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回复: 0

行道树读后感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6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行道树读后感

张晓风是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名家,但她现在是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既是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医学家,我就想当这种人,我喜欢写作,又想当医生。

读了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可以说全文就是通过行道树这个形象阐述这个道理。何为神圣的事业?应该是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吧。如文中习惯于污浊的居民需要新鲜空气,燠热的夏天行人需要遮阳的浓荫,城市需要阳光,需要拥抱太阳的火热。这就是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为此他们忍受着“常树”难以想象的痛苦:跟原始森林在吸露在玩凉凉的云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在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跟城市里繁弦急管、灯红酒绿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市民相比,他们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着。他们还为城市的污浊,尤其是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于污浊而忧愁着,大有屈原“世人皆醉吾独醒”的悲悯与焦虑。但他们甘愿自我牺牲,牺牲并快乐着,因牺牲而深沉,因牺牲而神圣。

当我读到“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裏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裏,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裏。”这里时,心中想到行道树的孤独,它们是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而人们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存在。行道树跟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他们在苦熬着,从这儿,我感慨道: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们完全可以去森林里呼吸云的气息,它们完全可以去森林里吸露,可它们没有,它们得来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灰尘。

接着“但我们苦熬著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但他们毫不退缩,他们咬着牙龈坚强的等待朝霞冉冉升起,虽然他们不被人重视,但它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

“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在这个世上,虽然惨烈,但我们周围总有一些无私奉献自己的人,他们一样值得我们尊敬和赞美。

这让我想到了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员,他们在城市的飞尘里,他们不怕脏,也不怕累地为我们工作着,劳动着。虽然他们有一身抖不落的灰尘,或许是因为太平凡,反而让人对她们印象并不深。其实,清洁工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她们常常被我们忽略而已。

他们和我们的行道树一样,都在默默地奉献着,“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是一种美德。

篇二:远见读后感

远见、平衡与团队 《一问一世界》概况

一、作者介绍

作者:杨澜 朱冰

杨澜:著名节目主持人,资深传媒人,现任阳光媒体集团、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朱冰:中国传媒大学知名学者,资深策划人,独立作家。 一本书,两个作者,每一章都

是杨澜写一篇,朱冰写一篇。杨澜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东西,朱冰则主要以局外人的身份来

写杨澜,但是主题都是一样的。有人说这本书是杨澜在请人炫耀自己,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

在读完全文后,我更相信写这本书是杨澜对于自己创办节目的热爱和对理念的坚持,是以另

一种方式在梳理十年500余位嘉宾的对话和个人经历。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特意在网上查

找关于作者朱冰更多的迅息,可惜没有,我不禁再一次感叹作者身为媒体人,对媒体营销策

略的准确把握,低调的合作作者,使大家的注意力没有丝毫的分散,从而使得本书销售取得

巨大成功。

二、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个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 全书分为六个篇章,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六个主题:

(1)你真的那么有远见吗?

(2)你不想赢吗?

(3)谁能在石头上轻松睡觉?

(4)为什么总问女人这个问题?

(5)奥运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吗?

(6)你是否曾站在空空的舞台? 到2011年,杨澜做了500多期《杨澜访谈录》,每个访谈人物平均要问到20个问题,算

下来就有一万多个问题。从一万多个问题中挑选出来六个问题,成为本书的六个章节主题,

基本涵盖了《杨澜访谈录》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女界、体育、

艺术。经由这一个问题,串联起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采访,以及她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

地转换过程,告诉我们一个真实、多面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整理这本书里的杨澜的20年历程,大致如下: 杨澜,1968年生。1990年,杨澜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那一年,因一个提问引起制片

人的注意,使得非播音专业的杨澜有机会走上了电视舞台。1994年,获得中国首届主持人“金

话筒奖”,同年,放弃主持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赴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和公共事务学院主

修国际传媒。1996年,可能是杨澜最有成就感的一年,这一年,在纽约,她拿了一个学位,生了一个孩子,做了一套节目(杨澜视线),这些在别人看来需要思前想后、

来回取舍的大手笔,让杨澜一气呵成同时做了。1997-1999两年里,杨澜停留在“凤凰卫视”

这座山头,用三人半的团队,制作了一百期节目-《杨澜工作室》,成为当年凤凰卫视收视率

最高的节目之一,广告收入相当于整个台广告收入的1/10。2000年1月,杨澜和丈夫成立“阳

光文化”,开创了亚太地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人物传记为特色的主题频道-阳光卫视,同年,

杨澜的第二个孩子诞生。2001年,《杨澜访谈录》暨新版《杨澜工作室》开播。2003年6月,

阳光卫视70%股权转让,走上从“卫星电视运营商”向“电视内容提供商”转型的道路。

三、六个问题带来的思绪涌动与家庭并驾齐驱,成为新时代女性代表。同时,在经历“阳光卫视”的发起,成长,瓶

颈,衰退后,她找到事业上新的平衡点,那就是放弃,这样的“失败”未尝不是更深一步了

解自己的“成功”。当你认为她聪明时,书中会告诉你,她做了多少“笨功夫”,她利用一切

可利用的时间阅读一摞摞厚厚的资料、人物传记、嘉宾的文章为采访做准备。平时镜头前她

的眼袋已经告诉我们她有多劳累。她的个人经历再一次印证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

之九十九的汗水”。当我们在感叹生不逢时时,可曾想到,每一代都会有人自叹生不逢时。父

辈们出生的时候赶上大饥荒,少年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工作时“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

环境恶劣不是我辈所能想像的。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完全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80

后更关心自己的出路。1998年高校扩招,2002年大学生在大城市明显供大于求。2011年考

研报考人数在150万人左右,录取比例是3:1。一个本科生工资低的也就一千多,甚至赶不

上经验丰富、勤劳的农民工。房价与考研人数一样,年年都在飙升,这两年在国家强力的调

控下才略有减慢。这一代,想不啃老有点难,啃的是父辈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积累起来财

富。远见果然是某种稀缺资源,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大多数人都无法把握时代的命脉。

每个人都想卓越,如果成真,卓越一词就会消失。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懂政治,不

懂gdp,没有大学文凭,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没有远见,但

是不能忘记了我们有笨功夫。远见,我们送给那些更优秀的人士吧。 团队是我看这本书首先在脑海里闪出来体会。我们总是关注到作者本人是如何优秀,但

是往往忽略了正是由于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才使得杨澜在幕前光彩照人、运筹帷幄。那么

多优秀、不同背景的工作人员在幕后,凭着一份纯粹而高贵的精神追求,互相配合,精诚合

作,形成以杨澜为灵魂的“梦之队”,打造出一个高端、坚持自我的品牌。在我们工作中,团

队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时候,合作的成员不是我们能选择得了的,所以我们要相互

信任,友好相处,加强沟通。如果成员总是想要在保护自己,可能就没有什么篇二:城市的

远见观后感 城市建设学院 城市规划概论

课内实践一姓 名: 王健

班 级: b0905

学 号: 1415090527

专 业: 土木工程(道桥)实践类型: 课内实践指导教师: 王路

完成日期: 2010年11月 9 日《城市的远见—打造世界之都巴黎》观后感 观看这部影片进入我的眼球最多的就是巴黎的处处美景和人们的甜美笑容,笑容是一切

快乐和愉悦的表达,因此从这些甜美的笑容中就可以看出巴黎人们对自己生活环境的喜爱和

陶醉,而城市给人的最好的意义就是让人们愉快的的生活在这里,巴黎做到了。巴黎被称“世

界之都”即见其名声之大而这也是名副其实的。 这部影片以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为开端,可见巴黎的雄伟和气派。在巴黎有多少异地游子

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展开了丰富的人生,亦见巴黎给人们带来的感觉是多

么的美好,在巴黎有许多的工人们休息的场所可以在这里谈情说爱,戏水,喂鸽子到处都是

人们的欢乐和笑容,街头充满特色的雕塑更是代表了巴黎是一个艺术的天堂,而这些雕塑又

与环境充分的结合彰显出了城市和谐人性的一面。正如影片所说的这是一个既前卫又富历史

的城市。巴黎有这样的成绩当然要归功于他的规划者。 豪斯曼时期

巴黎起源于塞纳河中的西提岛,位于法国的北部,面积一千两百平方公里,在大巴黎地

区有一千万人口。市区人口只有两百万,塞纳河横跨巴黎市区,由于当时的巴黎是西方的政

治与金融中心,一次在十九世纪大量的农村人口来巴黎找工作,人口开始增多,这些人挤在

一些因为过度使用而越来越旧的建筑物里,而且密度很高,于是就在天井里加盖或增加楼层,

形成高度密集的现象在十九世纪前,巴黎的生活条件于是越来越糟,并且出现了严重的交通

问题,还有同样严重 的是水的供应不足和建筑物的破旧,期间的巴黎长官豪斯曼男爵对巴黎进行了改造工程,

虽然只有二十多年但巴黎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一个中世纪风貌城镇变成了一个现代

都市。

巴黎的交通

他的改造首先就是巴黎的交通,他认为要统一一个城市应该毫不迟疑地拓宽道路,大街

和公共空间,他在原有的建筑和城区中完成了160公里的大街和道路,他在密集的旧城市中

征收土地拆除了原有的建筑物,开辟出了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而且豪斯曼在改建时是先拆除

一条街再在街道两边兴建建筑,因此建筑物整齐夸一,统一了巴黎的街景,这就是一个豪斯

曼气派的城市景观,这些大道的特点就是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干道,

并在大道的两侧种植高大的乔木而成为现在的林荫大道,人行道上的行道树不仅为城市增加

了绿色也使城市充满生机,也是他们休息玩乐的一个美丽的室外空间,在每一个街道的中心

通常设计有大型的环形广场,每个环形广场都设有地标纪念物,作为汇集到每个圆环的每一

条道路的端景。而这也成了巴黎以后城市建设的经验。 基础建设

豪斯曼的第二项大工程就是基础建设,下水道和引水工程都是豪斯曼的作为,这些小水

道不但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而且每个下水道都非常的宽敞可以供人进去参观,都说城市的地

下工程才是一个是一个城市是否有远见的最佳指标,巴黎的下水道就是地下城市,每条街道

地下都有宽敞的下水道也设有街名,这已经成为了巴黎的观光的景点之一,豪斯曼还铲除了

许多的垃圾场并在原地改建公园,改善了巴黎的空气质量,而公园的设计并不是完全的重建,还把一部分原来的建筑

物保留了下来,作为人们休息和装饰的建筑,这样既节约了材料又保护了原有的建筑物的历

史价值,这一点也是我们在以后中应该学习的一点,在公园中市民们可以有宽敞的空间活动

而不被打扰,更令人惊叹的是巴黎的每一个公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按规划要求把每一棵花的

图都详细的绘制了出来可谓是精心细致到了极点,这些详细的规划正是我们缺少和要学习的

地方,也是规划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而圣马大运河的改建更是规划中的一大亮点,为了充

分利用土地他在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把大运河加盖,这样既节约了土地也带了了观赏的价值。

街道家具建设

豪斯曼时期的最后一个细节便是街道家具,街道上的路灯为了节约用地,很多都安放在

了建筑物上,并且和建筑物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反而更增加了建筑物的艺术感,而且这些家

具到现在不但毫无过时之意,到现在仍然使用,可见他的远见。接下来巴黎市政府的改造对香榭丽谢大道的改造由于随着车辆的增加,行人的空间逐渐

减少,香榭大道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为了改造香榭大道市政府取消了五百个停车位,而

是在地下兴建了九百个停车位,这样才找回了香榭大道的原来的风貌,改造中更重要的是要

清除、要把街道家具、广告之类的赶走,放最少的设施,而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市政

府把每一个设施安排在指定的位置不能到处蔓延,并严格的控制其中的摊位数量。可见其聪

明的智慧。另外一个就是现代化,于是就在每一个散步大道种植树木,街道上的长凳子、垃

圾筒一方面要现代化一方面要含蓄,才能融入原来的风格,使新旧和谐共存,这才是最重要的。

密特朗期间

文化建设

另外一个时期就是密特朗当任总统期间,密特朗以文化建设使巴黎再一次回到世界城市

的领先地位,罗浮宫的改造计划是密特朗总统最引争议的案子,罗浮宫因为展示空间不足,

他希望能加建,当设计方案提出时举国哗然,但是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暗含了密特朗的历史感

与英雄色彩,玻璃金字塔也成为了国际观光客的最爱,成为了巴黎继凯旋门之后的城市新地

标。

下一个文化建设使巴士底歌剧院,采用最新的剧院科技与巴黎的老歌剧院相互辉映是密

特朗上任后的第一项文化建设,还有就是新凯旋门的建设,是密特朗任内最重要的文化建设

之一,密特朗的大建设计划对法国的经济变化有很大的贡献,增大了巴黎的观光旅游事业。密特朗时期的最后一项建设就是巴黎国家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的形状就像四页打开的

书,这也充分展现了密特朗文化建设的决心。而这一建设也将注将成为巴黎的新地标建筑。从巴黎的城市发展来看可以看出规划对一个城市发展起的重要作用,只有一个符合这个

城市的规划才会让着个城市充满生机,让这里的市民愉快的生活,让城市成为人们真正的家。

而我们自己更要学习巴黎的规划理念,现在的我们城市很多的建筑存在不久就被拆除了可是

在这部影片中巴黎的很多建筑和设施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之久却仍然被人们所使用。巴黎的

下水道工程更是我们大大欠缺的。我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城市也会像巴黎一样吸引世

界的人们。篇三:城市的远见——坚持远见,整体规划 观后感 观“城市的远见——坚持远见,整体规划”有感 为何新加坡从四十几年前的一座废墟发展成为当今全世界城市建设的蓝本,并且脱胎换

骨在经济、政治的表现上甚至是世界名列前茅。我观“新加坡城市规划——坚持远见,整体

规划”有感。

第一、 新加坡整体规划思路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历了由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的过程,得益于良好的规划及强有力的

政府执行力。形成整体规划思路的新加坡政府共建设了17个新市镇,新加坡真政府主张不盖

零星的住宅,而是长期规划,兴建规划详细、公共设施配套完整的新市镇。 第二、捷运系统

新加坡的新市镇与捷运相辅相成,没有一个新市镇没有捷运。车站的位置设立在新市镇

的中心商业区,而且贴心的是公车站与捷运站不仅仅只是在附近,而是连在一起,这在新加

坡的新市镇,因为是整体规划,所以都是如此。公车站与捷运系统,好像是一体设计,至少

都具备国际水准,公车抵达每一个新市镇的住宅区,所以完全不需要自备汽车。捷运直达商

业中心,因此确保了商机,而商业中心的人潮也确保了捷运的客源,有捷运与公车直达的商

业中心,因为交通便捷,当然也成为供应新市镇居民休闲娱乐消费等各式各样需求的生活中

心。商业中心通常有一到四个大型的旗舰百货公司,再搭配相当数量的小型商店,刚好服务

新市镇二十万人口。商业设施与人口的数量是想对应的,所以百货公司与 商场的客源其实是在规划之中的。再往外围一些就是办公区与无污染的工业区。每一个

新市镇都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而不必每一个人都挤到城中心工作,所以就减低了道路的

交通负荷。新市镇中心是新镇生活机能的集中之处。其余地区就是纯粹的住宅区。 在新市镇中,有三个层级道路系统。新市镇四周被快速道路环绕。道路两侧绿带也是新

市镇的隔离带,宽达30公尺,而且隆起,再加上好几层高达乔木,内侧根本听不到外侧的噪

音。同时也创造了绿化景观,确保住宅区的安宁与安全。外边的快速道路中市镇中心与住宅区内的道路层级分离,绝不穿越。交通方便且能够让

住宅区保持安静,由内而外速度减慢,秩序井然。住宅区内绝无大干道,只有慢车道与人行

步道。

这一连串细微的规划手法,在加上严格的工程品管使之成为都市计划教科书中的典范。第四、空间布局

一个新市镇有五万户人家,大约二十万人口,而新市镇建设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推估

这些人口数量所需的公共设施的项目与数量,如公园,小学,车站,停车场等。经过了细致

地计算,然后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不会边做边想。 新加坡的住宅社区一定规划了大量的开放

空间,公园还有建筑物周边的绿地以开阔的草皮与大树为主,小孩子与青少年绝对不愁没有

空间玩耍。 社 区的配置了立体的停车场,规划成了开放的空间,一定经过精心计算,每一部车子都一

定有停车位,所以几乎看不到违法的路边停车。 第五、启迪

政府应具有应该有的执行力度;有长远的规划思想;更应该有环境保护意识,不是先发

展后治理,更不是一味的寻求发展。学习新加坡未雨绸缪的态度,市区重建局永远跑在问题

的前面,在问题未恶化之前,就提出对策,甚至是有关城市魅力的营造,也是如此。这种未

雨绸缪的态度使得新加坡可以永远保持竞争力,且维持领先。 新加坡城市的规划方式很只得我们亚洲城市参考。对于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城市,

就要在规划的时候立刻考虑以捷运为主的一种交通方式,而新加坡在六八年就做了这样的决

定。所谓以捷运为主的想法是什么呢?就是根据地理与实际的情况,决定新加坡可以承担几

条捷运路线,那在路线定下之后就在路线两旁修盖高密度的房子。而捷运的车站则位于市镇

中心或者邻区中心。所以土地的规划,人口的密度,跟捷运是需同时考虑的。如此,这个城

市的交通问题才好解决。

政府政策、措施的完善,如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设施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篇四:城市的远见读书笔记 古川町物语人口只有一万六千人的小镇。离名古屋两个多小时车程,古镇与高山。 三十多年前,濑户川放生鲤鱼是为了提醒民众保护水质,放生了三千条,属于全镇人民

共有。全民参与清理河床的活动,原来污浊的臭水沟,现在变成了美不胜收的清水空间,这

是一个新环境意愿的开始。社区营造最关键的体认:让居民认识到自己对环境改造的力量。产业基础:林场

飞騨匠师,完全用榫头组装。每个工匠制作的云饰都有不同的设计。云饰斗拱,就是匠师的签名。因为相互比较,所

以古川町的房子越盖越好。居民与木匠之间的老规矩:建築物的高度不得超过古川町三座寺

庙,建筑物的材料、颜色不标新立异,与相邻的房子协调一致。巴塞隆納的經驗 巴塞隆那的经验:波西嘉局长的战略,就是从都市中小型的公共空间下手,逐渐让巴塞

隆那转变成一个可以居住的城市。这种由单点切入的手法,他们称为「针灸法」。空间的主角可能有两类,第一是使用公园的人,第二是周边的建筑物。当然最主要的,

就是使用公园的人,他们是公共空间的真正主角,他们将会带给公园各式各样的活动,他们

的活动和穿着,都会带给空间生气与活力。因此,空间本身应该简单一点,而不需要复杂的

材料,复杂的形状,复杂的形式。 (巴塞隆那设计师的手法在于创造空间,而不是创造一大堆沒有用而又复杂的造型。这

一点对于城市规划非常重要,在纽约如中央公园和哥伦布亚大学图书馆前的空地台阶。简单、

朴素、耐用的建材以及不用修建,却又有四季变化的植栽便是空间营造的秘诀。但是这种手

法放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也许不适用,不仅是因为没有人会在市中心的公共用地建筑街心花

园,更因为除了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鲜有人有此闲情逸致。欧洲人的生活范本对我们来说

是无忧的境界,但是无忧的生活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巴塞隆那的城市规划师发现早期疯狂建设的道路把社区割碎了,而且让行人走投无路,


《行道树读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17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6-27 05:01 , Processed in 0.25876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