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回复: 0

《论语八则》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论语八则》教学实录

《<论语>八则》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课前投影《论语》中的学生可能知道的一些名句,营造氛围)

师:同学们知道课前屏幕上播放的这些句子都是出自哪一本书?

生(齐声):《论语》

师:大家很聪明,说得正确那么你知道《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吗? 生: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生: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书

师:大家很会学习,善于借助注释中的有效信息那想不想了解得更多一点? 投影出示相关介绍:

《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 “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

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比较大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

师:看来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对《论语》有所研究,要研究论语,首先要了解孔子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能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你头脑中孔子的形象描述出来

生:孔子是个博学的人

生:孔子是个大教育家,有远大理想的人

??

师:看来大家对孔子还是有所了解的,那么老师再给一点系统的介绍 投影出示相关介绍:

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修订《诗经》,编纂《春秋》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 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师: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孔庙(投影出示山东、南京、韩国、日本的孔庙图片),单是韩国就有234座孔庙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孔子的塑像(出示美国曼哈顿、德国柏林孔子塑像),世界许多大学都有孔子学院

师:可见孔子的思想光芒能穿越时空魅力永恒今天我们借《论语》八则的学习,走近孔子和《论语》,触摸经典,感受智慧

二、诵读入境

师: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充满智慧的文字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让老师看看我们朗读中存在什么问题

生:朗读(读得较平,有个别字音出错)

师:有什么问题?

生:字音有读错的,“愠”字读成了wēn,“默而识之”的“识”读成了shí (老师板书这两个字)

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什么感情;

师:确实缺少些味道,要读出一点古文的味道古文怎么读呢?

(一个学生在下面大声地说“摇头晃脑地读”并做动作)

生:读得慢一些

师:对,我们要读得要读得舒缓些,慢条斯理的,读出抑扬顿挫来,可以像影视剧中古人读书摇头晃脑那样,仿佛很陶醉的样子下面让我们就来陶醉地读一读(投影出示——陶醉地朗读)老师尝试读第一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小声跟读 老师读,不少学生感兴趣地跟读

师:我们同学们是不是也可以选一则自己试试,读给大家听听

(一个学生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生:速度有点快了

师:要注意读好一个字“而”这个“而”字可是大有学问呀!(黑板上板书“而”字象形写法)它是老夫子腮下的长须,这么一捋,又是一番长篇大论要重读、慢读以示强调再挑一则有“而”字的来读一读

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明显有点古朴的感觉了)

师:再配点音乐来读好吗?

生:读“默而知之”一则,配乐

师:读得不错,有点“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感觉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读一读剩下的几则

(学生齐读,得很投入,不少同学的流露出陶醉的表情)

三、读懂文言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多次朗读,相信大家对论语八则已有所了解,那么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借助注释说说各则的大意,注意这两个任务: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打“△”我们要仔细地梳理重难点(投影出示:仔细地梳理) (学生自学)

师:刚才的学习中有什么疑难,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生:“可以为师矣”中的“矣”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可以解答吗?

生:是个语气词,相当于“了”

师:课文中还有其他的语气词吗?

生:第六则中的“哉”,第一则中的“乎”可以解释为“呢”、“吗” 生:还有第五则中的“也”和第七则中的“焉”

师:找得很好,这些词都是放在句末表一定的语气,不过“焉”字的用法略有不同,大家知道吗?

生:(纷纷说)在里面,注释上有

师:很好,善于利用注释的信息学习

生:“是知也”的“知”怎么解释?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专家们对这个字也多有研究,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把它作为通假字,同“智”,是智慧、聪明的意思但我们的书上并没有把它当通假

字在注释中标注出来,那我们可以取“知识”这个义项理解为真知”、“真谛”那么在这一则中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知、真谛呢?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师:是啊,那大家还有什么不懂的可要赶快提出来呀!

生:“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我不懂

师:是整个句子都不懂?

生点头,显得为难

师:其实你是能懂的,我们一起看注释来理一理,好吗?

(师问生答,逐字解释)“孔文子”——一个叫孔圉的人,“何以”——“以何”“凭什么”,“谓”——“称”,“之”——代“孔文子”,“文”——“谥号” 师:连起来意思应该清楚了吧学习文言文我们就是要这样慢慢疏通,不怕麻烦“谥号”是美好的称号,说明孔圉生前的功绩是得到肯定的,那么他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生(齐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很好,理解准确我们第二个任务要检查一下,哪一位同学愿意把你划出重点词语展示一下?

(老师随意拿了一个学生的书)

师:这个男孩,划了“说”“罔”“殆”“诲”“”愤“悱”,划了不少 (又一个男孩递过自己的书)

师:这个同学划得更多了,他还划了 “女”“是”“焉”“反”等等 老师课前也划了一些,和老师的比对一下投影出示: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三)不耻下问

师:老师划了三类词,第一类是通假字,我们要注意掌握第二类是注释上都有,但离开了注释你未必能准确解释的,老师考同学们一个“学而不厌”的“厌”字,什么意思?

生:讨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

师:错了,应该解释为(不少学生说)“满足”,这个字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还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了例如“愤”“悱”等字第三类这个耻,看起来没什么不理解的,但我们解释为“耻辱”放到句子里并不通顺,它的用法发生变化的,应该解释为“以??为耻”通过仔细的梳理后,我们知道这些词语的用法很重要,我们要牢牢地记在心中,对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文言文事很有帮助的这就叫做学有所得(板书:学有所得)

四、深化解读

师:弄懂字面的意思之后,是不是就理解了每一则的内涵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读这八则,我们用什么方式解读呢?(停顿片刻)很多同学都看过央视《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老师的解读很有个性,常常用一些充满哲理的故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比如:

出示“言寡尤(过错),行寡悔:言语要减少错误,行为要减少悔恨”

师:这一句告诉我们看起来挺深奥的,于丹老师是用网络上的一个小故事来解读的:有个孩子在家中经常乱发脾气,他的爸爸受不了了,就把他领到篱笆边对他说:“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我就在篱笆上钉一根钉子”一天下来孩子发现钉了一大堆的钉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觉得要克制爸爸又对他说:“以后你能一天不发脾气,就拔掉一根钉子”这个孩子真的就努力地克制自己,终于有一天,这一天的到来多不容易呀,终于那一天,孩子高兴地对爸爸说:“钉子都拔光了!”但是爸爸指着篱笆上的洞对孩子说:“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好像在亲人的心上戳了一个洞,虽然可以道歉,但洞却永远留下了”所以说我们要慎行,少犯错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呀!

通过这个故事来解读,这样就很容易让读者接受《论语》中的观点了大家是不是也想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个性解读?(投影出示:个性地解读)

篇二:论语八则教学设计

《论语八则》

【教材分析】

《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本文节选的这八则语录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一课中所蕴含的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注重情趣等思想,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而又很生动的一堂教育课。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文言字词的解释和句子的大致意思。

【教学难点】:每条语录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孔子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

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2、理解课文: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2、学习态度。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1、完成《基础训练》对应课时

七、板书设计

论语

孔子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思想修养

八、教学反思

篇三:课内比教学之《论语八则》授课案

课内比教学之《论语八则》授课案

新洲乡中心学校-------郑建彬

第一个环节:导入:激发兴趣:(1+3分钟)

师: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回在路上溜达,看见买布的和卖布的争吵起来。其原因是3*8=?的问题,卖布的人讲:“三八二十四,你为什么只给我二十三?”买布的人讲:“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问我要二十四?”颜回跟买布讲:“三八就是二十四,你应该把钱给他。”买布人讲,他只相信孔夫子的话,如果孔子讲三八二十四的话,他就把自己的头给颜回。于是,他们找孔子评理,孔子说:“三八是二十三。”事后,颜回问孔子:“你为什么说三八是二十三呢?”孔子说:“因为生命比钱更重要。”

师:孔子是一个非常宽厚仁爱的人。(1)

同学们,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宽厚、仁爱的孔子,课文里又是怎样来介绍孔子的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论语八则》。(2)

第二个环节:抽查预习情况 形式:点将+接龙(2+3)

在学之前呢?我要先抽查下课前背诵情况,哪位同学想做今天也是本周的课堂发言第一人呢?会背、想背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请准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诵的与你有何不同)。(哪位同学能帮这位同学把背诵出现的问题说下,帮助他改正)。这位同学不光勇气可嘉,诵的也很出色!大家把掌声送给他,祝贺他成为第一人。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遍录音,注意朗读时的停顿、语气以及字的正确读法。

哪位同学能总结下朗诵论语八则时应注意哪些方面:拖腔、果断等。我们知道了诵法,下面还有没有同学想背诵呢?老师很欣慰!为了给更多的同学表现的机会,咱们来个一人一则接龙背诵,ARE YOU READE?好,接龙背诵有个小要求:为了能真正使抽查落到实处,防止提前准备,一人背一则,人有我边走边点。(Ask the students to consciously close the book)请同学们自觉课本!开始!……

GOOD! 大部分同学目前为止表现很不错!没表现的同学,不要气馁,后面还有机会!

第三个环节:分配任务 小组合作(1+5)

下面,就看同学们的表现了,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我们班上的小组中的人数将这节课的任务分成了13份,大家手上拿得就是你们今天要拿下的“敌人”,给同学们10秒钟时间和你的对手见个面,认识下,明确下!好,请同学们,大点声告诉我用没有信心完成!好,时间5分钟!方式自由(可读、可写、可查阅资料)1357排转过身矣。开始!……(教师下去巡视,检查)

备注:(2分钟后,如果哪一组提前完成了任务,可解决相邻组的任务或自己选择任务,可下位走动。) 第一组:这八则语录主要讲了什么学习方法和态度,并用文中的话分别举例说明;

a.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b.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用于学习方法)

c.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思想修养)

第二组:结合注释,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及找出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

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用为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第五组: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及成语

成语: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通假字:“说”通“悦”(愉快) “女”通“汝”(你) “识”通“志”(记住)

“知”通“智”(智慧)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第六组: 分析《论语》第一则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字词】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特指有学问的男人,相当于“先生”,这里指孔子。《论语》中凡“子曰”中的“子”,都是指孔子。学:学习,学到了知识。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不译。时:按时。习:温习。之:指学到的知识。亦:也。说:通“悦”,愉快,高兴。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朋:古代“朋”和“友”有区别,“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这里泛指朋友,可以译成“志同道合的人”。知:知道,了解。而:转折连词,相当于“却”。愠:恼恨,怨恨。君子:指有地位的人,或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分析】第一则讲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时习”是学习方法。只有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有朋”句讲学习的乐趣,讲学习的态度。与朋友一起探讨问题,才能集思广益;与朋友探讨问题,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乐学是搞好学习的条件之一。“人不知”句,是讲学习态度。意思是说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为了夸耀,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德时,不应怨恨,这才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应有的态度。这句话对学习者的个人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七组: 分析《论语》第二则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字词】而:顺接连词。可:可以。以:凭借,“以”后省略宾语“之”。为师:做老师。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成“了”。

【分析】第二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温故”不仅要巩固旧知识,还要能“知新”,能有新的理解或发现。“可以为师矣”是孔子对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表现了孔子对学习中的“温故”的一种极为深刻的见解。

第八组: 分析《论语》

第三则【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字词】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思:第一个“思”是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思”是指空想。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则:两个“则”都是连词,相当于“就”。

【分析】第三则也是讲学习方法,以精练对称的语言,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九组: 分析《论语》第四则

【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历代学者对“是知也”的“知”有多种解释,一种从“知”理解,解释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另一种从“智”理解,认为“知”通“智”,解释为明智、聪明。如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译为“这就是聪明智慧”,因之读‘知’为‘智’。他又说:“如果‘知’如字读,便该这样解释:这就是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一般学者倾向于“知”这种理解。)

【字词】由:姓仲,名由,字子路,亦字季路,孔子的弟子。诲:教,教导。女:同“汝”,你。知:第一个和第六个“知”指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之:第一个“之”代孔子的训言,后两个“之”代事物。为:就是。是:这。

【分析】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切切不可不懂装懂。孔子这段话是对弟子子路讲的,一开始采用呼告、感叹的句式,以求听者的注意和重视,也说明了孔子对这一学习态度的极端重视。

第十组: 分析《论语》第五则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 孔子说:“他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

【字词】子贡:孔子的弟子,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字仲叔,谥号叫“文”。古代贵族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叫“谥”,或“谥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按古谥法,勤学好问的人可得到“文”的谥号。何以。即以何,凭什么。谓之:称他为。谓,称为。之,他,指孔文子。也:这里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而:顺

接连词。敏:聪敏。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下问: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询问,这里指向人请教。也:这里表示陈述语气,可不译。

【分析】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成为学习方面著名的格言。据《史记》记载,孔子到卫国时,卫国大夫孔圉曾经就用兵作战的问题请教过孔子,孔子没有回答他,可见孔子对他并无好感。因此孔子的弟子子贡对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谥号感到不解,向孔子请教。孔子不以个人的好恶来评价一个人,他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孔圉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并借此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第十一组: 分析《论语》第六则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字词】默:静默,不说话。而:第一个“而”连接修饰语“默”和中心语“识”,可译成“地”;第二个“而”是顺接连词。识:记住。厌,满足。何有:即“有何”。有什么。哉: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何有于我哉”,在我这里有什么呢?意思是这三件事我都没有。

【分析】第六则,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这三方面,孔子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但他却说“何有于我哉!”,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谦逊态度。

第十二组: 分析《论语》第七则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字词】师:老师,这里指值得取法、学习的人。焉:这里相当于“于之”,在里面。择:选择。其:他们的,指上文“三人”的。从:跟从,遵循,这里的意思是学习。而:顺接连词,相当于“就”。 【分析】第七则是讲学习态度的,反映了孔子“不耻下问”,善于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学习他人的优点,同时注意把他人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以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三组: 分析《论语》第八则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论语八则》教学实录》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0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5 10:13 , Processed in 0.2549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