。
7.防止抗菌药物致真菌感染
滥用抗生素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抗生素主要起的是祛邪的作用,但必须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发挥作用。我国专家提出了“用微生态疗法防治疾病”的观点。而此疗法则是通过扶持生理性微生物调整和改善人体微生态的内环境,促进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和抵抗力而获得防治疾病的效果。同时,要加大宣传和管理力度,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使人们树立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学观念。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成为目前以至将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医疗工作的一大主题。滥用和频繁换用抗菌药可使机体生态平衡失调,致真菌过度生长。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由于具有超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使真菌成为优势菌极易引起深部真菌感染,一般其疗程在3-5d,应注意监测二重感染的发生,停药后及时用抗真菌药并补充微生物制剂。广谱抗真菌药物可减少肠内敏感细菌的数量, 导致正常栖生的真菌和耐药菌增多,停药后,虽然敏感菌又重新定植,但因需氧肠杆菌的生长快于代谢缓慢的厌氧菌,这种不平衡易导致菌群失调,建议停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之前24-36h先停用抗厌氧杆菌药物,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避免菌群失调。
三. 掌握好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无明确指征不宜采用多种抗菌药联合应用
伤寒或副伤寒单独选用氯霉素,肺炎双球菌感染单用青霉素等都会收到较好的疗效,只有少数情况下,单用一种抗菌药效果不佳时,可以联合使用,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肠穿孔致腹膜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败血症等。氨卞西林和氯霉素合用治疗细菌性脑膜炎较单用氨卞西林疗效高3倍;青霉素与链霉素联用除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外一般不联用,因为两者过敏时抢救方法不同,难以判断是由哪一种药物引起。
2.联合用药应用原则
联合用药时要符合用药适应症,选用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一般二联即可,对细菌感染而言,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之一与氨基糖苷类的联合最为普遍,该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可提高疗效。青霉素可合用氨基糖苷类,但两者有配伍禁忌,应分瓶静滴,避免不合理的配伍。
3.防止配伍禁忌
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林可霉素不宜联用,一般认为繁殖期杀菌剂与速效抑菌剂联用可产生拮抗作用,林可霉素与红霉素联用亦产生拮抗,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联用属于典型的配伍禁忌。除了药理禁忌外,还应注意理化禁忌,如环丙沙星注射液与氨卞西林混合会出现结晶、环丙沙星注射液与头孢派同混合出现浑浊现象。
4.避免不适当地联合用药
同类药物的联合应用,除抗菌作用相加外,毒性也是相加的。如氨基糖苷类中同类药物联合应用,常导致耳、肾和神经肌肉阻滞毒性增加。不同类的联合应用也可导致毒性增强,如氨基糖苷类和强效利尿药联合应用可导致耳毒性增强,妥布霉素并用呋塞米时可发生耳鸣及耳聋。庆大霉素并用妥布霉素可发生少尿及医源性肾衰。庆大霉素和氯霉素合用后因增毒致呼吸衰竭可致死。
总而言之,在临床工作必须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证,应首选敏感、窄谱及价廉的抗菌药,耐药率各地不尽相同,最好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来选择,同时预防多种细菌感染实际上是一种滥用,注意选择药物的合理性和掌握药物的撤换原则,避免耐药菌的出现和肠道菌群失调,适当保留和限制某些抗菌药如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作为二线用药,使抗菌药得以合理应用。在抗菌治疗中真正做到“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这一目标。
最后,最理想的抗生素应具有:对致病病原微生物有高度选择毒性而对宿主无毒或毒性极低,或能与其他抗病原微生物药联合应用时增强疗效,杀灭病原体;细菌对其不宜产生耐药性;具有优良的药动学特点,最好为速效、强效及长效药物;性状稳定,不宜被酸、碱、光、热及酶等破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作为临床应用首选的抗生素。
在临床工作中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很好的使用抗生素,严把适应症,尽量避免二重感染和毒副作用的产生。用药前应给认真考虑,不要盲目的去用药,更不能要有有什么药去用什么药的理念。其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选药时稍不注意就会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会给病人带来许多痛苦和麻烦,在临床工作中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给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服务理念。不要追求短期疗效,不要给患者带来多年以后才出现
的药物毒副作用,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接触的是广大老百姓患者,尽我们的微薄之力,解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参考文献
1. 李端,殷明,任雪明等,?药理学?,全国医学高等医学院学校教材·供药学类专业使用,
2.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篇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
3. 杨宝峰,苏定冯,王玲等,?药理学?,全国医学高等学校教材,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
社,(P387-435)
4. 王怀良,陈凤荣,张智敏等,?临床药理学?,全国医学高等医学院学校教材·供临床药
学专业使用,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5. 邹和建,陈退,孙耕耘等,?内科学基础?,全国医学高等医学院学校教材·供临床药学
专业使用,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6. 金有豫,包元定,孙颂三等,?药理学?,全国高等医学院院校教材,第五版,人民卫生
出版社,
7. 张丹参,于肯明,王建刚等,5?药理学?,全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材,第五版,人民卫
生出版社
8. 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9. 袁传伟,李路,胡昌勤,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2005第6卷第3期,中华中西医
杂志
篇二:医学毕业论文
广东医学院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姓名方正红
学号 100000100005
年级 2010
专业 临床医学
层次
专升本本科
3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回顾性分析
作者:方正红
作者单位:揭阳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年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用药疗效的分析,
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8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总
结分析,比较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患儿发病年
龄多为3~6岁儿童,占52.6%(20例)。临床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为主要症状,占92.1%(35
例),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症状,MP-IgM阳性率高达100%(38例)。治疗以红霉素、阿奇霉
素序贯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小。结论为小儿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前儿童,MP-IgM阳性有利
于早期诊断,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好,副作用小。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学龄前儿童;MP-IgM;序贯治疗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pediatric mycoplasma pneumonia ages of onset,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related
auxiliary examination, treatment medicine and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in July 2009 to May 2011 were 38 case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cases were analysed, to compare
pediatric mycoplasma pneumonia ages of onset,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re children age for 3 ~ 6 years old children, 52.6% (20 cases). Clinical with fever, cough, pharynx as the main
symptom, 92.1% (35 cas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pulmonary symptoms, MP - IgM positive
rate is as high as 100% (38 cases). Treatment with erythromycin,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little side effects. Conclusion for pediatric mycoplasma pneumonia good hair at preschool children, MP - IgM
positive is helpful to early diagnosis, erythromycin,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reatment mycoplasma pneumonia,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side effect is small, with good compliance, easy to use.
【 key words 】 mycoplasma pneumonia; Preschool children; MP - IgM; Sequential therapy
目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疗效评判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2 实验室检查
2.3 X线胸片检查
2.4 临床疗效
2.5 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为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有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肾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肺外合并症,容易误诊。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1] ,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对本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合理应用抗生素,节省治疗成本,现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收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8例患儿作为资料,此诊断符合第7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其中患儿男性15例,女性23例,其中9个月~3岁10例,占26.3%; 3~6岁20例,占52.6% ;6~12岁8例,占21.1%。38例患儿中有29例有集体生活史,占76.3%,患儿病程为3~12 d,平均8.0 d。患儿19例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19例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
1.2 方法
随机抽取38例患儿中的19例为治疗组应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剩余的19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中都给予降温、化痰等对症治疗以及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静脉滴乳酸红霉素(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30 mg/(kg/d),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每日量分两次,用药5 d(或体温正常,支原体血症得以控制)后停静脉滴注,从第1天起口服阿奇霉素(济南利民制药生产)10 mg(kg/d),服3 d停4 d后,再服第2疗程,疗程2周。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10 mg/(kg/d),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天,第1疗程连用5 d后停4 d,第2疗程连用3 d后停4 d,疗程超过2周,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济南利民制药生产)10 mg/(kg/d),服3 d停4 d后,再服第2疗程,共用 2~3疗程。治疗开始后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临床表现
改变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所有患儿用药前后均行X线摄片检查。
1.2.2 疗效评判标准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根据患儿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和胸片结果来判断疗效。痊愈标准: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胸片恢复正常;显效标准:症状及体征消失,胸片阴影完全吸收或明显吸收;好转标准:症状及体征好转,体温下降,但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标准:4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两率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做出统计学结论。
2 临床资料
2.1 主要症状体征
本组患儿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为主要症状。发热34例(89.5%),其中体温38℃12例,38~39℃19例,39℃3例,以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为主,热程3~10 d;23例(60.5%)伴有咽部充血;29例(76.3%)患儿有咳嗽,23例(79.3%)为干咳,5例伴有咳痰,1例为黄脓痰,其余为白黏痰,不易咳出。体征:入院时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3例可闻及少许痰鸣音,1例可闻及细湿音。3例伴发肺外表现,均为年长儿,表现为恶心呕吐、皮疹等。
2.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低于正常者2例,WBC正常者28例,WBC升高者9例;38例患儿血清特异性肺炎衣原体IgM(MP-IgM)检测均阳性,10例患儿血沉增快。
2.3 X线胸片检查
所选取的38例患儿,其胸片单侧肺纹理改变25例,双侧肺纹理改变13例,均异常。
2.4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17例,显效2例,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3例,好转6例,有效率68.4%,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χ2=7.13,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哕音消失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1±0.92)d、(4.09±1.59)d、(2.64±1.08)d、(9.95±2.53)d,对照组分别为(2.45±1.47)d、(5.89±2.11)d、(3.69±1.87)d、(12.74±3.58)d,两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3.16、3.68,均P<0.01),两组退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静脉滴注红霉素时有10例出现注射局部疼痛和胃肠道反应,局部疼痛占3例,胃肠道反应占7例,经加用维生素或山莨菪碱后大部分缓解好转,并未影响继续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占50%;;对照组也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其中恶心、呕吐6例,静脉滴注痛4例。有的患者症状较轻微,经减慢输液速度后消失;症状较重者予以静脉滴注维生素B及口服蒙脱石散剂(思密达)后胃肠道症状缓解。占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两组患儿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感染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目前的研究显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为MP感染[3],已成为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5~9岁的儿童,其次为10~14岁儿童[4],本研究结果基本符合上述报道结果。本组患儿临床表现以持续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占89.5%,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5]。本组部分患儿出现咽部充血的症状,占60.5%,为发病初期症状。MP抗原与人体心、肝、肾、脑、平滑肌组织等存在共同抗原,感染后可自身抗体引起肺外表现,本组病例主要表现在胃肠道、皮肤、心血管等系统受累。
实验室检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多数患儿外周WBC都正常,部分ESR升高,全部患儿的MP-IgM阳性,38例患儿胸片检查均显示有不同程度肺部炎症。咽拭子MP-PCR检测虽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但费用昂贵,咽拭子检测到病原体不能直接代替肺部病原体,有一定局限性;而MP-IgM是对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在感染早期即能检测出抗体,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6],因此对于持续发热伴咳嗽患儿,应及时摄片检查并测定MP-IgM,便于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治疗。本组采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MP-IgM作为MP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操作方便,结果准确。
篇三: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医学论文的格式
标题(title)
标题要求:
1.阐述具体、用语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文题相称、确切鲜明:标题体现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3.重点突出、主题明确:突出论文主题,高度概括,一目了然。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加副标题(破折号、括号或加序码)。
作者署名(author)
1.作者署名的意义
(1)明确论文责任:文责自负
(2)获得应有的荣誉:载入科技发展的史册
(3)文献检索的需要:著者检索
(4)明确著作权:人身权和财产权
2.作者署名的原则
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对内容负责的人。(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3.作者署名的要求
(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
(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
(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
(5)指导、协作、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
摘要(abstract)
1.摘要内容和格式
一般格式:
(1)目的(objective):说明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
(2)方法(methods):说明研究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3)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包括数据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4)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
其它格式
(1)目的(objective, purpose, aim, background):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及其起源、由来、研究背景。
(2)设计(design):论文基本研究设计。
(3)地点(setting):研究地点、单位、等级。
(4)对象(subjects, patients):论文研究的时间、参加完成研究的患者或受试者的人数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5)处理(intervention):论文的临床治疗和其它处理方法。
(6)检测(measures):论文为评定结果而进行的主要测试项目。
(7)结果(results):说明研究内容中主要结果和数据。
(8)结论(conclusions):说明主要结论,包括直接的临床应用。
2.摘要的写作要求
(1)连续写出,不分段落,不加小标题,不举例证。
(2)格式规范化。
(3)简短、完整,一般占全文文字的10%左右。
(4)文字性资料,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
(5)内容基本一致的英文摘要。
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是表达科技文献的要素特征,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或词组。
主题词是规范化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的自由语言。现阶段关键词和主题词都作为检索语言使用。由于关键词是自然语言,同义词、近义词、
多意词未统一,造成检索误差,故目前多采用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选择。
1.关键词格式3-8个词或词组,之间空一格书写,不加标点符号。外文字符之间可加逗号,除专有名词的字首外,余均小写。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1)可从标题、摘要和全文内容中选择,以从标题中选择最常用。
(2)要严格筛选,充分、准确、全面地反映文章的中心内容。
(3)查阅医学主题词表确认。
引言(introduction)
1.引言的基本内容
(1)简要叙述研究此项工作的起因和目的
(2)研究此项工作的历史背景
(3)国内外对研究此项工作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
(4)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研究意义
(5)适当说明研究此项工作的时间、材料和方法
2.引言的写作要求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一般为200-500字,约占全文的1/8-1/10。
(2)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不能蓄意贬低前人,切忌妄下断言。
(3)少用套话:水平如何,自有共论。
(4)勿与摘要相同,避免与正文重复:不涉及结果或结论。
(5)一般不写“引言”字样标题。
材料与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1.材料与方法的主要内容
(1)实验对象:
①动物:名称、品种、数量、来源、年龄、性别、分组标准与方法。 ②微生物或细胞:种、型、株、系、培养条件和实验室条件。
③临床病例:来源、数量、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病理诊断、分型标准、选择标准。(2)实验仪器: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型号、操作方法、改进之点。
(3)实验材料:药品和试剂的名称、成份、规格、纯度、来源、出厂时间、批号、浓度、剂量、给药方法、途径、用药总量。
(4)实验方法与条件:
①临床病例:观察方法、指标、治疗方法、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方法、疗程。 ②手术与标本: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标本制备过程。
③实验室:实验与记录手段、观察步骤、指标、注意事项、方法改进及依据。
(5)统计学方法:
结果(results)
结果是论文价值所在,是研究成果的结晶。全文的结论由此得出,讨论由此引发,判断推理和建议由此导出。
1.结果的内容
(1)数据:不用原始数据,要经统计学处理。
(2)图表:用于显示规律性和对比性。
(3)照片:能形象客观地表达研究结果。
(4)文字:对数据、图表、照片加以说明。
2.结果的写作要求
(1)按实验所得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安排,可分段、分节,可加小标题。
(2)解释客观结果,不要外加作者的评价、分析和推理。
(3)结果要真实性,不可将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或其它结果随意删除。
(4)因图表和照片所占篇幅较大,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图表或照片。
讨论(discussion)
讨论是论文的重要主体部分,是作者对所进行的研究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评价其意义。
1.讨论的内容
(1)对实验观察过程中各种数据或现象的理论分析和解释。
(2)评估自己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与他人结果比较异同,并解释其原因。
(3)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4)作用机制或变化规律的探讨。
(5)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及与本文的关系。
《医学毕业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54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