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一: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无锡市宏杰电器配件厂 HJ-D-PZ-059A ------管理评审输入汇报资料 部门:品质部
主题:产品质量控制
标题:2011年1月-2012年2月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生存,为了实现企业的转型,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2010年年初我司引入新的更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TS-16949。体系推行之初,我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事先预防、持续改进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截止2012年2月底,全面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在顾客投诉方面,年初接到一起不合格产品的信息,通过我们的售后服务,及时得到了解决,顾客比较满意。
从原辅材料的入厂到成品出厂都严格按体系标准执行,在各工序之间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确定了监督人员,对特殊过程的人员及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检定,对过程加强了信息反馈机制,使各个过程持续受控进行。
自从执行了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以来,我公司的产品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未发生过一次严重质量事故,而且比体系执行以前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各项指标均有很大改观。从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总体产品质量情况如下:
各部门质量目标实现结果:
1、 采购部:物资供货及时率100%
2、 仓储部:交货及时准确率100%
3、 品质部:出厂产品合格率 100%
顾客满意度>85分
产品质量与前年同期相比,产品交付合格率有了明显提高,充分证明了我公司的质量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过程检测合格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拟再增加两名检验人员,加强过程检测。
通过对供方的调查,我们对供方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有了较感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为延续监控合格供方的供货业绩,我们设计了《合格供方年度质量评价表》,每月统计各合格供应商的供货数量和供货质量。有效监控了原物料的及时性和合格率。2011.1-2012.2物料供货及时率均为100%。前年在供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通过比较各部门的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保留了比较好的合格供方,比如苏州禾昌、宁波华彩等。
从以上措施和运行结果可以看出,本公司所建立的供方控制方法是适宜的,有效的,有利于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供货的及时性。
车间操作人员、相关检验人员均能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工艺卡》、《检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认真做好生产记录、工艺巡检记录和检验记录,车间现场采用区域划分和挂生产标识相结合的办,严格区分不同型号产品以及产品在不同阶段所处的状态,确保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
对所有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检验技能,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培
训计划,并付诸于有效实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产品出厂的漏检率明显降低。
通过我品质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其他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我司2011.1-2012.1产品质量状况比较稳定,就汽车件产品而言:
a) 原材料检验
检验总批次为 13,合格率为100%;
b) 过程检验
生产总数为 33496,不良数为77,合格率为99.77% ;
c) 出厂检验
出厂产品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85分。
由此可见,我司所建立的对过程控制的方法是有效的,也是适合我司运作的。
总之,通过TS-16949质量体系的推行,规范了质量管理,提高了全员的质量意识,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部分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对实施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员进行有效的跟进;原材料检验只能通过目测及验证法,缺少先进的仪器设备;持续改进的措施落实不到位;事先预防的意识不强;防错措施做得还不够到位等。后续我们将更加努力,首先要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对TS-16949标准、质量手册及相关体系文件进行再学习,再培训,深刻领会其思想和精神。其次,要认真贯彻其“事先预防、持续改进”的思想,做到“一切行动按程序”;再次,我们要购买先进的检测仪
器设备,强化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最后我们要强化生产现场的管理,做好“5S”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管理的程序文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品质部 2012.2.28
篇二:201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014年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一、产品质量基本状况
(一)国内制造业产品
2014年,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24245家企业生产的25672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7.7%。从近5年的抽查情况看,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分别为12.4%、12.5%、10.2%、11.1%和7.7%,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不合格产品检出率比2013年下降了
3.4个百分点。
从抽查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7.9%,同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7.0%,同比下降了5.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9.2%,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均有降低。
(二)进出口商品
201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共检验检疫货物994.2万批,货值12033.7亿美元,进出口贸易货值43036亿美元,检验检疫货值、批次和进出口贸易货值均呈现下降趋势。
在入境货物方面,全国共检验检疫货物471.7万批,货值9652.8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0.1%和0.8%;检验检疫货物批次不合格率7.3 %,货值不合格率13.19%,不合格率同比分别上升3.0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月入境货物批次不合格率逐月增长,
由4.9%逐步增长至10.5%;货值不合格率基本平稳,在13.2%上下浮动。其中,共截获进口不合格商品115957起,涉及147个原产国家或地区;检出异常煤炭806批、824万吨、5.7亿美元。
在出境货物方面,由于出口商品法检目录重大调整,全国共检验检疫货物522.5万批,货值2380.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51.7%和53.9%;批次不合格率2.3%,货值不合格率1.9%,不合格率同比分别上升2.1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
月出境货物不合格率有增长趋势,批次不合格率由0.4%逐步增长至6.9%;货值不合率由0.3%逐步增长至5.7%。
(三)出口产品被扣留(召回)情况
2014年,欧盟、美国、加拿大、韩国和日本扣留(召回)我国产品(除食品)共计1812批次。其中,欧盟扣留(召回)不合格产品1415批次,列第一位;加拿大和美国分别扣留(召回)不合格产品为142批次和126批次,列第二、三位。扣留(召回)产品主要涉及7大类,分别为轻纺类、机电类、玩具类、化工与危险品类、植物产品类、动物产品类和饲料类。被扣留(召回)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受到危害、化学性能方面以及电性能方面等。
(四)进出口食品
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总额482.4亿美元、104.2万批,同比分别增长3.3%和7.9%。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25587批,占进口食品报检总批次的2.5%,不合格进口食品均按照有关规定做了处理,其中3503批进行了销毁或退运。
2014年,全国出口食品总额618.6亿美元、230.3万批,同比分别增长6.8%和6.2%。有1245批被进口国家或地区通报不符合其要求,经核查有846批为非法出口或涉嫌非法出口、错误通报等,占被通报批次的68.0%。正常贸易出口食品实际被通报399批,合格率达99.98%。
(五)特种设备
2014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83起,死亡282人,受伤330人,与2013年相比,事故总起数增加56起,上升24.7%;死亡人数减少7人,下降2.4%;受伤人数增加56人,上升20.4%;全国未发生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2014年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为0.39,较2013年下降15.2%。
(六)质量投诉及缺陷产品召回
2014年,全国12365机构共受理有效业务39.8万件,其中咨询业务28.3万件,打假举报2.7万件,质量投诉2.3万件,其他业务6.6万件。2014年,共实施儿童玩具召回65次,涉及儿童玩具4.1万件;实施家用电器召回7次,涉及家用电器421.4万件;开展缺陷汽车召回185次,涉及车辆504.0万辆;处置进口汽车缺陷召回87起,涉及车辆96.7万辆。
(七)质量基础工作
1.计量。2014年批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68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391种;共颁发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267份,颁发临时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15张;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
企业为702家。全国商品包装计量监督专项检查中检查月饼、酒精饮料等加工农副商品3178批次,合格2449批次,涉及企业1172家,合格率为77.1%。
2.标准化。批准发布国家标准1530项,其中强制性标准176项,推荐性标准1346项,指导性技术文件8项。1530项国家标准中,安全标准94项,产品标准471项,方法标准543项,管理标准75项,环保标准21项,基础标准306项,卫生标准11项,其他标准9项。标准备案工作方面,备案行业标准5324项,备案地方标准3541项。
3.认证认可。2014年,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证书共计393168张,其中境内361909张,境外31259张;持有效证书的企业54144家,其中境内 49287家,境外4857家。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97763张,同比增长9.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14350张,同比增长18.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5787张,同比增长19.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219张,同比增长26.3%。
4.检验检测。截至2014年底,共计颁发资质认定证书36601张,其中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4392张,机动车安检机构资质认定证书4124张,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证书324张。
5.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截至2014年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数量共计1821件,其中国内1806件,国际15件。核准近7000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014年批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97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销售产品抽查发现的质量问题
针对网络销售的儿童玩具、服装、鞋类、背提包和小家电5大类14种电子商务产品,共抽查359家企业的502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6.1%。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在30%以上的有7种产品,包括皮鞋56.3%,毛绒布制玩具40%,羊绒针织服装35.6%,背提包34.3%,休闲服装(机织)33.7%,移动式插座33.3%,室内加热器30.4%;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在10%至21%之间的有5种产品,包括羽绒服20.5%,针织内衣17.1%,电吹风14.8%,弹射玩具12.5%,旅游鞋10%;不合格产品检出率在10%以下的有2种产品,其中电水壶为3.6%,塑胶玩具未检出不合格产品。主要质量问题有:小家电、毛绒布制玩具产品安全隐患多,服装类产品成分含量不实情况严重,鞋类产品和背提包物理机械性能不合格现象突出,产品标识标注不规范。
(二)进出口食品存在的质量问题
从进口食品检出不合格情况看,25587批不合格进口食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标签不合格、包装不合格、有害生物、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涉及23类食品,主要是酒类、水产及制品类、糕点饼干类、饮料类和糕点饼干类等。从出口食品被境外通报情况看,399批被境外实际通报出口食品的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农兽残超标、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超标、微生物和非食用添加物等。涉及22类食品,主要是水产及制品类、蔬菜及制品类、粮谷及制
篇三:《2011年天津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011年天津市产品质量状况
分析报告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年1月
2011年天津市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一、 天津市产品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1年,我市各行业、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升。
(一)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
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发布的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显示,我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8.41, 较上年提高了1.83,排名从上年的全国第4位攀升至第3位(图1),继续在国内保持前列。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从82.24
上升到88.41,排名从全国第8位跃升至第3位,反映了我市自2006年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后,实施大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制造业的质量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质量竞争能力持续增强。
(二)企业数量结构进一步优化。
随着我市投资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注册组织机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截至2011年底,我市的注册组织机构数量累计达到257173家,当年新增49174家,同比增长31.11%。其中注册企业数累计为195903家,占总数的76.18%,新增企业31571家,同比增长18.64%,创新增企业数量的历史新高,首次突破年新增企业3万家大关(图2)。
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的注册企业数累计达到42470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21.75%,当年新增4133家,同比增长10.7%。其中装备制造业注册企业累计为22492家,轻工纺织业为11782家,石油化工业为3201家,电子信息业为2354家,新能源新材料业为2170家,生物医药业为442家,航空航
天业为27家,国防科技业为2家(图3)。八大优势支柱产业的企业注册资金累计达到43910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区县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名牌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2011年,我市名牌产品的评定政策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企业倾斜,并增加了节能降耗和促进深加工下游产品发展的要求,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促进企业走上“以质取胜”的道路。
1、天津市名牌产品数量不断增长。
2011年我市认定天津名牌产品111种,当年新增57种。天津名牌产品累计已达到348种。从名牌产品的分布领域来看,以装备制造业的名牌产品聚集度为最高,达到141种,占总量的40.5%。另外为轻工纺织业76种、石油化工业75种、生物医药业39种、电子信息业15种、新能源新材料业
2种(图4)。
从名牌产品的增长情况来看,装备制造业较上年增加了11种,同比增长8.5%;石油化工业增加了10种,同比增长15.2%;生物医药业增加了9种,同比增长10%;电子信息业增加了6种,同比增长66.7%;轻工纺织业增加了4种,同比增长5.6%。其中装备制造业的名牌产品增长数量最多,表现出较强的品牌发展潜力;而电子信息业的名牌产品增长速度最快,显示出名牌产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的发展趋势。
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3549亿元,实现利税265.1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18.68%和13.05%,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社会贡献度明显提高。
2、天津市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2011年我市认定的111种名牌产品涉及的99家企业中,有82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占
《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9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