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以人为本育桃李 以德育人馨满园
--- 记于都县新陂乡板塘小学校长汤水发
汤水发,中共党员,江西省于都县新陂乡板塘小学校长。这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的老校长,以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他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育导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汤校长走过的是一条执著追求、辛勤耕耘之路。他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和 先进个人。
爱岗敬业,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几十年来,汤校长一心想着党的养育之恩,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在以胡锦涛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周围,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的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用《谈话》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他能做到对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 板塘小学的师生清楚地记 得,2003年11月的一天下午,汤校长骑摩托车去乡中心小学参加校长会议,在路上为避让在公路上劳动的学 生,自己不幸摔倒在地,导致右脚踝受重伤,无法行走。医生建议他在家休息,但他心系工作,心系学生,所以他在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来到了学校,手撑着藤椅艰难的登上二楼为学生上课,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全校师生无不为之感动,学生们感动得流泪,都争着要搀扶汤校长上下楼。还有,在2004年10月,汤校长因患肛瘘病到市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伤口未愈的他不顾医生的劝说又来到了学校,为学生上课,为学生批改作业,为学生……像他这样的事例真是举不胜举。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出色的学校总是跟一个出色的校长联系在一起。从担任校长职务以来,要求老师做到的汤校长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他从来不做。他坚持每周星期日下午到校,星期五下午放学离校。节假日和寒暑假,他更是牵挂着学校的平安,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抒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汤校长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人师表、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让他在校领导班子中产生出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廉政方面他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或家人谋私利。在公务活动中,做到合理开支,手续清楚。
科学管理,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
在学校管理上汤校长有一整套经验。他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模式是“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他还拟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上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德育工作管理上他能够处于高屋建瓴的势态,强调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实效性。在学校管理上,汤校长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一次,汤校长由于家事而上班迟到了,学校教师都不以为然,可他却在考勤本上登记,并在教师例会上公开道歉。学期结束时,按制度扣了自己一元钱。正是汤校长这种严于律自的做法,感召着学校的全体师生。
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服务师生不言怨
汤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但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情系师生,乐于助人,是对汤校长的真实写照。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在生活上,汤校长更是给教师们一个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入住县城医院,汤校长不顾劳累亲身前往医院探望,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 动。某个冬天夜晚,一位教师发烧,汤校长知道后,马上穿上衣服把他送到乡卫生院,待到回家时已经是深夜2时多了。还有……类似例子真是太多了,容不一一枚举。
汤校长对学生也倾注了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助;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学校几位学生家庭十分困难,汤校长了解情况后,给学生们申请了困难补助,使这些学生的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
从而汤校长贏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贏得了领导教学工作的主动权。使全校呈现出一派校风正、学风浓、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逐步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跨越,从粗放管理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迈进。
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还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汤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
汤校长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使他深深懂得,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各种素质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因此,担任校长几年来,他在抓“师德、师能、师表”教育上狠下功夫,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学习。要求教师把每一个学生装进心中,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提高。在校园里,人人听到的都是欢声与笑语,讽刺、挖苦或歧视学生的言语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早已一去不返。
注重办实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汤校长每到一所学校都坚持做点实事,因此,不管在哪一所学校都能找到他的业 绩。在高田小学担任校长的五年间,汤校长协调村委会建起了“三室”综合楼,学校挤出经费建了校门侧围 墙,建了自来水工程,搞了“三室”栏河装修、实验室装修、仪器室装修和“文明校园”建设等;在觉村小学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在争取上级拨款的同时,学校挤出经费新建了教学楼;在板塘小学的二年时间里,建起校门……所有这些都是汤校长秉着勤俭办事的结果。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汤校长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老骥伏枥,壮心不已。30多年风雨沧桑,将屆退休年龄的汤校长依然心性不变。他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个甜美的梦,谱写著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二00五年四月
全国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十佳小学校长——方德顺
自任职以来,方德顺同志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爱,充满了对少年儿童的赤诚之爱,这爱既滋润了孩子,也成就了他的事业,更升华了他的人生理想,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被授予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小学十佳新锐校长”、全国“学校管理创新示范校长”、全国“一级星星火炬”奖章获得者、全国“爱国主义教育最佳园丁”、“中华杰出英模人物”、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系统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先进工作者、贵州省小继教第一阶段先进管理工作者、贵州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贵州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六盘水市“劳动模范”、六盘水市“十大杰出青年”、六盘水市人民教育基金奖“优秀教师”、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工作者”、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对于他的业绩,《六盘水电视台》多次在 “乌蒙之星”栏目以《脊梁》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加强研究,提升自我
任教之初,方德顺同志就意识到,毕生心血将奉献给小学教育这份事业。担任校长以来,由于市实验小学规模较大(近3000名师生),他虽然没有上课,但一直坚持听课、进行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他现在不仅承担着六盘水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的任务,还承担着国家教育质量创新管理决策顾问的任务,多次承担市、省、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评委的任务及六盘水市小学高级教师评委的任务。与此同时,不仅完成了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开发和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任务,该课题并评为全国优秀子课题,其成果荣获全国和省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三等奖等,主论文被评为省级一等奖和发表,而且现在正承担和实施着市级课题2项,参与市级课题研究5项。几年来,他发表和获奖的教育科研及管理论文30余篇,2006年以来,《全面加强学校管理 积极推及素质教育》发表于2007年《现代校长》第一期;《寻找丢失的羊》发表于《六盘水教育》2008年第二期;《加强税收文化建设促进税收将康发展》发表于《六盘水日报》2008年4月28日第三版;《赞凉都夸实小》发表于《少儿时代报》2008年6月18日第八版。《全面加强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发表于《现代校长》2007年第一期。课题成果《开发和利用课件提高课堂效益的研究》获全国结题成果三等奖、贵州省基础教育教学科研、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浅谈信息技术手段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获省级三等奖、《全面加强学校管理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获全国二等奖、《浅论课堂教学的有效和有为》获全国、省、市一等奖,并被作为全国第八届学术年会研讨的三个议题中的一个议题,《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
新时期德育内容的研究与探索》获省基础教育论文一等奖、《刍议“以学定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获省一等奖、《课堂应成为学生的舞台》获省一等奖、《充分利用课件优化课堂教学》获省三等奖。
二、加强指导,提升教师
几年来,在他及班子一帮人的积极工作下,学校坚信并一直践行着一个理念: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先教育好教师;只有拥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并持续地发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学校实施了常规管理科学化(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评),科研管理常规化(坚持把科研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做到人人有课题,树立“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意识),课程管理强制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品牌建设人文化(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师生共同成长,双向成才)的“四化建设”,并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以制度管人,以情感待人),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能力用人,以实绩评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由“教书型”向“科研型”、由“科研型”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心智同步,德育为先;能力为首,乐学为先;习惯为主,创新为先)的战略发展计划。
以科研网络为支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奖励条例为杠杆,以课改实践为归宿,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余项。由他承担的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被评为全国优秀子课题,该课题同时荣获教育部新一轮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结题成果三等奖,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三等奖等。近年来,学校教师多次在各级优质课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发表教学论文百余篇,50余人次获全国、省、市劳模、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等。
在抓好学校教师培训培养、教学研究、学校管理、自身提高的同时,他还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指导,由他指导、由张蜀南老师执教的语文课《自己去吧》获全国优质课评选二等奖、《小白兔和小灰兔》获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棉花姑娘》获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由他指导、袁野老师执教的作文课《编写动物童话》获全国作文录像课评选一等奖、语文课《口语交际——推荐一本好书》获全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由他指导、吴明兰老师执教的《一面五星红旗》和《生命生命》分别获全省语文录像优质课评选二、三等奖。
三、加强管理,提升学校
近年来,学校不断践行科学与民主管理,坚持“三个面向”、“两全方针”,办好有特色的实验小学(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色),不断完善“三园式”(获取知识的学园、健康成长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学校,加强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业务素质的提高,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化,师德教育经常化,业务学习系统化。开展了以学教育理论、深钻课标、教材、探讨教法与学法为主要内容的“四一”(每期备一节最佳教案;上一节最理想的达标课;每学年探讨一个教改项目;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活动及“说课”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鼓励各科教师成为教学骨干,教书育人行家。学校坚持 “三个创新”:理念创新——育人为本,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主动发展,和谐育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围绕“校风正、治教严、教风硬、学风实、师资强、设备齐、环境美、质量高、有特色、有吸引的合格+特色”的示范性实验小学的目标,为少年儿童编织幸福的童年。管理创新——淡化结果,关注过程。常规管理科学化(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评),科研管理常规化(坚持把科研工作纳入常规管理,做到人人有课题,树立“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的意识),课程管理强制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不随意增减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品牌建设人文化(以人为本,为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使师生共同成长,双向成才)。方法创新——以制度建设为载体(以制度管人,以情感待人),以科学评价为基础(以能力用人,以实绩评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由“教书型”向“科研型”、由“科研型”向“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心智同步,德育为先;能力为首,乐学为先;习惯为主,创新为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仅2006年以来,学校就先后被授予为“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学校管理创新模式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国家级、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十几年忘情工作,十几年不懈奋斗,沿着教改的道路,方德顺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教育战线上谱写一曲耕耘者之歌??也许,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校长所感悟到的幸福和骄傲。
工作单位:六盘水市实验小学
高州市2007年优秀校长候选人事迹材料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记高州四中副校长罗海珍先进事迹
罗海珍现任高州市第四中学副校长、工会主席、党支部委员,是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在职研究生。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执教为民的要求,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作为座右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加“三增两讲一提高”的教育活动,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工作踏实,执着追求,无私奉献,成绩显著。曾被评为高州市优秀女职干部、优秀妇女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
一、教育教学,追求高效
罗海珍校长深知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关心学生,执爱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罗校长自费订阅《数学教学参考》等5种教学杂志,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确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形成最优的教学特色。任现职前,罗校长曾任级长、初三毕业班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非常突出。例如1998年的初三(5)班,中考有13人考上高州中学线,有32人考上一、二中分数线,任教的数学平均96.3分,排在高州市前列。邱剑梅同学被评为茂名市三好学生。任现职之后,罗校长的教育教学经验愈加成熟丰富,先后任教高一、二级数学,每学年考试平均分、优秀率均排在全级前列,学科竞赛获奖人数均居同类班之首。培养的尖子生邓建福同学基础扎实,今年高考以150分满分的成绩摘取广东省理科基础状元桂冠。
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大好形势,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罗校长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确定教研专题,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几年来,罗校长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2篇获国家级奖励,有3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有13篇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有个5个课例被评为高州市优秀课例。
二、管理艺术,追求科学
任现职后,罗校长被全体教工推选为工会主席,分管体育、艺术、卫生、女工、女生工作。罗校长意识到随着职位的提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如何把工作做好呢?罗校长深入钻研有关书籍,向兄弟学校的领导请教,随领导到外地考察,悟出一个铁的真理:管理就是质量。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罗校长拟订、修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制度。例如“教代会制度”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教代会的职能,充分发扬民主,群策群力,为四中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校“财务内审制度”,保证学校财务收支平衡、合理,杜绝腐败现象。“体卫艺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去年高考,体育生张春宏、伍文海分别以总分720、704分居全市前列。今年高考,体育生陈德康以总分462分居全市第一名。去年高考,美术科31人参试,全部上线,音乐科9人参试也全部上线,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带领学校田径队参加高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也取得好成绩,总分获得全市第4名。组织文艺节目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均获奖,广场文艺晚会的每次演出都得到上级领导一致好评。“卫生制度”的严格实施,确保校园干净、整洁、优美,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学校也多次被评为高州市优秀卫生单位。
三、关爱女工,追求和谐
学校有女教工111人,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42.3%。女工工作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学校工作。只要把女工工作做好了,学校才能发展。针对女工工作忙,家务重,业务时间少的职业特点,罗校长经常组织女工开展文体活动。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十佳女园丁”、“优秀女教师”、“优秀女职工”,激励女工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如女工生病、住院、生活困难、思想有负担或家庭喜事、丧事,她都是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据不完全统计,她慰问生病女工10多次,个人捐款上千元,例如白荣盛老师患风湿病,步履艰难,罗校长到处为她求医问药,有时还帮她做家务,送小孩上学,使她切身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使她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病魔战斗,完成省级课题“分层教学”的研究,并被评为省级教改积极分子及茂名市“十佳好军嫂”。陈爱萍老师患血小板减少症,经常出血不止,尤其月经期间病情加剧,非送医院急救不可。罗校长除了经常探望她,关照她,还主动代她上课。有些女工会闹家庭矛盾,情绪低落,影响工作,罗校长便对她们悉心开导,循循善诱,消除矛盾,建立和谐的家庭。有些女工因为子女升学试考得差,升不了城区学校而愁眉不展,罗校长便想方设法找领导解决。
在罗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女工刻苦钻研业务,争做业务型的名师。她们团结协作,关系和谐,为四中的教育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学校也多次被评为妇女系统先进单位。
四、自强不息,追求完美
人类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出人才,必须靠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不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会被时代抛弃,自强不息是罗校长的人生写照,加强学习,自我完善,是罗校长人生目标。为了不被时代淘汰,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罗校长毅然参加华师大研究生班的学习,学完《政治》、《教学研究方法论专题》、《现代课程理论研究》等11门课程,完成了“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教学理论”毕业论文,领取“华南师范学院在职研究生班”结业证书,去年9月至11月,罗校长又撇下家庭,将读高三的儿子交给丈夫照顾,只身踏上广教“广东省校长培训班”之路。经过艰苦努力,自修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当代教育实践》、《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等5门培训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结业。去年她还被推选为茂名市第九届党代表,为茂名市教育事业的发展鼓与呼。
罗校长是位优秀校长,19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执着追求,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教育这块沃土挥满辛勤的汗水,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谱写完美的人生。
不求尽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余远声同志先进事迹
内江电大先教办
“不求尽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是一位共产党员已退休的老校长的座右铭和处事原则,他就是余远声同志,从教30几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无愧我心”,这颗心是一颗共产党员的良心,是 一颗教育工作者的爱心。
余校长1939年8月出生于内江市东兴区高桥镇,196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12月评为副教授。曾在内江第十中学任副校长、东兴区师范学校任校长职务。1986年9月调入电大任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职务, 1990年9月改任正校级调研员兼任工会主席。1999年11月退休。
余远声同志不失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从余校长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名共产党员所应具备的优秀品格与广阔胸襟,可以看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家乡的热爱。
从2000年5月开始余校长就在无条件的资助一名家庭贫困的高三学生阳临凡,在经济上共用去了约3000余元,包括他的报名费以及生活费用。阳临凡父母双亡,与婆婆相依为命。靠伺养家禽勉强度日,自从得知阳临凡的家庭情况之后,余校长便暗暗决定要资助临凡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并在家里召开了家庭会议获得了全家的同意。在余校长的心目中,他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一块金子被埋没在尘土里也无法展示自己的光彩,但是只要有人助其一臂之力就定能发光发亮,实现自己的价值。从事了几十年教育工作的余校长不忍心眼睁睁的看着一位充满潜力的年青人就这样因为家庭贫困,因为无力支付学费而耽搁了自己的前程。为了阳临凡的前途也为了对得起一位共产党员的良心,他毫不犹豫的担负起了资助阳临凡的重任。
临凡第一次来余校长家时身上穿得破破烂烂,余校长立即替他买了新衣新裤,冬天到了,天气异常的寒冷而临凡身上却仍是薄薄的单衣,余校长又帮他买了皮鞋,新棉袄,使临凡过上了一个温暖的冬天,可以说余校长就像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照得临凡身上暖洋洋的。临凡在余校长家度过了两个愉快的春节,考虑到临凡家中尚有一位年迈的婆婆,每次临凡过完春节回家之时余校长都会购买许多的年货,糖、鸡,蛋之类的,让临凡带回家,让婆婆也感受到了余校长的关切之情。临凡的婆婆身患重病时常需要医治,余校长同样会慷慨解囊为其买药治病。
2001年5月临凡要报名参加高考需要500元的报名费,而此时余校长一家都要去成都,而临凡却迟迟没有来拿报名费。临去成都时余校长还在着急、担心,生怕因此耽搁了临凡的高考,于是想出了一招,在自家的门上贴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请在楼下拿500元钱”,希望临凡上门时能够看到纸条拿到报名费。这样的纸条贴在自家的门势必给小偷提供了家中无人的信息,可见他用心良苦。虽然后来临凡并没有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但余校长的资助从物质上精神上都使他受益匪浅,从给余校长的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感激之情,他曾在信中这样写道“我是幸福的,你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爱意无限宽大,这在我身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了避风的港湾。”可见是余校长用无限的爱意使他感到生活的幸福,给了他走向人生的勇气。临凡上大学以后就不再接受余校长的资助靠着勤工俭学以及学校减免学费的政策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2002年余校长更是为家乡人民捐资500元修路。当时余校长回老家内江市东兴区高桥镇5村一组,正遇到生产队在修路,期间已经有一家附近的国有企业愿意出车拖运碳渣铺路,可生产队却苦于资金困难又无人愿意自掏腰包出工钱,使得修路的日期一拖再拖,余校长得知修路的困难时,二话没说就捐出了500元现金。有了工钱,路很快就修好了,使当地人民远离泥淋不堪的日子,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办了实事,办了好事。
余校长对贫困学生献出了一片爱心,对家乡百姓的事情伸出了援助之手,对自己的学生更是关怀备至,他的学生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任何困难都愿意向余校长寻求帮助,因为他们深深知道,余校长绝不会拒绝任何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能为他们度过难关。
余校长长期任公共课,他一直深信,老师要和学生以心换心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
篇二:以人为本育桃李以德育人馨满园
以人为本育桃李 以德育人馨满园
——记东坪中心学校校长李寿令
走到2003年的东坪义务教育无疑走进了沼泽地,作为东坪义务教育的“龙头”——东坪中学连续五年教学质量低下,造成东坪学生特别是素质好的学生大量流失。当时在洽湾中学、南丰二中都有东坪班,市山中学、桥背中学、莱溪中学也有大量的东坪籍学生就读。由于大量好生源的流失,东坪中学的教育质量更是雪上加霜,每年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就是二个左右。东坪乡的家长对学校的办学质量极不满意,家长代表多次到乡人大、乡政府、县教育局反映情况。而作为东坪义务教育的基础——东坪小学由于管理问题、学校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学校经费陷入困境,负债累累,难于运转;而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村小校舍大多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东坪义务教育如何摆脱困境,走出沼泽地,这是摆在南丰县教育局和东坪乡政府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过认真调研,决定将东坪中学和东坪小学进行合并,实行九年一贯制。2003年8月李寿令同志受县教育局任命从中和中学校长岗位调任东坪乡中小学校长。
2003年东坪中小学合并后,这是南丰县九年一贯制的第一所试点学校。通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几年来的执着和努力,东坪中心学校初中部连年升学指标名列全县农村初中前矛,小学部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农村小学前三甲。虽然我校取得了一些成绩,可上级组织和领导却给了我们无数的荣誉:2004年南丰县委、县政府授予我校第三届(2003-2004年度)县“文明单位”;2004年南丰县委授予我校全县教育系统唯一一所“群众满意乡镇站所”;2006年南丰县委、县政府授予我校第四届
(2005-2006年度)县“文明单位”,县教育局授予我校“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招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抚州市政府授予我校“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县文明办授予我校“和谐平安学校”,县教育局授予我校“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县教育局授予我校“综合目标评估先进单位”,“基层工会先进单位”,2008年南丰县委、县政府授予我校第五届(2007-2008年度)县“文明单位”等等,李校长本人多次被评为“县、乡先进教育工作者”,并连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支部书记。可以说,东坪中心学校在李寿令同志的带领下,正在办成一所教学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良、教学质量优异的人民群众满意、上级领导放心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县级满意学校。
回顾这几年的历程,可以说他是一个钻研型、务实型的校长,看他这几年的校长工作,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依靠”, “两个强化”, “ 三个落实”,“四个建设”。
一、紧紧依靠
紧紧依靠上级组织和领导办学是我校的第一要务。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套话、空话,可我们却是这样做的,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表现在:改善学校“硬件”要紧紧依靠。2003年在教育局罗文龙局长的直接指导下,在东坪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王友宗书记、李文庆乡长的大力支持下,李校长不辞辛劳地跑上跑下,为我校积极争取到了两大项目、一条路和系列附属工程。两大项目就是小学教学楼工程,中心学校学生公寓工程,小学教学楼在200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学生公寓在2004年完工并投入使用。而争取到的配套资金分别只是十六万和十九万,余下的三十多万都是由乡政府勒紧裤腰带筹措的。这两大工程为学校合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办学的必备条件。而由东坪街到学校的路,到过东坪学校的人都知道,原来是一条黄泥陡坡路,原教育局挂点干部谢安华老师对这条路有高度而形象的概括“天晴一身灰,下雨两脚泥”,为了方便师生出入学校,乡政府把东坪街水泥路延伸到了学校,从此,烂泥路变坦途。接着乡政府又自筹资金建了学生公寓的自来水塔,装修了
学生宿舍的卫生间,做了化粪池、排水沟和下水管,在教学区建了新厕所等等。学校“软件”也要紧紧依靠。为了扭转东坪家长送子女外出求学的习惯,东坪乡党委政府首先在全乡提出“亲民、为民、大办教育”的口号,并且以永久宣传牌的形式挂在进出东坪的公路边。为了使这“亲民、为民”举措深入人心,李文庆乡长在全乡三级干部会上以深入浅出的一笔教育支出细帐诠释了办好当地教育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他说:“一个在二中求学的东坪学生,一年最少要花费四五千,而在东坪就读至少可以节约三四千,这样省下的资金就能加快致富步伐;而李校长我是知道的,他有经验有能力,原来在中和中学任校长,该校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前矛,大家可以去访一访,求证求证。”这次的大力宣传,让许多家长干部认识了李校长,为以后工作中接纳他、信任他打下了基础。
二、切实加强
一是强化办学理念。众所周知,连续四五年的东坪初中学生大量外流,好生源一个不剩,就拿2001年9月的初中招生名单一对照,前50名的一个不剩,余下的学生不仅少,而且相对素质都较低,这就是李校长上任后的第一届初三毕业班。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扭转面貌,首先要扭转广大教师的办学理念。过去老师们思想上都形成了定势,认为教“垃圾学生”不可能出成绩,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2003年9月开始的每个学期开学教师培训班上,李校长亲自组织教师学习当今世界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技巧、相关教育法规和政策。诚恳地要求各位教师不能说有害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话。他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只有学困生才是老师教出来的,能让后进生成长为优等生这才是我们老师的功劳;我们要立足现实,随着城镇化的推动,广大家长对子女的高度期望,可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大都只能教学困生,要相信学困生不等于差生,众所周知的学困生爱迪生,你能说他是差生吗?只不过他母亲找到了培育他的好方法而已;相信每位有爱心的老师都能找到一把又一把好钥匙,我们应该立足:一切为了他们的发展,一切为了他们的
成功而努力!”由于有了观念的转变,为以后教育教学行为提供了理论先导。
其次强化学校刚性管理。学校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制定制度分而管之。学校有了教育理念的变化而没有教育教学之规矩,也成不了方圆。在开学前,李校长与一些教师骨干座谈闲聊,大家都对原来教育教学无规矩、规矩漏洞多或落实不力而谈了看法。于是在征集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我校出台了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考试测评、课后反思、听课、教改等一系列《东坪中小学教育教学教改规定》和与之相配套的《检查处罚条例》,每月教导处检查一次,校长抽查,每月通报一次,对做得好的通报表扬,差的通报批评。而对涉及学校安全、财务、考勤、考绩等制度也都进行了仔细科学的制订,并在实施后如发现问题做到与时俱进。在学生方面更是实施三层管理:一层是制订了《东坪中小学生修心修身规范规章》,在乎引导学生自身修养即“自律”。二层是制订学生会《值日制度》、教师《值日制度》和班主任《班级日常评比制度》,意在通过“他律”规范学生思想言行。三层是制定《东坪中小学生奖惩条例》,通过学校“法律”教育学生。由于师生“有法可依”,而校务会“执法又严”,逐步形成了规范、积极向上的教风和学风。
三、 狠抓落实
1.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之路。在教学工作上,李校长提出要致力于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变封闭式满堂灌教学法为开放型启发式教学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创新地学习,优化课堂教学,做到优质、高效。为此,李校长请一些名师给本校老师讲课或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以多样的形式,使教师认识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得弊,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改进。此外,李校长还言传身教,以语文课为例,给全校教师示范了一堂生动的启发式素质教育课,全校教师在李校长的鼓舞下,教学上有不同程度创新。
2.以活动育人,注重落实德育实效。李寿令校长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到了首要的位置落实,而且力求实效。他认为教会学生做人是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活动是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育人的载体。学校每学期都根据各个节日、纪念日的主题,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3、以质量为目标,注重课改实践的落实 。李校长上任以来,特别注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落实,几年来学校的教学工作以课改为中心,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课程。在课改工作中,李校长严格落实“课改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他任课改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每一学期初召开课改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课改工作做出明确的要求,在课改的落实工作中,坚持每周召开一次班子会,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他经常深入到教研组和课堂教学中,参加集体教研和听课,了解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要解决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学校课改工作的落实。为了提高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教师的课程改革培训。李校长十分重视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他认为课程改革落实的如何,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是关键,学校将每周三的下午作为校本教研时间,重点解决了如何在堂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提倡有效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搞好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和讨论;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等。每学期的校本教研专题研讨活动,我们都把主管的领导和专家请到学校,争取他们引领与指导。每一次的主题教研活动,老师们都感觉到研究的快乐,交流的收获。每一次活动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课程课改的落实是否有实效,我们还得看师生的成长。几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的思维活跃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了;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能力提高了;学会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有近多人次获奖,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和科研论文也有近百人次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奖。
四、注重建设
1、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养建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这充分说明校长的办学理念,校长思想素质,校长的业务能力代表着一个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李校长深知这一点,因此他非常重视自身的学习与提升。在校长的工作岗位上,虽然行政事务繁忙,攻关事情众多,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松过自身的学习和进修。他
篇三:以人为本育桃李 以德育人馨满园
以人为本育桃李 以德育人馨满园
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以及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精神。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这就是我的青春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我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1997年的9月,潜江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的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后湖,在一所乡村小学担任数学教师,从此便和三尺讲台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意味着自己的青春将要奉献给乡村教育的这片土地。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正是有着这样的意识和荣誉,所以从走上教学岗位的那一天起,我就树立起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人生信念,将教育事业做为我终生为之奋斗的崇高职业。
但由于学校多次布局调整,作为改行教了至今4年英语的我深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和那群孩子。十四年前年轻气盛的我第一次踏上了讲台,从那一刻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成了我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也是从那一天起,我就知道唯有勤奋才能让自己从一个新手成为能手;唯有谦逊才能让自己由“孤军奋战”到 “博采众长”,只有二者兼备才会有素质的
全面提高。在工作上,我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工作一丝不苟,教学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我深信只要踏实肯干,定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同事的认同。日常生活方面,我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任务。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同事及学生面前做出表率,力争成为一名大家公认的合格乃至优秀的青年教师。2008年7月被评为潜江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教学中,我精益求精,深入钻研教材,查找大量资料,精心写好每一份教案。在对课堂教学研究上,教学上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极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自上班以来,我一直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参与意识。我理想中的课堂是充实而不忙乱,有序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散漫,自己教的省心,学生听的尽兴。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不能只是一桶水。教师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教师也不能仅仅给学生一杯水,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取水,成为河、成为海。因
此,我不断的学习,2008年我报考参加了湖北电大的本科学习。我相信厚积才能博发,在教学之余我广泛阅读各类有关教学的书籍。我深知在探索中前进,在学习中成熟的道理。教育是常新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一直积极参加省、市等各级组织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003年7月在湖北教育学院函授学习被评为班级优秀学员。工作中,我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虚心请教,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一直要求自己做到:课堂上是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课下是潜心教研的求索者。
在教学的前沿阵地,由于工作需要我担任了本校三、四、
五、六四个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我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工作重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尽全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类难题。学生生活上出现困难,我倾心相助;学生思想上陷入困境,我耐心引导;学生心理上有了不快,我悉心劝解。每带一个班级,我不仅能很快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能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运用愉悦式教学法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十四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我把培育
一代新人作为最光荣、最圣洁的事业。不知疲倦的跋涉让我的青春变得厚重而美丽。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惊人的创举,没有动人的事迹,但有一颗心,一颗做一名好教师的心。“立身有道惟勤勉,处世无能但率真”,这是我平生一直努力遵循的原则。从事教育工作这十四年间,我自己稍感安慰和问心无愧的,就是我一直是在努力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教育比作池塘,那爱就是那池塘里的水,如果没有水,那就称不上池塘了。”作为一名教师,我要让我的爱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的爱树立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可以说,师爱已经融进了我生命之树的每一圈年轮中。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真正做到无悔于心,无愧育人,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继续秉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条,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前湖小学王必云
2011-5-23
《初中校长先进事迹材料:以人为本育桃李,以德育人馨满园》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05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