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桃花源诗相命阅读答案
篇一:桃花源诗相命阅读答案
《桃花源诗》阅读答案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_百度作业帮 《桃花源诗》阅读答案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 《桃花源诗》阅读答案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陶渊明《桃花源记》1.翻译句子(1)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2.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陶渊明作品,是八上的课文)中哪些句子表达的句子意思一致?3.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社会情景?拜托了??急求??老师作业额?? 滕州2oxk 2014-11-09 1.翻译句子(1)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 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2)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2.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那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同”3.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境? 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篇二:桃花源诗相命阅读答案
篇三:桃花源诗相命阅读答案
桃花源诗(陶渊明)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qì).桑竹垂馀荫,菽(shū)稷(jì)随时艺②;_百度作业帮 桃花源诗(陶渊明)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qì).桑竹垂馀荫,菽(shū)稷(jì)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mǐ)王税.荒路暧(ài)④交通,鸡犬互鸣吠.俎(zǔ)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r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⑥(yì).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1:.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社会现实?《桃花源记》中哪一句也谈到了这个时代2.桃花源记中对桃花源环境及生活的描写与《桃花源诗》是相照应的,请写出下列诗句在桃花源记中的照应语句.(1)桑竹垂馀荫,菽(shū)稷(jì)随时艺②;(2)俎(zǔ)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3)童孺(r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⑥(yì). 语文大郎ta2014-12-09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天边暖和了;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篇四:桃花源诗相命阅读答案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②王税。
荒路暧③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④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注]①肆:尽力。②靡(m!):没有。③暧(4i):隐蔽。④俎(z():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⑤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
(1)写出《桃花源记》一文中与下列诗句相对应的语句。
①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是《桃花源诗》的序,二者都是通过虚构一个______来寄托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3)翻译句子:“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解释加粗词。
①日入从所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斑白欢游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具体化,在内容与思想上是一致的。 答案:(1)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桃花源记》 世外桃源
(3)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
(4)①休息。②游玩。
篇二:《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 俨然() 阡陌()() ....
邑人() 诣太守() 垂髫() ...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B、便yāo()还家
C、yuán()溪行 D、xún()病终
E、欣然guī()往F、后suì()无问津者
3、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B、率妻子邑人古义 今义..
C、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 ..
E、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
F、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
4、填空。
①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 ,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 朝。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 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 的愿望。
②《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 桃源, 桃源, 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③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
是: ;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
是: 。
5、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 B、后遂无问津者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处处志之( )见渔人,乃大惊( )
(1)志(2)乃
寻向所志( )乃不知有汉 ( )
寻向所志( )武陵人捕鱼为业( )
(3(4)为
寻病终(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既出,得其船( ) 便舍船( )
(5(6)舍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屋舍俨然 ( )
(一)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6---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属:阡陌: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8、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9、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
答:
10、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①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②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
③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④“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⑤“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11、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1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13、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二)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13----17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14、给下列各字注音。
稷( ) 靡( )吠( )
俎( ) 孺( ) 怡( )
15、解释下列各字在句中的意义。
憩( ) 荫( ) 纵() 斑白()
16、翻译下列两句诗。
①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译文:
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译文:
17、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的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相一致?
答:
18、节录的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结合注释疏通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
(三)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18----21题。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19、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 》。
20、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
①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
②饮其水皆寿。.
③或至百二三十岁。 .
④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 ( ) ) ) (
21、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
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22、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三、写作
32、《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可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桃花源到底是否存在?为何找不到呢?请展开想像的翅膀,给读者一个答复或解释,可围绕“桃花源如何消失”这一范围去组织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1.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2.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3.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是:。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 ;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 ;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5.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说明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 。
6.文中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8分别概括文章二,三段的段意,并给第二段分层。
9.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表达了桃园人怎样的意愿?
10、作者描绘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美好的社会,意图是什么?
11、联系全文思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12文章结尾写“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后来却又为何“遂迷,不复得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3、文章既然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最后又交待了“南阳刘子骥”,是否多于?为什么?
14、翻译下列语句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huò、yǎn、qiān mò、yì、tiáo
2、A.咸 全、都 B.要 同“邀”邀请 C.缘 沿着 D.寻 不久
E.规 计划 F.遂 于是,就A.shě舍弃 shè屋舍 B.zhuó衣着 zháo着急
C.jiān房间 jiàn间隔 D.shuài率领 lǜ圆周率 E.yǔ语言 yù不以语人
3、A.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B.妻子 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C.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D.如此 像这样 这样E.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F.鲜美 (指色彩)鲜艳美丽 指食物味道好、浓
4、①陶渊明 潜 元亮 东晋 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 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 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②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 发现 访问 离开③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略
7.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阡陌:田间小路 垂髫:指小孩要:同“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于是、就 惋:惊讶、惊奇
8.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渔人 渔人
9.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语,“不管”。
10.(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咸来问讯(4)先世避秦时乱(5)与外人间隔
11.发现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
12.C 13.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14.jì mǐ fèi zǔ rú yí
15.憩:休息 荫:遮蔽 纵:纵情 斑白:指老人
16.(1)春天养的蚕吐出长长的丝,秋天庄稼成熟收割而没有国家的赋税。
(2)孩子们纵情地放声歌唱,老人们欢快地到处游玩。
17.与课文中“土地平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达了一致的意思。
18.这些诗句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
19.桃花源记 20.①只 ②长寿 ③有的人 ④这里
21.多过其实
22.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
阅读练习答案
1.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甚异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与外人间隔。
6.为了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之久远
7.为陶渊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痛苦生活而叹惋。
8(二)渔人进入桃花源及见到的景象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1)继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2)继续桃源人的幸福美好生活
(三)渔人在桃花源的生活经历
9不希望受到外人的骚扰或侵袭,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10、一是表达自己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二世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三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11、生活在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乐富足、宁静纯朴的理想社会
12、 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
13、 不多余,这样写是为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作渲染,增强表达效果14.略
篇三:桃花源诗阅读题及答案
篇一:桃花源诗阅读题及答案
篇二:桃花源诗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诗》阅读答案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_百度作业帮 《桃花源诗》阅读答案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 《桃花源诗》阅读答案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陶渊明《桃花源记》1.翻译句子(1)春蚕收长丝,秋收靡王税.(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2.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陶渊明作品,是八上的课文)中哪些句子表达的句子意思一致?3.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社会情景?拜托了??急求??老师作业额?? 滕州2oxk 2014-11-09 1.翻译句子(1)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 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2)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2.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那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阡陌交通,鸡犬相同”3.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境? 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篇三:桃花源诗阅读题及答案
自己找都有.赏析: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值得与《桃花源记》参照阅读. 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或者说,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相命肆家耕”,是说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税”,是说到了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说明没有封建剥削和压迫.接着写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礼仪,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孩子们纵情地歌唱,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游乐.最后写那里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怡然自得.随着季节的自然变化调节生活和劳作,所以连历法也用不着,更不用竭尽思虑、费心劳神了. 第三段,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奇踪隐五百”,是说从秦到晋,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概数,实际是约六百年).“一朝敝神界”是说桃花源被渔人发现,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复还幽蔽”,是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人们读到这里,往往会想,既然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已“处处志之”,那么,怎么会再也找不着呢?如果细读《桃花源诗》就会发现诗人对这个问题是已经作了回答的,那就是“淳薄既异源”,意思是说,世俗生活的浅薄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是格格不入,绝然不同的.试想,如果真在那么一个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给刘子骥他们找到了,那么,它还能独立存在吗?东晋末期,战乱频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千余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桃花源的有无进行过探讨.有人说,避乱逃难时,确实有许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穷乡僻壤去过理想的生活.但能不能据此而把这个理想与桃花源等同起来呢?显然不能,因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尘嚣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意思是希望能驾起轻风,腾飞而起,去追求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其中显然包括诗的开头所说的古代贤者和桃花源中人).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无弦琴是弹奏不出声音的,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虽然超尘脱俗,无法实现,却也正是为了“寄其意”.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桃花源诗》在有些方面确比《桃花源记》写得更为具体、详细.《桃花源记》局限于写渔人的所见所闻,渔人在桃花源逗留时间不长,见闻有限.而《桃花源诗》显得更为灵活自由,也便于诗人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此我们读《桃花源记》不可不读《桃花源诗》. 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桃花源诗》赞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会诗人写作的本意.所谓“古法”,虽是一种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而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于何劳智慧”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示憎恶与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渊明是一个“有志天下”“欲为为而不能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报负而无法实现,这才是他的思想本质,我们读他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释: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10.(2).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 zs慕容紫英zs 2014-12-11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释: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10.(2).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13.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释: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10.(2).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 30806072 2014-12-12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释: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10.(2).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13.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 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上的,我们老师讲过就是这个吧。 。篇四:桃花源诗阅读题及答案
一、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 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 (10分)
(甲)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羁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文:
四、读下面文言文(17分)晋太元中?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3.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五、(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 什么样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六、阅读文言文(13分)〔甲〕见渔人?皆叹惋
〔乙〕房玄龄①奏:“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③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3)诚不可缺 诚: (4)卒亡天下 卒: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3分)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八、(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十、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5.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十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13分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
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十二、林尽水源?“不足为外人道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 (4)皆叹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十三、晋太原中?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相命肆农耕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8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