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古典舞《爱莲说》赏析
古典舞《爱莲说》赏析
古典舞《爱莲说》是继《扇舞丹青》后又一部侧重写意的成功之作,其创作源于宋代诗人周敦颐散文诗《爱莲说》,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曾这样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舞蹈《爱莲说》这部作品,不是将诗外化成动作,而是根据诗中对莲花形态与气质的描述,采用中国画的写意造型手法,把荷花的形象拟人化、象征化、诗意化,把诗作中对荷花的礼赞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用古典舞语汇做出了新的诠释:将“莲花”刻画成具有中国传统美的超凡脱俗的女性形态。演员用行云流水欲诉还休的肢体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东方女性古朴典雅之美以及如荷花般洁身自好、不卑不亢、傲然独立的君子品格。《爱莲说》正是孕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并寄予了写意象征的手法,从而使舞蹈作品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
单腿跪地,一个小五花打在胸前,后腿勾翘与上身后仰所合成了一朵“荷花”的造型,点题鲜明突出,紧接着一个荷花仙子的出现,由地面慢慢站起,一只手半掩着自己的脸,似乎让人明白一个少女的羞涩,一个转身接着一个半脚尖的立,诠释着莲的成长过程,同时又联想到了一个成长中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形象。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这朵荷花已不在是单纯意义上的荷花了,它更拟人化的表现出的是一个女子在这片绿色的荷叶上翩翩起舞,初见世面,难免有些害羞,而又想把自己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展现给周围的其他兄弟姐妹们,处于一种想表现与不敢表现的矛盾心里当中,好多动作出现了头和身体的顺势扭动,小幅度的一些动作也正是表现出了内心的矛盾,经过挣扎之后,动作的舒展流畅使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一个中国古典女子身上那种韵味。
一袭墨绿和浅粉通裁的衣裳、莲叶形的裙摆,在竖琴仿似潺潺流水的前奏中,演员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沐浴着清澈的月光,静静挺立,于波光潋滟中散发袅袅清香;一阵晚风袭来,琵琶声响起,这朵荷花犹如一个细腰的女子开始舒展她秀丽的身姿,芙蓉初出水,桃李忽无言,她亭亭玉立的风姿因按捺着燥动而更显出难得的羞美,在平稳沉着的琵琶声中,她或含羞于碧绿之中,或掩面于莲叶左右,或翘首待放,或婀娜多姿,悄然绽放不施粉黛的天生丽质,尽情舒展无与伦比的脱俗气质;当婉转悠扬的弦乐变得激昂澎湃,演员的动作明快潇洒、节奏开合自如,时而醉卧于天地之间,时而迎风起舞,时而奔放,时而羞涩......此时的她亦是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颇有“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豪迈气概;然而,她毕竟是周敦颐笔下志行高洁的隐者,在音乐接近尾声时,出场时的造型再次出现,随着最后两声清脆的木鱼声,她抖落身上的露珠,亭亭玉立水中央,不怒不争,实乃花中君子。柔波里,月还是那月,荷还是那荷,纵它三千繁华,依旧淹没不了,一缕清香。风过后,湖面上碧波依然,宁静依然——一种不争春的淡然。
作品成功之处在于对动作末梢之美的展现。末梢包括头、手、足,它是动作由腰部发力 经过传导而发出的动势的一个延展,除了能够扩大和延伸舞蹈动作的美之外,它本身还具有独特的语言功能,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首尾两处画面的静态造型和定格使人容易联想到荷花在幽静的湖面上那种高贵典雅、平博淡远的超脱世俗之美。舞蹈动作的编排纵横连贯,动作运势的起、承、转、合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舞蹈作品充满了一种流畅、柔美、婉约的韵律感。
舞蹈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人对世界用人体的旋律和运动的掌握方式,是艺术家经过审美改造的形式来反映生命的节奏运动。与其它精神产品一样,舞蹈创作就是要创造主要用来满足人们的审美愉悦需要。舞蹈是时空表现艺术和动态造型艺术,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内心情感,这些也是舞蹈艺术的最基本的语言,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是舞蹈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在舞蹈意象的特定情境中,构成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以及动作在运动中的“力
效”,在音乐、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下,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使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意象,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舞蹈看似是形式美,技术性极强,但这种形式美和技艺性,都是发自人体自身的,外部的形态美和技艺,都不可避免地与人体内部精神情感相通,受其支配并表现情感,不是这样,就不能称之为活的人体了,这样的舞蹈也就失去了舞蹈的真谛。舞蹈作品的生命源于人体内部的精神情感的创作机制。
现代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舞蹈家创造的是舞蹈”,而“舞蹈家并没有创造出构成舞蹈的物质材料”。舞蹈演员创造的舞蹈应该充满幻象,充满“动态的形象”,充满“情感的自然流露”(《艺术问题》)。舞蹈家是靠人体作为语言媒介来创造舞蹈形象;人体作为语言媒介,从感知方式看,属视觉的范畴;从存在的方式看,属空间范畴,但因人体具有节奏运动,使它同时又属时间范畴;从开展的方式看,它又属动态范畴。而这一切如果一旦离开创作者、表演者主体意识的融合,就不可能对舞蹈作品产生能动作用。
舞蹈从乎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始状态起,就由各种物体打击出各种节奏想伴随,而打击出来的各种节奏也正是音乐的原始状态。苏珊·朗格说:“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整个人类的感情”。这种以整体探索、整体品察、整体把握为背景,将哲理与情感融为一体的艺术,毕竟在更清醒的理性和更深沉的情感上观照了人类整体,而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欧洲美学传统基本上是模拟论,“模拟论”认为舞蹈是以它的动作来模拟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如狩猎、耕种、战争、恋爱以及其他;德国美学家格罗塞,在他的《艺术起源》一书中以大量的篇幅探讨了舞蹈的特质,在他看来,舞蹈是对于动物和人类动作的节奏的模仿,但也有一些舞蹈(格罗塞称之谓“操练式”的舞蹈)的动作并不模拟任何自然界现象。他认为这两种舞蹈在最原始的部落里是并驾齐驱的。法国舞蹈家诺韦尔主张舞蹈是大自然的忠实摹写,他说:“一幅美丽的图画是自然的摹写,而一出美好的舞剧则是自然本身,是为这一艺术的全部魅力所美化的自然
本身。”
在《爱莲说》这个舞蹈作品当中,更突出体现了中国古典舞“圆”的特点:即通过云手、圆场等动作来体现,这些动作都是遵循了圆弧形运动路线的规律特点,这个特点也正与表现荷花的形象相吻合。而在刚柔相济方面,讲究“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跌宕、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中穿插“亮相”,并以“刚柔相济”,具有韧性著称。一会儿荷花的绽放,一会儿又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在荷叶上舞动她窈窕的身姿,时而蹲下,时而站立,时而平躺,时而欢快,时而羞涩,时而飘逸,把荷的美丽与女子的不凡的气质互相融合在了一起,使我们一会儿进入仙境,一会儿又回到了现实,一会儿又回到了仙境当中,仿佛一切都陶醉于其中这个古典舞作品不同以前那种叙事、抒情的古典舞作品,它更有一种哲理在其中,给观众一个想像的空间,让观众也有一种身居仙境一般,舞者和我们共同沉浸在这个无比美妙的境界当中,共同去体味,共同去陶醉?? 舞蹈艺术的理性活动与感性活动本来就是统一的。舞蹈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或直觉,在感觉、意象的想象联想中,用人体的旋律,以及动作的旋律美,将哲学的、逻辑的、感情的、幻觉的、潜意识的所有心理内容,统统外射熔铸在人体旋律动作虚构的诗情画意的典型形象或意境中,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说明舞蹈的“艺术世界是一个精神焕发的人的本性的特殊世界。
“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就是意境。舞蹈意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优秀的审美意象应当具有比艺术形象本身更加深广隽永的内涵,这种内涵蕴藏在艺术形象内,只有凭借欣赏者的细心体察、玩味、感悟、领会,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艺术意蕴是优秀舞蹈艺象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一般来讲,艺术意蕴还不完全是由舞蹈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它是比主题思想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越言象之外、自然含蓄、天机妙悟、悠然神会、绵绵不尽、余味无穷的哲理和诗情,它也是优秀舞蹈艺象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篇二:爱莲说读后感
《爱莲说》读后感觉
作者爱莲,因为莲花有可贵的品质,它不与世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花中君子。花木虽不能言语,但它的品质仍能轻易可见。 梅花不畏严寒,不居功自傲,谦逊的精神激励着我们;野草身份卑微,却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松柏四季常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最后凋也”这句话果然不错。
《桃花园记》读后感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源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
《马说》读后感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人们所说的"千里马"通常是指那种德才兼备、有才识或有特殊技能的人。然而,由于世间的伯乐不常有,就这样,即使是千里马,最终也只能被埋没。我希望天下的统治者能够学会善于识别人才,不要让有才能的人不被发现和重用,我相信在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也一样常有。
《出师表》读后感
读罢《出师表》,一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 《出师表》是诸葛亮分析时局,把握战机向蜀后主刘禅提出的出师攻魏的意见书。作者在表中反复劝戒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励精图治,严明法纪,以完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表现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忠于蜀汉的决心。 诸葛亮知道,奖罚应该一致,否则人心不服。 “亲贤臣、远小人……”因为亲近小人会给国家带来祸患。为诸葛亮的诚心而感动的,他的光明磊落与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和当今的部分腐败现象进行对比,含义深刻。在对诸葛亮赞美的同时,鞭挞了当今某些谋私利者。
《孟子精选》读后感
1、《论语》读后感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当时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把 “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2、《大学》读后感 《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 “修身” 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
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 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所以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 做人,不管他学富五车,有亿万财富,他的人生最终都是失败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说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过来讲,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 魅力的人,则永远被怀念、被学习。希望我们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读《城南旧事》有感 《城南旧事》讲述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里的故事,这本书里记载着小英子的生活。小说分为五部分:《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这些描述的都是小英子在北京的童年生活,有着最质朴的真善美。 真善美人都在苦苦的追求,可是说起来它的定义又模糊不清。因为这个词里有三层意思。真:代表着要真诚待人,不能虚心假意,更不能图谋不轨。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生活中充当坏角色的,对待人不忠诚的都不会有好下场。所以在古时候,皇帝都要选择忠诚的人,远离有邪念的人。 小英子的故事我们难以忘怀,吴菊萍的事迹我们铭记在心。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善美。
读《城南旧事》有感
这本书讲述了以作者本人为原形的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生活经历和故事,让我认识了天真烂漫的小英子,美丽温柔的兰姨娘,经历悲惨的疯女人等众多人物形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小英子。小英子有着既幸福又充满悲伤的童年生活,本来她应该是无忧无虑地生活,她们家的生活富足,她还有许多的兄弟姐妹,小伙伴也不少,可是她经历了许多的事情:她帮助伙伴与其疯妈妈相认并亲眼看见她们被火车撞死,她在无意中使一名“善良”的小偷被抓并被处死……最后,她的爸爸在她童年快要结束时死去了,从此,她成为了一家之主并过上了清贫的生活。她经历了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经历过的事,也许,这就是她拥有了一个特殊童年的原因,这些事也使她拥有了她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隐隐之中透露出来的狡黠和成熟。 其实,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值得回味的,不管他在童年时经历了一些什么,不管他的童年有多悲惨或幸福,这只能说明他的童年度过得很特殊而已,因为,童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
读《城南旧事》有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这首耳熟能详的曲调再一次触摸我的耳膜,我仿佛又看到了学骆驼吃草的小英子,疯疯癫癫的秀珍,身世可怜的妞儿,善良的宋妈…… 《城南旧事》是我看到过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由女作家林海音写的自传体小说,写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些故事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读完这部书,我好像长大了,看得清事物的是与非,对与错。但好像又有点痴,不明白小英子为什么要搬家,不明白妞儿和秀珍最后怎么了……我为小英子感到高兴,因为她有一双童真的眼,在她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他们说“秀珍是个疯子”,而小英子却把它当成好朋友;他们说“那是个小偷”,而小英子却还在认真地听他讲故事。我也为小英子又那么一点点忧伤,因为她有一双童真的眼,在她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根本不知道会有厄运降临在她身上:当她捧着梦寐以求的小学毕业证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时,自己的爸爸已经快去另一个世界了。
总之,《城南旧事》带给我的种种有点甜,有点酸,有的开心,有点难过的滋味,都是一双童真的眼睛告诉我的,我想,在我今后的人生中,这双充满童真的眼睛一定会永远伴随着我,而我的眼睛也会因此而清亮起来。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今年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里面主要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大大小小的事情,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中日黄海大战,里面记载了无数名人,其中有:三顾茅庐的刘备、雄才大略的诸葛亮、英勇报国的岳飞、神医华佗、举贤任能的屈原??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你可以想像早在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能用兽牙,鱼骨,石珠??制成漂亮的装饰品吗?你能想像的到原始艺术其实也是丰富多彩,歌舞乐器在氏族部落简直就是一应俱全吗?恐怕你们连做梦都不可能知道我们的老祖先,其实也有爱美的观念和习俗。不要把他们想成全是一帮形似猿的,还没进化完善的“大老粗”。你瞧!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只红底白花的彩陶盆。盆中画着人头像,两旁绘有鱼纹图案。人像胖胖的圆脸,双眼眯成一条细缝,“眯眯眼”,咧着嘴巴笑眯眯的样子,足以叫你爱不释手,非常惹人喜欢。如此多姿多彩的原始艺术,叫人大开眼界,叫我们对原始人群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折射出我们祖先的无穷智慧,凝聚着中国史前社会的精神文明。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
故事的主人公量个缺了一角的圆,他的一个角遗失了,他很不开心,于是唱着歌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有寻找有过程中,有时他和虫子说话,闻闻花香,他掉进过坑里,也遇到过许多不合适的角。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失落的一角!可是,他再也不能唱歌了,他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离开了……
读了这本书,我的收获是:每个人都想去追求完美,可人不是完美的,就像故事中的圆,他的身体没有缺陷了,可是他又失去了很多,例如:他不能唱歌了,不能和小虫谈心了……总之,他失去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这让我懂得了:追求完美的过程是美好的、快乐的,可结果却不一定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我就对这个道理有很深的感受。 《失落的一角》这本书很形象地比喻了我们的人生,生活中我们追求完美,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坎坷,有悲欢离合,有酸甜苦辣,但是这个过程是有价值的,这就是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有那失落的一角,如果你找到了,也许并不会使你快乐,有时候得到了只是短暂的满足,但是我们总会去追求。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向我们介绍一个缺了一角的圆,他的一个角遗失了,他很不开心,于是唱着歌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在寻找的征途之中,狂风吹袭着他,大雨浇灌着他,冰冷的大雪掩埋过他,他经历千辛万苦,但他一直没有停止唱歌,没有停止寻找。痛苦过,也快乐过,有时他和虫子说话,有时闻闻花香,太阳曾经扶摸过他,蝴蝶曾经亲吻过他。他掉进过坑里,也遇到过许多不合适的角,基至一次一把箭射进他的口中,鲜血直流,可他依然没有放弃。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失落的一角!可是,他
再也不能唱歌了,他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离开了…… 人都在追求完美,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它似乎更像一个梦,存于我们的心际。我们更惬意于追寻的这个过程,品尝着这个过程中随之而来的苦乐酸甜。人生很像一个圆,我们从起点出发,最终还要回归那一点,就像生和死一样。 亲爱的朋友们,请你和我一起去看看《失落的一角》吧,也许,你会在其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一角”,也许,你会更清楚人生之旅中行进的自己,真正的所需。愿思考能带给你快乐!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完美的道路上,寻求完美的过程。
《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 》读后感
《地球末日记》是潘家铮院士的科幻作品。 它讲述了地球即将像恐龙时代那样灭绝时,人们的反应:大家都停止了工作,整天逍遥在外,最终,地球只是受到了几次震动,发生了一些地震,大多数人毫发未伤。同时,讥讽了人类不保护环境的事实,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放弃生存的现象。虽然,一切都是幻想,但我读后仍受到了震动。 现在,人类大肆地破坏环境,照这样下去,我想,即使地球不毁灭,我们的生存环境也会越来越差的,等到全球都变成沙漠时,人类也将失去宝贵的生命! 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上帝给了我们这么好的生存环境,而我们却一点儿也不珍惜,拼命地乱砍树木,似乎想把地球变成一个不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虽然,现在全球人都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做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珍惜生命,从身边做起!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的童年求学,成年授学,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但凡读过《孔子的故事》一书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对孔子发出由衷的赞叹,深深的敬佩这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这么一位伟大人物感到无比骄傲.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主要来自于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孔子曾说过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 也 ."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装懂,这才是聪明.孔子就是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是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当他取得了成绩后,仍没有满足,继续向别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孔子这种精神对于后人也是一种鞭策。
《寄小读者》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这篇《再寄小读者》后,下定决心一定要像冰心奶奶表扬的那个小朋友一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课外还要乐于读书、善于读书,争取在作文方面来个突飞猛进。
《寄小读者》读后感 曾经让我十分感动,而我现在也深切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冰心的这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泪是热的;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被爱。爱就想是生活的必需。没有爱,天空是灰暗的;没有爱,生命是枯萎的。每当我们看见那一只只珍贵的野生动物被捕、被杀害、被关进冷冰冰的笼子里,从心底发出愤愤不平的怒火;每当我们忽略了脚下的生灵,在它们兴奋地搬运食物的时候,将它们踩于脚下,心底所涌起的一丝
波澜。我想,这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爱。爱,可以让一个软弱的人变得坚强;爱,也可以让一个蛮横无理的人变得善良。
当我看完了冰心的《寄小读者》,那第二篇通讯始终使我难忘—— “……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我惊悦地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中,它仍是怡然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从冰心写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只很可爱的小鼠,仿佛要忍不住想去静静地将它捧在手心,细细地去观赏。若在平时,我们看到老鼠的时候,绝对不会起一丝的怜悯之心。但是那只老鼠是多么地小。我想象着:在面对这一只小鼠的时候,我的心跳加速了,老鼠在我的概念中是不好的,但它有那么小,这还只是一个刚到世界不久的小生命。读着冰心的文章,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仿佛看见了生命在字里行间欢快地跳动着。 “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我神经错乱地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上帝!他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他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地蜷伏在地上。” 那只小鼠的生命,就像是一颗流星陨落到地上一样,是那样地短暂,但是它却那样地从容,仿佛就是目睹了自身死去的一个全过程,我想这应该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每天在我们的脚下,有无数小生命也正进行着它们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但是它们太渺小了,以至于我们看不见。于是每天就有许多的小生命在我们的脚边,静静地躺了下来。我记得,曾经发现过一只粉绿色的蝴蝶,它大概是受伤了,用力煽动着健全的翅膀,想努力飞起来,但是它始终没有成功,只在我的脚边像画圈似地动着。我蹲下身子,看着这只挣扎着的。我伸出了手,拎起它的一个翅膀。我感觉到它更加用力的扑腾,它想要从我的指间逃走。我感觉到它的翅膀如丝绸一般的滑,但仿佛比一张最薄的纸还要薄,好像我稍一用力,那蝴蝶的翅膀就会断似的。那只蝴蝶在拼命挣扎着,仿佛我的手是魔爪一般。在阳光下,我看见它的翅膀上飞泻下来的粉沫,随风飘走。我感觉到那种生命在我的指间跳动,在挣扎。它仍然用着那不经打的翅膀抵抗我手指的巨大的力量,仿佛就像一只白兔要推开沉重的门一般。而此时,我已感觉到,那只顽强的蝴蝶已飞进了我的心中,在我的心中挣扎。我的心仿佛隐隐作痛,那生命里仿佛让我变地那么得渺小。我仿佛再也经受不住它的生命力了,我跑到门外,将它放在了草丛里,它仍在草丛里翻腾,发出“唦唦”的响声。让我为之惊叹不已:生命是多么伟大。我想着:要是我当时没有将它抓起来,它也许就飞起来了,它那翅膀细小的鳞片就不会掉落了。我看了看指上那滑滑的粉绿色的粉沫,此时它们仿佛已经层层包围住了我的心。微风吹来,我仿佛闻见有阵阵的清香穿来,也许这就是蝴蝶独有的香气吧。我原本想着:蝴蝶就像是骄傲的王后,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只让人们看到它妩媚的掠影,只让人匆匆看一眼它华丽的服装。但那只粉绿色的蝴蝶让我对此大大改观了。也许在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之后,它们才登上这至高的宝座。而那只小鼠,它被压在了书本之下,它瘦弱的生命经不起一点儿风吹雨打。这也就是生命吧。 “一声喜悦的微吼,虎儿已扑着它,不容我唤住,已衔着它从空隙里有钻了出去。出到门外,只听得它在虎儿口里微弱凄苦的啾啾地叫了几声,此后便没了声息。——前后不到一分钟,这温柔的小动物,使我心上飕地着了一箭!……安息的时候到了,我回卧室里去。勉强地笑,增加了我的罪孽,我徘徊了半天,心里不知怎样才好——我没有换衣服,只倚着床沿,伏在枕上,在这种状态之下,静默了有十五分钟——我至终流下泪来。” 如何去像别人道歉,这我们都会。但惟独面对那小鼠,我们静默了,仿佛已无话可说,我们该如何去面对那小生命?那小鼠只有那么小,小得如水做的一般嫩。那生命如一颗被烧毁的小陨石,消逝在了地球上。让我不禁想去待在暗黑的房间中,默默地流泪。生命是多么得脆弱。 “至今已是一年
篇三:爱莲说读后感
读《爱莲说》有感
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对菊花情有独钟,曾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自唐朝李氏以来,人们对牡丹又甚为喜爱,把牡丹看成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除此之外,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是历代文人墨客用来形容清雅淡泊的高贵品质的典型题材,而北宋诗人周敦颐唯独对莲花大加赞赏,写出了《爱莲说》这千古流传的名篇。寒假,我对这篇《爱莲说》再一次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从中体会到了不少人生哲理。
周敦颐为什么爱莲?不是因为莲的外貌出众,也不是因为莲本身的药用价值,而是他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此,他把莲看成是“花中之君子”。诗人以花寓人,可以看出他对生活中同流合污和追逐名利的世态的一种厌恶之情。
纵观古今之像莲之君子,又有几人呢?和珅为钱财由才子变为史上第一贪官,成克杰由于思想蜕变而一步步滑向罪恶的深渊,上海清官陈良宇又因一念只差变为贪官而被世人唾骂??他们曾是国家的高级官员,我们不可否认他们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当他们“近墨者”的时候,却未曾想过要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所以最后他们堕落了。再看看给人以“铁面无私”印象的朱镕基总理,他一生清正廉洁,一生抓了无数的贪官,不为威逼所吓倒,不被利诱所迷惑,一心为人民群众着想,为国家服务,最后成为了大家公认的“好官”。学习莲的高洁品质,确实能给我们人生带来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是又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今又有多少人能够
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呢?历史上孟子的母亲为了培养孟子良好的品格,曾经从墓地附近搬家到集市旁边,还是觉得“此又非所以处子也”,最后又搬到了学堂附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我们提倡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是真正能养成这个优秀的品格的人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自我反省,不断地向有着这种品格的人看齐。
实际上,生活中很多人意志都不够坚定,常常因为别人的想法而改变自身,这就达不到我们所说的莲之“香远益清”的目的了。所以怎样选择朋友也很重要。清末名人曾国藩说过:“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我认为,可以选择的朋友有很多种,正直善良的朋友会把你从黑暗的深渊中拉回来,努力上进的朋友会提醒你不要堕落,知心诚实的朋友会和你祸福与共??试看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被所谓的朋友拉进传销队伍里,有多少人被所谓的朋友害得一无所有,又有多少人因所谓的朋友一毁清誉?所以当我们不能养成似莲的品格时,我们可以通过慎重选择朋友来塑造自身优秀的品格。
我们爱莲的清雅,爱莲的高洁,所以我们要努力使自己养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优秀品质,而对于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人来说,可以通过选择环境,选择朋友来达到这个目的。《爱莲说》还告诉了我,拥有莲的品质很宝贵,但这笔财富需要我们通过很多努力才能获得。
《舞蹈爱莲说观后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09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