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资源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回复: 0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党课教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126
发表于 2019-9-13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一: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课教案

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课教案

题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主讲人:张志英

地点:二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管理处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时间:2014年1月7日

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一、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决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都是重要组成部分

《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决定》指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3、合理确定国企管理人员薪酬水平

《决定》指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

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4、鼓励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革

《决定》指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决定》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6、工商注册改为先照后证

《决定》指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

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7、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8、加快房地产税立法 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决定》指出,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篇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回顾总结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重大原则、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分16个部分,为三个板块。第一部分构成第一板块,是总论,深刻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第二板块,是分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第十六部分构成第三板块,讲组织领导问题,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一、充分认识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第一,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着眼于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这“两个全面”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

第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保障。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的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还不够完善,必须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而不断健全。只有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三,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问题互相交织、互相影响,解决起来难度很大。面对这样的形势,必须居安思危、开拓进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前进中的问题。

第四,党内外对全面深化改革高度期待,顺应人民愿望、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我们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些都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充满期待。

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精辟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释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等一系列重大命题,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勾画了改革时间表、路线图。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决定》明确了到2020年的改革目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决定》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些既是35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完成各领域改革任务,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揭示了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是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的能力。《决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做到“三个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三,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决定》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为其他领域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创造更好条件,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第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发挥了市场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决定》

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必须以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人民福祉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决定》明确提出,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揭示了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加以解决,保证和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个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既要分好“蛋糕”,更要把“蛋糕”做大,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改革涉及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时时想着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的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把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三、全面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和重大举措

《决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第一、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必须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决定》明确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重大理论观点创新,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决定》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六个方面对改革进行了部署。

一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决定》强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 《决定》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论述,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

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此,《决定》提出“三个允许”,即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和薪酬待遇,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率、更好发挥作用。

《决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强调坚持“三个平等”,即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提出“三个鼓励”,即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决定》提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决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做到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政府要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 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是重点之一。《决定》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决定》要求,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决定》要求,完善税收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

篇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1.8万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1.8万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总结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工作,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全会通过的《决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深刻分析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肩负历史使命的深刻把握、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判断、对深化改革的高度自觉,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是中央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及社会各方面意见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继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研究讨论体制改革问题之后,党中央又一次专题研究体制改革,是我们党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以这次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对顺利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战略部署,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而深远。

全会《决定》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于今年4月启动起草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决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为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起草组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初步框架,反复讨论修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2次分别审议决定稿,决定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文件起草充分发扬民主,数易其稿,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达成一致、形成共识。《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 。

发有为的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前进中的问题。

第四,党内外对全面深化改革高度期待,顺应人民愿望、保持党和国家生机活力,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对我们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突出强调,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些都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充满期待。

现在,我国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经济发展能力和潜力巨大,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塑造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能力大幅提高;党的十八大对党和国家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精气

神高涨,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总起来看,主客观条件都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有利。

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精辟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释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提出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等一系列重大命题,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勾画了改革时间表、路线图。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也是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决定》明确了到二○二○年的改革目标: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决定》总结了35年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些也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

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完成各领域改革任务,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揭示了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是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长期奋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通过深化改革,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不断焕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决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我们党已经在全国执政64年,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但在制度建设方面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的管理水平、执行能力亟待提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第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做到“三个解放”,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条件,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决定》强调进一步做到“三个解放”,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劳动力的解放、有利于一切生产要素活力充分释放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决定》突出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为其他领域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创造更好条件,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第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经过20多年实践,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市场秩序不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也还不充分,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决定》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实质上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设计和构建各方面体制机制,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领域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第五,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人民福祉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决定》明确提出,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揭示了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党课教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5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代学代考网络课程远程培训

QQ|手机版|文浩资源 ( 湘ICP备17017632号 )文浩资源

GMT+8, 2024-12-26 10:45 , Processed in 0.2939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