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回复: 0

财政学复习题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财政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整理

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财政概述

名词解释

财政:财政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

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安全、秩序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国家分配论:财政产生的原因有两个: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国家的产生。

财政学:财政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借助于政府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资源来最好地达到效率与公平两大经济目标的学问。

经济人:即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体地说,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政府官员追求选票最大化.......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财政概念

答:(一)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府

(二)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三)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

(四)财政分配是一种集中性分配

(五)财政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

2、财政分配范畴是如何发展的

答:徭役和赋税——公债(封建社会)——政府预算(封建社会后期)详见P6

3、财政分配形式是如何发展的

答:力役——实物——货币 详见p7

4、如何正确理解公共财政,试述我国实行公共财政所带来的变化

答:(一)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形态,即政府财政将按社会公共需要的原则来确定其职能和开支。

(二)公共财政带来的变化

1、财政收入来自公共

2、财政支出用于公共

3、政府职能转向公共

4、社会意识的变化:收税有规矩、收了税的政府要提供高效、良好的服务、支出要合理

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一)经济人

(二)经济制度

(三)经济决策

(四)经济目标

(五)经济结果和经济评价

6、公共财政有那些特点?

答:1.理财的公共性2.非盈利性3.强制性和补偿性4.民主性和法制性

7、我国财政学的发展阶段是什么?

答:(一)传统财政学时期(1949一1978)

1

存在环境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

国家主要表现为“资金(物质产品的货币形式)”分配者的角色,因此传统财政理论可以概括为“国家分配论”,即国家是社会资金的分配者,全面指挥社会再生产。

(二)现代财政学时期(1978至今)

存在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时期分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78-1992年

第二阶段为1993年至今

8、研究财政学的方法是什么?

答:(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第二章 市场失灵与财政职能

[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依靠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

外部效应:在现实经济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即某人或某家企业的活动给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不利或有利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因此提供补偿或取得报酬,这种现象就是外部性。前者一般称为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效应,后者一般称为外部经济或外部正效应。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非排他性的产品。 财政职能:所谓财政职能,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财政本身固有的功能。它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而非财政概念决定的;经济条件不同,财政职能也不同。

资源配置职能: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应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政府通过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等政策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所谓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通过收入转移或税收政策改变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所认可的收入分配的公平状态。

经济稳定职能:所谓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以使整个社会保持较好的发展状态,以致于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的财政功能。

政府失灵:政府不能实现帕累托效率结果或不能以公平的方式再分配收入的一种现象。

[思考题]

市场机制实现经济效率所需的环境是什么?

答:(一)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二)所有行业的成本是递增的

(三)商品和服务都是内在化的

(四)不存在公共产品

(五)充分的信息(六)完全的流动性

简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衡量收入的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有哪些

答:(一)所谓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通过收入转移或税收政策改变市场初次分配的结果,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所认可的收入分配的公平状态。

(二)衡量收入的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1)贫困线

2

贫困线是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贫困状态的一个指标,国际上比较常用的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二是根据满足人们基本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货物和服务来确定,即根据维持基本生存需要摄取多少热量、蛋白质、需要的衣物、住房面积,赡养系数,卫生教育等来确定。

贫困线具有多样性、动态性。

(2)贫困缺口(Poverty gap) 率

贫困缺囗率.又称相对贫困指数,它由贫困缺口除以所有贫困人口达到贫困线所需要的收入的总和得出。

贫困缺口率主要用来衡量所有贫困人囗的平均收入与贫困线之间的差距,并通过贫困缺口率的高低来衡量贫困状况的变化程度。

(3)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群占GDP的份额或货币收人的份额

(4)洛伦兹曲线

(5)基尼系数

如果基尼系数在0.2以下,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如果在0.2-0.3之间,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如果在0.3-0.4,收入分配相对合理;如果在0.4以上,收入分配差距偏大。

简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答: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及相应财政政策的制定、调整与实施,实现对社会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结构与流向进行调整与选择。政府通过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运用,可以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实现资源结构合理化、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等政策目标。

简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答:所谓经济稳定职能,是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调整,以使整个社会保持比较好的发展状态,以致于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我们将财政所具有的这种功能称之为经济稳定职能。

政府失灵的表现什么?

答:(一)政治家往往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俘虏,而不管大多数人的利益。

(二)政府行动往往不能或不肯按成本-效益原则来选择最优方案。

(三)政府官员的目标往往是追求机构规模最大化

(四)政治家和政府官员谋求的是他们自身的内部私利

(五)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也同样不能解决。

政府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对于政府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

(二)制度性原因

(三) 理性预期的影响

(四)信息不充分

如何救治政府失灵

答:(一)进行宪政改革 (二)寻找合适的政府角色定位

(三) 削减政府权力的增长

面对政府失灵,如何做好新时期的财政工作?

答:(一)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政府失灵问题

(二)合理地、实事求是地界定政府职能

(三)按市场规律做政府应做的事

市场不能解决经济稳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价格刚性的制约

(二)主观心理规律的作用

3

(三)投资乘数和加速系数的交互作用,使经济运行出现频繁繁荣和衰退的交替

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外部效应的存在

(二)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三)垄断

(四)信息失灵

(五)对非市场性目标无能为力

(六)市场不能解决经济稳定问题

第三章 财政收入

[名词解释]

财政收入:是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通过一定渠道和形式占有的由政府集中掌握的社会产品,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社会产品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

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的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绝对数额,如财政收入总额,或用相对数额,如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

[思考题]

财政收入的功能是什么?

答:(一)是财政支出的前提条件

(二)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三)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

财政收入是如何分类的?

答:(一)按收入形式,可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二)按财政收入的来源

一是以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 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

二是以部门结构为标准分类: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和农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

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第三产业部门收入

(三)按行政归属,可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四)按收入稳定程度,可分为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临时性收入是非连续、不规则地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公债收入和捐赠收入。

(五)按收入取得的依据,分为一般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形式是什么?

答:(一)税收收入(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三)非税收入

(四)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五)债务收入(六)转移性收入

试论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一)经济发展水平(二)生产技术水平(三)经济体制

(四)传统与习俗(五)价格(六)政府职能范围

5.财政收入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公共性(二)强制性(三)规范性(四)稳定性

6.财政理论界在关于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认识上存在哪三种不同的观点?

答:第一种观点: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指最小化的财政收入规模

第二种观点: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指最能体现财政收入分配制度要求的财政收入规模; 第三种观点:最优财政收入规模是实现“以收定支”与“以支定收”财政分配原则相适应的 4

财政收入规模,是一种建立在财政收支相互决定理论思想上的观点,在当今财政理论界占主流地位。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应该是实现社会投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正确处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经济关系,并处于经济社会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

第四章 税收概论

[名词解释]

税收: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收制度:也称“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和征收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总称。

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

征税对象:征税所指向的客体,表明对什么东西征税。征税对象可以是商品、货物、所得、财产,也可以是资源、行为等。

税率:即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或计税依据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偷税: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直接税:凡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如所得税和财产税。

间接税:凡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与他人,发生转嫁关系,由他人负担的税。如商品税。 税制结构:指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条件、经济政策和财政要求,分别主次设置若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种所组成的税制总体格局。

[思考题]

税收的三大形式特征是什么?

答: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具有哪些功能?

答:(一)财政收入职能

(二)税收收入分配职能

(三)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

税收原则是什么?

答:(一)财政原则(二)公平原则(三)效率原则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有何异同?

答:(1)全额累进税率,是指对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其所适用等级的百分比计算应纳税额的累进税率。

这种累进税率的特点:一是纳税人的全部应税对象虽按累进原则确定负担,但在具体计算税额时,相当于按比例税率计税;二是当征税对象处于两个级距的临界点时,税收负担会呈现出“跳跃式”增减变化,甚至出现税额增量大于征税对象增量的不合理情况。

(2)超额累进税率,即以征税对象数额超过上一级的部分为基础,对征税对象的不同等级部分,分别按照不同百分比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

其主要特点:一是实行分级或分段计税,同一征税对象可能适用几个等级的税率;二是实行超额计税,仅对征税对象数额中超过上一级的部分,按较高税率计税,避免了全额累进税率在两个级距临界点处,征税对象的负担剧增剧减的缺陷;三是在具体计算税额时,不必采用分级分率计算的繁琐方法,而是代之以较为简化的“速算法”。

起征点和免征额有何区别?

答:所谓起征点,即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 5

篇二:财政学复习资料_重点

1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的分配活动,

2市场失灵:现实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与不足

3外部性:无法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4纯公共产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5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6消费的排他性:指产品一旦被供给,不能将任何人排除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

7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权界定不明确或界定不当

8庇古税:通过使卖者支付与每单位产出的边际外部成本相等的费用来实现负外部性的内部化

9公共选择:指人们通过整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

10投票悖论:虽然单个个人的偏好是一致的,但在多数票规则下却得不出一致的集体偏好 1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向企业和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12转移性支出: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常财政拨款,不以获得同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作为补偿,受益者得到财政的转移资金后也不需要返还给政府

13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将不断增加

14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

15现收现付制:是指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16财政补贴:是指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财政分配,向特定的企业或私人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

17支付能力原则:政府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

18税收收入效应:对消费者表现为国家征税之后会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对生产者表现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因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处于较低的生产水平。

19税收中性:不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产生任何影响

20次优税收:是指在满足政府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课税所导致的效率损失或超额负担最小

21宏观税收负担:亦称总体税负,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在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集中的收入总额。

22公平定价: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23债务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累积余额占GDP的比例

24债务依存度:反映的是当年国债发型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25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支出是通过发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26国债的挤出效应:在政府的财政赤字,以发行国债的方式弥补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减少非政府部门资金的供给,并形成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从而引起非政府部门投资减少的现象

27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28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预算收支指标的安排,根据当年政府预算政策要求,财力状况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需要重新核定,而不考虑该指标以前年度收支的状况或基数。

29绩效预算:强调预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政府部门按所完成的各项职能进行预算,将政府预算建立在可衡量的绩效基础上,即干多少事拨多少钱。

30用脚投票:居民在不同辖区间的迁移体现了对不同公共产品的偏好。假定居民具有迁移的完全自由,那么在竞争性的地方辖区之间,居民出于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动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所征收的税收之间的最佳组合,选择他们最喜欢的社区,并接受和维护该辖区地方政府的管理。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产品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具有公共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消费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

2、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 (2)农业是同时面临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弱智产业 (3)农业内部积累不能满足农业投资要求的客观需求 (4)农业支出项目很多具备正的“外部效应”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

3、分析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1)定义:财政通过参与财力分配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2)主要内容:

①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

②调节社会资源在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节后

③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3)机制和手段:

①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确立财政收支GDP的合理比重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④通过税收政策、政府投资、财政补贴和公债等手段,引导并促进民间投资,吸引高水平外资和强化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4、分析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1)定义:财政运用多种方式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调节,以期达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2)主要内容:①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②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3)财机制和手段主要:①规范工资制度 ②加强税收调节 ③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5、所得课税的主要特征

(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课税有弹性

6、政府预算原则

定义:政府确定预算形式和编制预算的指导思想与准则

主要原则:①公开性②完整性③可靠性④统一性⑤年度性

7、简要分析基础产业财政投资的必要性

①基础设施生产的规模经济性②资本成本比维护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得多③项目建成之前有很大一部分成本须投入(沉没成本高)④行业的进入和退出成本很高⑤建设和回收期长

8、简述公共选择的方法论

公共选择定义: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和机制

方法昆仑的三要素: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交易政治观

9、简述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

(1)现收现付制: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当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受益人开支的制度

(2)完全基金制:当期缴费收入全部用于当期缴费的受保人建立的基金,建立储备基金的目标应当是满足未来全部受保人支付养老的资金的需要

(3)部分基金制:当期缴费一部分用于应付当期受保人开支,一部分用于为受保人建立储备基金,以满足未来保障的需要

10、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要素

(1)经济发展水平(2)经济结构因素(3)分配制度与政策(4)价格因素(5)财政政策因素

11、什么是税制

税制就是税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税收组成体系及各种征管法令、制度的总称

12、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

(1)财政补贴的含义:①它是政府无偿支出,具有转移性支出的性质;②财政补贴与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联系在一起。

(2)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意义:①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②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3)正确运用财政补贴:①必须正确认识财政补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②财政补贴的运用必须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

13、次优税收的目标

(1)内在优化税收目标:通过税收自身内部的政策和制度的优化设计,实现税收的超额负担和效率损失尽可能的小

(2)外在优化税收目标:在市场失效和政策干预导致扭曲的情况下,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缺陷,校正扭曲。谋求效率损失最小

14、公共定价的含义及定价政策内容

定义: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产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定价政策:(1)纯公共定价: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

15、简述拉弗曲线

该曲线在于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对于说明税率与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1)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收(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有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

16、简述“瓦格纳法则”

定义: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GDP的比重也不断提高

因素:(1)政治因素:国家职能扩张→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扩大,(2)经济因素: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财政支出增长,城市化和人口密度问题→外溢性→必须政府解决。(3)此外,把对于教育、文化、娱乐、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增长将快于GDP的增长

17、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2)垄断(3)不完全竞争(4)外部性(5)公共产品(6)收入分配不公平(7)经济波动

18、政府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篇三:财政学复习资料总

财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财政概念: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指的就是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离开了国家或政府,就谈不上国家或政府的分配,就无所谓财政活动;反之,如果不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即使是分配活动,也不是财政活动。

:“自愿原则,无论纳税人或缴费者是否愿意,只要发生了应税或应费行为,他们就必须照章纳税缴费。这种强制性,是直接以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政治权力为依据确立的。

“,指的是政府分配大体表现为是货币的单方面转移,而不存在货币与资源和要素的直接等价交换。

财政政策:指通过增减政府支出或调节税收的方法,已影响总需求和总产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或“松”的财政政策。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互适应,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盈余性财政政策或“紧”的财政政策。它是指政府在编制预算时使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利用财政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以平衡社会总供求缺口,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财政政策。

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1.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

配置3.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

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2.规范工资3.加

强税收调节4.安排转移支出;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1.通过财政预算,调节社会供需平衡2.通过财政收入

与支出制度的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对财政职能的看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

制和政府机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引起市场失灵。市场机制的效率是以充分竞争

为前提的的,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的效率往往不能兼顾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公平和效率是一对矛盾。效率经由市场,而公平往往通过政府。只有政府的调节才能解决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弊端。在这方面市场是失灵的,解决不了,只有政府干预,进行调控措施

市场经济下需要政府来稳定和发展经济原因:①实践证明,全方位地依

靠市场,往往出现经济波动的状况。例如,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危机,通过市场机制的本身不能解决,只有通过财政金融手段和政府政策调整才能解决。②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消费性偏好和流动性偏好,加上信息不对称,往往造成资源盲目流动,导致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造成总供求关系失衡,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才能解决总供求失衡总题。

公共产品

免费搭车: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消费者能够从公共产品中获益,为什么不自己提供?

原因:“囚徒困境”非合作均衡:每个人都希望搭便车,而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

第二章

1.财政支出的概念及分类

财政支出是政府将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有计划地分配到各种用途中去的过程。

1)按国家职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

2)按经济性质分类(重点考):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3)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的分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

A.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是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B.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见效益约束

C.微观经济的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为了执行各种政府职能,用于购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用于维持政府部门正常运转所需和政府投资兴办各种实业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2.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它没有取得相应的商品和劳务,只是将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配。(促进社公) 3.区别:”购“直接增加了社会购买力,从而对社会生产、就业以及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均衡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的影响。“转”与它相反。

2. 瓦格纳法则(政府扩张论):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政府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张。 原因:1劳动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经济交往复杂化→经济主体间的摩擦增加→要求更多的政府保护、调节和管理活动。

2收入提高和社会进步→对分配问题的关心加强→对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政府以更大的比例提高这些方面的支出。

3政府需直接介入某些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

3.如何看待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

答:尽管有些国家在有的时期出现政府支出负增长的情况,但从长期和整体看,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构成了发展的总趋势。

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若干理论:政府活动扩张论,偶然事件论。非均衡增长论,收入再分配论可以分别解释为:(1)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公众对政府扩张有着潜在的需求;(2)偶然事件(如战争)加快了政府增长,而惯性又阻止其返回以前的水平;(3)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非均衡增长导致政府的增长;(4)某些集团利用政府使收入再分配向自己倾斜。

4.( 财政支出效率)社会成本收益分析法,是对特定的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评估的主要方法。缺乏直接的市场价格,是社会成本收益分析与私人成本收益分析的根本差异。

△对社会净收益价值的评估,涉及到对消费者剩余、时间价值和生命价值的估计。计算公共项目的成本收益,还经常需引入影子价格这一工具。为使不同时间发生的成本、收益可进行比较,应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在内,进行贴现。

第三章

1.财政收入的分类:

A.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临时性收入)

B.按财政资金的管理形式分类: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C.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1.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分类;①国有经济收入,②集体经济收入③中外合营经济收入,④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⑤个体经济收入等;

2.部门结构为标准分类;①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②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③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④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2. 什么是税收?国家征税的依据是什么?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取得的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

依据:基本依据:1,交换税——主体国家,提供保障

2.义务税——主体公民,有义务为所在国家服务

3.税收有哪些特征?

特征:(1)强制性:指国家征税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过颁布法律、法令进行的。是

一种强制的课征。

(2)无偿性: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

也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或报酬。

(3)固定性:指国家征税前,税法就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

额,税法所规定的这些征收标准,国家和纳税人双方都必须遵守。税

收的固定性实际上不是税法的确定性,不能把固定性误解为永久不

变。

4. 简述税制的要素:

答:(1)征税对象又称课税对象或是课税客体,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征税对象是税收制度最基本的要素。

(2)纳税人又称纳税义务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3)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

(4)起征点是指征税对象数额所达到的应当征税的界限。免征额是指准予从征税对象数额中扣除的免于征税的数额。征税对象小于免征额时,不征税;超出免征额时,只对超过的部分征税。

(5)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的税务违章行为所采取的惩罚性措施。税务违章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属于税收征管制度方面的违章行为,如纳税人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未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记账凭证,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等。 b属于税收制度法规方面的违章行为,如偷税、抗税、骗税、欠税等。

c拖欠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5. 税收的分类

a. 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为:所得课税,商品课税,财产课税;

b. 按是否可以转嫁来分为:直接税(不能转嫁)和间接税(可转嫁);

c. 按课税标准分类:从量税(数量、重量、体积)和从价税(价格);

d.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来分:价内税(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和价外

税(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

e. 按隶属关系来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此外有的国家还有共享税:即中央和地方分成

6.税率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名义税率、实际税率。

7. 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或法令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办法的总称,内容包括税种的设置、各个税种的具体内容等。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消费税:是以某些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企业所得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或境内、外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8. .实行增值税的原因:1)传统的全值流转税按商品流转额全额征税,同一种商品会出现因生产结构不同而导致税收负担不等的现象。2)传统的全值流转税使商品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就要增加一次税负,不利于商品的合理流通。3)传统的全值流转税不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9. 赋税转嫁与归宿:转嫁: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归宿:处于转嫁中的税负最终落脚点,它表明转嫁的税负最后是由谁来承担。

10.简述世界税制结构的基本格局,分析我国今后的税制改革及其对税制结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基本格局: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选择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以所得税、财产税等为辅助税种的税制结构模式,而大部分发达国家则选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以流转税等为辅助税种的税制结构模式。

影响:今后我国税制结构改革的任务是,适当降低流转税的比重,提高所得税的地位,并通过有关具体税种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税收制度的公平、效率以及财政收入等目标,为国家财政支出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为缓解贫富差距、实现和谐社会提供合理的制度环境和有效的调节工具。

11. 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12.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3负税人是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在实际生活中,有的税收由纳税人自己负担,纳税人本身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有的税收虽然由纳税人缴纳,但实际上是由别人负担的,纳税人和负税人不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税负的转嫁问题,如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

14.人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是机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部队、学校和其他单位,或者是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经营者和其他自然人。

第四章

1.政府预算是一定时期内,政府实现特定目标所必须完成的各种项目的计划,即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首先是政治。其次是决策。再次是政府收支报告。最后是制定政府计划和政策的重要工具。

2.政府预算特征:1)计划性—政府预算的直接表现形式。预测与实际是否相符并能否实现,取决于预测的科学性和民主化程度。2)归一性:所有收支都应当纳入政府预算,处于政府预算的约束和规范下。3)公开性—政府收支活动的透明性。4)法治性 5)年度性—起讫时间,通常为一年。

3. △财政赤字、赤字财政

财政赤字:财政活动完成时出现的赤字,这是实际的真实的财政赤字。(被动出现)赤字财政:指的是编制预算时安排的赤字,这是计划中的赤字。人们积极主动安排下出现的财政赤字

4.为什么有预算?

财政分配的货币化是政府预算产生的必备条件。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货币关系渗透到整个再生产领域,财政分配有可能充分采取货币形式。只有在财政分配货币化的条件下,才能对全部财政收支事先进行比较详细的计算,并统一反映在平衡表中。这样比较能完整反映国家财政分配活动,而且也有利于议会对国家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5.预算的功能

国家预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确定政府可获得的资源,有利于全面安排支出。通过预算的编制,事先进行预测,使我们能掌握一年内能筹集到多少收入,并根据财力的多少和支出的需要确定支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量人为出。2.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3.有利于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对预算的讨论决定和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是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体现。4.有利于政府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五章

1.: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凭其信誉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格式化的债权债务凭证

特点: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作用:1、缓解资金压力2、对资本市场进行调整3、利用公债的结构进行宏观调控 (公债: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公债分类

1)按发行期,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2)按发行地域,公债可分为国家公债和国外公债

3)按可否自由流通,公债可分为上市公债和不上市公债

4)按举债形式,公债可分为契约性借款和发行公债券

5)其他分类方法。如按发行主体,可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按公债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公债和货币公债;按利息状况,可分为有息公债和有奖公债;按公债用途,可分为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

3. 内债是各债务主体以本国投资者为对象,通过发行本国货币计价的债券证书,或以缔结特定契约为手段所形成的债务,又称“国内债务”。

外债,国家向外国商民或政府的借债,属于国债的一部分;一般不包括个人或私商向外商


《财政学复习题》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53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5-1-10 02:55 , Processed in 0.2654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