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4篇作文
论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公民之责;“你们撤退,我掩护”,这是军人之责;“别害怕,我来救你”,这是医生之责。“这事儿,谁负责?”是你吗?无论作为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我们每天都要负责任,为什么我们要负责任?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
有人说:责任是权利的前提。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外部门的、外单位的、外国的事情,通常离我们的本职责任要远一些,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不管不问,但是当外部门的工作牵涉整个公司的利益,外单位的举动影响全国的形势,外国的事态影响全世界的安危,这时候我们还能独善其身吗?还有一个反证是:父母在抚养子女时会计算他们将来的权利和收益吗?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种责任。古人常说的“忠孝节义”就是为人之责,今天我们可以对应地翻译成公民之责、子女之责、家庭之责、朋友之责。除此之外,“当你遇到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便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比如上班、服兵役、干体力活儿这些,都是我们的个人的责任、事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责任是一种约束;责任是前进的路标。我们有时候会指责某人“不负责任”,其实,他正在负责完成那个“不负责任”的角色的所有表演。
至今记得林觉民的《与妻书》,缠绵悱恻而又豪气万丈。那句“吾至爱汝,即此一念,使吾勇于赴死地”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林觉民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家庭的责任,但他更清楚自己承担的国家的责任。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弃家庭乃至生命于不顾,追求探索着真理,这便是一种力量,一种源自恪守责任的力量。楚国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宋代的岳飞,清代的林则徐,无不是以国家责任为重的典范。中华民族正是由这些脊梁支撑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责任是有层次的,责任更是一种信念,一种执著于真理的信念。
人类繁衍生息如一场接力赛,前辈在延续生命的同时,也传递给了我们与时俱进的责任。因此,我说:责任是自然的规律!责任是我们人生的意义!作为肩负21世纪振兴中华重任的我们,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的责任。
论自立(兼论子女教育)
作为一个四岁男孩的妈妈,我看完《狐狸的故事》感触很深,那种固执的驱逐其实也是最深的爱,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生命的责任。
真爱,就是教孩子自立。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有阿姨,一大帮人围着一个小孩转,饭来张口,予取予求,这样精心呵护出来的孩子往往自立能力差,长辈的溺爱反成了祸害!而动物世界里,因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各种动物依靠自立,延续着庞大的种族:野牛犊必须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
站起来,跟随母亲一起奔跑才能躲避闻到气味前来的狮子或猎豹;小海龟必须在钻出蛋壳后马上爬到大海里去才能躲避海鸥、狐狸等掠食者的屠戮。面对孩子未来的挑战,我们父母,准备了什么?帮他做好一切准备,让她专心读书,然后帮他买房,实在买不起也得想办法帮她交个首付,难道,大家都在这样做时,这就是中国家长的爱?
由于不自立,许多孩子上初中还不会自己系鞋带;考上大学后要家长陪读,帮忙洗衣服、刷碗!这样的爱,即使试卷上全是100分,父母的答卷却远未及格!自立不是非得要两岁孩子刷碗,三岁孩子自己做饭。自立,是一种性格,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这种特质在小时候可能只是帮助小孩子应付幼儿园的生活或者自己系鞋带、穿衣服,长大成人之后就成了他们立业成功的基石,受惠终身的财富。
因其珍贵,所以艰难。这种自立不是来自一堂课,一顿训斥或者一顿棍棒,而是来自父母身体力行的实践,旷日持久的耳濡目染。父母自立,则孩子有可能自立。父母若是不管,放任自流,则小孩子能自立者实属万幸,更多的则是见好学好、见坏学坏的随波逐流去了。这样的父母,实际上是不配做父母的。
自立,是人生的支点。我们都希望通过最少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回报,希望有贵人相助,一飞冲天,然而,如果我们不能自立,再大的回报也可能难以独享,即使能一飞冲天,也难免和别人飞天之后再一同重重地摔回地面,因为,我们缺乏一个支点,自持的支点。
自立,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予子千金,不如教子以艺”这句话说明古人很早就明白了“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花不完的金银财宝,而是能创造无尽财富的能力。”这个道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犯这种大包大揽的错误呢?
大人在社会上要自立,小孩子终究也是要长大的,所以,当然也要自立。也许,家长们会说:还早,还早。在我看来,我们早应该像训练小牛犊和小海龟一样,快!快!快!快自立!
身边的诱惑
身边的美食,悄悄改变我们原本匀称、健美的身材;身边的华服,悄悄掏空我们的钱包;身边的金钱,悄悄把人引向贪婪的深渊;而那些失去监督的权力,悄悄把一批又一批意志脆弱的官员送进了班房。于是,专家们提出要健康饮食,要理智消费,要生财有道,要廉洁奉公,这一切,皆源于那个被人称为“魔鬼”的诱惑。
在凡尘俗世中,有很多的诱惑正在向我们招手,有宽敞舒适的别墅和豪华轿车,有大摞花花绿绿的钞票,有前呼后拥的排场。是的,看上去很诱人,可是且慢,有谁知道哪些拥有今天这般富贵与显赫的人,在发迹前奋力打拼的辛苦?互相倾轧的残酷?难道我们温馨团圆的小家不幸福?加了棉垫子的自行车后座不浪漫?浸了汗水带着体温的钞票不欣慰?安静和谐的生活不自在?
诱惑,无论你能否抵抗,它总在那里。对于勇者来说,它们可以是路标,提示自己奋斗的时间和努力的程度;诱惑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为诱惑,小草点绿了大
地;因为诱惑,人类登上了月球步入了太空;因为诱惑,我们才对生活充满激情,我们人类社会才会不断发展。
对于弱者,它们可能是陷阱,用或厚或薄的糖衣,将人引向深渊。有人抵挡不住金钱、美色、权力、虚荣甚至一些畸形变态的诱惑,导致身陷囹圄、妻离子散、穷困潦倒甚至命丧黄泉。
因为希望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便产生了烦恼。面对诱惑,何不勇敢地正视自己,何不在自己的“所有”中享受?蜜蜂也许会被雄鹰能搏击蓝天自由飞翔而诱惑,可它却忘不了自己有传播花粉使大自然五彩斑斓、果实累累的功劳;沙砾也许会被玉石的光彩夺目、价值连城所诱惑,它忘却不了自己可以铺垫基石成就万丈高楼;丑小鸭也许会被白天鹅洁白无暇、美丽高贵所诱惑,可在长大之前,它只能是一道平凡的风景。面对诱惑,爱我所有,你会发现,自己很富有。
身边的诱惑很多,小到晚餐是否还要再添半碗米饭,周末是否再买一双鞋子,大到别人送上门来的现金,或者那些似乎可以瞒天过海的天衣无缝的小动作。面对诱惑,请让科学引路,不胡吃海塞糟蹋自己的身体;请让正义把关,不贪婪取巧玷污自己的人格。
抵挡诱惑,做一个健康的人,正直的人,从容的人!
积极心态 积极人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积极的心态和消极的心态做同一件事确有不同的结果。社会给我们的压力很大,要想一直保持积极心态实在太难,如果过于消极大家就会很容易自卑,烦躁,抱怨,不满。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保持长久的积极心态呢?
有的人,一生积极向上,一辈子健康快乐;有的人,总是自怨自艾,一辈子郁郁寡欢。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环境,想力求改变,则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让一个人充满自信、受人喜欢、知足常乐、倍感幸福,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让人改变自我、改变世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再加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追求,你总是能如愿以偿、实现梦想,而这正是一切成功的根本和起点。
当然,积极的心态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相反,它教会人们在看待事物时,能充分考虑到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同时,它让人不会因此沉溺其中,面对失败、挫折、误解、意外不会自甘堕落、无所作为,他们擅长放弃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免被那些小事误导而偏离主要目标和重要事项;他们总能及时地调整情绪、心存高远,以乐观、向上、愉悦和创新的态度走出困境,面向未来。
人们需要保持着内心积极的力量,从始至终、永不放弃。特别是在人生中不如意、不顺心、不快乐的阶段,更是需要拥有充足的心灵资源来支撑度过。如果真的觉得最近比较倒霉,那么,请切断和你过去失败经验的所有关系,消除你脑海中
和积极心态背道而驰的所有不良因素。你自己要了解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对挫折时所抱的心态,训练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中,都能发现和挫折等值的积极面。参考别人的例子,提醒自己任何不利情况,都是可以克服的。虽然爱迪生只接过三个月的正规教育,但他却是最伟大的发明家。虽然海伦·凯勒失去了视觉和说话能力,但她却鼓舞了数万人。明确目标的力量必然胜过任何限制。
为了保持积极心态,你还可以彻底地"盘点"一次你的财产,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财产就是健全的思想,有了它你就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立即着手去得到它,去追寻你的目标,确定你需要的资源之后,便订定得到这些资源的合理计划,别认为自己要求得太少,积极心态并不主张大家贪婪,而贪婪是使野心家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要心怀必胜、积极的想法。用美好的感觉、信心和目标去影响别人。随着你的行动与心态日渐积极,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日增,人生中的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紧接着,别人会被你吸引,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跟积极乐观者在一起。自信能做好想做的事。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再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就发现你确实能。
篇二:作文借
高二作文学案(2012.11.26)编号4
姜晓静
【话题设计】很久以前,有三个探险家结伴到一个人迹罕致的大山里寻宝。经过数天的探访,终于寻得19件宝物。按照出力的多少和贡献的大小,3个探险家约定分别按占总件数的1/2、1/4、1/5的比例来分配19件宝物。但无论他们怎样演算,就是不能按照规定的比例算好分配。就在他们愁眉不展之际,正巧有一位白发飘逸的长者路经此地,他了解到分宝物的难处后说:“这有何难?我借一件宝物给你们,待你们分好宝物后,再把我借给你们的宝物还我就是了。”以20件宝物作总数,3人不一会儿就按10件、5件、4件的份额分配完毕,还剩一件交还长者。
材料中所讲的故事会使我们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借”。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学习目标:
1. 综合运用议论文的各种论证结构。
2. 掌握议论文段落展开的基本结构。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段落基本结构,提高议论文写
作水平。 学习过程:
一、 比较评析
(一)评读下面的作文思考并回答
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
2. 本文运用了那种论证结构
3. 细读第二段,说说这一段的结构形式。
凭借是一咱智慧
如果你是雄鹰,你就要凭借天空展示你的丰姿,如果你是树木,你就要凭借太阳促进自己的成长,如果你是溪水,你就要凭借山石溅出美丽的浪花……我们的生命之舟只有凭借大海才能顺利航行,凭借是一种智慧,记住:生活的路上,你不只一个人。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凭借会使我们节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谁具有凭借的智慧谁就更容易到达成功的巅峰。奥运会上的冠军们固然自己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更与他们身边的人分不开。就如女排的荣誉,代表的不仅仅是她们“胜不骄,败不馁”和顽强拼捕精神,也代表女排教练的汗水。女排若不是凭借他的汗水又如何会赢得世人的尊敬!美国女孩海伦〃凯勒之所以成为一位令人惊叹的人不仅仅是靠她自己的顽强意志,也是凭借了她恩师的耐心指导,如果她没有遇到这位恩师,她也许会一直走在黑暗中。没有人会只靠自己,就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要有所凭借。牛顿不是说“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吗?所以有凭借的智慧,我们会更容易成功。
1
不懂得凭借而只是一味蛮干,会浪费我们太多的时间,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每一分钟都要尽力使它有价值。没有一朵莲花会否定污泥,清高的莲花只有凭借污泥才能开放,而每一个人都像一朵莲花,不会凌空开放,如果想要有灿烂的人生就要有凭借的智慧。看看历史上惨痛的教训吧,清政府自诩为“天朝上国”,闭关锁国,不懂得凭借西方文明来发展自己,以至于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丧权辱国。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不懂凭借手下的良将谋士,最终衩刘邦打败……他是一位英雄,却败在没有凭借的智慧上。回首过去,我们应该明白:凭借的智慧不可无!
凭借不是照搬照抄,凭借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凭借不是丢弃独立和自立,凭借不是放弃努力完全依赖他人,凭借不是不择手段窃取他人成果。凭借是一种智慧,一种懂得与别人协作向别人学习实现人生价值的智慧。
为了明天的希望,为了辉煌的人生,让我们掌握凭借的智慧吧! (二)读下面的几个片段,看看它们各自的论述是否让你信服。
片段一 筷子兄弟的那首《老男孩》曾火热一时,歌词中“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
放弃”,现实和梦想往往总会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甚至现实会冷酷地将梦想撕碎,可他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不久,他们便借助春晚的舞台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也让他们更有信心在音乐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内心有再多的豪情壮志也比不上真正实现那份理想,尽管借力,那也是成功的
片段二因为借,他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蜀相诸葛亮,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上知天
文,下晓地理,他善于借,大战将近,蜀国战箭短缺,诸葛亮向刘备立下了军令状: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诸葛亮想到了借,他巧妙借用当晚打分,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
诸葛亮巧妙的运用他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使国家得到大获全胜。
片段三借,有助于事业成功。为物理学奠定基础的牛顿的多次研究成果均是“借”先人
的成果完成的,他的万有引力定律更是在丹麦物理学家第谷日复一日的对天体的观测记录的基础上建立的,他借用了先人的成果取其精华。正如他所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试想,倘若牛顿没有借先人的成果,只管自己研究,又怎么会有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大定律,可见,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比较《凭借是一种智慧》的第二段和以上三个片段,说说他们有何不同。
(三 )读下面的片段思考论据的使用是否合理,有说服力
学会借助那是一种生存之道。杜鹃可谓是鸟中的“歌神“。可歌神的生育下一代可是借助他人之力完成的,杜鹃产卵时总是会产仔山雀的巢里,他们的蛋非常相似不知情的山雀就辛勤养育杜鹃的后代。母杜鹃雀在枝头欢。杜鹃正是借助他人的力量繁衍着。
二、精彩段落欣赏
细细品读下面篇章中的做标记的段落,体会学习其论证结构。
借鉴之美
2
尔学习借鉴了德国海尔的技术,将其全部消化吸收,于是才有了海尔今天的辉煌。借鉴他人,海尔集团在世界白色家电制造业中脱颖而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宝要想强盛并保持不衰的文明活力必须善于借鉴他人。大和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善于借鉴他人的民族。早在公元8世纪,日本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实行大化改新,于是有了日本封建文化的灿烂。近代日本在亚洲最先学习西方文明。明治维新,使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二战后,又是引进欧美先进技术,日本再次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强国,奠定美日欧三足鼎立之一的基础。可以说,日本是搭别人“东风”而走向辉煌的,没有借鉴,就没有今天的日本。
借鉴山的博大可以使我们厚重,借鉴水的坚韧可以使我们顽强,借鉴海的浩翰可以使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得以让大唐闻名中外古今……正当世人用赞誉和敬仰的光环将他们环绕时,依然光亮的是古人们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在熠熠闪光。
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愚昧无知,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借鉴西方精华,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和响亮?
们宽厚,善于借鉴他人助你成功。 方法总结
三、学以致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古诗一首
无名氏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注]。
[注]贼,杀害。
这首古诗用极普通的事例,说明甘与苦、好与坏、利与害??大都相生相伴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请选择四句诗中的一句作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提示:副标题可自拟也可不拟。
四、美文欣赏
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
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名姓与容颜,依旧生动,依旧璨若群星。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二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与喜悦;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光芒与欢乐;想吧,中法文化年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精神与精华……中华之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
于是,打开未来的首页,我写下: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简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临场作文。拟题精当,紧扣材料主旨。开头采用铺排的方式,文辞美丽,结尾呼应前文,点题有力。行文思路贯通,语言流畅,文笔大气。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展开论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视野开阔,充满了时代特色。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其次,在精当概括地联系使用材料和对比论证方面,又使文章具有了思辨性。
巧借他物,补己之短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赢得了世人的无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它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下这样的保证,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它物,以它物来补己之短。
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写就著名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
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国家,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舰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
3
以制夷”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本文在议论的氛围中加入了适当的文学修饰,使语言在质朴中显灵动。文章的最大特点是议论的深入、透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次铺开,层层推进,前后文联系得当,环环相扣,在行文构思方面不失为一篇佳作,值得借鉴。
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题,没关系,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简评】
本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先从自然之景入手,揭示其蕴含的道理,然后由物而人,由个人而国家,行文中论据使用概括得当,语言精练,多用整句铺排。这样由点而面,由浅入深地构思文章,乃是本文的成功之处。结尾进一步铺排,巧用比喻,呼应开头,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
本文在主题深入挖掘上,还有点力度不够,使用的论据材料在相互间的联系上,还有些生硬。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兀立是山峰,本没有灵气,却借助脚下的绿水,构建出人间胜景;火红的花朵,本没有生机,却借助身旁的绿叶,表现自己的高贵;普通的佛寺,本没有神秘,却借助山林的隐秘,渲染自己的超尘脱俗。一个人,本没有什么特别,借助外物的力量,却能铸造辉煌人生。
荀子也曾说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也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作己有,去巧妙运用,一定会事半功倍。
日本人在这一方面做得真是绝了。只要听说哪个国家有什么新创造,它定会不惜重金,把它引到国内加以研究,对它开发,最后利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改进。这样的产品一经投入国际市场,绝对供不应求。日本就是凭借着这种“借”的本领,将一个弹丸之地变成一方富得流油的沃土,让许多国家刮目相看。
日本的富强,让我们看到“借”的力量,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借,一味地拿来,囫囵吞枣般地“吃”下去,借也是有讲究的。
我国长江口曾因水中缺氧而使鱼类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千方百计从巴西运来了产氧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葫芦藓。长江口水质变好了,鱼类众多。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葫芦藓泛滥成灾。为此国家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捞葫芦藓,真有点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在借鉴别人方法、经验,学习别人的优点时,一定不能盲目,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凭借他山之“石”,攻克难关,发展自我。
“他山只石”虽可“攻玉”,我们也不能见好就要,我们最关键的是要让自己“能要”、“会要”,还要“会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大鹏凭借六月之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泰山凭借平原的开阔,成为“五岳独尊”,所以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去借,去开拓。
记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简评】
本文的不足点是在使用事实论据时语言不够精练,并在揭示实质时有些乏力。
他山之石,可心攻玉
回眸千年,王朝更迭,风云变幻,英雄层出,帝王将相,善用借者,得天下。
借,是一种战略,曾经有人名孔明,扶刘备于三国鼎立,通晓天文地理,三国赤壁,孔明草船借箭,迎借东风,一举烧毁曹军联营,致使瑛军人心惶惶,犹如焦蚁在烈火中翻滚,刘家大业得以巩固,士气得以振奋。曾经有人在历代帝王中叱咤风云,玄武门兵变之后的开元盛世,贞观主治,他的皇位稳若泰山,他借了一代谏臣魏征,敢于直谏,善于纳谏,公正严明,把“借”发挥到极致,成就了唐朝百年伟业。曾经英雄们把借运用到战略上,使它有了承接朝代的高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迎合王朝更迭。
借,是一种品质。中国儒家学派的大师,宣扬仁义道德的孔圣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借他人之所长,修身养德,借他人之学问,增广贤文,如此不耻下问,曾拜三岁孩童为师,是一种他人难以超越的品质。曾经圣人把借运用到品质上,使它有了温情。
借,是一种精神。曾经有人凿壁借光,只为刻苦读书,增强阅历,人穷志不穷,用一种信念完成这种借,是坚持、是勤奋,是心底不变的求知欲望。借,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人类在黑暗中创造光明探寻真理的坚毅精神。曾经有位大王,败了一场战争,自勉于草屋之中,卧薪尝胆,借苦胆之苦,激励自己不忘前耻,于是多年之后,他一举战胜了吴国,重新坐上自己的位臵。借,在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一种男人的气节,引导着迷路的人找回自己。曾经诗人们不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抒发自己的思想,慨叹心中的感情,诗人是寂寞的,是凄凉的,是孤独的,是有思想的,正是他们如行云流水般地运用了借,才把自己的内心谱写出知音符般美妙的弦律。 我们需要要借, 运用在生活中, 运用在成长中, “借”,直到成功。
学会运用借
冬天,只有寒冷,却凭借雪的妆扮,以银装素裹的面貌吸引着我们;月亮本不能发光,却凭借太阳光,成为诗人笔下的话题……可见,物质运用借,而展示自己,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借,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学会运用“借”,可以度过难关,踏进成功的大门,牛顿运用、借助丰厚的知识底蕴,总结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定律;爱迪生借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发明了无数东西;霍金借铁一般的意志,从阴影中走出,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假如他们没有学会运用借,怎么能迈过失败的门槛,怎么能成为不朽的人,我们心中的榜样呢?没有借,他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似的乱飞,失去精神支柱,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借。
学会运用借,可以化单调为美丽,化粗俗为高雅。正如没有挺拔躯干的紫藤罗,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精髓。若它不借枯树和篱笆,就如同一堆枯草,任人踏,任人踩,又有什么美丽可言呢?借把紫藤罗的单调无味化作了美丽芳香。又如篱笆
4
不借牵牛花,怎能成就一道道风景?正因为在那枯黄残败的篱笆上点缀着五彩斑谰的牵牛花,活像黑色天幕上有点点星星,才化粗俗为高雅,才有美景可言。
学会运用借,可以领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解历史,从而激励我们进步,震撼我们的心灵。我们借老师不分昼夜的帮助,借朋友的关心,借书籍锦囊相助,知道祖国的兴衰史,从远古到今天,从封建到自主,无不激励着我们,尤其因为清朝时的联军侵华,后来日本的侵入,都是我们无法忘怀的,在解放军的艰苦斗争下,在文人笔杆的斗争下,我们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借,来振兴我们的母亲——祖国。
就让我们携手,以借作为自己的助手,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来报效祖国,凭借“借”的动力,展示自己的美丽,让理想从这里起飞。
借借也无妨
舒婷说过:“我决不做一棵攀缘而上的凌霄花。”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凌霄花与橡树只要能借助彼此而相映生辉,这样的“借”是值得的。
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能够很好的诠释“借”。自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东晋王羲之师从卫夫人,临摹过百家,吸取百家而融会贯通,最终也得到后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评价。以后历代书法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蔡襄、米芾无一不是“借”先人之长,又独创一体,推动着中国书法的发展。
而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也同样有“借”——借景。在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园林木质建筑周围植上苍劲有气魄的古树,覆上嶙峋的怪石,使园林每一个部分都因另一个部分生辉,也就是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所说的“又杂兰桂竹木于亭,旧时栏楯亦随增胜”之意。典型的如西湖之景借三面山而一面城成为游人不绝的观赏胜地。 不仅这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像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样千年不衰的名句竟也是化用了前人的诗句,但却并不影响诗人的表达而让后人更深刻感受登临滕王阁领略秋水长天的深远意境。
从中国书法史、园林艺术、文学史的种种“借”来看,很多事物都因“借”而生辉。但这须有一个前提即借别人的优势来掩自己的不足。像凌霄花她只是借了橡树高大挺拔的身躯来挺起了自己的腰,从而让自己更美丽。
反思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是现代社会一例成功的“借”。借外国先进而中国又不具备的事物来,又摒弃了西方腐朽的生活思想和生活方式。现在的中国正在越“借”越繁荣,越“借”越富有。
中国的“借”源远流长,“借”得准,“借”得妙,“借”得让人叹服,“借”让中国历史卷起美丽的浪花一朵朵。
其实,凌霄花应该这么说:“我并不想做一棵伏在地上直不起腰的凌霄花,我只想借你的枝头让世人看到我其他的美丽!” 话题分析:
“借”的话题是十分宽泛的,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去写所有的与“借”相关的内容都是切题的,因为这道作文题中的提示材料中暗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提示材料中“借”的含义:三个探险家“借”长者的宝物,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以分配的难题;长者“借”宝物的目的也然——这就是材料中所说的“借”。因此,提示材料的丰富内涵就在于:社会乃至人生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有时仅仅靠自身的努力是无法解决的,这时如果我们能够打开视野,借助于外来的东西,也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所以,从提示材料中我们可以
5
看出,这里的“借”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借东西”,而是有其特定“价值”的;我们所写的“借”就必须体现出“解决困难”的价值取向。至于立意,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反弹琵琶、反其道而行之。
1、甘从苦中来。因为只有在逆境中仍然执着追求,才能化苦为甘。诗人流沙河一生坎坷,经历共和国遭遇的重大苦难,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奋斗,却于1957年被错判为右派。但是,他没有被苦难摧残,而是在苦中作乐,矢志不渝,终在1978年平反昭雪,重回文联工作。试想,假如他不在苦难中追求,不保持豁达心态,又怎能收获甘甜,又怎能写出“世界上总有人抛弃理想,理想却从不抛弃任何人”这么铿锵有力的诗句呢?可见,甘与苦没有必然,只要你视苦为甘,为甘在苦中追求,也能有苦尽甘来的一天。 2穿越苦痛,收获甘甜。只有忍受了电闪雷鸣,才有雨后彩虹的缤纷,只有历经层层洗练,才有细流的清婉动人,只有挺过了茧中的死亡的黑暗,才有蝴蝶生命的灿烂多彩。史铁生,面对命运三番五次的捉弄,面对病魔重重的考验。他对着地坛,用一颗翻滚着热血的青年的心发誓:“我要活下去。”没有了双腿,他用手“走”出了绚丽人生;不能奔跑在绿野旷地上,他放飞了梦想与希望,让智慧替他驰骋于知识的蓝天。甘甜总在辛苦的背后,穿越了荆棘,才能收获了甘甜美枣。
议论段五步法
(1)第一步,写观点句:段的首句设置本段的分论点。 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本段要论证什么问题。
(2)第二步,写阐释句: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解说(理论论证)。 可用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或联想类比。
(3)第三步,写材料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
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多写细节信息,多写感悟。 (4)第四步,写分析句:分析说理。
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了。 (5)第五步,写结论句:
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对分论点的延伸、升华。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这样本段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篇三:“借”题作文
以“借”为话题写作导引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
请以“借”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所写文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二、写作导引
荀子在《劝学》中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魏征死后, 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可见“借”的妙处之多,作用之大。当我们身处困难之时,我们借点帮助;当我们处在黑暗之中时,我们借点光明;当我们不知所措之时,我们借点指引。借金者小借,借情者大借。小草借了土壤,以身相许;小鸟借了大树,为其歌唱;人们借了心意,以成相待。更有被人们称之为神机妙借的“草船借箭”。借出来的是智慧,借出来的是美丽,借人之长,补己之短。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我们以“借”为话题写作时,就要搜索出与“借”有关的素材。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
本话题是一个蕴涵哲理的故事,如若单从字面去诠释“借”的内涵,列举“借”的方式,罗列“借”的内容,则太肤浅。不妨采用“实则虚之”的写法。从虚处着笔,抛其“借”之形,写其“借”之神。借其方法,借其思想,借出智慧,借出精神。写这样的话题,切入的角度要小,内容挖掘要深,感情表达要真,要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挖掘其隐藏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平中见奇,平中见新,平中见深。关于体裁,可以编述故事,可以写议论性散文,可以写小小说,还可以写议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等,但本话题更适合写成议论文。
三、优秀作文
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没有礁石,大海便没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没有沙粒,河蚌便没有了光亮美丽的珍珠;没有绿叶,红花便没有了婀娜多姿的娇艳……万物之美丽,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衬托;万物之精华,无不是自己与他物精美绝伦的结合。因此,我要说: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上帝是公平的,他在造物的时候会给予每个人同等的东西,但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借鉴,借人之精华,融己之智慧与美丽,以铸造人生的成功与辉煌。
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名姓与容颜,依旧生动,依旧璨若群星。坐在车上踽踽而行的是孔老夫子,他高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马鞭一指便向世人道出了行路者的智慧所在;韩愈不与世同流合污,一篇《师说》便让学习借鉴的美德流传千古;一道紫光摔开万道光芒,江面上露出的是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唐太宗在高吟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见兴替。”正是这学习接纳,勇于借鉴的精神才得以让大唐闻名中外古今……正当世人用赞誉和敬仰的光环将他们环绕时,依然光亮的是古人们善于借鉴和学习的品质,在熠熠闪光。
凭栏回首,清政府闭关锁国,愚昧无知,拒人之精华于千里之外,终而落得“山河破碎风飘絮”,泱泱大清国在外国的“精华”中风雨飘摇。倚栏回溯,孙中山怀抱一腔救国之情,学习西方民主借鉴西方精华,虽最终失败,却使中国即将倒下的屋梁注入了不屈与刚强。面临孙中山的救国之路,谁能否认这借鉴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和响亮?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美丽,终于在二十年前的春天绽放。走出国门,引进外族
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一首开放之诗,朗诵着民族振兴的渴望;一曲借鉴之歌,奏响了中华民族新的篇章!听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欢呼与喜悦;看吧,北京伸开双臂迎接奥运的光芒与欢乐;想吧,中法文化年让中华文化融入了新的精神与精华……中华之巨龙正腾空而起,这便是借鉴与自强结合的力量铸就的辉煌。
于是,打开未来的首页,我写下:借人精华,以铸辉煌!
【简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临场作文。拟题精当,紧扣材料主旨。开头采用铺排的方式,文辞美丽,结尾呼应前文,点题有力。行文思路贯通,语言流畅,文笔大气。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展开论述,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视野开阔,充满了时代特色。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其次,在精当概括地联系使用材料和对比论证方面,又使文章具有了思辨性。
巧借他物,补己之短
蒲公英没有飞翔的动力,却凭借风的吹拂,将种子撒向了山川大地;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攀依,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三峡本是封闭的群山,却凭借水流的冲击,造就了今天的奇伟瑰丽;月亮本无耀眼的光芒,却凭借太阳的反射,赢得了世人的无限赞誉……平凡的事物因为借了他物的长处才有了不平凡的成功,要想补己之短,只有巧借他物。
是什么,使曹冲破解了满朝文武都难以解开的称象难题?
是什么,使匡衡在家徒四壁,连油灯都舍不得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夜读诗书?
是什么,使诸葛亮人手不够、材料不够、时间不够却可以按时得到十万支箭?
无他,巧借它物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谁敢说仅凭一己之力便能走向成功?没有人敢下这样的保证,因为人生中难免会遇上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应想想它物,以它物来补己之短。
蒲松龄,在书斋中苦思良久而难下笔,遂去路口向他人搜寻奇人异事之文章,终于写就著名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
沃森和克里克,两次构建DNA模型却均遭失败,后来借用了科学家麦尔金斯的研究成果才最终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巧借它物是必然的,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也应当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一条原本昂首于世界之巅的国家,却因为闭关锁国成了列强口中的肥肉,于是在西方舰炮的轰击下,腐朽的清政府也有人喊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之后,明智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巧借它物,补己之短”的重要性,于是改革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中国发展的催化剂,中国,凭借自己古老的文明,凭借中国人的不懈奋斗,凭借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必将再一次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雄狮!
如果你是一条没有桨的船,没关系,扬起帆,让风送你一程。
如果你遇上了难题,没关系,去巧借它物,补己之短。
【简评】
本文思路清晰,文笔流畅。先从自然之景入手,揭示其蕴含的道理,然后由物而人,由个人而国家,行文中论据使用概括得当,语言精练,多用整句铺排。这样由点而面,由浅入深地构思文章,乃是本文的成功之处。结尾进一步铺排,巧用比喻,呼应开头,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
本文在主题深入挖掘上,还有点力度不够,使用的论据材料在相互间的联系上,还有些生硬。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兀立是山峰,本没有灵气,却借助脚下的绿水,构建出人间胜景;火红的花朵,本没有生机,却借助身旁的绿叶,表现自己的高贵;普通的佛寺,本没有神秘,却借助山林的隐秘,渲染自己的超尘脱俗。一个人,本没有什么特别,借助外物的力量,却能铸造辉煌人生。
荀子也曾说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这也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方法,我们可以拿来,化作己有,去巧妙运用,一定会事半功倍。
日本人在这一方面做得真是绝了。只要听说哪个国家有什么新创造,它定会不惜重金,把它引到国内加以研究,对它开发,最后利用自己的智慧加以改进。这样的产品一经投入国际市场,绝对供不应求。日本就是凭借着这种“借”的本领,将一个弹丸之地变成一方富得流油的沃土,让许多国家刮目相看。
日本的富强,让我们看到“借”的力量,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借,一味地拿来,囫囵吞枣般地“吃”下去,借也是有讲究的。
我国长江口曾因水中缺氧而使鱼类死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千方百计从巴西运来了产氧能力强的水生植物——葫芦藓。长江口水质变好了,鱼类众多。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葫芦藓泛滥成灾。为此国家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捞葫芦藓,真有点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在借鉴别人方法、经验,学习别人的优点时,一定不能盲目,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凭借他山之“石”,攻克难关,发展自我。
“他山只石”虽可“攻玉”,我们也不能见好就要,我们最关键的是要让自己“能要”、“会要”,还要“会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大鹏凭借六月之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泰山凭借平原的开阔,成为“五岳独尊”,所以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去借,去开拓。
记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简评】
本文在议论的氛围中加入了适当的文学修饰,使语言在质朴中显灵动。文章的最大特点是议论的深入、透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次铺开,层层推进,前后文联系得当,环环相扣,在行文构思方面不失为一篇佳作,值得借鉴。
本文的不足点是在使用事实论据时语言不够精练,并在揭示实质时有些乏力。
借鉴之美
有人孤独地走在浩渺的大漠里,却不肯接过别人递过的手杖;有人独驾一叶扁舟行驶在大海上,却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结果一个累死在黄沙上,一个消逝在大海里。
拒绝“借”的人的下场只能是这样。康德说:“人只有生活在人群中才是个人,有人性才是个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谁是孤岛,只有懂得“借”,才能找到生路。
自然美需要“借”,紫藤萝和牵牛花是凭借枯树和篱笆而展示昂然之姿的,否则只能匍匐在地,被人践踏。古人咏白海棠:“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也正表现出自然中“借景”所创造的美丽。那长在山坳里的野菊,虽然美丽,也只能被淹没。
人生也需要“借”。没有谁是完美的,世界上的人加在一起就拥有了所有的亮点,你却只拥
有其中的一部分,只有借鉴他人的优点,方能拥有丰富的学识和健全的人格。打开你的心扉,借来一缕阳光——或者叫真诚,或者叫友谊——来照亮你的心灵,让鲜花开满心田,你会发现人在世上的幸福快感,这是紧闭的心灵永远也感受不到的。
国家同样需要借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就意味着死亡,没有谁可以将外部世界弃掷一边而独自生活。忘不了近代史上盲目自大的清政府不肯学习西方,终致灭亡;也忘不了“十年浩劫”赶走了外国科学家,痛失现代化之良机。前人的帆影已经远去,潮水已打湿我们的衣襟——不能紧闭国门了,开放,开放!让春风吹进家园,谱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民族,亦要“借”。民族文化需要交流,民族需要交融。在多民族交相辉映的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需要借鉴,这才叫中华精神;在世界上,各民族同样可以“和而不同”。“中法文化年”的举办使许多巴黎人爱上了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也使中国人对那个充满革命主义精神的法兰西民族了解更多了,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两民族都得到了发展。
恰当的借鉴,并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而是借其之长补己之短,展示出借鉴之美。让我们学会借鉴吧。
【简评】
本文的立意准确,把握住了原材料的隐含义。开篇由事入理,由现象到实质,并恰当地运用名言警句,增加阐理的厚度。另一特点是构思上的横向联想,由观点而引出对“自然”、“人生”、“国家”、“民族”四个角度的思考,而这四方面本身又带有纵向发展的趋向。这看似平淡的构思,实则蕴含了作者的精细规划。
本文语言通顺,说理多用事例,避免了抽象和枯燥。不足之处是在阐理的深度和力度上尚有欠缺。
借万流而归一宗
一片白帆,没有驰骋的力量,却凭借风的野蛮,带着那船在海洋中遨游;
一块木棒,没有燃烧的热量,却凭借一点引星的光亮,把光明散向人间;
一条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的伟岸,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 凭借,是引发我们自身潜能的导火索,一旦点燃,将给世人以惊羡。
当我们自身有着某些不足与缺陷,为什么不试着去凭借些什么,给自己一个展现完美的机会? 站在历史的泽畔,回溯那一道道的沟渠,不禁感叹,有多少帝王将相靠着凭借成其盖世伟业。先秦有始皇,巧借六国之乱世,乱六国之乱心,远攻近交,纵横捭阖,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三国神相诸葛亮,一借新野奠定三国鼎立之势,再借迷雾送箭十万气周瑜,三是借东风火烧赤壁,败退曹孟德;今有红军巧借长征之途,避蒋军,传革命火种,借人民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邓小平挥斥方遒,开南海借改革开放之风振兴中华。正是凭借着种种局势,伟人们尽情挥洒着自己心中的壮志蓝图。
又有多少迁客骚人靠着凭借留其千古文章。晋有陶潜,挂绶归田,靠饮酒采菊,悠然南山,开创了新一代田园诗派;唐有李白,凭借满腹才华从长安突围,一路寄情名山大川,将满腹豪情,“三分啸成剑气,七分著成文章”,留在盛唐中央,引领一代风骚;北宋苏东坡,一桩“乌台诗案”,令其仕途由盛转衰,贬走黄山,正是凭借黄山,他夜游赤壁,放歌慨叹,吟咏出千古绝唱前后赤壁,终从黄山突围,走向文学颠峰;南宋辛弃疾,以武起事,立志报国,却受冷遇,只能凭借诗词歌赋,把吴钩看了,把栏杆拍遍。正是凭借,凭借着万种豪情,文人们尽情倾诉自己心中的酸甜苦辣。
当然,凭借也有另类。古有方仲永,凭借“聪明”炫耀于乡里,而终“泯然众人矣”;今有成克杰凭借职权,利己谋私,身陷囹圄。
盈盈月光,我借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借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借一片最热的;凄凄芳草,我借一束最灿的,来编织我的七彩人生。
微笑着,唱好生活的歌谣,巧借万流归一宗。
【简评】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开头一组排比句,既紧扣题意,又震撼读者。知识面宽,古今典故,信手拈来,凭借过硬的文字功夫,将观点阐述得鲜明突出。
借我一双慧眼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应借一双慧眼去“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双弟子因画卖得不好而问艺术大师们采尔:“为什么我用一天画的画,卖掉它却需要一年呢?”门采尔回答:“为什么不尝试着用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卖掉它说不定用不了一分钟呢!后来这位弟子取得了成功。他正是借用门采尔的慧眼开启了成功的金钥匙。
历史铭记着杜甫,岁月铭记着杜甫,要不是借助“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杜甫,谁又能知繁华的唐朝背后,竟隐藏着风波不小的”安史之乱“呢。
借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我们进入了一份恬然自得的心境;借助”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我们感受到了壮志凌云的豪迈;借助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们体验的了别离时的难舍难分的情意。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外物的力量,虽不能游泳,也能过江涉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许多人不就是借助《泰坦尼克号》中杰克的精彩表述“生命是天赐的,我们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享受生活,快乐每一天”而顿悟的吗?确实,有时候,只要借助一句话,一部电影,一本书,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借我一双慧眼吧,当一枚硬币遮住了的心灵,拿掉它,心中又是澄澈一片。这双智慧之眼就是善良。
借助一双慧眼吧,当一片乌云遮住了太阳,不要悲观,雨后总会有晴空,尽管泥泞的路在雨中。这双智慧之眼就是乐观。
借我一双慧眼吧,当生活中放了盐时,学会加点糖调剂,生活就变得甜了。这双智慧之眼就是心情。
就像卞之林的《断章》所说的,也许你在无意中做了一件事,给别人带来的幸福是无限的。同时,你自己也受益匪浅。重要是,借助别人的能力你有没有。
长短相济,皆为长
牵牛花能以昂然之姿示人,是靠枯树和篱笆支撑了自己的躯干;篱笆和枯树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凭借牵牛花的美丽装饰,亦遂增胜。
造物主在创造这个多彩的世界时,或是有心,或是无意的,每个事物都有自己致命的缺陷,但他总不忘记给每个事物一个“拐杖”,让它能够弥补这一缺陷,甚至使缺陷变成优点。这样,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也许只有这样,才叫“完整”,也许造物主认为这样才是公平的。
水有了沉稳的大山作背景,更显出了它的灵动,山有了灵动的水的缠绕,更表现出了自己的沉
《借物喻人的作文3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31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